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的种类有很多一般有:向心轴承、推力轴承,液体润滑轴承、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无润滑轴承,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双列深沟球轴承、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等,轴承一般都有内圈、外圈、固定的支架和滑珠或滑动柱组成,轴承在生产过程中很多零件都需要进行打磨抛光工作,而现有技术中的抛光装置,由于摩擦块无法左右移动,需要手动的将零件与摩擦块相接触,存在抛光不方便、抛光程度不易控制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抛光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该种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解决上述提出的由于摩擦块无法左右移动,需要手动的将零件与摩擦块相接触,存在抛光不方便、抛光程度不易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包括固定板、交流电机、固定筒、螺纹环、螺纹杆、卡板、支撑杆、滑环、滑杆、摩擦块、限位环、套环、按板、齿轮环、转轴和齿轮筒,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通过支杆固定有交流电机,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通过支杆固定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左侧嵌入设置有四个螺纹环,所述螺纹环的中间均螺纹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交流电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环,所述滑环的中间均被滑杆活动贯穿,所述滑杆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块,所述滑杆的左侧活动贯穿有在套环的中间,所述套环的左侧通过支杆粘接有按板,所述滑杆的左侧贯穿固定在限位环的中间,所述滑杆的中间通过支杆固定有齿轮环,所述交流电机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支杆固定在齿轮筒的中间。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齿轮筒和齿轮环啮合,且齿轮筒的长度大于两个滑环之间的间距,并且齿轮筒与转轴套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齿轮环被滑杆穿过,且齿轮环的直径大于齿轮筒的直径,并且齿轮环的直径大于滑环的直径。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环位于齿轮筒的正上方,且两个滑环之间的间距大于摩擦块与固定筒左侧的间距,并且两个滑环位于固定筒的左侧。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板的一侧均呈球面,且卡板呈十字排列设置在固定固定筒的内部,并且卡板与螺纹杆保持垂直。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环位于限位环的左侧,且套环的外圈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外圈直径,并且限位环位于套环和按板之间。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齿轮环位于两个滑环之间,且摩擦块的边缘呈曲面状,并且螺纹杆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固定筒的左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齿轮筒由转轴带动高速转动,齿轮筒与齿轮环啮合,齿轮筒能够带动齿轮环、滑杆和摩擦块高速转动,齿轮筒的长度足够的长,齿轮环能够在齿轮筒上左右移动过程中,保证齿轮环和齿轮筒始终啮合,使的齿轮环、滑杆和摩擦块能够左右移动过程中保证高速转动,进而使摩擦块左右移动与零件接触,与传统抛光装置相比,具有使用方便,零件固定在四个卡板上,能够便于控制抛光的程度,具有使用方便、抛光程度便于控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筒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中:固定板1、交流电机2、固定筒3、螺纹环4、螺纹杆5、卡板6、支撑杆7、滑环8、滑杆9、摩擦块10、限位环11、套环12、按板13、齿轮环14、转轴15、齿轮筒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4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包括固定板1、交流电机2、固定筒3、螺纹环4、螺纹杆5、卡板6、支撑杆7、滑环8、滑杆9、摩擦块10、限位环11、套环12、按板13、齿轮环14、转轴15和齿轮筒16,固定板1的顶部通过支杆固定有交流电机2,固定板1的顶部通过支杆固定有固定筒3,固定筒3的左侧嵌入设置有四个螺纹环4,螺纹环4的中间均螺纹贯穿有螺纹杆5,螺纹杆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板6,交流电机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环8,滑环8的中间均被滑杆9活动贯穿,滑杆9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块10,滑杆9的左侧活动贯穿有在套环12的中间,套环12的左侧通过支杆粘接有按板13,滑杆9的左侧贯穿固定在限位环11的中间,滑杆9的中间通过支杆固定有齿轮环14,交流电机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通过支杆固定在齿轮筒16的中间。
优选的,齿轮环14位于两个滑环8之间,且摩擦块10的边缘呈曲面状,并且螺纹杆5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固定筒3的左侧,齿轮筒16和齿轮环14啮合,且齿轮筒16的长度大于两个滑环8之间的间距,并且齿轮筒16与转轴15套接,齿轮环14被滑杆9穿过,且齿轮环14的直径大于齿轮筒16的直径,并且齿轮环14的直径大于滑环8的直径,齿轮筒16由转轴15带动高速转动,齿轮筒16与齿轮环14啮合,齿轮筒16能够带动齿轮环14、滑杆9和摩擦块10高速转动,齿轮筒16的长度足够的长,齿轮环14能够在齿轮筒上左右移动过程中,保证齿轮环14和齿轮筒16始终啮合,使的齿轮环14、滑杆9和摩擦块10能够左右移动过程中保证高速转动,进而使摩擦块10左右移动与零件接触,与传统抛光装置相比,具有使用方便。
优选的,滑环8位于齿轮筒16的正上方,且两个滑环8之间的间距大于摩擦块10与固定筒3左侧的间距,并且两个滑环8位于固定筒3的左侧,滑环8能够限位住齿轮环14左右移动的距离,使齿轮环14始终与齿轮筒16啮合,保证齿轮环14和滑杆9的高速转动。
优选的,卡板6的一侧均呈球面,且卡板6呈十字排列设置在固定固定筒3的内部,并且卡板6与螺纹杆5保持垂直,四个卡板6能够将零件的零件固定住,使零件在抛光过程中牢牢的固定住,便于零件的抛光工作。
优选的,套环12位于限位环11的左侧,且套环12的外圈直径大于限位环11的外圈直径,并且限位环11位于套环12和按板13之间,套环12抵在限位环11左侧,使按板13能够拉动滑杆9向左移动,按板13抵在滑杆9上,就能够挤压滑杆9向右移动,非常方便的移动滑杆9。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时,首先,将零件放置在四个卡板6之间,再转动螺纹杆5使其在螺纹环4中移动,使四个卡板6将零件夹住,将零件固定在固定筒3的内部,其次接通交流电机2的电源,交流电机2驱动转轴15高速转动,转轴15带动齿轮筒16高速转动,齿轮筒16带动齿轮环14、限位环11、滑杆9和摩擦块10高速转动,再其次向右按压按板13,按板13抵在滑杆9左侧,然后推动滑杆9向右移动,使摩擦块10与零件接触,摩擦块10摩擦零件将其抛光,完成抛光工作。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1.一种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包括固定板(1)、交流电机(2)、固定筒(3)、螺纹环(4)、螺纹杆(5)、卡板(6)、支撑杆(7)、滑环(8)、滑杆(9)、摩擦块(10)、限位环(11)、套环(12)、按板(13)、齿轮环(14)、转轴(15)和齿轮筒(1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通过支杆固定有交流电机(2),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通过支杆固定有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的左侧嵌入设置有四个螺纹环(4),所述螺纹环(4)的中间均螺纹贯穿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板(6),所述交流电机(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环(8),所述滑环(8)的中间均被滑杆(9)活动贯穿,所述滑杆(9)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摩擦块(10),所述滑杆(9)的左侧活动贯穿有在套环(12)的中间,所述套环(12)的左侧通过支杆粘接有按板(13),所述滑杆(9)的左侧贯穿固定在限位环(11)的中间,所述滑杆(9)的中间通过支杆固定有齿轮环(14),所述交流电机(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通过支杆固定在齿轮筒(16)的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筒(16)和齿轮环(14)啮合,且齿轮筒(16)的长度大于两个滑环(8)之间的间距,并且齿轮筒(16)与转轴(15)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环(14)被滑杆(9)穿过,且齿轮环(14)的直径大于齿轮筒(16)的直径,并且齿轮环(14)的直径大于滑环(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环(8)位于齿轮筒(16)的正上方,且两个滑环(8)之间的间距大于摩擦块(10)与固定筒(3)左侧的间距,并且两个滑环(8)位于固定筒(3)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6)的一侧均呈球面,且卡板(6)呈十字排列设置在固定固定筒(3)的内部,并且卡板(6)与螺纹杆(5)保持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12)位于限位环(11)的左侧,且套环(12)的外圈直径大于限位环(11)的外圈直径,并且限位环(11)位于套环(12)和按板(1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轴承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环(14)位于两个滑环(8)之间,且摩擦块(10)的边缘呈曲面状,并且螺纹杆(5)呈十字排列环绕在固定筒(3)的左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