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13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挖掘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而对于一些软弱地基上开挖基坑时,由于地基较软,所以传统的挖掘设备在软弱地基上由于无法平稳的定位,从而导致挖掘设备在掘土的时候,其车身会由于上方挖掘臂运动时的惯性产生剧烈的晃动,从而给作业人员的操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虽然有些挖掘设备在车体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固定爪进行固定,但是由于软弱地基的底面硬度并不够,从而导致其与地面的抓紧力并不够,从而导致挖掘设备在工作时依然还是会产生较大的晃动现象;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包括安装座和连接在安装座上方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安装在挖掘设备的液压机构上,其共设置有四个,且其分别位于挖掘设备的四个边角处,所述安装座为一个矩形箱体,其箱体中固定安装有电机结构,且电机的转子上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为一根圆杆,其杆体的上端为中空腔体,其腔体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刀片槽,且其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伺服电机,其伺服电机通过胶连接在固定杆腔体的内壁上,且伺服电机的转子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一块圆形平板,其板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安装孔,且其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在转轴的杆体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底端实心部分的杆体上设置有钻头螺纹。

优选的,所述定位刀片槽共设置有四层,且每层设置有四个,且定位刀片槽的下侧边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定位刀片槽的槽口中设置有二级转杆。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共设置有四块,其板体的上表面固定焊接有一级转杆,所述一级转杆在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四个,且固定板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定位刀片,所述定位刀片上开设有刀片安装孔和刀片限位孔,所述刀片限位孔为一个呈弧形的长槽口,且刀片安装孔为一个圆孔,且其孔体大小与一级转杆的直径相吻合,且定位刀片通过刀片安装孔转动安装在一级转杆的杆体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刀片通过其上刀片限位孔的孔体套设在二级转杆上,且定位刀片的厚度与定位刀片槽的槽口宽度相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固定杆,并将其安装在安装座中的电机转子上,并在固定杆的底端设置钻头螺纹结构,从而利用其钻进底面中,从而对挖掘机械进行固定,避免其工作时,挖掘臂的运动所产生的惯性使挖掘机械的车体出现晃动,从而影响到操作人员的作业操作;

2.并通过将固定杆的上端杆体设置成中空结构,并在其腔体中设置定位刀片,并通过伺服电机对其进行驱动,从而让固定杆钻进地面时,可以通过电机驱动转轴并将定位刀片推出,从而让其嵌入到泥土中,从而增强固定杆的固定效果,让挖掘机械在工作时可以更加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与定位刀片位置示意图。

图中:安装座1、液压杆2、固定杆3、定位刀片槽4、钻头螺纹5、转轴6、固定板7、安装孔8、一级转杆9、定位刀片10、刀片限位孔11、二级转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包括安装座1和连接在安装座1上方的液压杆2,液压杆2安装在挖掘设备的液压机构上,其共设置有四个,且其分别位于挖掘设备的四个边角处,安装座1为一个矩形箱体,其箱体中固定安装有电机结构,且电机的转子上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固定杆3为一根圆杆,其杆体的上端为中空腔体,其腔体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刀片槽4,且其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伺服电机,其伺服电机通过胶连接在固定杆3腔体的内壁上,且伺服电机的转子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6,转轴6上安装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为一块圆形平板,其板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安装孔8,且其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在转轴6的杆体上。

进一步地,固定杆3底端实心部分的杆体上设置有钻头螺纹5;

进一步地,定位刀片槽4共设置有四层,且每层设置有四个,且定位刀片槽4的下侧边与固定板7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定位刀片槽4的槽口中设置有二级转杆12,通过设置固定杆3,并将其安装在安装座中的电机转子上,并在固定杆的底端设置钻头螺纹结构,从而利用其钻进底面中,从而对挖掘机械进行固定,避免其工作时,挖掘臂的运动所产生的惯性使挖掘机械的车体出现晃动,从而影响到操作人员的作业操作;

进一步地,固定板7共设置有四块,其板体的上表面固定焊接有一级转杆9,一级转杆9在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四个,且固定板7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定位刀片10,定位刀片10上开设有刀片安装孔和刀片限位孔11,刀片限位孔11为一个呈弧形的长槽口,且刀片安装孔为一个圆孔,且其孔体大小与一级转杆9的直径相吻合,且定位刀片10通过刀片安装孔转动安装在一级转杆9的杆体上,通过将固定杆3的上端杆体设置成中空结构,并在其腔体中设置定位刀片10,并通过伺服电机对其进行驱动,从而让固定杆3钻进地面时,可以通过电机驱动转轴并将定位刀片10推出,从而让其嵌入到泥土中,从而增强固定杆的固定效果,让挖掘机械在工作时可以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地,定位刀片10通过其上刀片限位孔11的孔体套设在二级转杆12上,且定位刀片10的厚度与定位刀片槽4的槽口宽度相吻合。

工作原理:实际使用时,通过启动液压设备,让液压杆2下压,然后启动电机,让其驱动固定杆3进行钻洞,并控制液压设备缓慢的进行持续下压,当固定杆3与地面接触时,其上的钻头螺纹5会在地面上进行钻孔,当固定杆3的杆体没入到底面三分之二时,停止液压设备的下压,并停止电机,接着通过驱动固定杆3中的伺服电机转动一定的角度,并通过其带动固定板7上的一级转杆9,从而利用一级转杆9推动定位刀片10,将定位刀片10嵌入到地面中,从而增强固定杆的固定效果,让挖掘机械在工作时可以更加的稳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包括安装座(1)和连接在安装座(1)上方的液压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2)安装在挖掘设备的液压机构上,其共设置有四个,且其分别位于挖掘设备的四个边角处,所述安装座(1)为一个矩形箱体,其箱体中固定安装有电机结构,且电机的转子上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为一根圆杆,其杆体的上端为中空腔体,其腔体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刀片槽(4),且其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伺服电机,其伺服电机通过胶连接在固定杆(3)腔体的内壁上,且伺服电机的转子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上安装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为一块圆形平板,其板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安装孔(8),且其通过安装孔固定安装在转轴(6)的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底端实心部分的杆体上设置有钻头螺纹(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刀片槽(4)共设置有四层,且每层设置有四个,且定位刀片槽(4)的下侧边与固定板(7)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定位刀片槽(4)的槽口中设置有二级转杆(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共设置有四块,其板体的上表面固定焊接有一级转杆(9),所述一级转杆(9)在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四个,且固定板(7)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定位刀片(10),所述定位刀片(10)上开设有刀片安装孔和刀片限位孔(11),所述刀片限位孔(11)为一个呈弧形的长槽口,且刀片安装孔为一个圆孔,且其孔体大小与一级转杆(9)的直径相吻合,且定位刀片(10)通过刀片安装孔转动安装在一级转杆(9)的杆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刀片(10)通过其上刀片限位孔(11)的孔体套设在二级转杆(12)上,且定位刀片(10)的厚度与定位刀片槽(4)的槽口宽度相吻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挖掘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弱地基基坑挖掘的辅助钻机,包括安装座和连接在安装座上方的液压杆,液压杆安装在挖掘设备的液压机构上,安装座为一个矩形箱体,其箱体中固定安装有电机结构,且电机的转子上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为中空腔体,其腔体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刀片槽,且其腔体的顶端设置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转子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通过设置固定杆,并将其安装在安装座中的电机转子上,并在固定杆的底端设置钻头螺纹结构,从而利用其钻进底面中,从而对挖掘机械进行固定,避免其工作时,挖掘臂的运动所产生的惯性使挖掘机械的车体出现晃动,从而影响到操作人员的作业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肖春文;张志军;李保军;姜早龙;赵晓路;钟毅;魏军录;冯晓哲;何召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