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16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急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应急供电指某种原因断电之后,通过应急供电装置提供电源,应急供电装置在电力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要断电的事故发生就需要使用应急供电装置,应急供电装置为电力抢修提供了巨大的做种,但是目前的应急供电装置仍有以下局限性:

1、应急供电装置在运作的时候不断地振动,这就使得供电装置在运作的时候及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型使得供电装置容易倾倒,而且抢修人员在进行抢修工作的时候比较紧急,会很可能碰到供电装置导致其倒下,供电装置倒下会很可能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电力抢修被中断;

2、雷雨天的情况下更可能会导致电力事故的发生,这时一般的应急供电装置没有挡雨的措施,雨水极易渗入到供电机中,而液体最容易导致电器损坏,液体会很可能使得供电机内部发生短路,短路很容易使得供电装置发生故障无法运行,所以目前的应急供电装置的天气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通过设置防倾倒组件、挡雨组件、支撑架和箱体,解决了现有的供电装置在运作的时候及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型使得供电装置容易倾倒,供电装置倒下会很可能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电力抢修被中断,并且一般的应急供电装置没有挡雨的措施,雨水极易渗入到供电机中,雨水会很可能使得供电机内部发生短路,短路很容易使得供电装置发生故障无法运行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包括防倾倒组件、挡雨组件、支撑架和箱体,所述防倾倒组件中的底板与箱体外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雨组件中的套杆的下端与支撑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与箱体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防倾倒组件中的底板底部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通过防倾倒组件,使得在使用的时候有效的防止了供电机倒下,使得装置更加安全稳定,而且挡雨组件可以在雨天中防止雨水对供电机造成影响,增加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倾倒组件包括升降圈、螺纹杆和底板,所述升降圈与螺纹杆旋合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与转把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底板的转动连接,因为螺纹杆与升降圈旋合连接,所以通过转动螺纹杆可以调节升降圈的高低,这种调节方式稳定并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圈边侧的四角位置处与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柱的边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脚垫,通过将支撑柱向下调节使得万向轮被架起离开地面,防止了装置意外滑动,并且支撑柱的增大了本装置与地面的支撑范围,使得本装置更加难以倾倒,脚垫使得支撑柱与地面接触得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挡雨组件包括套杆和挡雨板,所述套杆与伸缩杆套接,所述挡雨板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所述挡雨板之间的接缝处固定连接有密封件套杆和套杆的组合可以使得挡雨板方便伸缩,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挡雨板可以放平收起,挡雨板接缝处的密封件增强了挡雨板的防水性。

进一步地,所述挡雨板的下部设置有滑槽,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前侧与后侧设置有凸块,所述滑块通过凸块与滑槽间隙配合,通过设计的滑槽和滑块可以使得挡雨板在使用时打开呈一定角度,方便雨水滑落,收起时可以放平,节省了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外壁与防倾倒组件中的升降圈套接,所述箱体的外壁尺寸与升降圈的内壁相契合,所述箱体的内壁与供电机的下部套接,升降圈可以在箱体的外壁上上下滑动,方便调节高度,箱体有效地保护了供电机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倾倒组件,在使用防倾倒组件的时候,转动转把使得螺纹杆旋转,由于螺纹杆的底端与底板为转动连接,所以螺纹杆只能转动,不能上下移动,螺纹杆旋转使得升降圈向下移动,螺纹杆调节升降使得稳定性大大增加,并且可控性更高,接着支撑柱跟着升降圈向下移动直至脚垫接触地面,脚垫增大了本装置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装置更加稳定,此时继续旋转转把,防倾倒组件便会撑起本装置,由于横杆扩大了支撑柱的支撑范围,大大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并且防倾倒组件将本庄置撑起会使得万向轮悬空,万向轮悬空便不能再自由滚动,防止本装置在使用时滑动,反向执行上述操作即可收起支撑柱,防倾倒组件采用了增大支撑范围的可以提高稳定性的原理,使得本使用新型稳定性大大提高,实现防倾倒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雨组件,打开挡雨组件的时候,向上拉动挡雨板,使得伸缩杆向上移动,增加挡雨板的高度,接着将挡雨板与合页的连接部分向上提,使得挡雨板呈斜面状态,挡雨板倾斜可以使得雨水顺利从挡雨板上滑下,并且挡雨板的两侧会微微向中间并拢,此时滑块在滑槽内滑动,凸块防止滑块脱落滑槽,挡雨板与合页的连接部分无法再向上提的时候再缓缓放下,使得滑块卡住滑槽的顶端,此时便打开了挡雨组件,在收起挡雨板时,提起挡雨板的两侧,使得滑块离开被滑槽卡住的部分,并且使得挡雨板水平放置,向下压动挡雨板使得伸缩杆缩回到套杆中,密封件密封了挡雨板之间的接缝,由于雷雨天气经常会导致电力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的挡雨组件可以使得本装置在雨天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作业,使的适用性大大增加。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防倾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挡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防倾倒组件;11、升降圈;12、转把;13、横杆;14、支撑柱;15、螺纹杆;16、底板;17、脚垫;2、挡雨组件;21、套杆;22、伸缩杆;23、密封件;24、合页;25、挡雨板;26、滑块;27、滑槽;28、凸块;3、供电机;4、支撑架;5、把手;6、箱体;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包括防倾倒组件1、挡雨组件2、支撑架4和箱体6,防倾倒组件1中的底板16与箱体6外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挡雨组件2中的套杆21的下端与支撑架4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架4的内壁与箱体6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箱体6的外壁与防倾倒组件1中的升降圈11套接,箱体6的外壁尺寸与升降圈11的内壁相契合,箱体6的内壁与供电机3的下部套接,支撑架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5,防倾倒组件1中的底板16底部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万向轮7,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拉动把手5,将本装置移动在需要使用的地方,然后降下防倾倒组件1中的支撑柱14,使得万向轮7悬空,防止本装置滑动,并支撑柱14增大了本实用新型与地面的支撑范围,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在雨天的情况下,可以打开挡雨组件2,使得挡雨板25起到挡雨的作用,使用完毕时,升起防倾倒组件1中的支撑柱14,使得万向轮7接触地面,并将挡雨组件2收起,然后拉动把手5将本装置移动带走。

其中如图所3示,防倾倒组件1包括升降圈11、螺纹杆15和底板16,升降圈11与螺纹杆15旋合连接,螺纹杆15的上端与转把12固定连接,螺纹杆15的下端与底板16的转动连接,升降圈11边侧的四角位置处与横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横杆13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4的边侧固定连接,支撑柱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脚垫17,螺纹杆15的底端与底板16为转动连接,所以螺纹杆15只能转动,不能上下移动,在使用防倾倒组件1的时候,转动转把12使得螺纹杆15旋转,螺纹杆15旋转使得升降圈11向下移动,接着支撑柱14跟着升降圈11向下移动直至脚垫17接触地面,此时继续旋转转把12,防倾倒组件1便会撑起本装置,由于横杆13扩大了支撑柱14的支撑范围,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实现了防倾倒的功能,并且防倾倒组件1将本庄置撑起会使得万向轮7悬空,万向轮7悬空便不能再自由滚动,防止本装置在使用时滑动,反向执行上述操作即可收起支撑柱14。

其中如图4-5所示,挡雨组件2包括套杆21和挡雨板25,套杆21与伸缩杆22套接,挡雨板25通过合页24转动连接,挡雨板25之间的接缝处固定连接有密封件23,挡雨板25的下部设置有滑槽27,伸缩杆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26,滑块26的前侧与后侧设置有凸块28,滑块26通过凸块28与滑槽27间隙配合,打开挡雨组件2的时候,向上拉动挡雨板25,使得伸缩杆22向上移动,增加挡雨板25的高度,接着将挡雨板25与合页24的连接部分向上提,使得挡雨板25呈斜面状态,并且挡雨板25的两侧会微微向中间并拢,此时滑块26在滑槽27内滑动,凸块28防止滑块26脱落滑槽27,挡雨板25与合页24的连接部分无法再向上提的时候再缓缓放下,使得滑块26卡住滑槽27的顶端,此时便打开了挡雨组件2,在收起挡雨板25时,提起挡雨板25的两侧,使得滑块26离开被滑槽27卡住的部分,并且使得挡雨板25水平放置,向下压动挡雨板25使得伸缩杆22缩回到套杆21中,密封件23密封了挡雨板25之间的接缝。

工作原理:拉动把手5将本装置移动到需要使用的地方,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向预定的方向转动转把12,由于转把12的下端与底板16转动连接,使得螺纹杆15只能转动不能上下移动,所以转把12会带动螺纹杆15旋转,螺纹杆15旋转会使得升降圈11向下移动,支撑柱14便会随着升降圈11向下移动,移动到脚垫17接触到地面的时候,继续转动转把12,支撑柱14便会撑起本装置,这会使得万向轮7离开地面,避免了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滑动,横杆13扩大了支撑柱14与地面的支撑范围,增加了本装置的稳定性,提高了抗倾倒的能力,收起支撑柱14的时候反向操作上述步骤,遇到雨天的时候,就需要使用挡雨组件2,使用挡雨组件2的时候,向上拉动挡雨板25的两侧,使得伸缩杆22上升,提高挡雨板25的高度,然后提起挡雨板25与合页24连接的部分,这使得挡雨板25的两侧会微微向中间并拢,此时滑块26在滑槽内27滑动,凸块28防止滑块26脱落滑槽27,挡雨板25与合页24的连接处无法继续提起时便说明滑块26滑到了滑槽27的顶端,此时缓缓放下挡雨板25使得滑块26卡住滑槽27的顶端,挡雨板25便呈斜面打开的状态,收起挡雨板25时,提起挡雨板25的两侧,使得滑块26离开被滑槽27卡住的部分,接着放平挡雨板25,向下压动挡雨板25使得伸缩杆22收回到套杆21中,挡雨板25接缝处的密封件23防止雨水从接缝处流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包括防倾倒组件(1)、挡雨组件(2)、支撑架(4)和箱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组件(1)中的底板(16)与箱体(6)外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雨组件(2)中的套杆(21)的下端与支撑架(4)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4)的内壁与箱体(6)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5),所述防倾倒组件(1)中的底板(16)底部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万向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倒组件(1)包括升降圈(11)、螺纹杆(15)和底板(16),所述升降圈(11)与螺纹杆(15)旋合连接,所述螺纹杆(15)的上端与转把(12)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5)的下端与底板(16)的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圈(11)边侧的四角位置处与横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13)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4)的边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脚垫(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组件(2)包括套杆(21)和挡雨板(25),所述套杆(21)与伸缩杆(22)套接,所述挡雨板(25)通过合页(24)转动连接,所述挡雨板(25)之间的接缝处固定连接有密封件(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25)的下部设置有滑槽(27),所述伸缩杆(2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26),所述滑块(26)的前侧与后侧设置有凸块(28),所述滑块(26)通过凸块(28)与滑槽(27)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的外壁与防倾倒组件(1)中的升降圈(11)套接,所述箱体(6)的外壁尺寸与升降圈(11)的内壁相契合,所述箱体(6)的内壁与供电机(3)的下部套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管理的应急供电装置,涉及应急供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防倾倒组件、挡雨组件、支撑架和箱体,防倾倒组件中的底板与箱体外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挡雨组件中的套杆的下端与支撑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内壁与箱体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防倾倒组件中的底板底部的四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倾倒组件,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用支撑柱增大了本装置的支撑范围,使得稳定性大大提高,具有防倾倒的优点,并且通过挡雨组件,使得本装置在雨天的天气条件下仍可以正常运作,使得本装置的环境适用性大大增加。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肖鹏;杨锐;殷汉;姜春凯;石永霞;韦艳平;苏马;符凌翔;姜瑜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培;肖鹏;杨锐;殷汉;姜春凯
技术研发日:2020.09.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