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16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目前各式机器人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如何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充电就成为一个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关键因素;并且,在实现充电座自动供电的同时,还要保证安全供电,而目前充电座供电方案五花八门,有简单有复杂,简单的方案成本低但防护能力低;防护好的方案电路又过于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在保证供电安全的同时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检流电路、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与电路和充电触点;

所述光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阴极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检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开关电路包括凹槽型光电开关,所述充电触点阴极在所述凹槽型开关的凹槽内;

所述第一开关通过第一光电耦合器表示;

所述凹槽型光电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二引脚接地;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受光器的第二引脚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模拟比较器及第二模拟比较器;

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一mos管;

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与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的输出端都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与第一参考电压连接,反相端与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

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与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反相端与第二参考电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流电路包括电流监测器及第三模拟比较器,所述第二开关通过第二光电耦合器表示;

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二mos管;

所述电流监测器的采样电压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输出端连接,采样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电平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连接;

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反相端与第三参考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发光源的第二引脚接地;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mos管栅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关为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的组合;

所述第三mos管为开关mos管,所述第四mos管为功率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源级接地,所述第三mos管漏级与所述第四mos管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型光电开关的型号为itr112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型号均为l2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第二模拟比较器及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型号均为tlv3012。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监测器的型号为ina19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及第三mos管的型号均为si23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控制端接收到充电触点挤压充分的信号才会导通,且第一开关输入端还与触点阻抗检测电路连接,第二开关输入端还与检流电路连接,即光电检测电路导通后,还需检流电路和触点阻抗检测电路都导通,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才导通,所述与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及第二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只有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都导通时,与电路才导通,第三开关接收与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供电电路供电,适用于对机器人进行供电的场景,实现只有机器人充分挤压到充电触点且满足相应阻抗设定值,才能使光电开关电路及触点阻抗检测电路闭合,同时电流检测电路所监测到的电流要小于阈值,才会导通供电电路对进行充电,电路实现简单,能够在保证供电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逻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与电路、供电电路、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及第一开关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流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检流电路、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与电路和充电触点;

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检流电路、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与电路和充电触点;

所述光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阴极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检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控制端接收到充电触点挤压充分的信号才会导通,且第一开关输入端还与触点阻抗检测电路连接,第二开关输入端还与检流电路连接,即光电检测电路导通后,还需检流电路和触点阻抗检测电路都导通,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才导通,所述与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及第二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只有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都导通时,与电路才导通,第三开关接收与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供电电路供电,适用于对机器人进行供电的场景,实现只有机器人充分挤压到充电触点且满足相应阻抗设定值,才能使光电开关电路及触点阻抗检测电路闭合,同时电流检测电路所监测到的电流要小于阈值,才会导通供电电路对进行充电,电路实现简单,能够在保证供电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开关电路包括凹槽型光电开关,所述充电触点阴极在所述凹槽型开关的凹槽内;

所述第一开关通过第一光电耦合器表示;

所述凹槽型光电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二引脚接地;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受光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光电耦合器实现开关的效果,利用光电耦合器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隔离的特性,能够分别控制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电路的导通,当凹槽型光电开关挤压到位时,光电耦合器发光源部分导通,因在光电耦合器受光器部分接入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故此时受光器部分电路是否导通还需根据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实现了只有当充电触点被充分挤压,即凹槽型光电开关充分挤压,且挤压充电触点的物体阻抗在预设范围内,比如是否是属于机器人接触后的触点阻抗值范围,即满足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导通条件时,光电耦合器两端才都导通,第一开关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模拟比较器及第二模拟比较器;

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一mos管;

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与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的输出端都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与第一参考电压连接,反相端与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

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与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反相端与第二参考电压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通过两个模拟比较器,框定了阻抗的范围,实现只有当阻抗值在预设范围内时,模拟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的电路才导通,即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才导通,第一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端还与第一mos管栅极连接,当所述受光器端导通时,第一mos管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检流电路包括电流监测器及第三模拟比较器,所述第二开关通过第二光电耦合器表示;

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二mos管;

所述电流监测器的采样电压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输出端连接,采样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电平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连接;

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反相端与第三参考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发光源的第二引脚接地;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mos管栅极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电流监测器能够输出与电流相对应的电压的特性,通过第三模拟比较器将所述电压与参考电压相比较,若所述电流监测器输出的电压大于所述参考电压,则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输出端所接的电路将会断开,因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连接,则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电路断开,第二开关无法导通,在电路过流时能够及时断开电路,保证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关为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的组合;

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三mos管为开关mos管,所述第四mos管为功率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源级接地,所述第三mos管漏级与第四mos管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的组合作为第三开关,其中第三mos管栅极与第二mos管漏极及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即只有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都导通,第三mos管才会导通,进行对目标物的充电,实现与电路的逻辑,保证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型光电开关的型号为itr112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型号均为l21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第二模拟比较器及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型号均为tlv3012。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监测器的型号为ina19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及第三mos管的型号均为si2308。

请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请参照图1,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检流电路、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与电路和充电触点;

所述光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阴极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检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

综上所述,检流电路中电流在预设范围内、光电开光电路感受到充分挤压及触点阻抗检测电路中电压在预设范围内(充电触点所接入的物体阻抗值在预设范围内),三个条件都满足时,供电电路才与充电触点导通开始供电;

以下是上述逻辑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

具体的,请参照图3,光电开关电路包括凹槽型光电开关u2,充电触点阴极在凹槽型光电开关u2内;第一开关通过第一光电耦合器u4表示;凹槽型光电开关u2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发光源第一引脚1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发光源第二引脚2接地;

图3中还包括保证电路正常运行的电阻r8-19、r21-22、及r24-26,电容c2-5、c7、c9-12,二极管d3、d4及d6和三极管d5;

所述d5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3连接,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及第二模拟比较器的输出端out连接,阴极接地;

所述d3的阳极连接所述d5的控制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的输出端out;

所述d6的阳极连接所述d5的控制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的输出端out;

所述d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的输出端out,阴极连接所述电源的正向输出端vout_p;

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及第二参考电压由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及第二模拟比较器的ref参考电压分压得到,其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压电阻进行改变,具体的,如为机器人充电座,则可以将所述参考电压调整到机器人接触充电座时电路中电压范围;

所述d3及d6的型号为in5819hw,所述d4的型号为ss18,所述d5的型号为mcr100-8;

具体的,凹槽型光电开关内有一发光二极管,由固定电压通过电阻限流供电,还有一充电触片,遮挡或暴露光电开关的光输入信号,当触片被挤压,触片挡住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输出端发出导通信号,凹槽型光电开关导通,否则不给信号,凹槽型光电开关断开;具体的,充电触片上有充电触点,当所述充电触点接收到外界挤压且挤压充分时,在凹槽型光电开关的凹槽内形成对光线的遮挡,使凹槽型光电开关u2导通,进而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发光源部分导通,并向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受光器部分发送导通信号;

请参照图2及图3,第二开关由第二光电耦合器表示,触点阻抗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模拟比较器u3及第二模拟比较器u6,第一模拟比较器u3与第二模拟比较器u6的输出端out都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受光器第一引脚3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第二引脚4分别与第一mos管q3的栅极及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1连接;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u3的同相端in+与第一参考电压连接,反相端in-与与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u6的同相端in+与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反相端in-与第二参考电压连接;

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第一模拟比较器u3的反相端in-及第二模拟比较器u6的同相端in+,在第一模拟比较器u3中,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中电压大于第一参考电压时,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u3的输出端out所连接的电路导通,在第二模拟比较器u6中,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中电压小于第二参考电压时,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u3的输出端out所连接的电路导通,因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u3及第二模拟比较器u6的输出端out都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受光器第一引脚3连接,故只有当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中电压大于第一参考电压且小于第二参考电压,并且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发光源端也导通时,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受光器端才导通,因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第二引脚4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q3的栅极及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1连接,且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的第二引脚2接地,故第一光电耦合器u4的受光器端导通时,所述第一mos管q3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端导通;

请参照图2及图4,所述检流电路包括电流监测器u5及第三模拟比较器u7,所述电流监测器u5的采样电压输入端vin+与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vout_p连接,采样电压输出端vin-与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端vout_n连接,电平输出端out与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u7的同相端in+连接;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反相端in-与第三参考电压连接,输出端out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受光器第一引脚3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受光器第二引脚4与第二mos管;

所述电流监测器u5能够根据输入端的电流在电平输出端out输出相应的电压,将所述电流监测器的输出电压接入第三模拟比较器u7的同相端in+,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u7的反相端接入第三参考电压,若所述电流监测器u5的输出电压高于所述第三参考电压,则所述模拟比较器u7的输出端out所连接的电路将断开,保证了电路中电流若大于第三参考电压则能够及时断开,保护电路安全;

请参照图2及图3,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一mos管q3、第一二极管d1及第二mos管q4,第三开关由第三mos管q2及第四mos管q1组成,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1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第二引脚4连接,发光源的第二引脚2接地,即第一光电耦合器u4导通时,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源端导通;第二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第一引脚3与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u7的输出端out连接,受光器第二引脚4与第二mos管q3栅极连接,第二mos管q3漏极与第三mos管栅极连接,即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端导通且检流电路导通时,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受光器端才导通,第二光电耦合器u1导通,第二mos管q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导通;所述第一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mos管栅极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4导通,第一mos管q3漏极和源极之间才导通;第一mos管q3及第二mos管q4的漏极和源极之间都导通,第三mos管q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才导通;

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及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

图2中还包括保证电路正常运行的电阻r1-6、r31,电容c1、二极管d1和三极管d2及mos管q1;

所述q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供电电路输出端,源极连接所述供电电路输入端;

所述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阴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

所述d2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3连接,控制极与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输出端out连接,阴极接地;

所述d1的型号为in5819hw,所述d2的型号为mcr100-8,所述q1的型号为sup70101el;

所述d2为可控硅,可控硅特性为触发后不可恢复的特性,若接触充电触点的设备出现异常导致电路过流,则第三模拟比较器使得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断流,则在物体未离开充电触点时所述d2维持断开状态,进一步保护电路安全,当物体离开充电触点后,所述d2供电关闭,所述d2复位到原始状态

所述图3中还包括保证电路正常运行的电阻r20、r23及r27-30和电容c6、c8及c13-17;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1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第二引脚4连接,发光源的第二引脚接地,只有当第一光电耦合器u4导通时,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源端才导通,向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受光器端发送导通信号;因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u1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三模拟比较器u7的输出端out连接,故只有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u7的输出端out发出导通信号时,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端才会导通,因第二mos管栅极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第二引脚4及所述第一mos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端导通且所述第一mos管导通时,所述第二mos管也导通,则所述第三mos管及第四mos管导通,供电电路与充电触点之间导通。

本实施例中的充电座控制电路针对对机器人进行供电的工作原理如下:

判断是否有物体接触充电触点并挤压充分,若有,则光电开关电路上的凹槽型光电开关连通,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导通,否则,光电开关电路上的凹槽型光电开关保持断开,光电开关电路不连通;

通过触点阻抗检测电路判断接触充电触点的物体的阻抗值,如果是在机器人接触的阻抗范围内,则认为接触上的物体是机器人,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导通;否则,认为接触上的物体不是机器人,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保持断开,触点阻抗检测电路不连通;

所述光电开关电路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串联形成第一路控制电路;

检流电路通过第三模拟比较器实现,在充电触点未接入物体时,电路中无电流,即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恒定小于阈值,检流电路保持连通;

当充电触点接入物体时,所述检流电路通过电流监测器输出与电路中电流呈相应比值的电压,并通过第三模拟比较器将所述电压与预设值相比较,若所述电压大于预设值,则所述检流电路不连通,否则,所述检流电路保持连通状态;

所述第一路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所述检流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的第一引脚,第四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即在逻辑上实现与电路,当第一路控制电路与检流电路都导通时,第四开关才导通,开始给机器人供电;

其中,检流电路中第三模拟比较器的输出端out连接一可控硅,当检流电路因过流断开时,所述可控硅在接触充电触点的物体未离开充电触点时,保持断开状态,直到所述物体离开充电触点,电路断流,可控硅才恢复原始状态,进一步保护电路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检流电路、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与电路和充电触点,当有物体接触到所述充电触点并挤压充分时,光电开关电路中的凹槽型光电开关导通,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导通,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接收到第一个导通信号,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连接触点阻抗检测电路,若接触充电触点的物体阻抗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端接收到第二个导通信号,第一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端导通,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连接的第一mos管导通,第二光电耦合器接收到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传递的导通信号,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端导通;第三开关由第三mos管及第四mos管组成,所述第一mos管输出端与第三开关中的第三mos管连接,则所述第三mos管接收到第一个导通信号;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源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端连接,当第一光电耦合器导通时,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发光源端导通,其受光器端接收第一个导通信号,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端与检流电路连接,若检流电路监测到电路中电流小于阈值,则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端接收到第二个导通信号,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导通,因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受光器端还与第二mos管连接,故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导通时,所述第二mos管接收到第二个导通信号,所述第二mos管导通;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都导通时,第三mos管导通,从而导通第四mos管,第三开关导通,所述供电电路开始给接触充电触点的物体供电;即实现物体充分接触充电触点、物体阻抗值在设定范围内、电路中电流小于阈值三个情况都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供电,保证了电路的安全,且使用的原件及电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路、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检流电路、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与电路和充电触点;

所述光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阴极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检流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开关电路包括凹槽型光电开关,所述充电触点阴极在所述凹槽型开关的凹槽内;

所述第一开关通过第一光电耦合器表示;

所述凹槽型光电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二引脚接地;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受光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阻抗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模拟比较器及第二模拟比较器;

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一mos管;

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与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的输出端都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与第一参考电压连接,反相端与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

所述第二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与分压后的所述充电触点阳极连接,反相端与第二参考电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流电路包括电流监测器及第三模拟比较器,所述第二开关通过第二光电耦合器表示;

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二mos管;

所述电流监测器的采样电压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输出端连接,采样电压输出端与所述供电电路输入端连接,电平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同相端连接;

所述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反相端与第三参考电压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第一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源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发光源的第二引脚接地;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受光器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mos管栅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为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的组合;

所述与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三mos管为开关mos管,所述第四mos管为功率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源级接地,所述第三mos管漏级与第四mos管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型光电开关的型号为itr1120。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及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型号均为l21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拟比较器、第二模拟比较器及第三模拟比较器的型号均为tlv301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监测器的型号为ina193。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及第三mos管的型号均为si230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电座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检流电路及与电路;所述光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触点阴极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触点阻抗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与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与检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与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开关的输入端与与电路的输出端及第三开关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供电电路连接,实现光电开关电路、触点阻抗检测电路、检流电路都导通时,供电电路才对充电触点开始供电。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建;郑诗樵;苏建平;郭玉湖;陈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