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电路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
锂离子电池具有耐用性好、循环寿命长和无毒物质的优点,使其在清洁能源替代品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锂电池价格的下降,锂离子电池在无线的移动备中已开始逐步取代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通常包括阳极(正极)、阴极(负极)、隔板和电解质。现代锂离子电池通常使用石墨材料作为阳极,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阴极。在充电荷放电期间,锂离子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传输。一般单个锂电池的电压在2v至5v之间。因此,要实现目标电压和容量,需要将多个电池串联和并联起来使用,以形成电池包。
目前电池包都会分正、负极性,具体在充电时,电池包的正极必须接充电器正极,电池包的负极必须接充电器负极,这样才能正常充电,一旦电池包的正极和负极与充电器的正极和负极接反时,则会烧坏电池包,导致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包括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母座、与母座连接的无极性对接模块、与无极性对接模块连接的电子开关模块、与电子开关模块连接的电池包以及与电池包连接并用于控制该电子开关模块是否打开的控制模块,该无极性对接模块包括有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以及与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连接并由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控制导通与否的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其中,该第一mos管的s极和第三mos管的d极均连接第一端子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该第一mos管的d极和第二mos管的d极均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该第三mos管的s极和第四mos管的s极均连接地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该第二mos管的s极和第四mos管的d极均连接第二端子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的g极均连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的型号为lt4320。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座上设置有第一磁铁。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均为n型mos管。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有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多个引脚分别连接一个电阻后连接电池包中每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该控制芯片连接电子开关模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8223cae-i6t1u。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开关模块包括有连接于无极性对接模块与电池包之间的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该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的g极分别连接一个二极管后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极性对接模块与电子开关模块之间连接有充电显示灯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母座与充电器的公头对接,当母座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公头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对接,此时,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也变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流从第一端子流入第一mos管,经过电子开关模块流到电池包正极,再从电池包负极流出到地,经过第四mos管回到母座的第二端子,形成一个回路;当母座的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分别与公头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对接,此时,该第二端子和第一端子也变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流从第二端子流入第二mos管,经过电子开关模块流到电池包正极,再从电池包负极流出到地,经过第三mos管回到母座的第一端子,形成一个回路;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充电器进行充电时,不用考虑充电器的正、负极,都能够对电池包正常充电,不会由于极性反接而烧坏电池包模组,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更加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及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无极性连接,该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的内阻为10m欧左右,产生导通损耗w=r*a*a,充电电流为3a时,10m*3a*3a=0.09w,每颗mos损耗为0.09w,一个充电回路都要经过两颗mos,那两颗损耗等于0.18w,所以可以减小大部分的导通损耗而降低电池包发热程度,可以提升使用寿命与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为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包括具有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的母座1、与母座1连接的无极性对接模块2、与无极性对接模块2连接的电子开关模块3、与电子开关模块3连接的电池包4以及与电池包4连接并用于控制该电子开关模块3是否打开的控制模块5,该无极性对接模块2包括有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以及与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连接并由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控制导通与否的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其中,该第一mos管22的s极和第三mos管24的d极均连接第一端子11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该第一mos管22的d极和第二mos管23的d极均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模块3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该第三mos管24的s极和第四mos管25的s极均连接地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该第二mos管23的s极和第四mos管25的d极均连接第二端子12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的g极均连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母座1与充电器的公头7对接,当母座1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分别与公头7的正极端子71和负极端子72对接,此时,该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也变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流从第一端子11流入第一mos管22,经过电子开关模块3流到电池包正极,再从电池包负极流出到地,经过第四mos管25回到母座的第二端子12,形成一个回路;当母座1的第二端子12和第一端子11分别与公头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对接,此时,该第二端子12和第一端子11也变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流从第二端子12流入第二mos管23,经过电子开关模块3流到电池包正极,再从电池包负极流出到地,经过第三mos管24回到母座的第一端子11,形成一个回路;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充电器进行充电时,不用考虑充电器的正、负极,都能够对电池包正常充电,不会由于极性反接而烧坏电池包模组,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更加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及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无极性连接,该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的内阻为10m欧左右,产生导通损耗w=r*a*a,充电电流为3a时,10m*3a*3a=0.09w,每颗mos损耗为0.09w,一个充电回路都要经过两颗mos,那两颗损耗等于0.18w,所以可以减小大部分的导通损耗而降低电池包发热程度,可以提升使用寿命与安全。
所述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的型号为lt4320。
所述母座1上设置有第一磁铁13。对应的,公头7上也设置有与第一磁铁13适配的第二磁铁73,以致使该公头7与母座1对接后,通过第二磁铁73与第一磁铁13吸附固定,保证对接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均为n型mos管。
所述控制模块5包括有控制芯片51,该控制芯片51多个引脚分别连接一个电阻后连接电池包4中每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该控制芯片51连接电子开关模块3,该电阻用于检测每节电池的电压。
所述控制芯片51的型号为s8223cae-i6t1u。
所述电子开关模块3包括有连接于无极性对接模块2与电池包4之间的第五mos管31和第六mos管32,该第五mos管31和第六mos管32的g极分别连接一个二极管后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
所述无极性对接模块2与电子开关模块3之间连接有充电显示灯模块6。当母座导通时,电压经过电阻r13流过绿灯led,绿灯led亮代表电源接通,当电池电压低时,控制芯片51的第一脚输出为低电平,第五mos管31导通进行对电池充电,同时充电指示灯红灯led亮。当充电直到控制芯片51检测电压达到电池满压时,控制芯片51第一脚输出为高电平,第五mos管31停止充电,红灯led不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母座1与充电器的公头对接,当母座1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分别与公头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对接,此时,该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也变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流从第一端子11流入第一mos管22,经过电子开关模块3流到电池包正极,再从电池包负极流出到地,经过第四mos管25回到母座的第二端子12,形成一个回路;当母座1的第二端子12和第一端子11分别与公头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对接,此时,该第二端子12和第一端子11也变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流从第二端子12流入第二mos管23,经过电子开关模块3流到电池包正极,再从电池包负极流出到地,经过第三mos管24回到母座的第一端子11,形成一个回路;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充电器进行充电时,不用考虑充电器的正、负极,都能够对电池包正常充电,不会由于极性反接而烧坏电池包模组,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更加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及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无极性连接,该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的内阻为10m欧左右,产生导通损耗w=r*a*a,充电电流为3a时,10m*3a*3a=0.09w,每颗mos损耗为0.09w,一个充电回路都要经过两颗mos,那两颗损耗等于0.18w,所以可以减小大部分的导通损耗而降低电池包发热程度,可以提升使用寿命与安全。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1.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的母座(1)、与母座(1)连接的无极性对接模块(2)、与无极性对接模块(2)连接的电子开关模块(3)、与电子开关模块(3)连接的电池包(4)以及与电池包(4)连接并用于控制该电子开关模块(3)是否打开的控制模块(5),该无极性对接模块(2)包括有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以及与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连接并由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控制导通与否的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其中,该第一mos管(22)的s极和第三mos管(24)的d极均连接第一端子(11)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该第一mos管(22)的d极和第二mos管(23)的d极均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模块(3)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该第三mos管(24)的s极和第四mos管(25)的s极均连接地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该第二mos管(23)的s极和第四mos管(25)的d极均连接第二端子(12)及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的g极均连接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想二极管全桥控制器(21)的型号为lt4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1)上设置有第一磁铁(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22)、第二mos管(23)、第三mos管(24)、第四mos管(25)均为n型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包括有控制芯片(51),该控制芯片(51)多个引脚分别连接一个电阻后连接电池包(4)中每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该控制芯片(51)连接电子开关模块(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51)的型号为s8223cae-i6t1u。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模块(3)包括有连接于无极性对接模块(2)与电池包(4)之间的第五mos管(31)和第六mos管(32),该第五mos管(31)和第六mos管(32)的g极分别连接一个二极管后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损耗防漏电的无极性磁吸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极性对接模块(2)与电子开关模块(3)之间连接有充电显示灯模块(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