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作为人们居家、旅行的必需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多种型号电子产品的充电需求,现在的充电器均具备多种充电口,并兼顾充电、放电的功能。但是各种功能型号的充放电接口及对应线路的应用,使得整个充电器的内部结构复杂,不可避免的造成充电器体积庞大、电能转换不及时,并且会影响产品的散热。
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外侧端部的输入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的pcb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组件包括:
ac线路板,所述ac线路板通过ac输入板与所述输入组件连接,所述ac线路板还与发射线圈及电池连接;
竖向dc线路板,所述竖向dc线路板的一侧靠近所述壳体内的侧边,并与所述ac线路板平行,所述竖向dc线路板的侧边延伸多个dc输出口;
以及横向dc线路板,所述横向dc线路板贴近所述壳体的侧面,并与所述竖向dc线路板垂直,所述横向dc线路板连接扩展输出线。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竖向dc线路板及横向dc线路板均卡接在骨架上。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ac线路板贴近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其上设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位于所述ac线路板的一侧。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ac输入板与所述ac线路板垂直,并贴近所述输入组件的内侧壁。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固定在隔磁板上,所述隔磁板与所述ac线路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隔磁板与所述电池之间还设有eva板,所述eva板与所述竖向dc线路板平齐。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dc线路板、所述横向dc线路板上均设有dc线路,所述dc线路与所述ac线路板上的ac线路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dc输出口包括usb口和type-c口,所述usb口从所述壳体侧面的usb孔出穿出,所述type-c口从所述壳体侧面的type-c孔穿出。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dc线路板的侧面还设有开关和指示灯,所述开关上套有按键,所述按键从所述壳体侧面的按键孔穿出,所述指示灯上套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从所述壳体侧面的指示灯孔穿出。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输出线的端部设有type-c端口和lighting端口,所述type-c端口套在所述lighting端口的内部或外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骨架和设于所述骨架上下表面的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与所述骨架扣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平滑外壳、波纹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侧边设有凸出的凸条。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内设有插脚,所述插脚沿着所述支架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内凹槽内还设有过渡件,所述过渡件位于两个所述插脚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渡件的边角弧度与所述支架的边角弧度一致。
更进一步的,所述过渡件的侧面设有防滑纹路。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ac线路板及两个dc线路板的布局分配,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空间,将无线充电线圈及各个类型的充电接口集成于壳体上,使得整个充电器的空间利用率高,实现了多功能充电器的小体积化,使得电能转换更加及时、快速;本实用新型还兼顾了各个线路板的散热,使得线路板分布更加合理,避免充放电过程的高温状态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pcb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11-平滑外壳,112-波纹外壳,113-凸条,120-骨架,121-按键孔,122-usb孔,123-type-c孔,124-指示灯孔,125-嵌槽,
200-输入组件,210-支架,220-插脚,230-过渡件,
300-pcb组件,310-ac线路板,311-ac输入板,312-变压器,313-发射线圈,314-隔磁板,320-竖向dc线路板,321-按键,322-usb口,323-type-c口,324-透光件,330-横向dc线路板,331-扩展输出线,340-电池,350-eva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集成了多种类型的充电接口,并将各个充放电接口集成于小体积的充电器上。
该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外侧端部的输入组件200、设于壳体内的pcb组件300,壳体起到支撑及固定的作用,输入组件200用于连接外部市电,实现整个多功能充电器的充放电过程,pcb组件300用于对输入的市电进行降压、ac转换以及管理整个系统的充放电过程。pcb组件300内的充放电电路、变压线路、电源管理线路等均采用现有常见电路即可,本实用新型未对其进行改进,故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包括骨架120和设于骨架120上下表面的外壳。骨架120呈环形分布,两个外壳相对设置在骨架120的两侧开口处。优选的,外壳与骨架扣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外壳的侧边设有凸出的凸条113,该凸条位于输入组件200的位置。当输入组件200中的插脚转动并露出时,其与凸条113位置对应,可以通过凸条实现插脚的保护。
外壳包括平滑外壳111、波纹外壳112。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为平滑外壳111;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为波纹外壳112。
如图1、图4、图5所示,输入组件200位于整个壳体的边角处,使得整个多功能充电器的布局更加合理,且便于进行充电操作。
输入组件200包括支架210,支架210上设有内凹槽,内凹槽内设有插脚220,插脚220沿着支架210旋转。插脚220旋转收入内凹槽内,便于进行收纳;插脚220旋转伸出内凹槽,便于进行充电操作。
内凹槽内还设有过渡件230,过渡件230位于两个插脚2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过渡件230的边角弧度与支架210的边角弧度一致,使得内凹槽的中央部位得到零部件的支撑,既能保证内凹槽处的结构稳定,同时增加人体触摸此位置的舒适度。优选的过渡件230的侧面设有防滑纹路,增加与人手指的摩擦力。
如图4至图6所示,pcb组件300包括ac线路板310、竖向dc线路板320以及横向dc线路板330。ac线路板、竖向dc线路板以及横向dc线路板分布于壳体内的空腔中,通过几部分的合理布局,实现了在兼顾多功能充电器多种充放电功能的同时,节省内部空间,实现充电器的小体积化。优选的,ac线路板310、竖向dc线路板320及横向dc线路板330均分别固定(优选为卡接或螺丝连接)在骨架120上,增加了几个部分的稳定性。
(1)ac线路板
ac线路板310位于壳体的内部上端,优选的,ac线路板310贴近壳体的下表面(即图中的后侧),其上设有变压器312,变压器312位于ac线路板310的一侧(即ac线路板310的前侧)。
ac线路板310通过ac输入板311与输入组件200连接,实现系统的充电过程。优选的,ac输入板311与ac线路板310垂直,并贴近输入组件200的内侧壁,即ac输入板311贴近图中骨架120的左侧内侧壁。
ac线路板310还与发射线圈313及电池340连接。通过ac线路板310对电池340进行充电,电池340通过ac线路板310进行放电管理,实现了电池340的充放电管理。优选的,发射线圈313固定在隔磁板314上,隔磁板314与ac线路板310平行设置。隔磁板314与电池340之间还设有eva板350,eva板350与竖向dc线路板320平齐。
(2)竖向dc线路板
竖向dc线路板的一侧靠近壳体内的侧边(即竖向dc线路板的右侧边靠近图中骨架120的右侧边),并与ac线路板310平行,电池340的右侧端部位于竖向dc线路板的后侧。
竖向dc线路板320的侧边延伸多个dc输出口,壳体上设有与dc输出口对应的开孔。dc输出口包括usb口322和type-c口323,usb口322从壳体(即骨架120,下同)侧面的usb孔122出穿出,type-c口323从壳体侧面的type-c孔123穿出。竖向dc线路板320的侧面还设有开关和指示灯,开关上套有按键321,按键321从壳体侧面的按键孔121穿出,指示灯上套有透光件324,透光件324从壳体侧面的指示灯孔124穿出。
(3)横向dc线路板
横向dc线路板330贴近壳体的侧面(即图中的下侧面),并与竖向dc线路板320垂直,横向dc线路板330连接扩展输出线331。扩展输出线331内嵌于骨架上的嵌槽125内,其端部设有type-c端口和lighting端口,type-c端口套在lighting端口的内部或外部。
优选的,竖向dc线路板320、横向dc线路板330上均设有dc线路,dc线路与ac线路板310上的ac线路连接。竖向dc线路板320、横向dc线路板330共用dc线路,减少了两块dc线路板的布线繁琐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ac输入板、ac线路板以及横向dc线路板均两两垂直,竖向dc线路板与ac线路板平行。ac输入板、ac线路板、竖向dc线路板以及横向dc线路板均分布配合内部的电池、变压器、输入组件、以及各个输出端口,可以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空间,充分节省多功能充电器所占体积,且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反应速率及散热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外侧端部的输入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的pcb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组件包括:
ac线路板,所述ac线路板通过ac输入板与所述输入组件连接,所述ac线路板还与发射线圈及电池连接;
竖向dc线路板,所述竖向dc线路板的一侧靠近所述壳体内的侧边,并与所述ac线路板平行,所述竖向dc线路板的侧边延伸多个dc输出口;
以及横向dc线路板,所述横向dc线路板贴近所述壳体的侧面,并与所述竖向dc线路板垂直,所述横向dc线路板连接扩展输出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c输入板与所述ac线路板垂直,并贴近所述输入组件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固定在隔磁板上,所述隔磁板与所述ac线路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板与所述电池之间还设有eva板,所述eva板与所述竖向dc线路板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dc输出口包括usb口和type-c口,所述usb口从所述壳体侧面的usb孔出穿出,所述type-c口从所述壳体侧面的type-c孔穿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dc线路板的侧面还设有开关和指示灯,所述开关上套有按键,所述按键从所述壳体侧面的按键孔穿出,所述指示灯上套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从所述壳体侧面的指示灯孔穿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输出线的端部设有type-c端口和lighting端口,所述type-c端口套在所述lighting端口的内部或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内设有插脚,所述插脚沿着所述支架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槽内还设有过渡件,所述过渡件位于两个所述插脚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小体积的多功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的边角弧度与所述支架的边角弧度一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