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覆铜板在切割加工过程中,切割边会出现毛刺,工人在搬运过程中容易被划伤,而现有技术不能很好地去除小厚度覆铜板切割边上的毛刺,由于厚度较小,一般的打磨刀无法在切割边上剃削毛刺,而传统的自动打磨机受限于刀具的结构,也无法对厚度较小的覆铜板的边缘的毛刺进行打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包括:支架、支撑板、驱动电机、转杆和打磨件,所述支撑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面朝向所述支架以及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支撑板开设有打磨孔,所述打磨孔贯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杆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打磨件连接,所述打磨件连接有若干金属丝,每一所述金属丝的一端连接所述打磨件,另一端远离所述打磨件,各所述金属丝远离所述打磨件的一端处于一圆周面上,各所述金属丝远离所述打磨件的一端在转动过程中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打磨孔凸出至所述第一面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件的内部开设有轴孔,所述转杆穿过所述轴孔,所述打磨件与所述转杆过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件呈圆柱状,每一所述金属丝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打磨件的圆周表面,另一端远离所述打磨件的圆周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配重板,所述配重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所述配重板用于放置配重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包括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相间设置,所述第一金属丝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丝的长度,且所述第一金属丝的宽度小于第二金属丝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远离所述打磨件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分叉丝,各所述分叉丝的一端连接所述金属丝,另一端朝向不同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扇面朝向所述打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第二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轴向与所述转杆的轴向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为钢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面开设有定转槽,所述转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定转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打磨件高速旋转,使得打磨件外表面上连接的金属丝跟着高速转动,将需要覆铜板打磨的切割边逐渐靠近旋转的金属丝,金属丝在高速转动中依次对覆铜板的切割面进行打磨,使得覆铜板边缘的毛刺被打磨掉,使得覆铜板切割面变得光滑。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的打磨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100、支架;110、定转槽;前111、轴承;200、支撑板;210、打磨孔;220、移动槽;300、驱动电机;400、转杆;500、打磨件;510、金属丝;600、配重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10,包括:支架100、支撑板200、驱动电机300、转杆400和打磨件500,所述支撑板20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架100与所述支撑板200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00与所述支架10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00的第一面朝向所述支架100以及所述驱动电机300,所述支撑板200开设有打磨孔210,所述打磨孔210贯穿所述支撑板200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驱动电机300与所述转杆400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转杆400的另一端与所述打磨件500连接,所述打磨件500连接有若干金属丝510,每一所述金属丝510的一端连接所述打磨件500,另一端远离所述打磨件500,各所述金属丝510远离所述打磨件500的一端在转动过程中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打磨孔210凸出至所述第一面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金属丝510以打磨件500为圆形向外呈放射状延伸设置,各所述金属丝510的长度差在预设范围内,以使得各所述金属丝510远离所述打磨件500的一端处于一半径在预设范围内的圆周范围内,进而使得金属丝510能够在一圆周面上平齐,能够使得打磨件500上的各金属丝510在转动中形成圆柱结构。
具体的,通过驱动电机300驱动转杆400高速转动,转杆400的转动带动打磨件500的转动,打磨件500的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金属丝510的转动,高速旋转的金属丝510在远离打磨件500的一端形成一个打磨弧面,将需要打磨的覆铜板垂直于转杆400的轴向放置,且需要打磨的一侧朝向所述打磨件500,且逐渐靠近转动的金属丝510,直至金属丝510的一端开始打在覆铜板的边缘,使得金属丝510逐渐将边缘的毛刺刮下来,随着覆铜板的移动,高速转动的金属丝510将覆铜板的一边的毛刺刮剃下来,从而使得覆铜板的一边的变得相对平滑。
为了更好地打磨覆铜板的边缘,避免覆铜板的表面被刮伤,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510远离所述打磨件500的一端处于一圆周面上。本实施例中,各金属丝510的长度相等,所述金属丝510远离所述打磨件500的一端在一圆周面上平齐,这样,使得打磨件500上的各金属丝510在转动中形成圆柱结构的表面更为规整,有利于对覆铜板的切割面的更好地打磨,避免将覆铜板的表面被刮伤。
为了加强打磨件500和转杆400之间的连接,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件500的内部开设有轴孔,所述转杆400穿过所述轴孔,所述打磨件500与所述转杆400过盈连接。具体的,通过将转杆400过盈装配在轴孔中,使得轴孔紧紧套住转杆400,使得转杆400在带动打磨件500高速转动的过程中也不会互相分离。
为了更方便地将金属丝510连接到打磨件500上,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件500呈圆柱状,每一所述金属丝5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打磨件500的圆周表面,另一端远离所述打磨件500的圆周表面。通过将打磨件500设置成圆柱状,使得连接有金属丝510的圆周表面与金属丝510远离打磨件500的一端所形成的平面之间各对应点距离相同,从而将长度相同的金属丝510接在打磨件500后,可以使得金属丝510远离的一端在同一圆周面上。
为了使得驱动电机300发动的过程中,整个装置能够尽量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10还包括配重板600,所述配重板60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00远离所述支撑板200的一端,所述配重板600用于放置配重块,本实施例中,配重块600的材质为金属。通过在支架100的底部固定一块配重板600,在配重板600上放置重物,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的重力加大,驱动电机300的发动带动装置的震动的幅度变小,使得整个装置变得平稳。
为了适应不同覆铜板的打磨需求,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510包括第一金属丝510和第二金属丝510,所述第一金属丝510和所述第二金属丝510相间设置,所述第一金属丝5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丝510的长度,且所述第一金属丝510的宽度小于第二金属丝510的宽度。当需要打磨的覆铜板毛刺较少或较软,以及或者覆铜板表面质地较软时,可以通过控制覆铜板深入到金属丝510中的深度,尽量使得较粗、较硬的第二金属丝510不会在旋转过程中触碰到覆铜板,避免第二金属丝510在覆铜板上划出划痕或损坏覆铜板;当需要打磨的覆铜板的表面质地较硬或毛刺较硬时,则可以将覆铜板深入到第二金属丝510中,通过相对较为坚硬的第二金属丝510来削剃毛刺。
为了让金属丝510充分接触覆铜板,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510远离所述打磨件500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分叉丝,各所述分叉丝的一端连接所述金属丝510,另一端朝向不同的方向。通过在金属丝510远离打磨件500的一端增加分叉丝,使得覆铜板更好地接触金属丝510,金属丝510更好、更快地打磨覆铜板。
为了使得打磨下来的毛刺不在打磨件500或金属丝510上积累过多,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00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扇面朝向所述打磨件500。当覆铜板上的毛刺被打磨下来的时候,通过风扇将毛刺吹离打磨件500,避免毛刺卡在金属丝510上,影响打磨效果。
为了使得覆铜板更方便地在支撑板200上移动,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0的第二面开设有移动槽220,所述移动槽220的轴向与所述转杆400的轴向垂直。通过将覆铜板的一角或一边沿着移动槽220滑动,控制该端脚或该边沿着固定的方向移动,使得覆铜板的平面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垂直转杆400。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丝510为钢丝。由于钢的价格较低,选用钢制作金属丝510能降低金属丝510的成本费用。
为了更好地固定转杆400,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00朝向所述驱动电机300的一面开设有定转槽110,所述转杆400远离所述驱动电机300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定转槽110中。通过将转杆400的一端连接固定在支架100上的驱动电机300,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支架100上,使得转杆400更好地固定在支架100上,尽量使得在转动过程中保持稳固的状态。
为了缓冲转杆400和定转槽110之间摩擦,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转槽110中设置有轴承前111,所述转杆400穿过所述轴承前11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支撑板、驱动电机、转杆和打磨件,所述支撑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第一面朝向所述支架以及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支撑板开设有打磨孔,所述打磨孔贯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杆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打磨件连接,所述打磨件连接有若干金属丝,每一所述金属丝的一端连接所述打磨件,另一端远离所述打磨件,各所述金属丝远离所述打磨件的一端在转动过程中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打磨孔凸出至所述第一面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的内部开设有轴孔,所述转杆穿过所述轴孔,所述打磨件与所述转杆过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件呈圆柱状,每一所述金属丝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打磨件的圆周表面,另一端远离所述打磨件的圆周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板,所述配重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所述配重板用于放置配重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包括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所述第一金属丝和所述第二金属丝相间设置,所述第一金属丝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丝的长度,且所述第一金属丝的宽度小于第二金属丝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远离所述打磨件的一端设置有若干分叉丝,各所述分叉丝的一端连接所述金属丝,另一端朝向不同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的扇面朝向所述打磨件。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第二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轴向与所述转杆的轴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为钢丝。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一种小厚度覆铜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面开设有定转槽,所述转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定转槽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