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边盖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13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包边盖板。



背景技术:

变电站周围往往会有较多的电缆沟。当室外降雨量较大时,电缆沟内往往会有较多的积水,不仅会导致电缆被污水腐蚀的情况,还可能有其他的安全隐患。

目前常见的方法一种是在电缆沟内设置排水槽,从而尽快排出积水。然而排水槽需要额外设计,并连通至排涝系统,工程量巨大。另一种是减小盖板与电缆沟槽口间的间隙,减少污水的流入,但是考虑到户外作业时对电缆沟的施工很难保证较高的尺寸精度,盖板与电缆沟槽口间的间隙很难控制的很小。如果想要保证盖板与电缆沟槽口间的配合紧密,将加大的提高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电缆沟的槽口紧密配合、对电缆沟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包边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包边盖板,包括板身、第一包边件和第二包边件,所述第一包边件连接于所述板身的上端面和侧壁,所述第二包边件连接于所述板身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包边件由形变材料制成。

上述方案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二包边件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的下端面,当板身下放并与墙壁抵触时,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部分将受到墙壁的推动作用而自动向上弯折,且此时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将与墙壁紧密抵触,从而实现了对板身与墙壁间的空隙的自动补偿,大大降低了污水的通过率;通过第一包边件与第二包边件分别对板身的上部与下部进行了防护,还避免了板身边角的破损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的下端面的距离为所述板身厚度的1/3~2/3,从而保证第二包边件的形变能够较好地对板身与墙壁间的间隙进行填充。

优选的,所述板身贴近墙壁的侧面的下部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贯穿至所述板身的下端面。阶梯槽的设置有利于板身与墙壁间的贴合形成折弯区,从而进一步降低污水的通过率。

优选的,所述阶梯槽的槽深h为所述板身厚度的1/3~1/2,所述所述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的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阶梯槽的槽深h。当板身与墙壁抵触后,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部分将首先向上弯折,然后向水平方向弯折,此时沿水平方向弯折的部分将受到板身的重力作用而与墙壁紧密贴合,进一步减小板身与墙壁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隙。

优选的,所述板身的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吊装环。由于第二包边件的设置,板身将与墙壁紧密卡嵌贴合,通过在板身的上端面设置两个吊装环,保证工程人员能够更为平稳地将板身与墙壁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包边件为具有塑性形变功能的钢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包边件为角钢,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盖板的上部的防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边盖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边盖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边盖板的包边盖板与墙壁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边盖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包边盖板与墙壁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1-板身;1.1-阶梯槽;2-第一包边件;3-第二包边件;3.1-连接部;3.2-形变部;4-吊装环;5-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电缆沟的槽口紧密配合、对电缆沟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包边盖板。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边盖板,包括板身1、第一包边件2和第二包边件3。

第一包边件2为角钢,且第一包边件2连接于板身1的上端面和侧壁,以起到对板身1上部的防护作用。第一包边件2对板身1的侧壁的覆盖距离应小于或等于板身1厚度的1/2,避免与第二包边件3发生干涉。

第二包边件3为具有塑性形变功能的平整钢板。第二包边件3在平面上为矩形环状,第二包边件3的中部连接于板身1的下端面,第二包边件3的外边沿凸出于板身1的下端面。为方便表述,将第二包边件3与板身1的下端面相连的部分称为连接部3.1,将第二包边件3凸出于板身1的下端面的部分称为形变部3.2。

如图4所示,板身1贴近墙壁5的侧面的下部设有阶梯槽1.1,阶梯槽1.1贯穿至板身1的下端面,且阶梯槽1.1的槽深h为板身1厚度的1/2。阶梯槽1.1的设置有利于板身1与墙壁5间的贴合形成折弯区,从而进一步降低污水的通过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包边件3的形变部3.2的宽度大于阶梯槽1.1的槽深h。当板身1与墙壁5抵触后,第二包边件3的外边沿部分将首先向上弯折,然后向水平方向弯折,此时沿水平方向弯折的部分将受到板身1的重力作用而与墙壁5紧密贴合,进一步减小板身1与墙壁5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隙。

板身1的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吊装环4。由于第二包边件3的设置,板身1将与墙壁5紧密卡嵌贴合,通过在板身1的上端面设置两个吊装环4,保证工程人员能够更为平稳地将板身1与墙壁5分离。

如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板身1的侧壁的下部没有阶梯槽1.1,第二包边件3向上弯折后直接弥补板身1侧壁与墙壁5间的间隙。这种板身1的结构相对更为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降水量相对较小的环境。

上述方案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二包边件3的形变部3.2凸出于板身1的下端面,当板身1下放并与墙壁5抵触时,第二包边件3的形变部3.2将受到墙壁5的推动作用而自动向上弯折,且此时第二包边件3的外边沿将与墙壁5紧密抵触,从而实现了对板身1与墙壁5间的空隙的自动补偿,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水的通过率;通过第一包边件2与第二包边件3分别对板身1的上部与下部进行了防护,避免了板身1边角的破损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边盖板,包括板身(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包边件(2)和第二包边件(3),所述第一包边件(2)连接于所述板身(1)的上端面和侧面,所述第二包边件(3)连接于所述板身(1)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包边件(3)的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1)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包边件(3)由形变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边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边件(3)的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1)的下端面的距离为所述板身(1)厚度的1/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边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身(1)与墙壁(5)相对的侧面的下部设有阶梯槽(1.1),所述阶梯槽(1.1)贯穿至所述板身(1)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边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槽(1.1)的槽深h为所述板身(1)厚度的1/3~1/2,所述第二包边件(3)的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1)的下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阶梯槽(1.1)的槽深h。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包边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身(1)的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吊装环(4)。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包边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边件(3)为具有塑性形变功能的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包边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边件(2)为角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边盖板,其技方案要点是:包括板身、第一包边件和第二包边件,所述第一包边件连接于所述板身的上端面和侧壁,所述第二包边件连接于所述板身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包边件由形变材料制成。由于第二包边件外边沿凸出于所述板身的下端面,当板身下放并与墙壁抵触时,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部分将受到墙壁的推动作用而自动向上弯折,且此时第二包边件的外边沿将与墙壁紧密抵触,从而实现了对板身与墙壁间的空隙的自动补偿,大大降低了污水的通过率;通过第一包边件与第二包边件分别对板身的上部与下部进行了防护,避免了板身边角的破损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柴亦智;彭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欣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