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9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角外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部分转折的墙体处安装窗架需要使用到转角外框,但是现有的转角外框多是通过密封胶直接粘黏,连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连接强度差,无法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具备提高连接强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转角外框多是通过密封胶直接粘黏,连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连接强度差,无法满足建筑使用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右侧与底部均开设有梯形槽,所述连接架与梯形槽为一体成型制造,所述连接架的材质为铝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与右侧均设置有外框本体,所述外框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梯形槽内部的梯形块,所述梯形槽与梯形块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架的右侧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外框本体内侧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内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靠近延伸板的一端依次贯穿延伸板与外框本体并延伸至外框本体的外侧,所述螺栓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外框本体外侧的螺帽。

所述梯形槽的内部热熔连接有胶条,所述胶条远离梯形槽的一侧与梯形块的表面接触,所述胶套的材质为硅胶。

所述连接架的右侧与底部均开设有与梯形槽连通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梯形块表面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远离梯形块的一侧与外框本体的表面接触,所述减震垫的材质为阻尼材料。

所述连接架的正面开设有弧槽,所述弧槽的背面与连接架的背面连通,所述弧槽与连接架为一体成型制造。

所述外框本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靠近螺栓的一侧延伸至延伸板的内侧并与延伸板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板套设在螺栓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梯形槽与梯形块对连接架和外框本体进行连接,能够提高外框本体的整体强度,大幅增加外框本体与连接架的接触面积,解决了现有的转角外框多是通过密封胶直接粘黏,连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连接强度差,无法满足建筑使用需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延伸板、螺栓与螺帽,能够辅助梯形块对外框本体与连接架进行连接,增加外框本体与连接架的连接方式,避免外框本体带动梯形块在梯形槽的内部滑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胶条,能够提高连接架的密封性,减少梯形块与梯形槽在滑动安装时产生的磨损。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槽与减震垫,能够对外框本体起到防护的效果,避免外框本体与连接架之间出现缝隙,同时可以减少外部震动对外框本体造成的影响。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槽,能够提高连接架的强度,避免连接架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弯曲变形。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板,能够提高外框本体的美观度,避免被凸起的螺栓划伤,可以减少螺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架;2、梯形槽;3、外框本体;4、梯形块;5、延伸板;6、螺栓;7、螺帽;8、胶条;9、限位槽;10、减震垫;11、弧槽;12、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架1,连接架1的右侧与底部均开设有梯形槽2,连接架1与梯形槽2为一体成型制造,连接架1的材质为铝制,连接架1的底部与右侧均设置有外框本体3,外框本体3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梯形槽2内部的梯形块4,梯形槽2与梯形块4滑动连接。

参考图3,连接架1的右侧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外框本体3内侧的延伸板5,延伸板5的内侧设置有螺栓6,螺栓6靠近延伸板5的一端依次贯穿延伸板5与外框本体3并延伸至外框本体3的外侧,螺栓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外框本体3外侧的螺帽7。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延伸板5、螺栓6与螺帽7,能够辅助梯形块4对外框本体3与连接架1进行连接,增加外框本体3与连接架1的连接方式,避免外框本体3带动梯形块4在梯形槽2的内部滑动。

参考图3,梯形槽2的内部热熔连接有胶条8,胶条8远离梯形槽2的一侧与梯形块4的表面接触,胶套的材质为硅胶。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胶条8,能够提高连接架1的密封性,减少梯形块4与梯形槽2在滑动安装时产生的磨损。

参考图3,连接架1的右侧与底部均开设有与梯形槽2连通的限位槽9,限位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梯形块4表面的减震垫10,减震垫10远离梯形块4的一侧与外框本体3的表面接触,减震垫10的材质为阻尼材料。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槽9与减震垫10,能够对外框本体3起到防护的效果,避免外框本体3与连接架1之间出现缝隙,同时可以减少外部震动对外框本体3造成的影响。

参考图1,连接架1的正面开设有弧槽11,弧槽11的背面与连接架1的背面连通,弧槽11与连接架1为一体成型制造。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弧槽11,能够提高连接架1的强度,避免连接架1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弯曲变形。

参考图1,外框本体3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12,防护板12靠近螺栓6的一侧延伸至延伸板5的内侧并与延伸板5滑动连接,防护板12套设在螺栓6的表面。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护板12,能够提高外框本体3的美观度,避免被凸起的螺栓6划伤,可以减少螺栓6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外框本体3通过梯形块4插入连接架1表面的梯形槽2内部且外框本体3需要位于延伸板5的外侧,当连接架1与外框本体3的长度完全对齐时,通过螺栓6与螺帽7将延伸板5和外框本体3连接,从而达到替代现有使用密封胶进行粘黏的操作方式,当螺栓6安装完毕后,将防护板12放置在外框本体3的内侧且套设在螺栓6的表面,能够对螺栓6达到防护的效果,提高外框本体3的整体美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的右侧与底部均开设有梯形槽(2),所述连接架(1)与梯形槽(2)为一体成型制造,所述连接架(1)的材质为铝制,所述连接架(1)的底部与右侧均设置有外框本体(3),所述外框本体(3)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梯形槽(2)内部的梯形块(4),所述梯形槽(2)与梯形块(4)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的右侧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外框本体(3)内侧的延伸板(5),所述延伸板(5)的内侧设置有螺栓(6),所述螺栓(6)靠近延伸板(5)的一端依次贯穿延伸板(5)与外框本体(3)并延伸至外框本体(3)的外侧,所述螺栓(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位于外框本体(3)外侧的螺帽(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2)的内部热熔连接有胶条(8),所述胶条(8)远离梯形槽(2)的一侧与梯形块(4)的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的右侧与底部均开设有与梯形槽(2)连通的限位槽(9),所述限位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梯形块(4)表面的减震垫(10),所述减震垫(10)远离梯形块(4)的一侧与外框本体(3)的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的正面开设有弧槽(11),所述弧槽(11)的背面与连接架(1)的背面连通,所述弧槽(11)与连接架(1)为一体成型制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本体(3)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板(12),所述防护板(12)靠近螺栓(6)的一侧延伸至延伸板(5)的内侧并与延伸板(5)滑动连接,所述防护板(12)套设在螺栓(6)的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角外框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右侧与底部均开设有梯形槽,所述连接架与梯形槽为一体成型制造,所述连接架的材质为铝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与右侧均设置有外框本体,所述外框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梯形槽内部的梯形块,所述梯形槽与梯形块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右侧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外框本体内侧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内侧设置有螺栓。本实用新型通过梯形槽与梯形块对连接架和外框本体进行连接,能够提高外框本体的整体强度,大幅增加外框本体与连接架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转角外框多是通过密封胶直接粘黏,连接方式较为单一,而且连接强度差,无法满足建筑使用需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熊勇;韩鹏;马玉生;马小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