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窗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升塞拉窗。
背景技术:
用于打开和关闭窗户的机器被称作为“开窗器”,近年来,用于开闭窗户的开窗器在建筑业内得以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门窗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不仅具有保温、采光、隔热、防风雨、隔噪声等功能,也是建筑个性化的体现,故广泛应用到现代建筑中,但由于空间的限制、设计风格的需要,往往会需要一种细长、窄小安全的门窗,如厨房、卫生间、过道、阳台等建筑部位。内平开窗由于开启抢占空间,不是最好的选择,外平开窗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提拉窗是最合适的,而现有技术中的提拉窗在多采用钢丝起吊形式,在提拉窗户的过程中,导致窗扇移动路线不稳定,窗扇会左右晃动,长此以往,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塞拉窗,通过改进提拉装置,采用强度较高的丝杆形式,且设置导向组件增强结构稳定,使得窗扇开闭行程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提升塞拉窗,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联动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联动有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装置包括与传动装置联动的第一提拉杆,所述第一提拉杆外周均布有螺纹,所述第一提拉杆联动有提拉块,所述提拉块通过螺纹与第一提拉杆联动且可沿第一提拉杆轴线方向作往复直线移动,所述提拉块联动有第二提拉杆,所述第二提拉杆相对联动提拉块另一端与窗扇联动,所述窗扇联动有导向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提拉杆与提拉块形式,在配合导向组件,与现有技术中采用钢丝悬吊的形式,稳定性更高,窗扇的开合行程路线更稳定,不会产生倾斜;开窗时,电机驱动传动组件,第一提拉杆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进行自转,提拉块沿第一提拉杆轴线方向作直线运动,在通过第二提拉杆带动窗扇沿着导向组件进行开窗。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与窗体固连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侧边设有导向滑轨,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一端与窗扇固连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相对于联动窗扇另一端活动铰接有导环。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板设有直降部与顺拐部,所述直降部呈直线形且与顺拐部平滑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板起支撑导向作用,窗扇通过导向杆一端的导环沿着导向杆上的导向滑轨进行上下开窗运动,保证窗户的开合路线一致,不会产生倾斜,其中顺拐部可设置成直线型也可设置呈任意曲线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第一提拉杆之间设有联动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电机联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联动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联动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提拉杆联动。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同步带,所述电机通过同步带与第一提拉杆联动。
采用上述方案,联动方式可选用齿轮传动形式或者同步带传动形式,其中齿轮传动形式具有体积小,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传动效率高等优点,而同步带具有传动平稳无噪声、可缓冲吸震,过载时可在带轮上打滑,可防止薄弱零部件损坏,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拉块与第一提拉杆之间设有转接环,所述转接环中部设有可与第一提拉杆螺纹连接的驱动孔,所述转接环一端设有若干组可与提拉块螺钉连接的连接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提拉块与第一提拉杆之间设置转接环,一方面由于与第一提拉杆进行螺纹连接处要求较高,可降低提拉块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分体设置可延缓提拉块的形变,延长其使用寿命,维修时,只需更换连接环即可,降低维修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有与窗扇呈锐角倾斜设置的限位臂,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窗体上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对应于限位臂设有限位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窗扇关窗时被过度推出,提升窗扇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提拉杆与提拉块形式,在配合导向组件,与现有技术中采用钢丝悬吊的形式,稳定性更高,窗扇的开合行程路线更稳定,不会产生倾斜;导向板起支撑导向作用,窗扇通过导向杆一端的导环沿着导向杆上的导向滑轨进行上下开窗运动,保证窗户的开合路线一致,不会产生倾斜,齿轮传动形式具有体积小,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传动效率高等优点;通过在提拉块与第一提拉杆之间设置转接环,可降低提拉块的加工难度,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设置限位装置,可避免窗扇关窗时被过度推出,提升窗扇使用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4所示的提升塞拉窗,包括电机1以及与电机1联动的传动装置2,所述传动装置2联动有提拉装置3,所述提拉装置3包括与传动装置2联动的第一提拉杆31,所述第一提拉杆31外周均布有螺纹,所述第一提拉杆31联动有提拉块32,所述提拉块32通过螺纹与第一提拉杆31联动且可沿第一提拉杆31轴线方向作往复直线移动,所述提拉块32联动有第二提拉杆33,所述第二提拉杆33相对联动提拉块32另一端与窗扇联动,所述窗扇联动有导向组件4,所述导向组件4包括与窗体固连的导向板41,所述导向板41设有导向槽42,所述导向槽42侧边设有导向滑轨43,所述导向组件4还包括一端与窗扇固连的导向杆44,所述导向杆44相对于联动窗扇另一端活动铰接有导环45,所述导向板41设有直降部411与顺拐部412,所述顺拐部412呈圆弧形,所述直降部411呈直线形且与顺拐部412平滑连接,所述直降部411与顺拐部412一体成型,所述传动装置2包括与电机1联动的第一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21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齿轮22,所述第二齿轮22联动有传动杆23,所述传动杆23相对于联动第二齿轮22另一端联动有第三齿轮24,所述第三齿轮24与第一提拉杆31联动,所述提拉块32与第一提拉杆31之间设有转接环34,所述转接环34中部设有可与第一提拉杆31螺纹连接的驱动孔,所述转接环34一端设有可与提拉块32螺钉连接的连接孔,所述窗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5,所述第一限位板5设有与窗扇呈锐角倾斜设置的限位臂51,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窗体上的第二限位板52,所述第二限位板52对应于限位臂51设有限位槽53。
1.提升塞拉窗,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联动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联动有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装置包括与传动装置联动的第一提拉杆,所述第一提拉杆外周均布有螺纹,所述第一提拉杆联动有提拉块,所述提拉块通过螺纹与第一提拉杆联动且可沿第一提拉杆轴线方向作往复直线移动,所述提拉块联动有第二提拉杆,所述第二提拉杆相对联动提拉块另一端与窗扇联动,所述窗扇联动有导向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塞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与窗体固连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侧边设有导向滑轨,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一端与窗扇固连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相对于联动窗扇另一端活动铰接有导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塞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设有直降部与顺拐部,所述直降部呈直线形且与顺拐部平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塞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第一提拉杆之间设有联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塞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与电机联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联动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联动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提拉杆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塞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同步带,所述电机通过同步带与第一提拉杆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塞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块与第一提拉杆之间设有转接环,所述转接环中部设有可与第一提拉杆螺纹连接的驱动孔,所述转接环一端设有若干组可与提拉块螺钉连接的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塞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有与窗扇呈锐角倾斜设置的限位臂,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窗体上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对应于限位臂设有限位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