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尾门支撑杆一般包括相互装配的外套管和内套管以及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支撑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机驱动装置,通过运动力学计算,实现对电动支撑杆最优设计,可通过调整电机的转距,齿轮箱速比,丝杆导程,弹簧力值等变量实现最优解,再通过ecu控制器控制双电动支撑杆实现平顺运动,双杆同步。
汽车后备箱尾门在打开的时候需要支撑杆将其固定支撑住,传统的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丝套加长管以及球头基座,且传统的丝套加长管与球头基座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行装配。
由于支撑杆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极容易造成支撑杆内部的丝套加长管以及球头基座出现松动,进而使得支撑在使用时出现噪音和安全隐患,且影响支撑杆整体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保证支撑杆内部元器件良好、使用过程安全,急需设计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其能够有效防止球头基座转与丝套加长管之间的松动,具有装配稳定,防转效果好,防脱效果好,加工简便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包括:球头端用于与汽车上对应位置装配的球头基座;设置于所述球头基座上远离所述球头端一侧的丝套加长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球头基座上的、用于与所述丝套加长管铆接以防止所述球头基座相对于所述丝套加长管转动或脱离所述丝套加长管的铆接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铆接头包括:插入于所述丝套加长管内的铆接端头,以及连接所述铆接端头和所述球头端的铆接部,所述铆接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带槽的圆柱体;在所述丝套加长管与所述铆接头铆接后,所述铆接部与所述丝套加长管的内壁贴合以防止所述丝套加长管相对于所述铆接部转动,且所述铆接端头用于防止铆接后的所述丝套加长管脱离所述铆接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铆接部的横截面为四个角均导设有圆角的矩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铆接端头为圆盘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铆接部与所述铆接端头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装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在球头基座上设置铆接头,使得丝套加长管通过与铆接头铆接实现丝套加长管与球头基座之间的固定装配,不仅避免了装配后的丝套加长管与球头基座之间发生相对于转动,而且能够有效防止球头基座脱离丝套加长管,同时能够有效防止由于长期使用或频繁使用造成支撑杆松动的现象的发生,有效延支撑杆的使用寿命,使得该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具有装配稳定,防转效果好,防脱效果好,加工简便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在铆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在铆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在铆接后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球头基座;11、球头端;2、丝套加长管;3、铆接头;31、铆接端头;32、铆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球头基座1、丝套加长管2以及铆接头3。
其中,球头基座1的球头端11用于与汽车上对应位置装配。丝套加长管2设置于球头基座1上远离球头端11一侧。铆接头3设置于球头基座1上。铆接头3用于与丝套加长管2铆接,从而有效防止球头基座1相对于丝套加长管2转动或脱离丝套加长管2。
具体地,如图1-3所示,铆接头3包括:铆接端头31以及铆接部32。在铆接头3与丝套加长管2装配时,铆接端头31插入于丝套加长管2内。铆接部32用于连接铆接端头31和球头端11,为了有效保证铆接部32的防转效果,将铆接部32的横截面设为多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铆接部32为带槽的圆柱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丝套加长管2与铆接头3铆接后,铆接部32与丝套加长管2的内壁贴合,从而防止丝套加长管2相对于铆接部32转动。同时,铆接端头31用于防止铆接后的丝套加长管2脱离铆接部32。
优选地,如图1-3所示,铆接部32的横截面为四个角均导设有圆角的矩形。铆接端头31为圆盘状结构,且铆接部32与铆接端头3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铆接部32的横截面还可以为三角形、五边形等,铆接部32与铆接端头31为可拆卸式装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在装配丝套加长管2和球头基座1时,首先,将球头基座1插入丝套加长管2内,并使丝套加长管2抵紧在球头端11,然后,通过铆压机将丝套加长管2上位于铆接部32位置的部分向铆接部32一侧挤压,并使得丝套加长管2的内壁与铆接部32贴合,从而完成丝套加长管2和球头基座1之间的铆接装配,这样设置的铆接结构不仅避免了装配后的丝套加长管2与球头基座1之间发生相对于转动,而且能够有效防止球头基座1脱离丝套加长管2,同时能够有效防止由于长期使用或频繁使用造成支撑杆松动的现象的发生,有效延支撑杆的使用寿命,使得该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具有装配稳定,防转效果好,防脱效果好,加工简便的优势。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1.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头端(11)用于与汽车上对应位置装配的球头基座(1);
设置于所述球头基座(1)上远离所述球头端(11)一侧的丝套加长管(2);以及,设置于所述球头基座(1)上的、用于与所述丝套加长管(2)铆接以防止所述球头基座(1)相对于所述丝套加长管(2)转动或脱离所述丝套加长管(2)的铆接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头(3)包括:插入于所述丝套加长管(2)内的铆接端头(31),以及连接所述铆接端头(31)和所述球头端(11)的铆接部(32),所述铆接部(3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带槽的圆柱体;
在所述丝套加长管(2)与所述铆接头(3)铆接后,所述铆接部(32)与所述丝套加长管(2)的内壁贴合以防止所述丝套加长管(2)相对于所述铆接部(32)转动,且所述铆接端头(31)用于防止铆接后的所述丝套加长管(2)脱离所述铆接部(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部(32)的横截面为四个角均导设有圆角的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端头(31)为圆盘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支撑杆的球头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部(32)与所述铆接端头(31)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式装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