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洞式出线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16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窑洞式出线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采用窑洞式出线方式的电站基本上都为绝缘子外挂洞顶外壁的方式,由于原导线悬挂于窑洞上方岩石上,常年裸露在外,当发生大雨、暴雨或其他原因导致窑洞顶滑坡体出线滚石、泥石流等情况,架空线拉力绝缘子外露于洞缘,极有可能被砸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窑洞内设备无抗拉力受力点,若架空线出线断裂下坠,会拉坏窑洞内与导线相连接的设备,使事故扩大,损坏设备多,恢复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窑洞式出线架存在的绝缘子外露于洞缘,极有可能被砸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窑洞式出线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窑洞式出线架,包括支撑单元、线夹单元和收缩单元,其中,支撑单元,包括龙门架和位于所述龙门架底部两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线夹单元,包括绝缘子和位于所述绝缘子顶部的线夹组件,所述线夹单元位于所述支撑单元底部;以及,收缩单元,包括气泵,所述收缩单元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架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顶部中心处竖直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顶部中心处设置有限位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块顶部四角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绝缘子的底端与所述限位环套接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子的顶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通孔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夹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绝缘子顶部的“l”型固定块,所述“l”型固定块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l”型固定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通过合页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同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延伸出所述螺纹孔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内侧均开设有半圆形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泵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侧,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缩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侧的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内轴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缩单元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轴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上开设有第五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限位孔和第五限位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窑洞式出线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杆底部轴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贯穿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两端轴接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支撑单元、线夹单元和收缩单元,通过支撑单元和线夹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对绝缘子和电路进行保护,解决了绝缘子外露于洞缘,极有可能被砸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通过收缩单元可使得本装置进行位移,方便操作人员移动,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窑洞式出线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窑洞式出线架所述的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窑洞式出线架所述的线夹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窑洞式出线架所述的线夹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窑洞式出线架所述的线夹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窑洞式出线架所述的收缩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窑洞式出线架所述的收缩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窑洞式出线架所述的传动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8,提供了一种窑洞式出线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8,一种窑洞式出线架包括对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单元100、对装置进行保护的龙门架101、对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102和支撑块103、对电路进行保护的线夹单元200、绝缘子201和线夹组件202、使得装置得以进行位移的收缩单元300和带动收缩单元300进行上下位移的气泵301;通过支撑单元100和线夹单元200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对绝缘子201和电路进行保护,解决了绝缘子201外露于洞缘,极有可能被砸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通过收缩单元300可使得本装置进行位移,方便操作人员移动,省时省力。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包括对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单元100,包括对装置进行保护的龙门架101和位于龙门架101底部两侧的对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102,支撑架102底部固定连接有对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块103;对电路进行保护的线夹单元200,包括对电路进行保护的绝缘子201和位于绝缘子201顶部的对电路进行保护的线夹组件202,线夹单元200位于支撑单元100底部;以及,使得装置得以进行位移的收缩单元300,包括带动收缩单元300进行上下位移的气泵301,收缩单元300位于支撑架102的一侧。

实施例2

参照图2,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对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单元100还包括起连接作用的第一连接杆102a和第二连接杆102b、对绝缘子201进行限位和保护的通孔102c和限位环102d、对装置进行固定的第一限位孔103a和限位螺钉103b,通过支撑单元100中的开设于第一连接杆102a上的通孔102c和位于第二连接杆102b顶部的限位环102d对绝缘子201进行限位和保护,使得绝缘子201不在外露,从而解决绝缘子外露于洞缘,极有可能被砸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

具体的,对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架102内侧设置有起连接作用的第一连接杆102a和起连接作用的第二连接杆102b,第一连接杆102a顶部中心处竖直开设有绝缘子201进行限位和保护的通孔102c,第二连接杆102b顶部中心处设置有绝缘子201进行限位和保护的限位环102d;对装置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块103顶部四角均开设有对装置进行固定的第一限位孔103a,第一限位孔103a内设置有对装置进行固定的限位螺钉103b;绝缘子201的底端与限位环102d套接且与第二连接杆102b顶部固定连接,绝缘子201的顶端穿过通孔102c并延伸至通孔102c外部。

实施例3

参照图3-5,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对电路进行保护的线夹组件202包括起固定作用的“l”型固定块202a、对电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起限位和固定作用的螺纹孔202d、螺钉202e和螺母202f、使得电路得以通过的半圆形通槽202g,在对电路进行安装的时候,因为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是通过合页107铰接的,所以使得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能进行相对转动,所以转动第二限位板202c,使得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进行分离。

于此同时,将电路放置在半圆形通槽202g内,再次转动第二限位板202c使得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贴合,再通过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上均开设有螺纹孔202d中设置的螺钉202e与螺钉202e穿过螺纹孔202d的一端上螺纹连接的螺母202f进行配合,使得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被锁紧,使得电路直接接入跌落式熔断器线夹内,减少安装工作量,节省材料,更多的是解决了因设备线夹故障带来的停电事故和安全事故。

具体的,对电路进行保护的线夹组件202包括位于绝缘子201顶部的起固定作用的“l”型固定块202a,“l”型固定块202a顶部设置有对电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板202b和对电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板202c,第一限位板202b与“l”型固定块202a顶部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通过合页活动连接;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的同一侧均开设有起限位和固定作用的螺纹孔202d,螺纹孔202d内螺纹连接有起限位和固定作用的螺钉202e,螺钉202e延伸出螺纹孔202d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起限位和固定作用的螺母202f,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内侧均开设有使得电路得以通过的半圆形通槽202g。

实施例4

参照图6-8,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使得装置得以进行位移的收缩单元300包括对动力进行传输的传动杆302、第一连杆303和传动块304、起限位作用的第二限位孔304a、第三限位孔304b、第四限位孔304c和第一限位杆304d、起连接作用的第二连杆305、起限位作用的第二限位杆305a和第五限位孔305b、起连接作用的第三连杆306和连接块307、使得装置得以进行位移的旋转轴307a和滚轮307b,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气泵301的输出端带动传动杆302向下进行位移,使得固定于传动杆302两端的第一连杆303向下进行位移,从而带动传动块304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连杆305和第三连杆306也进行顺时针旋转,使得滚轮307b得以旋转出来,从而使得装置得以移动,当需要对装置进行固定时,气泵301的输出端带动传动杆302向上行位移,使得固定于传动杆302两端的第一连杆303向上行位移,从而带动传动块304进行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连杆305和第三连杆306也进行逆时针旋转,使得滚轮307b得以收起,进而对装置进行固定。

具体的,带动收缩单元300进行上下位移的气泵301固定于第一连接杆102a一侧,气泵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对动力进行传输的传动杆302,传动杆3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对动力进行传输的第一连杆303;收缩单元300包括设置于支撑架102内侧的对动力进行传输的传动块304,传动块304上开设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二限位孔304a、第三限位孔304b和第四限位孔304c,第二限位孔304a内轴接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杆304d,第一连杆303的一端位于第三限位孔304b内;收缩单元300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起连接作用的第二连杆305,第二连杆305一端轴接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二限位杆305a,第二限位杆305a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02b固定连接,第二连杆305上开设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五限位孔305b,第二连杆305的一侧设置有起连接作用的第三连杆306,第三连杆306两端分别位于第四限位孔304c和第五限位孔305b内;第二连杆305底部轴接有起连接作用的连接块307,连接块307一侧贯穿设置有使得装置得以进行位移的旋转轴307a,旋转轴307a两端轴接有使得装置得以进行位移的滚轮307b。

操作过程:当需要对装置进行移动时,气泵301的输出端带动传动杆302向下进行位移,使得固定于传动杆302两端的第一连杆303向下进行位移,从而带动传动块304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连杆305和第三连杆306也进行顺时针旋转,使得滚轮307b得以旋转出来,从而使得装置得以移动。

当移动至指定地点时,气泵301的输出端带动传动杆302向上行位移,使得固定于传动杆302两端的第一连杆303向上行位移,从而带动传动块304进行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连杆305和第三连杆306也进行逆时针旋转,使得滚轮307b得以收起,再通过支撑单元100中的第一限位孔103a和限位螺钉103b进而对装置进行固定。

在对电路进行安装的时候,因为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是通过合页107铰接的,所以使得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能进行相对转动,所以转动第二限位板202c,使得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进行分离。

于此同时,将电路放置在半圆形通槽202g内,再次转动第二限位板202c使得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贴合,再通过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上均开设有螺纹孔202d中设置的螺钉202e与螺钉202e穿过螺纹孔202d的一端上螺纹连接的螺母202f进行配合,使得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被锁紧,使得电路直接接入跌落式熔断器线夹内,减少安装工作量,节省材料,更多的是解决了因设备线夹故障带来的停电事故和安全事故。

通过支撑单元100中的开设于第一连接杆102a上的通孔102c和位于第二连接杆102b顶部的限位环102d对绝缘子201进行限位和保护,使得绝缘子201不在外露,从而解决绝缘子外露于洞缘,极有可能被砸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单元(100),包括龙门架(101)和位于所述龙门架(101)底部两侧的支撑架(102),所述支撑架(102)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3);

线夹单元(200),包括绝缘子(201)和位于所述绝缘子(201)顶部的线夹组件(202),所述线夹单元(200)位于所述支撑单元(100)底部;以及,

收缩单元(300),包括气泵(301),所述收缩单元(300)位于所述支撑架(102)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2)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02a)和第二连接杆(102b),所述第一连接杆(102a)顶部中心处竖直开设有通孔(102c),所述第二连接杆(102b)顶部中心处设置有限位环(102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03)顶部四角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03a),所述第一限位孔(103a)内设置有限位螺钉(103b)。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201)的底端与所述限位环(102d)套接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02b)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子(201)的顶端穿过所述通孔(102c)并延伸至所述通孔(102c)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组件(202)包括位于所述绝缘子(201)顶部的“l”型固定块(202a),所述“l”型固定块(202a)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所述第一限位板(202b)与所述“l”型固定块(202a)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通过合页活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的同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202d),所述螺纹孔(202d)内螺纹连接有螺钉(202e),所述螺钉(202e)延伸出所述螺纹孔(202d)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202f),所述第一限位板(202b)和第二限位板(202c)内侧均开设有半圆形通槽(202g)。

7.如权利要求2、3、4、5和6任一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301)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2a)一侧,所述气泵(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302),所述传动杆(30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30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单元(300)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02)内侧的传动块(304),所述传动块(304)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304a)、第三限位孔(304b)和第四限位孔(304c),所述第二限位孔(304a)内轴接有第一限位杆(304d),所述第一连杆(30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限位孔(304b)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单元(300)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杆(305),所述第二连杆(305)一端轴接有第二限位杆(305a),所述第二限位杆(305a)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02b)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05)上开设有第五限位孔(305b),所述第二连杆(30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杆(306),所述第三连杆(306)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限位孔(304c)和第五限位孔(305b)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窑洞式出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305)底部轴接有连接块(307),所述连接块(307)一侧贯穿设置有旋转轴(307a),所述旋转轴(307a)两端轴接有滚轮(307b)。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窑洞式出线架,包括支撑单元、线夹单元和收缩单元,其中,支撑单元,包括龙门架和位于龙门架底部两侧的支撑架,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线夹单元,包括绝缘子和位于绝缘子顶部的线夹组件,线夹单元位于支撑单元底部;以及,收缩单元,包括气泵,收缩单元位于支撑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支撑单元、线夹单元和收缩单元,通过支撑单元和线夹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对绝缘子和电路进行保护,解决了绝缘子外露于洞缘,极有可能被砸坏,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通过收缩单元可使得本装置进行位移,方便操作人员移动,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索风营发电厂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