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是建筑工程必需的材料,钢管在加工后需要进行裁切,钢管在裁切的过程中会产生毛刺,需要对管口进行去毛刺,但是传统的管口打磨设备都不够智能,需要人工干预;在打磨时只能进行单边口处理,效率较低,打磨质量较差。因此需要一种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自动完成两端管口的打磨,工作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开设有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放置装置,所述放置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滑动槽之间,所述放置装置包括放置平台、限位凸起和运输组件,所述放置平台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伸出设置有滑动导向轨,所述限位凸起固定安装于所述放置平台上,所述运输组件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上且嵌入所述放置平台内;固定夹持装置,所述固定夹持装置安装于所述滑动导向轨上,所述固定夹持装置包括滑动安装座和夹持组件,所述滑动安装座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导向轨上,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安装座的内部;双边打磨装置,所述双边打磨装置安装于所述滑动槽上,所述双边打磨装置包括移动尾座、旋转转盘、内打磨组件和外打磨组件,所述移动尾座安装于所述滑动槽上,所述旋转转盘安装于所述移动尾座内部;所述内打磨组件均匀伸出设置于所述旋转转盘上,所述外打磨组件设置于所述内打磨组件的外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运输组件包括抬起平台、连接转轴和驱动装置,所述抬起平台的一端通过连接转轴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转轴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夹爪和空心卡盘,所述空心卡盘设置于所述滑动安装座内部,所述夹爪围绕所述空心卡盘的中心均匀设置且所述夹爪能够相对于空心卡盘沿所述空心卡盘的径向运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内打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转轴和对应转轴数量的打磨辊,所述打磨辊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围;所述外打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打磨辊,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旋转转盘上,所述第二打磨辊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围,所述内打磨组件和所述外打磨组件均能够沿所述旋转转盘的径向同步运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还包括抽废装置,所述抽废装置包括抽废管道和废料存储箱,所述抽废管道一端设置于所述双边打磨装置内部,所述抽废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料存储箱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还包括入料传输台,所述入料传输台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的一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还包括成品存放台,所述成品存放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限位挡块,所述第一平台倾斜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平台与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所述限位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的一侧且远离所述第一平台。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限位凸起能够避免钢管滚落;通过设置固定夹持装置能够固定钢管进行打磨;通过设置双边打磨装置能够对钢管的内外两边同时进行打磨,管口打磨更光滑,有效提升打磨质量;通过放置装置、固定夹持装置和双边打磨装置的结合,能够实现上料夹持到双边打磨的自动化加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卡爪能够对钢管进行夹持固定,夹持牢固可靠,有效提高打磨时的稳定性,有效提升打磨质量。
3、通过设置内打磨组件和外打磨组件能够对各个的内外两侧同时进行打磨;通过内打磨组件和外打磨组件能够分别沿旋转转盘做径向同步运动,实现紧贴钢管的两壁,能够对不同厚度的钢管进行打磨,可调节性强,有效增强实用性,适用范围广。
4、通过设置废料管道能够将打磨掉落的废料吸入并储存至废料存储箱内部,有效保持工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清洁浪费大量人力资源,便于一次性清理,提高清洁效率,降低清洁难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的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边打磨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夹持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100,其包括安装座1、放置装置2、固定夹持装置3和双边打磨装置4,安装座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对称设置于安装座1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放置装置2设置于安装座1上且位于滑动槽之间,放置装置2包括放置平台21、限位凸起22和运输组件23,放置平台2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伸出设置有滑动导向轨24,限位凸起22固定安装于放置平台21上,运输组件23设置于放置平台21上且嵌入放置平台21内;固定夹持装置3安装于滑动导向轨24上,固定夹持装置3包括滑动安装座31和夹持组件32,滑动安装座31滑动安装于滑动导向轨24上,夹持组件32设置于滑动安装座31的内部;双边打磨装置4安装于滑动槽上,双边打磨装置4包括移动尾座41、旋转转盘42、内打磨组件43和外打磨组件44,移动尾座41安装于滑动槽上,旋转转盘42安装于移动尾座41内部;内打磨组件43均匀伸出设置于旋转转盘42上,外打磨组件44设置于内打磨组件43的外围。通过设置限位凸起22能够避免钢管滚落;通过设置固定夹持装置3能够固定钢管进行打磨;通过设置双边打磨装置4能够对钢管的内外两边同时进行打磨,管口打磨更光滑,有效提升打磨质量;通过放置装置2、固定夹持装置3和双边打磨装置4的结合,能够实现上料夹持到双边打磨的自动化加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运输组件23包括抬起平台231、连接转轴232和驱动装置233,抬起平台231的一端通过连接转轴232连接于放置平台21,驱动装置233设置于放置平台21的一侧并与连接转轴232连接。通过抬起平台231能够抬起打磨完毕的钢管进行传输,无需人工下料,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具体地,夹持组件32包括至少三个夹爪321和空心卡盘322,空心卡盘322设置于滑动安装座31内部,夹爪321围绕空心卡盘322的中心均匀设置且夹爪321能够相对于空心卡盘322沿空心卡盘322的径向运动。通过设置卡爪321能够对钢管进行夹持固定,夹持牢固可靠,有效提高打磨时的稳定性,有效提升打磨质量。
具体地,内打磨组件43包括至少两个转轴431和对应转轴431数量的打磨辊432,打磨辊432套设于转轴431外围;外打磨组件44包括第二转轴441和第二打磨辊442,第二转轴441安装于旋转转盘42上,第二打磨辊442套设于第二转轴441的外围,内打磨组件43和外打磨组件44均能够沿旋转转盘42的径向同步运动。通过设置内打磨组件43和外打磨组件44能够对各个的内外两侧同时进行打磨;通过内打磨组件43和外打磨组件44能够分别沿旋转转盘42做径向同步运动,实现紧贴钢管的两壁,能够对不同厚度的钢管进行打磨,可调节性强,有效增强实用性,适用范围广。
具体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100还包括抽废装置5,抽废装置5包括抽废管道51和废料存储箱52,抽废管道51一端设置于双边打磨装置4内部,抽废管道51的另一端与废料存储箱52连接。通过设置废料管道51能够将打磨掉落的废料吸入并储存至废料存储箱52内部,有效保持工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清洁浪费大量人力资源,便于一次性清理,提高清洁效率,降低清洁难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抽废装置5采用抽风机进行对废屑进行抽吸。
具体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100还包括入料传输台6,入料传输台6设置于放置平台21的一侧。通过设置入料传输台6能够实现自动放料,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100还包括成品存放台7,成品存放台7包括第一平台71、第二平台72和限位挡块73,第一平台71倾斜设置于放置平台21的另一侧,第二平台72与第一平台71连接,限位挡块73设置于第二平台72的一侧且远离第一平台71。通过设置第一平台71能够使钢管滚落至第二平台72,通过设置限位挡块73能够阻止钢管滚出第二平台72,无需人工搬运钢管,有效降低劳动强度,连续工作更流畅,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挡块73与钢管接触的一面设置于有弹性材料,以避免钢管与坚硬物体撞击而变型。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1.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开设有滑动槽且所述滑动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宽度方向的两侧边;
放置装置,所述放置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滑动槽之间,所述放置装置包括放置平台、限位凸起和运输组件,所述放置平台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伸出设置有滑动导向轨,所述限位凸起固定安装于所述放置平台上,所述运输组件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上且嵌入所述放置平台内;
固定夹持装置,所述固定夹持装置安装于所述滑动导向轨上,所述固定夹持装置包括滑动安装座和夹持组件,所述滑动安装座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导向轨上,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安装座的内部;
双边打磨装置,所述双边打磨装置安装于所述滑动槽上,所述双边打磨装置包括移动尾座、旋转转盘、内打磨组件和外打磨组件,所述移动尾座安装于所述滑动槽上,所述旋转转盘安装于所述移动尾座内部;所述内打磨组件均匀伸出设置于所述旋转转盘上,所述外打磨组件设置于所述内打磨组件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包括抬起平台、连接转轴和驱动装置,所述抬起平台的一端通过连接转轴连接于所述放置平台,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夹爪和空心卡盘,所述空心卡盘设置于所述滑动安装座内部,所述夹爪围绕所述空心卡盘的中心均匀设置且所述夹爪能够相对于空心卡盘沿所述空心卡盘的径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打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转轴和对应转轴数量的打磨辊,所述打磨辊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围;所述外打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打磨辊,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旋转转盘上,所述第二打磨辊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围,所述内打磨组件和所述外打磨组件均能够沿所述旋转转盘的径向同步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还包括抽废装置,所述抽废装置包括抽废管道和废料存储箱,所述抽废管道一端设置于所述双边打磨装置内部,所述抽废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料存储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还包括入料传输台,所述入料传输台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材双口打磨装置还包括成品存放台,所述成品存放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限位挡块,所述第一平台倾斜设置于所述放置平台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平台与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所述限位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的一侧且远离所述第一平台。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