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低压下线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扩大及台区负荷的不断增长,电源点分布越来越密集,线杆下户线数量相应增加,这就造成同一线杆下户线数量多而杂,排列不整齐,从而影响运行安全,容易造成事故,再就是影响美观性,增加检修人员的维修难度和工作时的危险性,影响工作效率。
现有的低压下线集成盒内的线路排布复杂,当需要对线路进行检修时,需要将整个集成装置内的线路进行断电,对其他用户造成不便,且当下雨天气时,外部雨水容易通过线孔渗入装置内,对线路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下线集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压下线集成装置,包括电线箱壳体,所述电线箱壳体内设有接线机构,所述接线机构包括接线盒和转盘,所述接线盒固定安装在电线箱壳体内,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接线盒上,所述接线盒周向设有一个主线口和多个分线口,所述主线口和分线口内均对称设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接线盒之间弹性连接,所述转盘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环,所述主线口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导电环滑动配合的第二导电板,所述转盘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环,所述分线口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导电环滑动配合的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环上设有断电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线箱壳体上设有多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上设有防水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夹管,所述夹管对称滑动安装在穿线孔两侧,所述穿线孔内对称铰接有铰板,所述铰板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夹管与电线箱壳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铰板与夹管之间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夹管的内侧粘接有橡胶皮。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又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弹性力大于弹簧的弹力。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接线盒、转盘、主线口、分线口、夹持板、第一导电板、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第二导电板和断电口,通过夹持板的作用下,将入户主线和入户下线分别插入主线口和分线口内并夹持固定,当需要对线路进行检修时,通过转动转盘,从而带动第一导电环转动,从而对断电口的位置进行转换,并使其转动到需要检修的分线口位置,对相对应的分线进行检修,且此时其他线路仍然保持通电状态不受影响,摆脱传统检修过程整个线路断电对用户造成的不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水组件、夹管、铰板、弹簧和橡胶皮,在将入户下线穿过穿线孔时,通过与铰杆之间的抵触作用下,使得铰杆沿其铰接处转动,从而对连接绳进行释放,进而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夹管相向运动,并且对入户下线进行夹持作用,并在橡胶皮的作用下,进一步避免外部水渗入电线箱壳体内,对内部线路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低压下线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低压下线集成装置中防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低压下线集成装置中a处放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低压下线集成装置中防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电线箱壳体、2-接线盒、3-转盘、4-主线口、5-防水组件、501-夹管、502-铰板、503-弹簧、504-橡胶皮、6-分线口、7-夹持板、8-第一导电板、9-第一导电环、10-第二导电环、11-第二导电板、12-断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低压下线集成装置,包括电线箱壳体1,所述电线箱壳体1内设有接线机构,所述接线机构包括接线盒2和转盘3,所述接线盒2固定安装在电线箱壳体1内,所述转盘3转动安装在接线盒2上,所述接线盒2周向设有一个主线口4和多个分线口6,所述主线口4和分线口6内均对称设有夹持板7,所述夹持板7与接线盒2之间弹性连接,所述转盘3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环10,所述主线口4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导电环10滑动配合的第二导电板11,所述转盘3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环9,所述分线口6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导电环9滑动配合的第一导电板8,所述第一导电环9上设有断电口12。
在实际应用时,通过夹持板7的作用下,将入户主线和入户下线分别插入主线口4和分线口6内并夹持固定,当需要对线路进行检修时,通过转动转盘3,从而带动第一导电环9转动,从而对断电口12的位置进行转换,并使其转动到需要检修的分线口6位置,对相对应的分线进行检修,且此时其他线路仍然保持通电状态不受影响,摆脱传统检修过程整个线路断电对用户造成的不便。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电线箱壳体1上设有多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上设有防水组件5,所述防水组件5包括夹管501,所述夹管501对称滑动安装在穿线孔两侧,所述穿线孔内对称铰接有铰板502,所述铰板502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夹管501与电线箱壳体1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503,所述铰板502与夹管501之间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夹管501的内侧粘接有橡胶皮504,所述扭簧的弹性力大于弹簧503的弹力。
在实际应用时,在将入户下线穿过穿线孔时,通过与铰杆502之间的抵触作用下,使得铰杆502沿其铰接处转动,从而对连接绳进行释放,进而在弹簧503的作用下,使得夹管501相向运动,并且对入户下线进行夹持作用,并在橡胶皮504的作用下,进一步避免外部水渗入电线箱壳体1内,对内部线路造成影响。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夹持板7的作用下,将入户主线和入户下线分别插入主线口4和分线口6内并夹持固定,当需要对线路进行检修时,通过转动转盘3,从而带动第一导电环9转动,从而对断电口12的位置进行转换,并使其转动到需要检修的分线口6位置,对相对应的分线进行检修,且此时其他线路仍然保持通电状态不受影响,摆脱传统检修过程整个线路断电对用户造成的不便,在将入户下线穿过穿线孔时,通过与铰杆502之间的抵触作用下,使得铰杆502沿其铰接处转动,从而对连接绳进行释放,进而在弹簧503的作用下,使得夹管501相向运动,并且对入户下线进行夹持作用,并在橡胶皮504的作用下,进一步避免外部水渗入电线箱壳体1内,对内部线路造成影响。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低压下线集成装置,包括电线箱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箱壳体(1)内设有接线机构,所述接线机构包括接线盒(2)和转盘(3),所述接线盒(2)固定安装在电线箱壳体(1)内,所述转盘(3)转动安装在接线盒(2)上,所述接线盒(2)周向设有一个主线口(4)和多个分线口(6),所述主线口(4)和分线口(6)内均对称设有夹持板(7),所述夹持板(7)与接线盒(2)之间弹性连接,所述转盘(3)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环(10),所述主线口(4)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导电环(10)滑动配合的第二导电板(11),所述转盘(3)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环(9),所述分线口(6)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导电环(9)滑动配合的第一导电板(8),所述第一导电环(9)上设有断电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下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箱壳体(1)上设有多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上设有防水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下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5)包括夹管(501),所述夹管(501)对称滑动安装在穿线孔两侧,所述穿线孔内对称铰接有铰板(502),所述铰板(502)的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夹管(501)与电线箱壳体(1)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铰板(502)与夹管(501)之间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夹管(501)的内侧粘接有橡胶皮(5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下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5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压下线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的弹性力大于弹簧(503)的弹力。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