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棱角加工装置,具体为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保护管主要安装在通讯电缆与电力线交叉的地段,防止电力线发生断线造成短路事故,引起通讯电缆和钢丝绳带电,以保护电缆、交换机、机芯板,以至整机不被烧坏,对电力线磁场干扰也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电缆保护管都是一节一节的,在生产保护管进行切割时,保护管管口会产生棱角,这些棱角在铺设电缆时,会刮坏电缆表面,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和使用风险,所以要将管口打磨平滑,现在普遍都是人工打磨,人工打磨管口不够均匀,耗时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电机箱,所述框架的顶端设置有作用于所述电机箱平移的移动组件,所述电机箱底端设置有固定管口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打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所述框架底端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打磨组件之间设置有废屑收集组件,所述框架顶端一侧设置有作用于所述打磨组件的降温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顶端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套合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所述电机箱顶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箱内部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上固定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内部设置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夹持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夹持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上固定有保护管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和固定于所述框架内部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球形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废屑收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微型传动轮,所述框架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一大型传动轮,所述第一微型传动轮与所述第一大型传动轮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一碾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有第二碾轮,所述第一碾轮与所述第二碾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通道之间设置有风力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顶端的水泵,所述打磨组件顶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所述水泵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水泵进水口连接有第二管道。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相较于传统人工打磨,此新型打磨装置打磨时间短,打磨管口更加均匀,对打磨产生的废屑收集方便处理,整体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三电机与夹持装置详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碾轮与第二碾轮三维图。
图中:1、框架;2、电机箱;3、第一电机;4、通道;5、第二电机;6、螺纹杆;7、螺纹套;8、第三电机;9、夹持装置;10、第四电机;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一齿条;14、第二齿条;15、保护管本体;16、第一锥形齿轮;17、固定架;18、第一转轴;19、第二锥形齿轮;20、球形磨轮;21、第一微型传动轮;22、第二转轴;23、第三转轴;24、第一大型传动轮;25、第一传动带;26、第一碾轮;27、第二碾轮;28、第二大型传动轮;29、第四转轴;30、第二微型传动轮;31、第二传动带;32、风扇;33、水泵;34、喷头;35、第一管道;36、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电机箱2,所述框架1的顶端设置有作用于所述电机箱2平移的移动组件,所述电机箱2底端设置有固定管口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打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轴上,所述框架1底端设置有通道4,所述通道4与所述打磨组件之间设置有废屑收集组件,所述框架1顶端一侧设置有作用于所述打磨组件的降温组件;
此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主要实现打磨和收集废屑的功能,通过夹持装置固定保护管,然后再由平移组件将固定的保护管移动到打磨组件,由第一电机3提供动力带动打磨组件,进行转动,摩擦打磨保护管,打磨后会产生废屑,再由废屑收集组件进行处理,将废屑集中到一处处理,因为摩擦产生高温,会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所以再打磨组件上设置了降温组件,进行降温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移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1顶端的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电机5输出轴上设置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表面套合有螺纹套7,所述螺纹套7与所述电机箱2顶端固定连接;
平移组件主要是通过第二电机5提供动力带动螺纹杆6转动,套合螺纹杆6表面的螺纹套7进行左右平行移动,同时控制电机箱2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箱2内部的第三电机8,所述第三电机8输出轴上固定有夹持装置9,所述夹持装置9内部设置有第四电机10,所述第四电机10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11,所述夹持装置9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第二齿轮12相啮合,所述夹持装置9内部设置有第一齿条13和第二齿条14,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第一齿条13相啮合以,所述第二齿轮12与所述第二齿条14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13与所述第二齿条14上固定有保护管本体15;
夹持组件是通过电机箱2内部的第三电机8提供动力带动夹持装置9转动,同时夹持装置9内部设置了第四电机10,第四电机10提供动力带动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11顺时针转动,因为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相啮合,所以第二齿轮12会逆时针转动,并且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条13是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2与第二齿条14也是相啮合的,所以再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相啮合时,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条13相啮合,第二齿轮12与第二齿条14相啮合,第一齿条13与第二齿条14则以彼此的反方向移动,从而进行固定到保护管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16和固定于所述框架1内部的固定架17,所述固定架17上设置有第一转轴18,所述第一转轴18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19,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9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6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18上固定有球形磨轮20;
打磨组件主要是第一电机3提供动力带动输出轴转动,同时位于输出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16也会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6又与第二锥形齿轮19是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9也会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9和球形磨轮20同时固定在一个第一转轴18上,所以第二锥形齿轮19转动时球形磨轮20也会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废屑收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轴上的第一微型传动轮21,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22和第三转轴23,所述第二转轴22上固定有第一大型传动轮24,所述第一微型传动轮21与所述第一大型传动轮24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带25,所述第二转轴22上固定有第一碾轮26,所述第三转轴23上固定有第二碾轮27,所述第一碾轮26与所述第二碾轮27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22与所述通道4之间设置有风力组件;
废屑收集组件主要是通过第一微型传动轮21通过第一传动带25带动第一大型传动轮24进行缓慢转动,第一大型传动轮24和第一碾轮26都固定在第二转轴22上,所以第一大型传动轮24带动第二转轴22和第一碾轮26转动,第一碾轮26与第二碾轮27是相啮合的,可以将打磨组件打磨管口产生废屑向下压缩收集到通道4里,再由风力组件吹入到一起收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力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22上的第二大型传动轮28,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第四转轴29,所述第四转轴29上固定有第二微型传动轮30,所述第二大型传动轮28与所述第二微型传动轮30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带31,所述第四转轴29于所述通道4内部的一端设置有风扇32;
风力组件是由第二转轴22转动带动第二大型传动轮28转动,第二大型传动轮28通过第二传动带31快速带动第二微型传动轮30转动,一同带动第二微型传动轮30上的第四转轴29转动,第四转轴29在通道4内部一端的风扇32进行转动产生风力,将废屑吹到通道4的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1顶端的水泵33,所述打磨组件顶端设置有喷头34,所述喷头34与所述水泵33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35,所述水泵33进水口连接有第二管道36;
降温组件主要是通过水泵33的进水口连接第二管道36提供的水源,再由水泵33的出水口连接第一管道35输送水源,然后让连接第一管道35上的喷头34进行喷洒。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电机箱(2),所述框架(1)的顶端设置有作用于所述电机箱(2)平移的移动组件,所述电机箱(2)底端设置有固定管口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打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轴上,所述框架(1)底端设置有通道(4),所述通道(4)与所述打磨组件之间设置有废屑收集组件,所述框架(1)顶端一侧设置有作用于所述打磨组件的降温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1)顶端的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电机(5)输出轴上设置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表面套合有螺纹套(7),所述螺纹套(7)与所述电机箱(2)顶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箱(2)内部的第三电机(8),所述第三电机(8)输出轴上固定有夹持装置(9),所述夹持装置(9)内部设置有第四电机(10),所述第四电机(10)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11),所述夹持装置(9)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第二齿轮(12)相啮合,所述夹持装置(9)内部设置有第一齿条(13)和第二齿条(14),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第一齿条(13)相啮合以,所述第二齿轮(12)与所述第二齿条(14)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13)与所述第二齿条(14)上固定有保护管本体(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16)和固定于所述框架(1)内部的固定架(17),所述固定架(17)上设置有第一转轴(18),所述第一转轴(18)上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19),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9)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6)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18)上固定有球形磨轮(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屑收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输出轴上的第一微型传动轮(21),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22)和第三转轴(23),所述第二转轴(22)上固定有第一大型传动轮(24),所述第一微型传动轮(21)与所述第一大型传动轮(24)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带(25),所述第二转轴(22)上固定有第一碾轮(26),所述第三转轴(23)上固定有第二碾轮(27),所述第一碾轮(26)与所述第二碾轮(27)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22)与所述通道(4)之间设置有风力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22)上的第二大型传动轮(28),所述框架(1)内部设置有第四转轴(29),所述第四转轴(29)上固定有第二微型传动轮(30),所述第二大型传动轮(28)与所述第二微型传动轮(30)之间连接有第二传动带(31),所述第四转轴(29)于所述通道(4)内部的一端设置有风扇(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保护管管口棱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1)顶端的水泵(33),所述打磨组件顶端设置有喷头(34),所述喷头(34)与所述水泵(33)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35),所述水泵(33)进水口连接有第二管道(3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