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工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的进步,在一些机械制造的过程当中会使用到气缸,气缸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气缸的表面进行处理,对边角进行加工的工程中需要对气缸的表面进行,传统的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在使用的时候,对于不同大小的气缸进行夹持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过大的气缸进行夹持,使得装置使用局限性大;
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对气缸表面不同的位置进行磨削,需要使用到其他的方式才能对气缸的其他位置进行处理,使得装置在加工的过程中效率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使用局限性大与加工工作效率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包括底板和卡块,所述底板顶端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装置外壳,且第一装置外壳内部两端的两侧皆横向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滑板,且滑板两侧皆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输出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固定板的正反丝杆,所述正反丝杆外侧的两侧皆设置有丝杆螺母,且丝杆螺母顶端靠近固定板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一铰接板,所述第一铰接板靠近固定板的一端皆竖直安装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远离固定板一侧的两端均匀开设有固定滑槽,所述第一装置外壳的一端开设有转槽,且转槽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转块,所述转块远离第一装置外壳的一端横向安装有拉杆,且拉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装置外壳,所述第二装置外壳底端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二装置外壳顶端靠近第一装置外壳的一端安装有交接固定块,且交接固定块的顶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板,所述第二铰接板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输出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第二铰接板的第四装置外壳,所述第四装置外壳内部设置有贯穿第四装置外壳顶端的磨削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滑槽内部设置有贯穿固定滑槽远离固定板一侧的顶板,且顶板顶端与底端的两端皆安装有卡块。
优选的,所述拉杆远离第一装置外壳的顶端与底端均匀开设有凹槽,且凹槽远离第二装置外壳一端皆安装有贯穿凹槽的弹簧顶块。
优选的,所述交接固定块远离第一装置外壳一端第二装置外壳的顶端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且第三装置外壳一侧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三装置外壳内部的荆棘齿轮,所述荆棘齿轮远离第一装置外壳一端啮合有贯穿第三装置外壳与第二铰接板相铰接的齿条杆。
优选的,所述第四装置外壳两端的内壁皆开设有腔体,所述第四装置外壳两端皆设置有贯穿至第四装置外壳内部的固定杆,且固定杆靠近磨削轮一端皆安装有贯穿至磨削轮内部的固定螺栓,所述腔体内部固定杆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卡块远离固定板一端皆设置有贯穿卡块并延伸至固定滑槽内部的插销,且插销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二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安装有正反丝杆、丝杆螺母和第一铰接板,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正反丝杆进行转动,当正反丝杆在转动的时候驱动丝杆螺母进行移动,带动第一铰接板进行移动,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性;
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转槽、转块和第二铰接板,通过荆棘齿轮开始转动,当荆棘齿轮在转动的时候带动齿条杆对第二铰接板进行顶动,带动第二铰接板在交接固定块上进行转动,同时通过第二装置外壳带动转块在转槽的内部进行移动,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对不同位置的边角进行加工,提高装置的加工效率;
3、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磨削轮、固定杆和腔体,通过固定杆进行主动,从磨削轮的内部转出,同时通过固定杆带动固定螺栓收回到腔体的内部,从而对磨削轮进行拆卸,使得装置在使用的可以快速的对磨削轮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装置外壳;3、滑杆;4、正反丝杆;5、丝杆螺母;6、第一铰接板;7、固定滑槽;8、顶板;9、转槽;10、转块;11、第一电机;12、第二铰接板;13、齿条杆;14、拉杆;15、万向轮;16、第二装置外壳;17、荆棘齿轮;18、第三装置外壳;19、交接固定块;20、限位板;21、磨削轮;22、滑板;23、固定板;24、插销;25、第二电机;26、第四装置外壳;27、固定杆;28、腔体;29、固定螺栓;30、第一弹簧;31、凹槽;32、弹簧顶块;33、卡块;3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包括底板1和卡块33,底板1顶端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装置外壳2,且第一装置外壳2内部两端的两侧皆横向安装有滑杆3,滑杆3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滑板22,且滑板22两侧皆安装有固定板23,固定板23的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二电机25,该第二电机25的型号可以为42bygh4818,且第二电机25输出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固定板23的正反丝杆4,正反丝杆4外侧的两侧皆设置有丝杆螺母5,且丝杆螺母5顶端靠近固定板23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一铰接板6,第一铰接板6靠近固定板23的一端皆竖直安装有限位板20,且限位板20远离固定板23一侧的两端均匀开设有固定滑槽7;
固定滑槽7内部设置有贯穿固定滑槽7远离固定板23一侧的顶板8,且顶板8顶端与底端的两端皆安装有卡块33,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顶板8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滑杆3辅助插销24对顶板8进行固定,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对气缸进行固定;
卡块33远离固定板23一端皆设置有贯穿卡块33并延伸至固定滑槽7内部的插销24,且插销24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二弹簧34,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插销24对顶板8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第二弹簧34对插销24进行复位,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的对顶板8进行安装固定;
第一装置外壳2的一端开设有转槽9,且转槽9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转块10,转块10远离第一装置外壳2的一端横向安装有拉杆14;
拉杆14远离第一装置外壳2的顶端与底端均匀开设有凹槽31,且凹槽31远离第二装置外壳16一端皆安装有贯穿凹槽31的弹簧顶块32,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凹槽31内部的弹簧顶块32对拉杆14进行卡合,同时通过第二装置外壳16在拉杆14的外侧进行移动,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不同长度的气缸进行磨削;
且拉杆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装置外壳16,第二装置外壳16底端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万向轮15,第二装置外壳16顶端靠近第一装置外壳2的一端安装有交接固定块19;
交接固定块19远离第一装置外壳2一端第二装置外壳16的顶端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18,且第三装置外壳18一侧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三装置外壳18内部的荆棘齿轮17,荆棘齿轮17远离第一装置外壳2一端啮合有贯穿第三装置外壳18与第二铰接板12相铰接的齿条杆13,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三装置外壳18内部的荆棘齿轮17进行转动,同时通过荆棘齿轮17带动齿条杆13进行升降,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第二铰接板12的角度进行调整,可以对不同角度的气缸边角进行磨削;
且交接固定块19的顶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板12,第二铰接板12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1,该第一电机11的型号可以为gm12-15by-n1,且第一电机11输出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第二铰接板12的第四装置外壳26;
第四装置外壳26两端的内壁皆开设有腔体28,第四装置外壳26两端皆设置有贯穿至第四装置外壳26内部的固定杆27,且固定杆27靠近磨削轮21一端皆安装有贯穿至磨削轮21内部的固定螺栓29,腔体28内部固定杆27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一弹簧30,第四装置外壳26内部设置有贯穿第四装置外壳26顶端的磨削轮21,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固定杆27带动固定螺栓29进行旋转,当固定螺栓29在旋转的过程中从磨削轮21的内部转出,同时通过将固定螺栓29收回到腔体28的内部,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对磨削轮21进行拆卸。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时,通过滑板22在滑杆3的外侧进行滑动,同时通过第二电机25驱动正反丝杆4进行转动,当正反丝杆4在转动的时候驱动丝杆螺母5进行移动,丝杆螺母5移动到一定的位置后将气缸放置到第一铰接板6的顶端对气缸进行固定,同时带动限位板20对气缸进行固定,当气缸固定完毕后,通过第二装置外壳16带动转块10在转槽9的内部进行转动,同时通过万向轮15辅助第二装置外壳16进行移动,当气缸过小的时候通过拉动插销24从固定滑槽7的内部移出,当插销24被移出后通过移动顶板8在固定滑槽7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松开插销24对顶板8进行固定;
通过转动荆棘齿轮17,当荆棘齿轮17在转动的时候驱动齿条杆13向上移动,齿条杆13在向上移动的时候顶动第二铰接板12围绕交接固定块19进行转动,同时通过第一电机11驱动磨削轮21进行转动对气缸的边角进行磨削,当需要对磨削轮21进行更换的时候,通过转动第二电机25带动固定螺栓29进行旋转,将转槽9从磨削轮21的内部转出,同时通过固定杆27带动固定螺栓29收回至腔体28的内部对磨削轮21进行拆卸,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进行快速的拆卸,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包括底板(1)和卡块(3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装置外壳(2),且第一装置外壳(2)内部两端的两侧皆横向安装有滑杆(3),所述滑杆(3)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滑板(22),且滑板(22)两侧皆安装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的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二电机(25),且第二电机(25)输出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固定板(23)的正反丝杆(4),所述正反丝杆(4)外侧的两侧皆设置有丝杆螺母(5),且丝杆螺母(5)顶端靠近固定板(23)的一端皆铰接有第一铰接板(6),所述第一铰接板(6)靠近固定板(23)的一端皆竖直安装有限位板(20),且限位板(20)远离固定板(23)一侧的两端均匀开设有固定滑槽(7),所述第一装置外壳(2)的一端开设有转槽(9),且转槽(9)内部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转块(10),所述转块(10)远离第一装置外壳(2)的一端横向安装有拉杆(14),且拉杆(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装置外壳(16),所述第二装置外壳(16)底端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万向轮(15),所述第二装置外壳(16)顶端靠近第一装置外壳(2)的一端安装有交接固定块(19),且交接固定块(19)的顶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板(12),所述第二铰接板(12)内部的底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1),且第一电机(11)输出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第二铰接板(12)的第四装置外壳(26),所述第四装置外壳(26)内部设置有贯穿第四装置外壳(26)顶端的磨削轮(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滑槽(7)内部设置有贯穿固定滑槽(7)远离固定板(23)一侧的顶板(8),且顶板(8)顶端与底端的两端皆安装有卡块(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4)远离第一装置外壳(2)的顶端与底端均匀开设有凹槽(31),且凹槽(31)远离第二装置外壳(16)一端皆安装有贯穿凹槽(31)的弹簧顶块(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接固定块(19)远离第一装置外壳(2)一端第二装置外壳(16)的顶端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18),且第三装置外壳(18)一侧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三装置外壳(18)内部的荆棘齿轮(17),所述荆棘齿轮(17)远离第一装置外壳(2)一端啮合有贯穿第三装置外壳(18)与第二铰接板(12)相铰接的齿条杆(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装置外壳(26)两端的内壁皆开设有腔体(28),所述第四装置外壳(26)两端皆设置有贯穿至第四装置外壳(26)内部的固定杆(27),且固定杆(27)靠近磨削轮(21)一端皆安装有贯穿至磨削轮(21)内部的固定螺栓(29),所述腔体(28)内部固定杆(27)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一弹簧(3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缸气密性检具边角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3)远离固定板(23)一端皆设置有贯穿卡块(33)并延伸至固定滑槽(7)内部的插销(24),且插销(24)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二弹簧(3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