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90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饰部件中,中控台扶手箱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之一是驾驶员可以将手肘搭在该扶手箱上,以供手臂暂时休息之用;作用之二是在中控台扶手箱的内部通常会设计成储物盒用于临时存放物品。

作为储物盒和扶手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实现扶手箱开启和关闭的铰链,对扶手箱的整体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整体的强度和耐久性好,且结构精简,零部件少便于快速安装,适用于不同空间大小的扶手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固定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皆通过铰链部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包括铰链轴以及套接于所述铰链轴左、右两侧的转轴轴套,两所述转轴轴套上分别套装有扭力弹簧;

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一弹簧连接口,所述固定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二弹簧连接口,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内,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内;

所述铰链轴的两端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铰链轴滑脱的限位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还包括一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铰链轴套接,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具有卡接柱,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具有与所述卡接柱匹配的卡接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第二铰链轴安装孔与所述铰链轴之间设有第二塑胶垫片。

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件的第三铰链轴安装孔与所述铰链轴之间设有第三塑胶垫片。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一铰链轴安装孔,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二铰链轴安装孔,所述固定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三铰链轴安装孔,所述铰链轴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铰链轴安装孔、所述第二铰链轴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铰链轴安装孔以实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固定件的连接。

进一步地说,联动件套接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和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皆为u型槽,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的槽口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固定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通过铰链轴实现与固定件的转动连接,且通过扭力弹簧实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自动复位,整体结构精简,零部件少便于快速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第一转动件1、第一弹簧连接口11、卡接孔12、第一铰链轴安装孔13、第二转动件2、第二弹簧连接口21、第二铰链轴安装孔22、固定件3、第三铰链轴安装孔31、铰链轴4、限位圈41、转轴轴套5、扭力弹簧6、联动件7、卡接柱71、第二塑胶垫片8和第三塑胶垫片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如图1-图5所示,包括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和固定件3;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皆通过铰链部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包括铰链轴4以及套接于所述铰链轴左、右两侧的转轴轴套5,两所述转轴轴套上分别套装有扭力弹簧6;

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一弹簧连接口11,所述固定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二弹簧连接口21,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内,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内;

所述铰链轴的两端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铰链轴滑脱的限位圈41。

还包括一联动件7,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铰链轴套接,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具有卡接柱71,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具有与所述卡接柱匹配的卡接孔12。联动件可实现第一转动件和铰链轴的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一铰链轴安装孔13,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二铰链轴安装孔22,所述固定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三铰链轴安装孔31,所述铰链轴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铰链轴安装孔、所述第二铰链轴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铰链轴安装孔以实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固定件的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第二铰链轴安装孔与所述铰链轴之间设有第二塑胶垫片8。第二塑胶垫片在第二转动件的带动下可跟随铰链轴一起转动,减少第二转动件转动时与铰链轴产生的摩擦。

所述固定件的第三铰链轴安装孔与所述铰链轴之间设有第三塑胶垫片9。第三塑胶垫片在铰链轴的带动下可跟随铰链轴一起转动,减少铰链轴转动时与固定件产生的摩擦。

联动件套接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和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皆为u型槽,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的槽口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固定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通过铰链轴实现与固定件的转动连接,且通过扭力弹簧实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自动复位,整体结构精简,零部件少便于快速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件(1)、第二转动件(2)和固定件(3);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皆通过铰链部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所述铰链部件包括铰链轴(4)以及套接于所述铰链轴左、右两侧的转轴轴套(5),两所述转轴轴套上分别套装有扭力弹簧(6);

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一弹簧连接口(11),所述固定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二弹簧连接口(21),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内,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内;

所述铰链轴的两端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铰链轴滑脱的限位圈(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联动件(7),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铰链轴套接,所述联动件的另一端具有卡接柱(71),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具有与所述卡接柱匹配的卡接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一铰链轴安装孔(13),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二铰链轴安装孔(22),所述固定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三铰链轴安装孔(31),所述铰链轴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铰链轴安装孔、所述第二铰链轴安装孔和所述第一铰链轴安装孔以实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固定件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第二铰链轴安装孔与所述铰链轴之间设有第二塑胶垫片(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三铰链轴安装孔与所述铰链轴之间设有第三塑胶垫片(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联动件套接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和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皆为u型槽,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的槽口相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扶手箱铰链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固定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皆通过铰链部件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铰链部件包括铰链轴以及套接于所述铰链轴左、右两侧的转轴轴套,两所述转轴轴套上分别套装有扭力弹簧;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一弹簧连接口,所述固定件的前端的左、右侧对称形成第二弹簧连接口,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口内,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口内;所述铰链轴的两端形成有限制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铰链轴滑脱的限位圈。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强度和耐久性好,且结构精简,零部件少便于快速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苏冬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龙成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