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
背景技术:
气囊式密封门常见用于一些对密封要求较高的设备,其通常包括有门板、铰接组件以及密封组件,所述的门板通过铰接组件摆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有充气设备、多个气囊和分别连接气多个气囊和充气设备的气管,所述的多个气囊分别绕设在门板的边沿处以及门板上其余间隙处,在门板闭合后,通过气管对多个气囊充气使其膨胀,填充门板与机架之间的间隙,以保证机架内部空间的密闭。
但是,现有技术的气囊式密封门,其气管由于需要与充气设备连接,便于气囊在门板启闭时的充气和泄气,因此气管往往需要通过门体与机架之间的间隙中穿出,而在充气的过程中,容易由于气囊逐渐填满门板与机架的间隙,导致充气不顺,而且气管容易由于门体启闭过程中对其的弯曲、夹持,长此以往,容易气管的该部分损坏、泄露,并且气管通过门体与机架之间的间隙中穿出,影响设备整体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通气顺畅、不易损坏,并且整体更美观的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包括有门体、铰接组件以及密封组件,所述的门体通过铰接组件摆动设置在设备的机架上,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有气囊和充气件,密封组件还包括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一端分别与气囊和充气件相连接,所述的铰接组件包括有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均通过气流通道形成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在铰接组件上设置气流通道,并将现有技术单个的气管分成均与气流通道连接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并由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分别与气囊和充气件连接,一方面能够避免气管位于门体和机架之间的部分,由于门体的摆动弯曲、夹持下,通气不顺,并导致损坏、泄露的问题,另一方面,第二气管可以通过机架穿出至设备外部,将其隐藏在机架内部,使设备整体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铰接组件还包括有底座、铰接轴以及连接件,所述的底座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机架和门体上,所述的连接件与底座之间通过铰接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的气流通道由底座、铰接轴以及连接件之间相连通的内孔构成。
通过进一步设置,由底座、铰接轴以及连接件之间形成机架和门体之间相对摆动,并且在底座、铰接轴以及连接件上设置相互连通的内孔构成气流通道,避免在门体进行启闭操作时,对气流通道的外部结构造成破坏,导致新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有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和两个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均设置在铰接轴上,且第一连接段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段相连通,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接段分别与铰接轴和连接件的内孔相对齐。
通过进一步设置,由两个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分别和铰接轴和连接件的内孔,并由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段,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连接段由铰接轴端部处钻孔形成,且铰接轴端部钻孔形成的开口处设置有堵头。
通过进一步设置,便于加工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而堵头的设置能够避免气体从铰接轴端部钻孔形成的开口处泄露。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铰接轴与底座和连接件均为套接配合,所述的第二连接段由径向延伸设置在铰接轴上的通孔构成。
通过进一步设置,第二连接段直接由在铰接轴上开设的通孔构成,加工方便,而通过铰接轴与底座和连接件之间的套接配合,能够对通孔未与底座和连接件内孔的开口形成遮盖,防止气体的泄露。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轴对应第二连接段轴向的两侧处开设有环槽,所述的环槽中套设有密封圈。
通过进一步设置,在第二连接段轴向的两侧处开设环槽,并与环槽中套设密封圈,强化第二连接段的密封效果,防止气体从铰接轴与底座和连接件之间的缝隙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铰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件与铰接轴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门体1;外沿11;操作窗12;铰接组件2;气流通道21;第一连接段211;第二连接段212;底座22;铰接轴23;铰接轴端部231;环槽232;连接件24;机架3;第一气管41;第二气管42;堵头5;密封圈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包括有门体1、铰接组件2以及密封组件,所述的门体1通过铰接组件2摆动设置在设备的机架3上,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有气囊和充气件,气囊和充气件均为现有技术,附图中未示出,密封组件还包括有第一气管41和第二气管42,所述的第一气管41和第二气管42的一端分别与气囊和充气件相连接,所述的铰接组件包括有气流通道21,所述第一气管41和第二气管42的另一端均通过气流通道21形成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铰接组件和密封组件均为两个,所述的其一密封组件对应门体1的外沿11与机架3之间的密封,另一密封组件对应门体1与操作窗12之间的密封。所述的铰接组件2还包括有底座22、铰接轴23以及连接件24,所述的底座22和连接件24分别设置在机架3和门体1上,所述的连接件24与底座22之间通过铰接轴23形成转动配合,所述的气流通道21由底座22、铰接轴23以及连接件24之间相连通的内孔构成。所述的气流通道21包括有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211和两个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212,所述的第一连接段211和第二连接段212均设置在铰接轴上,且第一连接段211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段212相连通,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接段212分别与铰接轴23和连接件24的内孔相对齐。所述的第一连接段211由铰接轴端部231处钻孔形成,且铰接轴端部231钻孔形成的开口处设置有堵头5。所述的铰接轴23与底座22和连接件24均为套接配合,所述的第二连接段212由径向延伸设置在铰接轴23上的通孔构成。所述铰接轴23对应第二连接段212轴向的两侧处开设有环槽232,所述的环槽232中套设有密封圈6。
以上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包括有门体、铰接组件以及密封组件,所述的门体通过铰接组件摆动设置在设备的机架上,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有气囊和充气件,其特征在于:密封组件还包括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一端分别与气囊和充气件相连接,所述的铰接组件包括有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均通过气流通道形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组件还包括有底座、铰接轴以及连接件,所述的底座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机架和门体上,所述的连接件与底座之间通过铰接轴形成转动配合,所述的气流通道由底座、铰接轴以及连接件之间相连通的内孔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有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段和两个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均设置在铰接轴上,且第一连接段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段相连通,所述的两个第二连接段分别与铰接轴和连接件的内孔相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段由铰接轴端部处钻孔形成,且铰接轴端部钻孔形成的开口处设置有堵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轴与底座和连接件均为套接配合,所述的第二连接段由径向延伸设置在铰接轴上的通孔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体传递铰链及气囊气管内置的操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对应第二连接段轴向的两侧处开设有环槽,所述的环槽中套设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