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结构及隐藏式门把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汽车品牌型号也越来越多,针对一些高端车型,汽车车门上会配备隐藏门把手,正常情况下是缩在车门的凹槽内,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以减少阻力,开门时把手再露出来,目前常见的都是电动结构,即通过内部的电机来控制原本隐藏的门把手向外打开,然后可以用手拉开门把手实现开门,电动结构制造代价高,稳定性较差,后期维护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电动式隐藏门把手成本高,稳定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结构,同时也提供了对应的隐藏式门把手,其结构简单,成本低,稳定可靠。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应用于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控制安装座,所述控制安装座上一端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控制安装座上另一端设置压弹机构,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对应的滑块,所述控制安装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所述控制安装座上还安装有平行布置的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与所述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其包括把手底座,所述把手底座上通过第一转轴安装有可翻转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底座旁安装有控制安装座,所述控制安装座上一端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控制安装座上另一端设置压弹机构,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对应的滑块,所述第一转轴上安装有位于所述控制安装座上的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所述控制安装座上还安装有平行布置的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与所述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内通过弹簧设置有侧活动块,所述侧活动块一侧为斜面、另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缺口、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一侧开设有与所述侧活动块对应的侧开口,所述滑块后端连接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前端开设有前开口,所述控制安装座一侧设置有让位槽,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侧活动块从所述侧开口伸出并位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处于弹出状态时,所述侧活动块被所述控制安装座的侧壁挤压往所述滑块内缩回;
所述侧活动块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通过压弹机构和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配合,在齿轮与齿条的传动中,可以通过纯机械运动实现按压把手使把手向外打开,打开车门后复位的操作,结构简单,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把手处于初始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把手处于初始状态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把手打开23°时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门把手打开23°时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门把手打开40°时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门把手打开40°时背面示意图;
图7为侧活动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7所示,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其包括把手底座1,把手底座1上通过第一转轴2安装有可翻转的门把手3,把手底座1旁安装有控制安装座4,控制安装座4上一端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齿条5和第二齿条6,控制安装座4上另一端设置压弹机构15,压弹机构15的活动杆上安装有与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6对应的滑块7,第一转轴2上安装有位于控制安装座4上的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弧形齿块8,控制安装座4上还安装有平行布置的第二转轴9和第三转轴10,第二转轴9上安装有与第一齿条5啮合的第一齿轮11、与弧形齿块8啮合的第二齿轮12,第三转轴9上安装有与第二齿条6啮合的第三齿轮13、与第一齿轮11啮合的第四齿轮14。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压弹机构15与圆珠笔、水笔的结构一样,按压一下弹出、再按压一次缩回,以此往复。控制安装座4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6配合的导槽。第一转轴2上安装有扭簧,以便于门把手3复位。
门把手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时,压弹机构7的的活动杆处于收缩状态,第一齿条5与滑块7刚接触但不施加力,第二齿条6不与滑块7接触,当需要打开车门时,先按用手压门把手3后端,即图中a位置,门把手3后端往内翻转约5°,弧形齿块8跟着正向转动,第二齿轮12反向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1反向转动并使得第一齿条5往滑块7方向移动并推动滑块7,压弹机构15的活动杆再缩回一小段距离到底,然后松开按压门把手3的手,压弹机构15的活动杆向外弹出,滑块7推动第一齿条5移动,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同步正向转动,带动弧形齿块8反向转动使得门把手向外打开约23°,并且与第一齿轮11啮合的第三齿轮13反向转动,同步带动第四齿轮14反向转动,第二齿条6往滑块7方向移动,最后进行开门动作,将门把手3继续往外拉开约40°,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同步正向转动,第三齿轮13和第四齿轮14同步反向转动,第一齿条5往远离滑块方向移动,第二齿条6往滑块7方向移动并推动滑块7使活动杆往回缩,当活动杆缩回到底时车门打开,此时松开门把手3,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同步反向转动,第三齿轮13和第四齿轮14同步正向转动,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6跟着移动复位到初始位置,活动杆也复位处于缩回状态。
上面所述的开车门方式还是先按压门把手3后端,待门把手向外打开一定角度后再进行开门操作,为了增加开门方式,对滑块7结构做改进,具体如下:滑块7内通过弹簧16设置有侧活动块17,侧活动块17一侧为斜面、另一侧设置有缺口,弹簧16一端连接缺口、另一端连接滑块7,滑块7一侧开设有与侧活动块17对应的侧开口,滑块7后端连接压弹机构15的活动杆、前端开设有前开口,控制安装座4一侧设置有让位槽18,压弹机构15的活动杆处于缩回状态时,侧活动块17从侧开口伸出并位于让位槽18内,压弹机构15的活动杆处于伸出状态时,侧活动块17被控制安装座4的侧壁挤压往滑块7内缩回,此时采用先按压门把手3后端,待门把手3向外打开一定角度后再进行开门操作时,第二齿条6在门把手3打开车门过程中会抵住侧活动块17让滑块7移动,在按压门把手3后端时,第一齿条5还是直接抵住滑块7本体;侧活动块17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20,滑块7上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19,起到限位作用。此时,除了按照前面所述的开门方式外,还可以进行如下开门操作:直接用大拇指按压门把手3前端,当门把手3被打开时直接将剩余的手指伸入进行开门操作,由于滑块7上前开口和侧活动块17上缺口的存在,起到让位作用,这种开门方式下,第二齿条6往滑块7方向移动时不会顶住滑块7让其移动,而是从前开口伸入到缺口处,不会让压弹机构进行动作,开完门松开门把手3后所有部件直接复位同样不会让压弹机构15进行动作。
1.一种应用于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控制安装座,所述控制安装座上一端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控制安装座上另一端设置压弹机构,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对应的滑块,所述控制安装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所述控制安装座上还安装有平行布置的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与所述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2.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其包括把手底座,所述把手底座上通过第一转轴安装有可翻转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底座旁安装有控制安装座,所述控制安装座上一端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控制安装座上另一端设置压弹机构,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对应的滑块,所述第一转轴上安装有位于所述控制安装座上的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所述控制安装座上还安装有平行布置的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与所述弧形齿块或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内通过弹簧设置有侧活动块,所述侧活动块一侧为斜面、另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缺口、另一端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一侧开设有与所述侧活动块对应的侧开口,所述滑块后端连接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前端开设有前开口,所述控制安装座一侧设置有让位槽,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侧活动块从所述侧开口伸出并位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压弹机构的活动杆处于弹出状态时,所述侧活动块被所述控制安装座的侧壁挤压往所述滑块内缩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活动块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