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闭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5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内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锁闭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不仅对汽车的行驶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对车辆内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人们对suv车型的需求日渐上升,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车内空间较大,用户对车内空间不仅要求宽敞,还希望能够具有更多的储物空间(如手套箱、扶手箱等),用以满足多种多样的储物需求。

车内储物箱(杂物箱)一般设有箱门,箱门通过锁闭装置启闭,现有箱门上的锁闭装置一般结构较为复杂,占用储物箱内的空间大,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存储空间,同时其零件繁多,后期维修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闭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箱门锁闭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锁闭结构,包括:

连接座,固接于箱门;

自复位转盘,设于所述连接座内侧,所述自复位转盘绕第一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内外方向设置;

自复位扣板,设于所述连接座外侧,所述自复位扣板绕第二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自复位扣板上设有向所述自复位扣板内侧延伸的第一卡扣,所述自复位转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配合的旋转卡槽,所述第一卡扣用于在所述自复位转盘转动时在所述旋转卡槽内移动;

拨块,连接于所述自复位扣板内侧,所述拨块用于随所述自复位扣板的转动拨动所述自复位转盘,以使所述自复位转盘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以及

锁杆,所述锁杆的端部绕第三轴线与所述自复位转盘转动配合,所述锁杆用于随所述自复位转盘的转动沿预设路径在箱门上滑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设置,所述第三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座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中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轴线;所述自复位扣板的侧壁设有弧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用于在所述自复位扣板转动时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导向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自复位扣板的内侧边缘。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座的内侧设有圆台,所述自复位转盘包括:

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圆台外周的套环,所述圆台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以及

第一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圆台之外,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转盘本体和所述连接座接触配合。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旋转卡槽包括:

插入段,用于使所述第一卡扣的卡接端穿过,所述插入段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端的宽度;以及

卡接段,与所述插入段连通,所述卡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端的宽度,且所述卡接段呈弧形。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转盘本体的内侧设有球销,所述锁杆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球销的球头卡接的卡扣组,所述卡扣组还与所述球头转动配合,所述球销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重合。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所述自复位扣板包括:

扣板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所述拨块固设于所述扣板本体的内侧;以及

第二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之外,且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扣板本体和所述连接座接触配合。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扣板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动轴的长圆形的轴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锁闭结构将自复位扣板和自复位转盘同时集成在连接座上,并沿内外方向分别设置,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锁闭结构所占用的空间,进而避免侵占存储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锁闭装置主要构件只有自复位扣板、连接座、自复位转盘和锁杆,自复位转盘通过第一卡扣与连接座卡接,旋转卡槽的设置不影响自复位转盘的转动,整体零配件数量少,连接结构简单,方便装卸,降低了后期维修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上述锁闭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闭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连接座、自复位扣板和自复位转盘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连接座和自复位扣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转盘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转盘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自复位扣板和转动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连接座和转动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d部结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卡扣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球销和卡扣组的装配结构剖视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球销和卡扣组的装配结构剖视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闭结构与箱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闭结构与箱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连接座;2、自复位转盘;201、转盘本体;202、第一弹性复位件;203、套环;204、旋转卡槽;2041、插入段;2042、卡接段;205、插台;206、球销;3、自复位扣板;301、扣板本体;302、第二弹性复位件;303、轴孔;4、拨块;5、锁杆;6、箱门;7、导向柱;8、导向槽;9、圆台;10、第一卡扣;11、插孔;12、卡扣组;1201、连接环;1202、第二卡扣;1203、限位块;13、转动轴;14、固定螺钉;a、第一轴线;b、第二轴线;c、第三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内侧”指的是朝向储物箱(杂物箱)储物空间的方向,“外侧”指的是背离储物箱(杂物箱)储物空间的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图12及图1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结构进行说明。所述锁闭结构,包括连接座1、自复位转盘2、自复位扣板3、拨块4和锁杆5;连接座1固接于箱门6;自复位转盘2设于连接座1内侧,自复位转盘2绕第一轴线a与连接座1转动配合,第一轴线a平行于内外方向设置;自复位扣板3设于连接座1外侧,自复位扣板3绕第二轴线b与连接座1转动配合,第二轴线b与第一轴线a呈夹角设置,自复位扣板3上设有向自复位扣板3内侧延伸的第一卡扣10,自复位转盘2上设有与第一卡扣10卡接配合的旋转卡槽204,第一卡扣10用于在自复位转盘2转动时在旋转卡槽204内移动;拨块4连接于自复位扣板3内侧,拨块4用于随自复位扣板3的转动拨动自复位转盘2,以使自复位转盘2绕第一轴线a转动;锁杆5的端部绕第三轴线c与自复位转盘2转动配合,锁杆5用于随自复位转盘2的转动沿预设路径在箱门6上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箱门6的内侧设有导向凸环等结构,用于支撑锁杆5,并对锁杆5进行导向。另外,图2中的虚线展示出了第一轴线a、第二轴线b和第三轴线c的位置分布。还需要说明,第二轴线b靠近自复位扣板3的一端部设置,该端还同时设有拨块4,以便在自复位扣板3摆转的时候能够有效触碰到自复位转盘2,自复位扣板3的另一端部即为用于扳动的施力端。

在需要解锁时,扳动自复位扣板3,自复位扣板3带动拨块4同步摆动,进而能够有效推动自复位转盘2转动,最终带动锁杆5在箱门6上滑动,达到解锁的目的,当拨动自复位扣板3的外力消失的时候,自复位扣板3和自复位转盘2均能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当关闭箱门6的时候,锁杆5在锁孔边缘的挤压作用下沿预设路径滑动,进而带动自复位转盘2转动,当锁杆6进入到锁孔时,自复位转盘2带动锁杆5自动复位,进而锁闭箱门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结构将自复位扣板3和自复位转盘2同时集成在连接座1上,并沿内外方向分别设置,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锁闭结构所占用的空间,进而避免侵占存储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锁闭装置主要构件只有自复位扣板3、连接座1、自复位转盘2和锁杆5,自复位转盘2通过第一卡扣10与连接座1卡接,旋转卡槽204的设置不影响自复位转盘的转动,整体零配件数量少,连接结构简单,方便装卸,降低了后期维修的难度。

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锁杆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连接座1的两侧,相应的,自复位转盘2的两侧靠近边缘的位置分别分布有第三轴线c,第三轴线c距离自复位转盘中心位置较近,不仅能够有效驱动锁杆5移动,还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拨块4与自复位转盘2接触的位置靠近第三轴线c设置,以使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连接座1通过固定螺钉14与箱门6固接。在组装的时候,可先将连接座1、自复位扣板3和自复位转盘2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总成结构,随后将该总成结构通过固定螺钉14连接于箱门6上,最后再将锁杆5安装好。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结构有利于降低安装难度,缩短安装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及图7,为了保证自复位转盘2与连接座1之间卡接可靠、稳定,旋转卡槽204围绕第一轴线a均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卡扣10对应设有至少两个,其中,旋转卡槽204与第一卡扣10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为了使拨块4能够有效的拨动自复位转盘2,第二轴线b垂直于第一轴线a设置,当自复位扣板3转动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就能有效拨动自复位转盘2,同时使得整的的结构比较紧凑。为了使自复位转盘2能够有效带动锁杆5移动,第三轴线c平行于第一轴线a设置,结构不易发生损坏,同时有利于使结构更加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轴线c平行于第一轴线a主要是为了提高结构的紧凑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第三轴线c与第一轴线a呈一定角度的情况下,自复位转盘2也能够带动锁杆5移动,因此,第三轴线c与第一轴线a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的平行设置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6及图7,连接座1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柱7,导向柱7的中轴平行于第二轴线b;自复位扣板3的侧壁设有弧形的导向槽8,导向柱7用于在自复位扣板3转动时在导向槽8内滑动。导向槽8与导向柱7配合,在安装的时候可起到安装导向作用,在自复位扣板3转动的时候起到转动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自复位扣手3的安装便捷性和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3及图6,导向槽8的开口延伸至自复位扣板3的内侧边缘。组装的时候,可直接将连接座1上的导向柱7对准导向槽8的开口处,进而能方便的将连接座1与自复位扣板3安装到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图3、图5及图7,连接座1的内侧设有圆台9,自复位转盘2包括转盘本体201和第一弹性复位件202;转盘本体201的外侧设有用于套设于圆台9外周的套环203,圆台9的轴线与第一轴线a重合;第一弹性复位件202套设于圆台9之外,第一弹性复位件202分别与转盘本体201和连接座1接触配合。圆台9和套环203构成转动的轴结构,其结构简单,无需另外配置转轴及相应的配件,也能够达到使转盘本体201灵活转动的目的,进一步减少本实用新型锁闭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零件数量,降低装配难度。第一弹性复位件202用于使转盘本体201在外力作用消除后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提高使用便捷性,同时,第一弹性复位件202实际上设于圆台9和套环203之间,占用空间小,有利于使锁闭结构整体更加紧凑小巧。

具体地,第一弹性复位件202为复位扭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及图5,为了使自复位转盘2与连接座1之间的卡接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同时方便装卸,圆台9上设有第一卡扣10,转盘本体201上设有旋转卡槽204。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5及图7,圆台9中部设有插孔11,转盘本体201的外侧设有用于插入插孔11内的插台205,插台205位于套环203所围空间之内,旋转卡槽204环绕插台204设置。插台205与插孔11的配合,对转盘本体201和连接座1之间的转动配合起到进一步限位的作用,提高使用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旋转卡槽204包括插入段2041和卡接段2042;插入段2041用于使第一卡扣10的卡接端穿过,插入段2041的宽度不小于第一卡扣10卡接端的宽度;卡接段2042与插入段2041连通,卡接段2042的宽度小于第一卡扣10卡接端的宽度,且卡接段2042呈弧形。在组装的时候,第一卡扣10卡接端从插入段2041插入,当转盘本体201转动一定角度之后,第一卡扣10卡接端进入卡接段2042中实现卡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锁闭结构整体装配好的初始状态下,第一卡扣10卡接端位于卡接段2042内,避免转盘本体201从连接座1上脱落。以附图2为例,附图2的状态即为初始状态,此时第一卡扣10卡接端位于卡接段2042中部,转盘本体201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为解锁过程,解锁过程中,第一卡扣10背离插入段2041移动,防止解锁过程中第一卡扣10进入插入段2041导致转盘本体201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图8至图11,转盘本体201的内侧设有球销206,锁杆5的端部设有用于与球销206的球头卡接的卡扣组12,卡扣组12还与球头转动配合,球销206的轴线与第三轴线c重合。

具体地,卡扣组12包括连接环1201、第二卡扣1202和限位块1203,连接环1201连接于锁杆5的端部,第二卡扣1202在连接环1201上相对设置多个(优选为两个),对球头起到卡接作用,限位块1203在连接环1201上相对设置多个(优选为两个),用于在平行于第三轴线c的方向上对球头进行限位,多个第二卡扣1202和多个限位块1203配合形成一种能够包覆球头的结构,其限位可靠,锁杆5不易与球销206分离。

本实施方式通过卡接结构将锁杆5与转盘本体201进行连接,同时还能实现转动功能,无需另外配置转轴及相应的配件,也能够达到使锁杆5相对于转盘本体201灵活转动的目的,进一步减少本实用新型锁闭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零件数量,降低装配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6及图7,连接座1上设有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轴线与第二轴线b重合,自复位扣板3包括扣板本体301和第二弹性复位件302;扣板本体301转动连接于转动轴13,拨块4固设于扣板本体301的内侧;第二弹性复位件302套设于转动轴13之外,且第二弹性复位件302分别与扣板本体301和连接座1接触配合。由于扣板本体301直接受到人手作用力而转动,受力程度较大,通过设置转动轴13,将连接座1上的轴孔与扣板本体301上的轴孔对齐后直接插入转动轴13即可,方便进行装配,同时可以承受更大的作用力;第二弹性复位件302提供扣板本体301的弹性复位力,在自由状态下使扣板本体301保持贴合于箱门6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转动连接方式充分考虑到实际使用时的受力情况,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零件的数量和装配结构的复杂性。

具体地,第二弹性复位件302为复位扭簧。

具体地,自复位扣板301上设有向内侧开口的槽状结构,用于容纳连接座1,导向槽8设于该槽状结构的侧壁上,轴孔303设于该槽状结构的侧壁上,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且能有效提高扣板本体301的结构强度,避免扣板本体301断裂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及图6,扣板本体30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容纳转动轴13的长圆形的轴孔303。长圆形的轴孔303使得装配时的转动轴13在轴孔303中具有一定移动空间,方便进行安装,提高装配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上述锁闭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座,固接于箱门;

自复位转盘,设于所述连接座内侧,所述自复位转盘绕第一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内外方向设置;

自复位扣板,设于所述连接座外侧,所述自复位扣板绕第二轴线与所述连接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自复位扣板上设有向所述自复位扣板内侧延伸的第一卡扣,所述自复位转盘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配合的旋转卡槽,所述第一卡扣用于在所述自复位转盘转动时在所述旋转卡槽内移动;

拨块,连接于所述自复位扣板内侧,所述拨块用于随所述自复位扣板的转动拨动所述自复位转盘,以使所述自复位转盘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以及

锁杆,所述锁杆的端部绕第三轴线与所述自复位转盘转动配合,所述锁杆用于随所述自复位转盘的转动沿预设路径在箱门上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设置,所述第三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中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轴线;所述自复位扣板的侧壁设有弧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用于在所述自复位扣板转动时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自复位扣板的内侧边缘。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内侧设有圆台,所述自复位转盘包括:

转盘本体,所述转盘本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套设于所述圆台外周的套环,所述圆台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以及

第一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圆台之外,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转盘本体和所述连接座接触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槽包括:

插入段,用于使所述第一卡扣的卡接端穿过,所述插入段的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端的宽度;以及

卡接段,与所述插入段连通,所述卡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端的宽度,且所述卡接段呈弧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本体的内侧设有球销,所述锁杆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球销的球头卡接的卡扣组,所述卡扣组还与所述球头转动配合,所述球销的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重合。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所述自复位扣板包括:

扣板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所述拨块固设于所述扣板本体的内侧;以及

第二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之外,且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扣板本体和所述连接座接触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动轴的长圆形的轴孔。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闭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闭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内饰领域,包括连接座、自复位转盘、自复位扣板、拨块和锁杆;连接座固接于箱门;自复位转盘设于连接座内侧,绕第一轴线与连接座转动配合;自复位扣板设于连接座外侧,绕第二轴线与连接座转动配合,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呈夹角设置,自复位扣板上设有第一卡扣,自复位转盘上设有与第一卡扣卡接配合的旋转卡槽;拨块连接于自复位扣板内侧,用于随自复位扣板的转动拨动自复位转盘;锁杆的端部绕第三轴线与自复位转盘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闭结构及车辆,缩小锁闭结构占用的空间,避免侵占存储空间,整体零配件数量少,连接结构简单,方便装卸,降低了后期维修的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华;刘宝;冯佳佳;朱林;韩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