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34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



背景技术:

市面零星流通一些半自动锁体,大都存在:结构复杂,兼容性差;未形成模块化,不利于生产管理;锁体主锁舌在被顶住或拉注时电机驱动不了,就会停止动作,即锁不上门或是打不开门,待解除阻挡动作后,再重复之前的开锁动作(上电,刷卡或指纹或密码等开锁方式)比较麻烦;锁体位置开关选用机械式微动开关,增加了故障率;锁体一般只有一组电机出线(2芯),增加了锁板电路开发成本及工作量,不利于二次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结构独特新颖、生产安装简单、模块化集成程度高,填补及改善了市面流通的此类产品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包括上盖板、侧饰条组件、底壳组件、斜舌组件、斜舌止退组件、应急解锁组件、电机驱动组件、方舌组件、插销舌组件及插销舌凸轮,所述斜舌组件、斜舌止退组件、应急解锁组件、电机驱动组件、方舌组件、插销舌组件及插销舌凸轮均安装于所述底壳组件内,所述上盖板及侧饰条组件均与所述底壳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上盖、驱动下盖、复位簧、电机减速箱、小锥齿、大锥齿、过渡齿、方舌凸轮、功能齿及双向簧,所述小锥齿固定在电机减速箱上,所述大锥齿、过渡齿及功能齿均固定在驱动下盖上,所述功能齿分别与双向簧及过渡齿连接,所述方舌凸轮分别与所述方舌组件及双向簧连接,所述大锥齿分别与所述过渡齿及小锥齿连接,所述电机减速箱分别与小锥齿及复位簧连接,所述驱动上盖与驱动下盖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组件连接有控制电路组件,所述控制电路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及凸轮定位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及凸轮定位板均安装于所述电机驱动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应急解锁组件包括应急解锁推板及应急解锁拨片,所述应急解锁拨片分别与应急解锁推板及电机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应急解锁推板固定在所述底壳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斜舌止退组件包括止退缓冲压簧、止退缓冲杆及斜舌止退杆,所述方舌组件与所述止退缓冲杆连接,所述斜舌止退杆与所述斜舌组件连接,所述斜舌缓冲压簧分别与所述斜舌止退杆及止退缓冲杆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兼容性好,模块化程度高、方便组装生产;该自动锁体中主锁舌在被顶住或拉注时不会卡停电机驱动,能够精准控制锁舌走向;该转动旋钮轻松旋回方舌,与电机驱动组件不冲突;锁体内置控制电路集成模块,简化了外围锁板电路,便于二次开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应急解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斜舌止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一种方式示意图;

图中,1-上盖板、2-侧饰条组件、3-底壳组件、4-斜舌组件、5-斜舌止退组件、6-应急解锁组件、7-电机驱动组件、8-方舌组件、9-插销舌组件、10-插销舌凸轮、11-驱动上盖、12-驱动下盖、13-复位簧、14-电机减速箱、15-小锥齿、16-大锥齿、17-过渡齿、18-方舌凸轮、19-功能齿、20-双向簧、21-主控电路板、22-凸轮定位板、23-应急解锁推板、24-应急解锁拨片、25-止退缓冲压簧、26-止退缓冲杆、27-斜舌止退杆、28-自动锁体、29-后锁板、30-前锁板、31-室内门面、32-门侧面、33-室外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中,该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28包括上盖板1、侧饰条组件2、底壳组件3、斜舌组件4、斜舌止退组件5、应急解锁组件6、电机驱动组件7、方舌组件8、插销舌组件9及插销舌凸轮10,该斜舌组件4、斜舌止退组件5、应急解锁组件6、电机驱动组件7、方舌组件8、插销舌组件9及插销舌凸轮10均安装于该底壳组件3内,该上盖板1及侧饰条组件2均与该底壳组件3连接。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家庭、公寓、办公楼等入户门安装。

具体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驱动组件7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及图2可知,该电机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上盖11、驱动下盖12、复位簧13、电机减速箱14、小锥齿15、大锥齿16、过渡齿17、方舌凸轮18、功能齿19及双向簧20,该小锥齿15固定在电机减速箱14上,该大锥齿16、过渡齿17及功能齿19均固定在驱动下盖12上,该功能齿19分别与双向簧20及过渡齿17连接,该方舌凸轮18分别与该方舌组件8及双向簧20连接,该大锥齿16分别与该过渡齿17及小锥齿15连接,该电机减速箱14分别与小锥齿15及复位簧13连接,该驱动上盖11与驱动下盖12连接。可以理解的,小锥齿15固定在电机减速箱14上与大锥齿16、过度齿、功能齿19按设定模数齿数及厚度固定在驱动下盖12上;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功能齿19,功能齿19再通过双向簧20带动方舌凸轮18,方舌凸轮18最终带动方舌组件8完成锁闭与开启。

具体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及图3可知,该电机驱动组件7连接有控制电路组件,该控制电路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21及凸轮定位板22,该主控电路板21及凸轮定位板22均安装于该电机驱动组件7上。可以理解的,电机驱动组件7上有专门设计的定位孔槽将主控电路板21和凸轮定位板22按一定位置要求固定在其上,主控电路板21上设计有方舌磁性位置开关和锁门磁性位置开关;凸轮定位板22上设计有3颗磁性位置开关,通过功能齿19上3颗永磁粒对功能齿19的位置转向进行控制,从而完成控制锁闭与开启。

具体地,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应急解锁组件6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及图4可知,该应急解锁组件6包括应急解锁推板23及应急解锁拨片24,该应急解锁拨片24分别与应急解锁推板23及电机驱动组件7连接,该应急解锁推板23固定在该底壳组件3上。可以理解的,推动应急解锁拨片24带动电机减速箱14,使小锥齿15脱离大锥齿16,从而功能齿19可以轻松转动,完成复位解锁。当卸掉施加在应急解锁推板23上的作用力后在复位簧13的作用下使固定在电机减速箱14上小锥齿15与大锥齿16啮合。

具体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斜舌止退组件5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及图5可知,该斜舌止退组件5包括止退缓冲压簧25、止退缓冲杆26及斜舌止退杆27,该方舌组件8与该止退缓冲杆26连接,该斜舌止退杆27与该斜舌组件4连接,该斜舌缓冲压簧分别与该斜舌止退杆27及止退缓冲杆26连接。可以理解的,当斜舌组件4被顶住不能完全伸出时,止退缓冲压簧25被压缩,方舌组件8带动止退缓冲杆26伸缩时不受影响。

具体地,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一种方式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自动锁体28插入开好孔的门侧面32固定后,将前锁板30从室外门面33穿过本实用新型锁体与后锁板29在室内门面31上固定,完成安装;在前锁板30上输入指纹或输入密码后,主锁舌将自动收回,此时推动前锁板30即可开锁。图5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方式,前后锁板29不受本附图例的造型及尺寸限制。主锁舌在被顶住或拉注时不会卡停电机驱动;通过多位置非接触开关精准控制锁舌走向;转动旋钮轻松旋回方舌,与电机驱动机构不冲突;锁体内置控制电路集成模块,简化了外围锁板电路,便于二次开发。

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构造独特,结构独特新颖,生产安装简单,模块化集成程度高,填补及改善了市面流通的此类产品的不足。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侧饰条组件、底壳组件、斜舌组件、斜舌止退组件、应急解锁组件、电机驱动组件、方舌组件、插销舌组件及插销舌凸轮,所述斜舌组件、斜舌止退组件、应急解锁组件、电机驱动组件、方舌组件、插销舌组件及插销舌凸轮均安装于所述底壳组件内,所述上盖板及侧饰条组件均与所述底壳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上盖、驱动下盖、复位簧、电机减速箱、小锥齿、大锥齿、过渡齿、方舌凸轮、功能齿及双向簧,所述小锥齿固定在电机减速箱上,所述大锥齿、过渡齿及功能齿均固定在驱动下盖上,所述功能齿分别与双向簧及过渡齿连接,所述方舌凸轮分别与所述方舌组件及双向簧连接,所述大锥齿分别与所述过渡齿及小锥齿连接,所述电机减速箱分别与小锥齿及复位簧连接,所述驱动上盖与驱动下盖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组件连接有控制电路组件,所述控制电路组件包括主控电路板及凸轮定位板,所述主控电路板及凸轮定位板均安装于所述电机驱动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解锁组件包括应急解锁推板及应急解锁拨片,所述应急解锁拨片分别与应急解锁推板及电机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应急解锁推板固定在所述底壳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止退组件包括止退缓冲压簧、止退缓冲杆及斜舌止退杆,所述方舌组件与所述止退缓冲杆连接,所述斜舌止退杆与所述斜舌组件连接,所述斜舌缓冲压簧分别与所述斜舌止退杆及止退缓冲杆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不被别死带位置判断集成电路的自动锁体,包括上盖板、侧饰条组件、底壳组件、斜舌组件、斜舌止退组件、应急解锁组件、电机驱动组件、方舌组件、插销舌组件及插销舌凸轮,所述斜舌组件、斜舌止退组件、应急解锁组件、电机驱动组件、方舌组件、插销舌组件及插销舌凸轮均安装于所述底壳组件内,所述上盖板及侧饰条组件均与所述底壳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兼容性好,并且模块化程度高、方便组装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陶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西容智能锁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