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铁丝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
背景技术:
铁丝在存储过程中,其表面因受潮会发生锈蚀,形成局部的锈斑,不仅影响铁丝的外观,还会对后续的加工、装配等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磨光。
现有的磨光操作为人工手持打磨装置对铁丝进行打磨。但是,铁丝的横截面为圆形,因此不易实现对整周外圆周面的打磨,从而会发生打磨不充分的不良现象,并且人工打磨的速度较慢,制约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可对经过捋直的、移动过程中的铁丝的外表面进行动态、充分的磨光,代替现有的人工手持打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式,提升磨光的充分性,同时可加快打磨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包括连接板、定位板、主套筒、副套筒、筒状钢丝棉、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所述定位板与连接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套筒通过主支架与定位板连接,所述副套筒通过副支架与主支架连接,所述主套筒与副套筒同轴设置,所述筒状钢丝棉的形状呈圆筒状,所述筒状钢丝棉位于主套筒和副套筒内,所述第一卡箍将筒状钢丝棉的一端箍紧在主套筒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卡箍位于筒状钢丝棉的中间段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主套筒与副套筒之间留有间隙,并且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二卡箍的宽度;所述主套筒的直径与副套筒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筒状钢丝棉的长度大于主套筒与副套筒的长度之和;所述筒状钢丝棉的材质为钢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箍具体位于主套筒远离副套筒的一端,所述与第一卡箍相对应的筒状钢丝棉的一端外翻套设在主套筒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箍位于主套筒与副套筒之间的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通过主套筒、副套筒、筒状钢丝棉、第一卡箍以及第二卡箍的配合使用,可对经过捋直的、移动过程中的铁丝的外表面进行动态、充分的磨光,代替现有的人工手持打磨装置进行操作的方式,从而降低人力劳动强度,提升磨光的充分性,避免局部锈斑没有被打磨到的不良现象,同时可加快打磨速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中:1、连接板;2、定位板;3、主支架;4、副支架;5、主套筒;6、副套筒;7、筒状钢丝棉;8、第一卡箍;9、第二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包括连接板1、定位板2、主套筒5、副套筒6、筒状钢丝棉7、第一卡箍8以及第二卡箍9;所述定位板2与连接板1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套筒5通过主支架3与定位板2连接,所述副套筒6通过副支架4与主支架3连接,所述主套筒5与副套筒6同轴设置,所述筒状钢丝棉7的形状呈圆筒状,所述筒状钢丝棉7位于主套筒5和副套筒6内,所述第一卡箍8将筒状钢丝棉7的一端箍紧在主套筒5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卡箍9位于筒状钢丝棉7的中间段外壁,第二卡箍9用于箍紧位于主套筒5和副套筒6之间段的筒状钢丝棉7,从而确保筒状钢丝棉7与铁丝的贴合度。
所述主套筒5与副套筒6之间留有间隙,并且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二卡箍9的宽度;所述主套筒5的直径与副套筒6的直径相同。
所述筒状钢丝棉7的长度大于主套筒5与副套筒6的长度之和;所述筒状钢丝棉7的材质为钢丝,具体由0.125-0.189毫米的低碳钢丝组成,其柔软性能好,耐磨性能优于棉麻等纤维,具有打磨及抛光性能,能代替砂纸、砂布用于木制品、金属制品、装修工程等的表面打磨抛光,为现有成熟技术。
所述第一卡箍8具体位于主套筒5远离副套筒6的一端,所述与第一卡箍8相对应的筒状钢丝棉7的一端外翻套设在主套筒5的外壁上,第一卡箍8用于箍紧筒状钢丝棉7的端头处,避免筒状钢丝棉7相对于主套筒5发生位移。
所述第二卡箍9位于主套筒5与副套筒6之间的间隙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第一卡箍8锁紧,使外翻套设在主套筒5外壁上的筒状钢丝棉7的一端背第一卡箍8牢牢箍紧,避免筒状钢丝棉7发生位移;随后将经过捋直的铁丝依次贯穿主套筒5和副套筒6,筒状钢丝棉7与铁丝的外圆周壁的整周相接触,随后适当锁紧第二卡箍9,使第二卡箍9处的筒状钢丝棉7紧紧环绕贴覆铁丝的整周的外圆周面,确保磨光的充分性;在铁丝的移动过程中,筒状钢丝棉7的内壁与铁丝的外圆周壁相摩擦,从而实现对铁丝的外表面的动态磨光操作。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定位板(2)、主套筒(5)、副套筒(6)、筒状钢丝棉(7)、第一卡箍(8)以及第二卡箍(9);所述定位板(2)与连接板(1)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套筒(5)通过主支架(3)与定位板(2)连接,所述副套筒(6)通过副支架(4)与主支架(3)连接,所述主套筒(5)与副套筒(6)同轴设置,所述筒状钢丝棉(7)的形状呈圆筒状,所述筒状钢丝棉(7)位于主套筒(5)和副套筒(6)内,所述第一卡箍(8)将筒状钢丝棉(7)的一端箍紧在主套筒(5)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卡箍(9)位于筒状钢丝棉(7)的中间段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筒(5)与副套筒(6)之间留有间隙,并且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二卡箍(9)的宽度;所述主套筒(5)的直径与副套筒(6)的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钢丝棉(7)的长度大于主套筒(5)与副套筒(6)的长度之和;所述筒状钢丝棉(7)的材质为钢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8)具体位于主套筒(5)远离副套筒(6)的一端,所述与第一卡箍(8)相对应的筒状钢丝棉(7)的一端外翻套设在主套筒(5)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铁丝表面磨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箍(9)位于主套筒(5)与副套筒(6)之间的间隙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