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作业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84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线作业机器人。



背景技术:

导线作业机器人主要功能是在导线上行走,并且对导线开开展一系列作业工作,如导线修补、无损探伤、巡视等工作。目前导线作业机器人与高电位进行隔离的主要方法有等电位作业法、中间电位作业法、地电位作业法等。

等电位作业法主要用于110kv及以上高电压场合,中间电位作业法和地电位作业法常见于中低压作业场合。在中低压作业领域,由于线路相间距离很短,绝缘裕度不高,因此要想实现带电作业,则需考虑相间距离及短路风险。而现有的中间电位作业法,没有利用机器人实现,都是用绝缘登高车中间电位法等方法实现,通过工作人员使用绝缘工具间接接触带电设备来达到其检修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作业机器人,能够使得机器人在地电位和高压线路之间形成一个中间电位,该电位可有效隔绝高电位对机器人的影响。同时,机器人上设有绝缘体,可避免相间短路风险,进而实现机器人在中低压线路的带电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线作业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本体;

旋转电机,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其另一端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

绝缘柱,呈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及,

行走轮,其设有一用于卡在导线上的环形凹槽,其一端与所述绝缘柱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绝缘柱的侧表面上设有绝缘伞裙,所述绝缘伞裙由若干个向外延伸的圆环组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环形凹槽靠近所述行走轮的中心位置的槽宽小于靠近所述行走轮的外围位置的槽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绝缘柱通过第一紧固法兰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行走轮和所述绝缘柱通过第二紧固法兰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旋转电机为永磁电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器人本体中设有驱动电池。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器人本体中设有控制电路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器人本体中设有继电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作业机器人,通过在旋转电机工作时,旋转轴带动绝缘柱旋转,以使行走轮在导线上行走,能够使得机器人在地电位和高压线路之间形成一个中间电位,该电位可有效隔绝高电位对机器人的影响。同时,机器人上设有绝缘柱,可避免相间短路风险,进而实现机器人在中低压线路的带电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线作业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相同技术特征的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不一定描述次序或时间顺序。在合适的情况下术语是可以互换的。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线作业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导线作业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0、旋转电机20、绝缘柱40和行走轮70;所述旋转电机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其另一端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所述绝缘柱40,呈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所述行走轮70,其设有一用于卡在导线上的环形凹槽,其一端与所述绝缘柱4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绝缘柱40通过第一紧固法兰30连接,所述行走轮70和所述绝缘柱40通过第二紧固法兰60连接。当所述旋转电机20启动时,所述旋转轴开始旋转,同时带动所述绝缘柱40开始旋转,因所述述绝缘柱40连接于所述行走轮70,此时一并带动所述行走轮70旋转,使得所述行走轮70能够沿着导线行走。所述绝缘柱40为环氧树脂玻璃钢材质或者其他具有较强机械强度的绝缘材料,其主要功能是将所述机器人本体10进行绝缘隔离。可选的,所述旋转电机20为永磁电机。

可选的,所述绝缘柱40的侧表面上设有绝缘伞裙50,所述绝缘伞裙50由若干个向外延伸的圆环组成。所述绝缘伞裙50为高温硫化硅橡胶材料固化而成,粘接在所述绝缘柱40上,具有憎水性和憎水迁移性。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所述绝缘柱40的表面爬电距离,增强所述绝缘柱40的耐污秽能力。所述绝缘伞裙50在下雨或者有较为严重污秽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开展户外作业工作,可以保障施工时不受外部环境影响。

可选的,所述行走轮70的环形凹槽呈“v”形结构,所述环形凹槽靠近所述行走轮的中心位置的槽宽小于靠近所述行走轮的外围位置的槽宽。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卡在所述导线上,以使所述导线作业机器人通过所述行走轮70悬挂在导线上。

可选的,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中设有驱动电池,所述驱动电池用于给所述旋转电机20供电。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中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电机20的工作状态的维持时间。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中设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作为所述旋转电机20的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电机20的开启和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线作业机器人,通过在旋转电机20工作时,旋转轴带动绝缘柱40旋转,以使行走轮70在导线上行走,能够使得机器人在地电位和高压线路之间形成一个中间电位,该电位可有效隔绝高电位对机器人的影响。同时,机器人上设有绝缘柱40,可避免相间短路风险,进而实现机器人在中低压线路的带电作业。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本体;

旋转电机,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其另一端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

绝缘柱,呈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及,

行走轮,其设有一用于卡在导线上的环形凹槽,其一端与所述绝缘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柱的侧表面上设有绝缘伞裙,所述绝缘伞裙由若干个向外延伸的圆环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靠近所述行走轮的中心位置的槽宽小于靠近所述行走轮的外围位置的槽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绝缘柱通过第一紧固法兰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和所述绝缘柱通过第二紧固法兰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为永磁电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中设有驱动电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中设有控制电路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中设有继电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线作业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旋转电机,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其另一端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绝缘柱,呈圆柱状结构,其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及,行走轮,其设有环形凹槽,其一端与所述绝缘柱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使得机器人在地电位和高压线路之间形成一个中间电位,该电位可有效隔绝高电位对机器人的影响。同时,机器人上设有绝缘体,可避免相间短路风险,进而实现机器人在中低压线路的带电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邹林;孟晓波;张志强;杨宇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