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逃生锁体。
背景技术:
普通的逃生锁能够从门内一侧的门把手或者用钥匙开锁,而从门外一侧的门把手无法开锁,逃生门锁主要用于逃生门,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便捷地从门内一侧将门打开,普通的逃生门锁为了能够实现快速开锁,只设置有一个斜舌,用户通过转动门把手,即可快速将门锁打开,但是,小偷也很容易从锁壳外将斜舌压进锁壳,或者使用撬锁工具将斜舌和方舌撬开,从而将门锁撬开,因此这种能够快速开锁的逃生门锁的防盗性能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逃生锁体,能够实现快速开锁,同时具有较高的防盗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逃生锁体,包括:
锁壳;
斜舌组件,包括斜舌件、斜舌弹性件,所述斜舌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斜舌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斜舌弹性件与所述斜舌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斜舌件部分伸出所述锁壳;
保险组件,包括保险舌件、保险舌弹性件、自锁件、自锁弹性件,所述保险舌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自锁件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保险舌弹性件和所述自锁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保险舌弹性件与所述保险舌件抵接并用于带动所述保险舌件部分伸出所述锁壳,所述自锁弹性件与所述自锁件连接,所述保险舌件缩进所述锁壳时,所述自锁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自锁件的第一端移动至阻挡位,所述第一端移动至所述阻挡位时用于阻挡所述斜舌件缩进所述锁壳,所述保险舌件设有第一凸轴,所述保险舌件部分伸出所述锁壳时,所述第一凸轴用于带动所述自锁件旋转并使所述第一端离开所述阻挡位;
拨动组件,包括内把手拨轮,所述内把手拨轮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内把手拨轮设有用于与所述自锁件抵接的第一挡板,所述内把手拨轮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斜舌件抵接的拨杆部件,所述内把手拨轮转动至所述开锁位时,所述第一挡板用于带动所述自锁件旋转并使所述第一端离开所述阻挡位,所述拨杆部件用于带动所述斜舌件缩进所述锁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逃生锁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内把手拨轮旋转能够控制斜舌件缩进锁壳,从而用户通过转动内把手拨轮能够实现开锁,当门关上时,门框将保险舌件压进锁壳,自锁件在自锁弹性件的带动下旋转,从而自锁件的第一端移动至阻挡位,斜舌件不能缩进锁壳,从而大大提高锁体的防盗性能,内把手拨轮旋转时第一挡板与自锁件的第二端抵接并带动自锁件旋转,使自锁件的第一端离开阻挡位而不再阻挡斜舌件移动,同时内把手拨轮的拨杆部件与斜舌件抵接并带动斜舌件缩进锁壳,从而用户旋转内把手拨轮能够快速开锁,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逃生锁体能够实现快速开锁,同时具有较高的防盗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方舌组件,所述方舌组件包括方舌件、方舌弹性件和拨杆,所述方舌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方舌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拨杆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方舌弹性件与所述方舌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方舌件移动,所述内把手拨轮与所述拨杆抵接时用于带动所述拨杆旋转并使所述拨杆与所述方舌件抵接,所述拨杆与所述方舌件抵接时用于带动所述方舌件缩进所述锁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舌组件还包括方舌锁紧件和锁紧弹性件,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锁紧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锁紧弹性件与所述方舌锁紧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方舌件抵接,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方舌件抵接时用于固定所述方舌件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舌件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方舌锁紧件设有第二挡板,所述方舌件位于上锁位时,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凹槽抵接,所述方舌件位于开锁位时,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凹槽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舌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分别与所述内把手拨轮和所述方舌锁紧件抵接,所述内把手拨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旋转时用于带动所述方舌锁紧件移动,并使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方舌件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锁芯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锁芯件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方舌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内把手拨轮转动连接,所述锁芯件设有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沿上锁方向转动所述锁芯件,所述第一拨块能够先后与所述方舌锁紧件和所述方舌件抵接,并用于先带动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方舌件脱离,后带动所述方舌件伸出所述锁壳;沿开锁方向转动所述锁芯件,所述第二拨块能够与所述第二传动件抵接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移动能够带动所述内把手拨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斜舌组件还包括换向件和换向弹性件,所述换向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换向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斜舌件包括主斜舌、连接件和斜舌杆,所述主斜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斜舌杆转动连接,所述斜舌杆设有与所述换向件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换向弹性件与所述换向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换向件移动至与所述第三滑槽抵接,所述换向件与所述第三滑槽抵接时用于使所述主斜舌部分伸出所述锁壳,所述换向件与所述第三滑槽脱离时用于使所述主斜舌能够完全伸出所述锁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外把手拨轮,所述外把手拨轮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外把手拨轮用于与所述斜舌件抵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斜舌件缩进所述锁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把手弹性件,所述把手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把手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内把手拨轮和所述外把手拨轮抵接,并用于分别带动所述内把手拨轮和所述外把手拨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壳设有斜舌定位轴,所述斜舌件设有与所述斜舌定位轴配合的斜舌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逃生锁体门内侧方向的三维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逃生锁体门内侧方向的斜舌组件、保险组件和内把手拨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逃生锁体门外侧方向的斜舌组件、保险组件和内把手拨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逃生锁体门外侧方向的三维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逃生锁体内把手拨轮和方舌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逃生锁体斜舌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锁壳100、斜舌定位轴110、保险舌定位轴120、方舌定位轴130、
斜舌件210、斜舌弹性件211、第二滑槽212、斜舌滑槽213、
主斜舌214、连接件215、凹槽环2151、斜舌杆216、凸环2161、
保险舌件220、保险舌弹性件221、第一凸轴222、保险舌滑槽223、
方舌件230、方舌弹性件231、第二凸轴232、方舌滑槽233、
第一凹槽234、第二凹槽235、第三凹槽236、第三凸轴237、
方舌锁紧件240、锁紧弹性件241、锁紧滑槽242、第二挡板243、
第一传动件250、
换向件260、换向弹性件261、
内把手拨轮310、第一挡板311、拨杆部件312、把手弹性件313、
自锁件320、自锁弹性件321、第一端322、第二端323、
锁芯件330、第一拨块331、第二拨块332、
第二传动件340、第一滑槽341、
外把手拨轮350、
拨杆3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逃生锁体包括:
锁壳100;
斜舌组件,包括斜舌件210、斜舌弹性件211,斜舌件210与锁壳100滑动连接,斜舌弹性件211与锁壳100连接,斜舌弹性件211与斜舌件210连接并用于带动斜舌件210部分伸出锁壳100;
保险组件,包括保险舌件220、保险舌弹性件221、自锁件320、自锁弹性件321,保险舌件220与锁壳100滑动连接,自锁件320与锁壳100转动连接,保险舌弹性件221和自锁弹性件321分别与锁壳100连接,保险舌弹性件221与保险舌件220抵接并用于带动保险舌件220部分伸出锁壳100,自锁弹性件321与自锁件320连接,保险舌件220缩进锁壳100时,自锁弹性件321用于带动自锁件320的第一端322移动至阻挡位,第一端322移动至阻挡位时用于阻挡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保险舌件220设有第一凸轴222,保险舌件220部分伸出锁壳100时,第一凸轴222用于带动自锁件320旋转并使第一端322离开阻挡位;
拨动组件,包括内把手拨轮310,内把手拨轮310与锁壳100转动连接,内把手拨轮310设有用于与自锁件320抵接的第一挡板311,内把手拨轮310还设有用于与斜舌件210抵接的拨杆部件312,内把手拨轮310转动至开锁位时,第一挡板311用于带动自锁件320旋转并使第一端322离开阻挡位,拨杆部件312用于带动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
参照图2,自锁件320的第一端322位于阻挡位时,自锁件320能够阻挡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图2中自锁件320的第一端322的位置即为阻挡位,此时自锁件320位于斜舌件210的右方且能够阻挡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当门关上时,门框将保险舌件220压进锁壳100,保险舌件220向右移动,第一凸轴222也向右移动,此时,自锁件320能够旋转,自锁件320在自锁弹性件321的带动下旋转并使第一端322移动到斜舌件210的右方,从而斜舌件210不能被压进锁壳100,小偷不能通过将斜舌件210压进锁壳100而将锁撬开,因而锁体的防盗性能大大提高。
内把手拨轮310能够实现快速开锁:参照图3,首先,内把手拨轮310带动第一端322离开阻挡位:内把手拨轮310逆时针旋转,第一挡板311与自锁件320抵接并带动自锁件320顺时针旋转,使自锁件320的第一端322离开阻挡位,此时斜舌210能够缩进锁壳100;
然后,参照图1,内把手拨轮310旋转能够控制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从而用户通过转动内把手拨轮310能够实现开锁:内把手拨轮310顺时针旋转时,拨杆部件312与斜舌件210抵接并带动斜舌件210向右移动,使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从而用户旋转内把手拨轮310能够快速开锁。
参照图4,还包括方舌组件,方舌组件包括方舌件230、方舌弹性件231和拨杆360,方舌件230与锁壳100滑动连接,方舌弹性件231与锁壳100连接,拨杆360与锁壳100转动连接,方舌弹性件231与方舌件230连接并用于带动方舌件230移动,内把手拨轮310与拨杆360抵接时用于带动拨杆360旋转并使拨杆360与方舌件230抵接;拨杆360与方舌件230抵接时用于带动方舌件230缩进锁壳100,方舌件设有用于与拨杆360抵接的第二凸轴232,用户逆时针转动内把手拨轮310,内把手拨轮310逆时针旋转时与拨杆360的上端抵接并带动拨杆360顺时针旋转,使拨杆360的下端与第二凸轴232抵接并带动第二凸轴232移动,从而带动方舌件230向左移动而部分伸出锁壳100;方舌件230缩进锁壳100时,方舌弹性件231恢复形变,方舌件230位于上锁位置时,方舌弹性件231,方舌弹性件231恢复形变,方舌件230从缩进锁壳100的位置移动到上锁位置的过程中,方舌弹性件231从自然长度被挤压变短,然后再从挤压变短状态恢复成自然长度,从而带动方舌件230伸出锁壳100或者缩进锁壳100。
参照图5,方舌组件还包括方舌锁紧件240和锁紧弹性件241,方舌锁紧件240与锁壳100滑动连接,锁紧弹性件241与锁壳100连接,锁紧弹性件241与方舌锁紧件240连接并用于带动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抵接,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抵接时用于固定方舌件230的位置,方舌锁紧件240只能上下移动,方舌件230只能左右移动,当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抵接时,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在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因此方舌件230不能左右移动,当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脱离时,方舌件230能够自由移动。
参照图5,方舌件230设有第一凹槽234和第二凹槽235,方舌锁紧件240设有第二挡板243,方舌件230位于上锁位时,第二挡板243与第一凹槽234抵接,方舌件230位于开锁位置时,第二挡板243与第二凹槽235抵接;当方舌件230缩进锁壳100时,第一挡板243与第二凹槽235抵接,从而方舌件230的位置被方舌锁紧件240固定,当方舌件230部分伸出锁壳100时,第一挡板243与第一凹槽234抵接,从而方舌件230的位置被方舌锁紧件240固定,当方舌锁紧件240向上移动时,第一挡板243与第一凹槽234、第二凹槽235均脱离,此时方舌件230能够左右移动。
参照图5,方舌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件250,第一传动件250与锁壳100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250分别与内把手拨轮310和方舌锁紧件240抵接,内把手拨轮310带动第一传动件250旋转时用于带动方舌锁紧件240移动,并使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脱离,如图5所示,内把手拨轮310顺时针旋转时带动第一传动件250逆时针旋转,第一传动件250带动方舌锁紧件240向上移动,使第一挡板243与第一凹槽234、第二凹槽235均脱离,然后内把手拨轮310通过拨杆360带动方舌件230缩进锁壳100,因此内把手拨轮310能够控制方舌件230移动。
参照图1,拨动组件还包括锁芯件330和第二传动件340,锁芯件330与锁壳100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340与方舌件230滑动连接,第二传动件340与内把手拨轮310转动连接,锁芯件330设有第一拨块331和第二拨块332;沿上锁方向转动锁芯件330,第一拨块331能够先后与方舌锁紧件240和方舌件230抵接,并用于先带动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脱离,后带动方舌件230伸出锁壳100;沿开锁方向转动锁芯件330,第二拨块332能够与第二传动件340抵接并带动第二传动件340移动,第二传动件340移动能够带动内把手拨轮310转动;锁芯件330控制方舌件230伸出锁壳100时:锁芯件330逆时针旋转时,首先,第一拨块331与方舌锁紧件240抵接并带动方舌锁紧件240向上移动,使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脱离,然后,第一拨块331与第三凹槽236抵接并带动方舌件230向左移动而伸出锁壳100;锁芯件330控制方舌件230缩进锁壳100时:首先,锁芯件330逆时针旋转,使第一拨块331与方舌锁紧件240抵接并带动方舌锁紧件240向上移动,使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脱离,同时第一拨块331与第三凹槽236抵接,然后,锁芯件330顺时针旋转,第一拨块331带动方舌件230向右移动而缩进锁壳100;锁芯件330继续顺时针旋转,第二拨块332与第二传动件340抵接并带动第二传动件340向上移动,第二传动件340带动内把手拨轮310顺时针旋转至开锁位,从而将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方舌件230设有第三凸轴237,第二传动件340设有与第三凸轴237配合的第一滑槽341,因此实现第二传动件340与方舌件230的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芯件330和方舌弹性件231配合以带动方舌件230移动,方舌件230伸出锁壳100的过程中:首先,锁芯件330的第一拨块331带动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脱离,同时带动方舌件230向左移动,使方舌件230移动至第一挡板243位于第一凹槽234和第二凹槽235之间的状态,此时方舌弹性件231被挤压变短,然后,由于第一拨块331与第三凹槽236抵接并阻挡方舌件230向右移动,因此方舌弹性件231恢复形变并带动方舌件230继续向左移动,使方舌件230移动至上锁位置;方舌件230缩进锁壳100的过程中:首先,锁芯件330逆时针旋转使第一拨块331带动方舌锁紧件240与方舌件230脱离,然后锁芯件330顺时针旋转,使第一拨块331带动方舌件230向右移动,使方舌件230移动至第一挡板243位于第一凹槽234和第二凹槽235之间的状态,此时方舌弹性件231被挤压变短,然后,由于第一拨块331与第三凹槽236抵接并阻挡方舌件230向左移动,因此方舌弹性件231恢复形变并带动方舌件230继续向右移动,使方舌件230完全缩进锁壳100。
参照图6,斜舌组件还包括换向件260和换向弹性件261,换向件260与锁壳100滑动连接,换向弹性件261与锁壳100连接,斜舌件210包括主斜舌214、连接件215和斜舌杆216,主斜舌214与连接件215连接,连接件215与斜舌杆216转动连接,斜舌杆216设有与换向件260配合的第二滑槽212,换向弹性件261与换向件260连接并用于带动换向件260移动至与第二滑槽212抵接,换向件260与第二滑槽212抵接时用于使主斜舌214部分伸出锁壳100,换向件260与第二滑槽212脱离时用于使主斜舌214能够完全伸出锁壳100,用户通过拨动换向件260能够转换斜舌件210的内外方向:锁壳100设有与换向件260配合的安装孔,用户通过安装孔向左拨动换向件260,使换向件260与第二滑槽212脱离,斜舌弹性件211带动斜舌件210向左移动并使主斜舌214完全伸出锁壳100,主斜舌214完全伸出锁壳100后用户能够沿连接件轴向180度旋转主斜舌214,从而转换主斜舌214的斜面方向,并转换斜舌件210的内侧和外侧,转换方向后,用户将主斜舌214部分压进锁壳100,使主斜舌214不能沿连接件215轴向旋转,换向弹性件261带动换向件260向下移动使换向件260与第二滑槽212抵接,从而斜舌件210的位置被固定;参照图6,连接件215与斜舌杆216转动连接,连接件215设有凹槽环2151,斜舌杆216设有与凹槽环2151配合的凸环2161,从而实现连接件215与斜舌杆216的转动连接。
参照图4,拨动组件还包括外把手拨轮350,外把手拨轮与锁壳100转动连接,外把手拨轮350用于与斜舌件210抵接并用于带动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外把手拨轮350与门外把手连接,从而用户能够从门外一侧转动把手来将斜舌件210缩进锁壳100。
参照图1,拨动组件还包括把手弹性件313,把手弹性件313与锁壳100连接,把手弹性件313分别与内把手拨轮310和外把手拨轮350抵接,并用于分别带动内把手拨轮310和外把手拨轮350转动,从而内把手拨轮310和外把手拨轮350能够自动复位,用户无需手动将内把手拨轮310和外把手拨轮350复位。
参照图1,锁壳100设有斜舌定位轴110,斜舌件210设有与斜舌定位轴110配合的斜舌滑槽213,斜舌定位轴110与斜舌滑槽213配合用于实现斜舌件210与锁壳300的滑动连接,同时斜舌滑槽213为水平方向的滑槽,这能够避免斜舌件210上下移动,使斜舌件210始终保持左右移动。
参照图1,锁壳100设有保险舌定位轴120,保险舌件220设有与保险舌定位轴120配合的保险舌滑槽223,保险舌定位轴120与保险舌滑槽223配合用于实现保险舌件220与锁壳300的滑动连接,同时保险舌滑槽223为水平方向的滑槽,这能够避免保险舌件220上下移动,使保险舌件220始终保持左右移动。
参照图1,锁壳100设有方舌定位轴130,方舌件230设有与方舌定位轴130配合的方舌滑槽233,方舌定位轴130与方舌滑槽233配合用于实现方舌件230与锁壳300的滑动连接,同时方舌滑槽233为水平方向的滑槽,这能够避免方舌件230上下移动,使方舌件230始终保持左右移动。
参照图4,方舌锁紧件240设有与方舌定位轴130配合的锁紧滑槽242,方舌定位轴130与锁紧滑槽242配合用于实现方舌锁紧件240与锁壳300的滑动连接,同时锁紧滑槽242为竖直方向的滑槽,这能够避免方舌锁紧件240左右移动,使方舌锁紧件240始终保持上下移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壳;
斜舌组件,包括斜舌件、斜舌弹性件,所述斜舌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且能够在上锁位和开锁位之间移动,所述斜舌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斜舌弹性件与所述斜舌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斜舌件部分伸出所述锁壳;
保险组件,包括保险舌件、保险舌弹性件、自锁件、自锁弹性件,所述保险舌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自锁件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保险舌弹性件和所述自锁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保险舌弹性件与所述保险舌件抵接并用于带动所述保险舌件部分伸出所述锁壳,所述自锁弹性件与所述自锁件连接,所述保险舌件缩进所述锁壳时,所述自锁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自锁件的第一端移动至阻挡位,所述第一端移动至所述阻挡位时用于阻挡所述斜舌件缩进所述锁壳,所述保险舌件设有第一凸轴,所述保险舌件部分伸出所述锁壳时,所述第一凸轴用于带动所述自锁件旋转并使所述第一端离开所述阻挡位;
拨动组件,包括内把手拨轮,所述内把手拨轮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内把手拨轮设有用于与所述自锁件抵接的第一挡板,所述内把手拨轮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斜舌件抵接的拨杆部件,所述内把手拨轮转动至所述开锁位时,所述第一挡板用于带动所述自锁件旋转并使所述第一端离开所述阻挡位,所述拨杆部件用于带动所述斜舌件缩进所述锁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舌组件,所述方舌组件包括方舌件、方舌弹性件和拨杆,所述方舌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方舌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拨杆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方舌弹性件与所述方舌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方舌件移动,所述内把手拨轮与所述拨杆抵接时用于带动所述拨杆旋转并使所述拨杆与所述方舌件抵接,所述拨杆与所述方舌件抵接时用于带动所述方舌件缩进所述锁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舌组件还包括方舌锁紧件和锁紧弹性件,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锁紧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锁紧弹性件与所述方舌锁紧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方舌件抵接,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方舌件抵接时用于固定所述方舌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舌件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方舌锁紧件设有第二挡板,所述方舌件位于上锁位时,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凹槽抵接,所述方舌件位于开锁位时,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凹槽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舌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分别与所述内把手拨轮和所述方舌锁紧件抵接,所述内把手拨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旋转时用于带动所述方舌锁紧件移动,并使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方舌件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锁芯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锁芯件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方舌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内把手拨轮转动连接,所述锁芯件设有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沿上锁方向转动所述锁芯件,所述第一拨块能够先后与所述方舌锁紧件和所述方舌件抵接,并用于先带动所述方舌锁紧件与所述方舌件脱离,后带动所述方舌件伸出所述锁壳;沿开锁方向转动所述锁芯件,所述第二拨块能够与所述第二传动件抵接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移动能够带动所述内把手拨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组件还包括换向件和换向弹性件,所述换向件与所述锁壳滑动连接,所述换向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斜舌件包括主斜舌、连接件和斜舌杆,所述主斜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斜舌杆转动连接,所述斜舌杆设有与所述换向件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换向弹性件与所述换向件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换向件移动至与所述第三滑槽抵接,所述换向件与所述第三滑槽抵接时用于使所述主斜舌部分伸出所述锁壳,所述换向件与所述第三滑槽脱离时用于使所述主斜舌能够完全伸出所述锁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外把手拨轮,所述外把手拨轮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外把手拨轮用于与所述斜舌件抵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斜舌件缩进所述锁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把手弹性件,所述把手弹性件与所述锁壳连接,所述把手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内把手拨轮和所述外把手拨轮抵接,并用于分别带动所述内把手拨轮和所述外把手拨轮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设有斜舌定位轴,所述斜舌件设有与所述斜舌定位轴配合的斜舌滑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