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2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老旧的桥梁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力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老旧桥梁需要被新桥梁所替代,在桥梁拆除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施工现场的碎石、沙土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行人造成影响,常常会搭建临时性的防护围墙。

现有的一种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包括基础墙和围护墙,基础墙由砖块堆砌而成,维护墙由预制彩钢板制成,基础墙水平铺设,围护墙固定连接在预制墙的顶面。在搭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时,先用砖块堆砌出基础墙,并使基础墙的顶面与水平面平行,随后将由预制彩钢板制成的围护墙相互拼接并与基础墙的顶面固定连接,从而完成该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搭建。

但是该种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仍然具有以下缺陷:该种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基础墙需由砖块堆砌而成施工时间较长,且在工期结束后只能以破坏的方式拆除,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达到方便拆装,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包括围护墙,所述围护墙竖直设置,围护墙底端固定连接有基座,基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基座与地面通过锚固组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时,先将基座通过锚固组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再将围护墙与基座固定连接,从而完成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安装,在桥梁拆除完毕后,可将先将围护墙与基座相分离,再将锚固组件从基座上拆下,从而完成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拆除,无需对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从而达到方便拆装、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定位板,上基板与下基板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上基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与下基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对齐,上基板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分别位于下基板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的同一侧,上基板与下基板固定连接,定位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板均竖直设置,两个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均与上基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两个定位板均固定连接在上基板的顶面,两个定位板之间的间距与围护墙的厚度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时,现在建筑施工现场的指定区域规划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搭建区域,并平整该搭建区域内的土地,随后将若干个基座铺设在水平地面上,使下基板的远离上基板的一侧与底面抵接,并使一个基座的上基板底面未与下基板相连的部分与另一个基座的下基板未与上基板相连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将基座搭接在一起,定位板的设置,为插接安装维护墙提供了方便。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组件包括上锚固孔、下锚固孔、锚固钉以及锚固筒,上锚固孔开设在上基板未与下基板重合的部分,且上锚固孔贯穿上基板,下锚固孔开设在下基板未与上基板重合的部分,且下锚固孔贯穿下基板,上锚固孔与下锚固孔配合使用,锚固钉与锚固筒固定连接,且锚固钉与下锚固孔配合使用,锚固筒与上锚固孔配合使用,锚固钉远离锚固筒的一端为锥装的尖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座搭接完成后,将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锚固钉与锚固筒插入轴线重合的上锚固孔与下锚固孔中,并将锚固钉钉入底面的土层中,直至锚固筒的底面与下基板的顶面抵接,从而完成相邻的两个基座以及基座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立柱,立柱与围护墙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围护墙与立柱的连接环,连接环与立柱配合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的设置,可用于连接立柱与围护墙,从而通过立柱为围护墙提供支撑,进而增强围护墙的稳定性。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包括两个弧形的夹持爪,夹持爪的一个自由端与围护墙铰接,夹持爪的另一个自由端通过螺栓与另一个夹持爪远离围护墙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基座固定连接在地面上后,将立柱带有螺纹的一端旋入定位孔中,从而将立柱竖起,并将立柱与基座固定连接在一起,随后将围护墙竖直插入定位板之间的间隙中,并使围护墙铰接有夹持爪的一侧朝向立柱,随后转动同一个连接环的两个夹持爪,使两个夹持爪远离围护墙的自由端相互抵接,并用螺栓使两个夹持爪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夹持爪实现立柱与围护墙的固定连接,夹持爪的设置,可为连接立柱与围护墙提供方便。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立柱底端配合使用的定位孔,定位孔为螺纹孔,立柱的底端与基座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与基座螺纹连接,一方面可为拆装立柱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可对立柱提供一定的支撑,使立柱在安装在基座上后能够保持竖直。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与基座之间还设置有防止立柱发生倾倒的牵引组件,牵引组件包括牵引钩、牵引环以及牵引绳,牵引钩呈c型,牵引钩的一个自由端与立柱顶部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牵引钩的另一个自由端位于与立柱固定连接的牵引钩自由端的上方,且与立柱的圆周面留有一端间隙,牵引环与牵引筒的顶端固定连接,牵引绳的一端与套设在牵引钩上,另一端与牵引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好立柱与围护墙后,将牵引绳的一端系出一个绳套,并将系好的绳套套设在牵引钩上,随后将绳套的另一端穿过牵引环,拉紧牵引绳使牵引绳保持张紧状态,随后将牵引绳在牵引环上系紧,牵引绳可为立柱提供倾斜向下的拉力,从而使立柱能够更加稳固,进而实现对立柱以及围护墙的加固。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引环与锚固筒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位于锚固筒内,且连接杆与锚固筒螺纹连接,连接杆的顶端与牵引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设置,可实现牵引环与锚固筒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拆除立柱时,可通过将连接杆旋出,从而使牵引绳松弛,为后续的拆除工作提供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围护墙、基座以及锚固组件配合使用,在桥梁拆除完毕后,可将先将围护墙与基座相分离,再将锚固组件从基座上拆下,从而完成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拆除,无需对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从而达到方便拆装、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2、锚固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多个基座之间以及基座与基座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稳定性;

3、连接环的设置,可用于连接立柱与围护墙,从而通过立柱为围护墙提供支撑,进而增强围护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展示夹持爪5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旨在展示锚固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旨在展示牵引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围护墙;2、基座;21、上基板;22、下基板;23、定位板;24、定位孔;3、锚固组件;31、上锚固孔;32、下锚固孔;33、锚固钉;34、锚固筒;4、立柱;5、夹持爪;6、牵引组件;61、牵引钩;62、牵引环;621、连接杆;63、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参照图1,包括设水平设置的基座2、竖直设置的围护墙1以及用于连接基座2与围护墙1的锚固组件3,基座2顶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围护墙1的立柱4,立柱4与围护墙1之间设置有连接环,立柱4与围护墙1通过连接环相连接,立柱4与基座2之间还设置有牵引组件6,立柱4与基座2通过牵引组件6相连接。

搭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时,先将基座2通过锚固组件3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再将立柱4竖起并通过牵引组件6加固立柱4与基座2之间的连接,随后将围护墙1与基座2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环将立柱4与围护墙1相连接,从而完成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安装。

参照图1,围护墙1由预制彩钢板制成,围护墙1的底端与基座2固定连接。

参照图1,基座2包括上基板21、下基板22以及定位板23,上基板21与下基板22均为矩形的板状结构,且上基板21的竖直投影的形状与下基板22的竖直投影的形状相同,上基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与下基板2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平行,上基板21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位于下基板22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的同一侧,且上基板21底面未与下基板22顶面相连接的部分的面积等于下基板22顶面未与上基板21底面重合部分的面积,上基板21与下基板22一体成型,定位板23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板23的长度方向均与上基板21底面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两个定位板23的长度均与上基板21的长度相等,两个定位板23相互远离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与上基板21长度方向一侧的侧面对齐;两个定位板23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之间的间距与围护墙1的厚度相等。

在搭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时,现在建筑施工现场的指定区域规划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搭建区域,并平整该搭建区域内的土地,随后将若干个基座2铺设在水平地面上,使下基板22的远离上基板21的一侧与底面抵接,并使一个基座2的上基板21底面未与下基板22相连的部分与另一个基座2的下基板22未与上基板21相连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将基座2搭接在一起,定位板23的设置,为插接安装维护墙提供了方便。

参照图3,锚固组件3包括上锚固孔31、下锚固孔32、锚固钉33以及锚固孔,上锚固孔31开设在上基板21底面未与下基板22重合的部分,且上锚固孔31位于上基板21远离定位板23的一侧;下锚固孔32开设在下基板22顶面未与上基板21重合的部分,当一个基座2的上基板21完全搭接在另一个基座2的下基板22上时,该基座2的上锚固孔31的轴线与另一个基座2的下锚固孔32的轴线重合,上锚固孔31的直径大于下锚固孔32的直径;锚固钉33为杆状结构,且与下锚固孔32固定连接,锚固筒34为筒状结构,且锚固筒34的外径与上锚固孔31的外径相等,锚固钉33的轴线与锚固筒34的轴线重合,且锚固钉33与锚固筒34固定连接,锚固钉33远离锚固筒34的一端为圆锥状的尖端;锚固筒34远离锚固钉33一端的圆周面上一体成型有用于限制锚固筒34与上基板21相互分离的限位环。

在基座2搭接完成后,将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锚固钉33与锚固筒34插入轴线重合的上锚固孔31与下锚固孔32中,并将锚固钉33钉入底面的土层中,直至锚固筒34的底面与下基板22的顶面抵接,从而完成相邻的两个基座2以及基座2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限位环的设置,可防止在基座2发生晃动时沿锚固筒34的轴线移动,从而防止上基板21与锚固筒34以及下基板22相分离,从而提高地面与基座2之间的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3,基座2顶部开设有与立柱4配合使用的定位孔24,定位孔24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孔24均开设于上基板21顶面远离定位板23的一侧,且两个定位孔24均沿竖直方向贯穿上基板21与下基板22,两个定位孔24的轴线之间的连线与定位板23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定位孔24均为螺纹孔,立柱4的底端通过定位孔24与基座2螺纹连接。

参照图2,连接环包括两个半圆环状的夹持爪5,两个夹持爪5的两个自由端相互靠近,两个夹持爪5靠近围护墙1的自由端与围护墙1铰接,两个夹持爪5远离围护墙1的自由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将基座2固定连接在地面上后,将立柱4带有螺纹的一端旋入定位孔24中,从而将立柱4竖起,并将立柱4与基座2固定连接在一起,随后将围护墙1竖直插入定位板23之间的间隙中,并使围护墙1铰接有夹持爪5的一侧朝向立柱4,随后转动同一个连接环的两个夹持爪5,使两个夹持爪5远离围护墙1的自由端相互抵接,并用螺栓使两个夹持爪5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立柱4与围护墙1的固定连接。

参照图4,牵引组件6包括牵引钩61、牵引环62以及牵引绳63,牵引钩61呈c型,牵引钩61的一个自由端与立柱4顶部的圆周面固定连接,另一个自由端位于牵引钩61与立柱4固定连接的自由端的正上方,且位于上方的自由端与立柱4的圆周面之间留有一端供牵引绳63进出的间隙,牵引环62与锚固筒34固定连接,且牵引环62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牵引绳63的一端与套设在牵引钩61上,牵引绳63的另一端与牵引环62固定连接。

参照图4,牵引环62与锚固筒3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21,连接杆621位于锚固筒34内,且连接杆621与锚固筒34配合使用螺纹连接,连接杆621的顶端与牵引环62固定连接。

完成立柱4与围护墙1的连接后,将牵引绳63的一端系出一个绳套,并将系好的绳套套设在牵引钩61上,随后将绳套的另一端穿过牵引环62,拉紧牵引绳63使牵引绳63保持张紧状态,随后将牵引绳63在牵引环62上系紧,从而完成对立柱4以及维护墙的加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在搭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时,现在建筑施工现场的指定区域规划出该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的搭建区域,并平整该搭建区域内的土地,随后将若干个基座2铺设在水平地面上,使下基板22的远离上基板21的一侧与底面抵接,并使一个基座2的上基板21底面未与下基板22相连的部分与另一个基座2的下基板22未与上基板21相连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将基座2搭接在一起;在基座2搭接完成后,将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锚固钉33与锚固筒34插入轴线重合的上锚固孔31与下锚固孔32中,并将锚固钉33钉入底面的土层中,直至锚固筒34的底面与下基板22的顶面抵接,从而完成相邻的两个基座2以及基座2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完成立柱4与围护墙1的连接后,将牵引绳63的一端系出一个绳套,并将系好的绳套套设在牵引钩61上,随后将绳套的另一端穿过牵引环62,拉紧牵引绳63使牵引绳63保持张紧状态,随后将牵引绳63在牵引环62上系紧,从而完成对立柱4以及围护墙1的加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包括围护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墙(1)竖直设置,围护墙(1)底端固定连接有基座(2),基座(2)与地面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3),基座(2)与地面通过锚固组件(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包括上基板(21)、下基板(22)以及定位板(23),上基板(21)与下基板(22)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状结构,上基板(21)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与下基板(22)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对齐,上基板(21)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分别位于下基板(22)长度方向两端的侧面的同一侧,上基板(21)与下基板(22)固定连接,定位板(23)设置有两个,两个定位板(23)均竖直设置,两个定位板(23)的长度方向均与上基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两个定位板(23)均固定连接在上基板(21)的顶面,两个定位板(23)之间的间距与围护墙(1)的厚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3)包括上锚固孔(31)、下锚固孔(32)、锚固钉(33)以及锚固筒(34),上锚固孔(31)开设在上基板(21)未与下基板(22)重合的部分,且上锚固孔(31)贯穿上基板(21),下锚固孔(32)开设在下基板(22)未与上基板(21)重合的部分,且下锚固孔(32)贯穿下基板(22),上锚固孔(31)与下锚固孔(32)配合使用,锚固钉(33)与锚固筒(34)固定连接,且锚固钉(33)与下锚固孔(32)配合使用,锚固筒(34)与上锚固孔(31)配合使用,锚固钉(33)远离锚固筒(34)的一端为锥装的尖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立柱(4),立柱(4)与围护墙(1)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围护墙(1)与立柱(4)的连接环,连接环与立柱(4)配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包括两个弧形的夹持爪(5),夹持爪(5)的一个自由端与围护墙(1)铰接,夹持爪(5)的另一个自由端通过螺栓与另一个夹持爪(5)远离围护墙(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上开设有与立柱(4)底端配合使用的定位孔(24),定位孔(24)为螺纹孔,立柱(4)的底端与基座(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与基座(2)之间还设置有防止立柱(4)发生倾倒的牵引组件(6),牵引组件(6)包括牵引钩(61)、牵引环(62)以及牵引绳(63),牵引钩(61)呈c型,牵引钩(61)的一个自由端与立柱(4)顶部的圆周面固定连接,牵引钩(61)的另一个自由端位于与立柱(4)固定连接的牵引钩(61)自由端的上方,且与立柱(4)的圆周面留有一端间隙,牵引环(62)与牵引筒的顶端固定连接,牵引绳(63)的一端与套设在牵引钩(61)上,另一端与牵引环(6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环(62)与锚固筒(3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21),连接杆(621)位于锚固筒(34)内,且连接杆(621)与锚固筒(34)螺纹连接,连接杆(621)的顶端与牵引环(6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内既有桥梁拆除用防护围墙,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围护墙,所述围护墙竖直设置,围护墙底端固定连接有基座,基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锚固组件,基座与地面通过锚固组件固定连接,达到方便拆装,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印;张玉侠;李帅;李籼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诺和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