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网架技术设备领域,具体为新型安全防护围网。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人们一般在组建围墙或栅栏时,通常会用到防护围网,但是现有的网盒组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时,受到外力,网盒组件容易与支撑架脱落,此外,现有的网盒组件的大多由若干个直杆两两交叉组成,导致网盒组件在使用时,存在散架、脱落的隐患,进而造成额外的事件发生,而且,现有的市场上无框网片,没有压波加强,稳定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铰接组件将网盒组件与支撑架固定以及多种不同弯折结构的方式、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网盒稳定、牢固、不容易脱落以及适用于所对应领域上次作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安全防护围网,包括网盒组件、用于固定网盒组件的铰接组件以及复数支撑架,其中,所述网盒组件通过多组铰接组件固定安装在复数支撑架外缘面上,在所述网盒组件上定义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网盒组件包括复数第一连接件和复数第二连接件,所述复数第一连接件以所述第一方向与复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复数第二连接件以所述第二方向与复数第一连接件两两固定连接且在其连接处形成多个交叉节点,所述复数第二连接件上均匀设有开口方向与复数第一连接件同侧的若干组第一弯折部,每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复数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用于加强新型安全防护围网的稳定性,每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支撑基板以及固定开设在支撑基板端部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外缘面连接复数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网盒组件进行稳定,所述支撑基板与复数支撑架固定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新型安全防护围网的改进,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相对于所述网盒组件的一横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则为相对于所述网盒组件的纵向方向。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新型安全防护围网的改进,所述铰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弯折部以及限位螺孔,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支撑基板一体成型且套设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外缘面,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支撑基板端部且处于所述缺口一侧,用于对所述第一弯折部进行限位、紧固,所述限位螺孔固定开设于支撑基板外缘面,用于对支撑基板进行固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新型安全防护围网的改进,所述第一弯折部呈梯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弯折部呈倒v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弯折部呈波浪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弯折部呈弧形结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新型安全防护围网的改进,所述第二弯折部呈梯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二弯折部呈倒v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二弯折部呈波浪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二弯折部呈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铰接组件对网盒组件进行限位、固定的方式,使得网盒组件更好的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盒组件容易脱落的问题,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价比;
2、通过设置复数第二连接件上一体成型多组第一弯折部,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网盒组件更加稳定、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价比。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安全防护围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安全防护围网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安全防护围网中的铰接组件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安全防护围网中的铰接组件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中标注说明:1-网盒组件、2-铰接组件、3-支撑架、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6-第一弯折部、7-支撑基板、8-缺口、9-第二弯折部、10-限位螺孔、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新型安全防护围网,包括网盒组件1、用于固定网盒组件1的铰接组件2以及复数支撑架3,网盒组件1通过多组铰接组件2固定安装在复数支撑架3外缘面上,在网盒组件1上定义有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第一方向x为相对于网盒组件1的一横向方向,第二方向y则为相对于网盒组件1的纵向方向,网盒组件1包括复数第一连接件4和复数第二连接件5,复数第一连接件4以第一方向x与复数支撑架固定连接,复数第二连接件5以第二方向y与复数第一连接件4两两固定连接且在其连接处形成多个交叉节点,其中,形成的多个交叉节点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通过十字卡扣、v字卡扣、u形卡扣进行固定,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复数第二连接件5上均匀设有开口方向与复数第一连接件4同侧的若干组第一弯折部6,每组第一弯折部6与复数第二连接件5一体成型,用于加强新型安全防护围网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复数第二连接件5上一体成型多组第一弯折部6,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网盒组件1更加稳定、牢固,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价比,每组铰接组件2包括支撑基板7以及固定开设在支撑基板7端部的缺口8,缺口8的外缘面连接复数第一连接件4,缺口8呈v形或u形,用于对复数第一连接件4进行支撑,同时也用于对网盒组件1进行稳定,支撑基板7与复数支撑架3固定连接。
铰接组件2还包括第二弯折部9以及限位螺孔10,第二弯折部9与支撑基板7一体成型且套设在第一弯折部6外缘面,第二弯折部9位于支撑基板7端部且处于缺口8一侧,用于对第一弯折部6进行限位、紧固,限位螺孔10固定开设于支撑基板7外缘面,通过螺栓螺纹连接限位螺孔10对支撑基板7进行固定,通过设置铰接组件2对网盒组件1进行限位、固定的方式,使得网盒组件1更好的与支撑架3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盒组件1容易脱落的问题,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性价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弯折部6呈梯形结构,对应的第二弯折部9呈梯形结构,进一步对第一弯折部6限位,提高网盒组件1与支撑架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弯折部6呈倒v形结构,对应的第二弯折部9呈倒v形结构,第二弯折部9将第一弯折部6完全包裹,进一步对第一弯折部6限位,提高网盒组件1与支撑架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弯折部6呈波浪形结构,对应的第二弯折部9呈倒v形结构,第二弯折部9将第一弯折部6完全包裹,进一步对第一弯折部6限位,提高网盒组件1与支撑架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弯折部6呈弧形形结构,对应的第二弯折部9呈弧形形结构,第二弯折部9将第一弯折部6完全包裹,进一步对第一弯折部6限位,提高网盒组件1与支撑架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先进行网盒组件1的组装,即,先将和复数第一连接件4横向放置,将带有第一弯折部6的复数第二连接件5纵向放置,将复数第一连接件4与复数第二连接件5两两进行交叉连接,形成的交叉区域为矩形或菱形,即,复数第一连接件4与复数第二连垂直连接或不垂直连接,网盒组件1组装完成后,通过铰接组件2将网盒组件1固定在复数支撑架3的外缘面上,此时,缺口8的外缘面上放置复数第一连接件4并连接,通过螺栓螺纹连接限位螺孔10对支撑基板7进行固定,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进行下一步作业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新型安全防护围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盒组件、用于固定网盒组件的铰接组件以及复数支撑架,其中,所述网盒组件通过多组铰接组件固定安装在复数支撑架外缘面上,在所述网盒组件上定义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网盒组件包括复数第一连接件和复数第二连接件,所述复数第一连接件以所述第一方向与复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复数第二连接件以所述第二方向与复数第一连接件两两固定连接且在其连接处形成多个交叉节点,所述复数第二连接件上均匀设有开口方向与复数第一连接件同侧的若干组第一弯折部,每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复数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用于加强新型安全防护围网的稳定性,每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支撑基板以及固定开设在支撑基板端部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外缘面连接复数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所述网盒组件进行稳定,所述支撑基板与复数支撑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安全防护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相对于所述网盒组件的一横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则为相对于所述网盒组件的纵向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安全防护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弯折部以及限位螺孔,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支撑基板一体成型且套设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外缘面,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所述支撑基板端部且处于所述缺口一侧,用于对所述第一弯折部进行限位、紧固,所述限位螺孔固定开设于支撑基板外缘面,用于对支撑基板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安全防护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呈梯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弯折部呈倒v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弯折部呈波浪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弯折部呈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安全防护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呈梯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二弯折部呈倒v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二弯折部呈波浪形结构;或者
所述第二弯折部呈弧形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