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电气工程的强电部分,主要研究电能的提供,电力的输送是电力使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广大的农村电力输送时,普遍采用电线杆架设输电线,对电力进行输送,因此,需要对电线杆进行安装,电线杆质量较大,如果采用人工安装的话,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电力发展的需求;安装电线杆时,电线杆需要立起,立起的电线杆需要辅助扶直,但人工安装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对电线杆进行扶直,且危险性较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便于对电线杆进行扶直、安装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能够解决人工安装电线杆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且不能有效对电线杆进行扶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包括:底板;支架,设于所述底板的上侧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所述第一夹持元件和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相向侧均设有弧形的开口,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以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调节螺杆、移动块和推拉杆,所述调节螺杆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块可转动连接,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元件具有半圆管状的截面,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具有半圆管状的截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元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的外壁均设有卡板,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外壁设有一根可沿自身轴线方向运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多个卡杆,所述卡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杆相配合的卡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板,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板能够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元件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活动插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牵引部。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导向杆,所述移动块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移动块可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上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移动块从所述矩形开口伸出并能沿所述矩形开口长度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多组行走轮。
优选地,所述底板一侧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缺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对电线杆进行夹持固定,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作用于第二夹持元件,使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夹持着电线杆由水平状态转为竖直状态,实现对电线杆的扶直,便于安装电线杆,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夹持元件具有半圆管状的截面,第一夹持元件具有半圆管状的截面,多个第一夹持元件通过同一根连接杆固定连接,可以同时对多个第一夹持元件进行控制;通过第二夹持元件外侧设置的固定杆上的多个卡杆与第一夹持元件上设置的卡板上的卡孔相配合,保证了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连接处的紧密;固定杆的一端设置的定位块与第二夹持元件外壁设置的定位板通过螺栓连接,保证了卡杆与卡孔配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挡板插入插孔内对电线杆底端限位,电线杆扶直后,将挡板拉出,解除限位,使电线杆通过安装缺口落入安装位置,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夹持组件底端的放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11-安装缺口,12-万向滚轮,13-立板,14-导向杆;
2-支架;
3-夹持组件,31-第一夹持元件,32-第二夹持元件,311-连接杆,312-卡板,321-固定杆,322-定位板,323-轴承座,324-插孔,325-挡板,3121-卡孔,3211-卡杆,3212-定位块,3251-牵引块;
4-驱动组件,41-驱动电机,42-调节螺杆,43-移动块,44-推拉杆;
5-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解释以下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包括底板1、支架2、夹持组件3和驱动组件4。其中,底板1可以为矩形板,底板1左侧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缺口11,用于电线杆落入安装位置,底板1底部四角处安装有可以锁定的万向滚轮12,支架2设于底板1上侧且与底板1固定连接;夹持组件3包括第一夹持元件31和第二夹持元件32,第一夹持元件31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元件32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例如铰接,第一夹持元件31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元件32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栓或定位销连接;第二夹持元件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支架2可转动连接,可以通过转轴连接,第二夹持元件32可绕转轴转动;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电机41、调节螺杆42、移动块43和推拉杆44,调节螺杆42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驱动电机41与底板1固定连接,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与所述调节螺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可在底板1顶部对称设置两个立板13,调节螺杆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板13可转动连接,立板1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贯穿立板13与调节螺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也可以在底板1上加工一个矩形凹槽,调节螺杆42与矩形凹槽的两侧面可转动连接,驱动电机41嵌入底板1,输出轴贯穿矩形凹槽的一侧壁与调节螺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块43与调节螺杆42螺纹连接,推拉杆44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块43可转动连接,推拉杆44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元件32可转动连接。驱动组件4的驱动原理为:驱动电机41转动带动调节螺杆42自转,通过调节螺杆42与移动块43之间的螺纹配合,移动块43沿调节螺杆42轴向移动,再通过移动块43与推拉杆44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推拉杆44作推拉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夹持组件3对电线杆进行夹持固定,驱动组件4推动夹持着电线杆的夹持组件3由水平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实现对电线杆的扶直,扶直后,电线杆通过安装缺口11落入安装位置,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元件31和第二夹持元件32均具有半圆管状的截面,多个第一夹持元件31间隔分布,通过连接杆311固定连接,便于同时对多个第一夹持元件31进行控制,多个第一夹持元件31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元件32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铰接,第一夹持元件31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卡板312,第二夹持元件32的外壁间隔设置有多个轴承座323,轴承座323内安装有直线轴承,多个直线轴承套接有同一根固定杆321,固定杆321的杆壁间隔设置有多个与卡板312位置相对应的卡杆3211,卡杆3211可以为l形,卡板312上设有与卡杆3211相配合的卡孔3121,固定杆321的端部设有定位块3212,第二夹持元件32的外壁设有与定位块3212相配合的定位板322,定位块3212和定位板322上分别设有内螺纹,定位块3212和定位板322能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第一夹持元件31和第二夹持元件32夹持好电线杆时,沿轴向拉动固定杆321,使卡杆3211插入卡孔3121内,定位块3212与定位板322的内螺纹对齐,通过螺栓固定定位块3212与定位板322,实现对电线杆的夹紧。
直线轴承为现有技术,是和导向轴组合使用的,利用滚珠的滚动实现无限直线运动的直线系统,由于承载球与轴之间为点接触,使用载荷小,钢球以极小的摩擦阻力旋转,能获得高精度的平稳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元件32靠近支架2的一端侧壁设有插孔324,插孔324内活动插接有挡板325,挡板325露出第二夹持元件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牵引块3251。夹持好电线杆后,将挡板325插入插孔324内对电线杆限位,电线杆扶直后,拉动牵引块3251,将挡板325拉出第二夹持元件32解除对电线杆的限位,使电线杆通过安装缺口11落入安装位置,便于安装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上设有导向杆14,导向杆14与调节螺杆42平行设置,移动块43上设有与导向杆14相配合的导向孔,导向杆14穿过导向孔与移动块43可滑动连接,保证移动块43的运动过程更稳定。底板1上设有防护壳5,防护壳5上设有矩形开口,移动块43从所述矩形开口伸出并能沿矩形开口长度方向运动,对驱动组件4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装置,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做出任何改造、修饰以及变动。本申请包括上述具体实施方案及其任何等同形式。
1.一种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支架,设于所述底板的上侧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所述第一夹持元件和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相向侧均设有弧形的开口,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以及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调节螺杆、移动块和推拉杆,所述调节螺杆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块可转动连接,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可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具有半圆管状的截面,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具有半圆管状的截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元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开口侧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端的外壁均设有卡板,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外壁设有一根可沿自身轴线方向运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多个卡杆,所述卡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杆相配合的卡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夹持元件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板,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板能够通过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元件靠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活动插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牵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导向杆,所述移动块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移动块可滑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上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移动块从所述矩形开口伸出并能沿所述矩形开口长度方向运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多组行走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工程用输电设备扶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一侧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缺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