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
背景技术: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电力发展一直是举步维艰,尤其在早些年国家推出西电东输的政策以来,为了初步实现电力设施全国覆盖,国家更是加大了对电力设备的研发投入,长距离输送、气候、温差等等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而配电柜作为集中处理中心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配电柜通常分为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一般适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因此,对一种电柜防潮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
现有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在早晚温差大或者潮湿的地区配电柜的内部会进入有潮湿空气,这样一来配电柜容易出现电线短路的现象,增加了安全隐患,使用的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包括电箱本体和防潮装置,所述防潮装置固定安装在电箱本体的内部底侧,所述防潮装置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吸风罩,所述吸风罩内固定安装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扇叶,所述主箱体内部在靠近吸风罩排风口的一侧水平固定安装有多组制冷鳍片,所述主箱体内在靠近制冷鳍片的一侧竖直固定安装主折流板,所述主箱体在远离吸风罩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与主箱体的内部相互接通,所述出风口的外端连接有排气管道,所述主箱体的一侧固定镶嵌有控制面板,且所述控制面板由控制器、数显窗口和若干控制按钮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气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风箱,所述排风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电箱本体的内部顶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风箱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风罩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吸风罩的锥底中心处,所述吸风罩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滤网,且所述滤网为金属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箱体在主折流板与出风口之间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所述上折流板的底端向主折流板倾斜,且倾斜角度为30°~40°,所述下折流板竖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箱体在靠近制冷鳍片和主折流板的底侧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为锥形结构,并在底部的锥心处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内部安装有电磁阀门,且所述电磁阀门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鳍片和主折流板均由半导体制冷片构成,且所述制冷鳍片和主折流板表面均喷涂有防锈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通过防潮装置内风扇与制冷鳍片的配合使用,使电箱本体内空气在制冷鳍片及主折流板上快速降温,并达到在制冷鳍片及主折流板的表面上冷凝成水珠的效果,最后随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集水槽内并排出电箱,达到对电箱内空气快速除湿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达到对电箱进行快速降温的效果,通过控制面板内控制器与温湿度传感器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电箱内温湿度快速自动检测并及时控制,进而有效杜绝了因箱体空气潮湿出现电线短路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并能快速有效地对电箱内温湿度进行控制,使电箱内温湿度保持恒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的主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箱本体;2、防潮装置;3、主箱体;4、排风箱;5、固定座;6、吸风罩;7、滤网;8、电机;9、扇叶;10、制冷鳍片;11、主折流板;12、上折流板;13、出风口;14、下折流板;15、集水槽;16、排水管;17、电磁阀门;18、排气管道;19、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包括电箱本体1和防潮装置2,所述防潮装置2固定安装在电箱本体1的内部底侧,所述防潮装置2包括主箱体3,所述主箱体3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吸风罩6,所述吸风罩6内固定安装有电机8,且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扇叶9,所述主箱体3内部在靠近吸风罩6排风口的一侧水平固定安装有多组制冷鳍片10,所述主箱体3内在靠近制冷鳍片10的一侧竖直固定安装主折流板11,所述主箱体3在远离吸风罩6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3,且所述出风口13与主箱体3的内部相互接通,所述出风口13的外端连接有排气管道18,所述主箱体3的一侧固定镶嵌有控制面板19,且所述控制面板19由控制器、数显窗口和若干控制按钮组成。
其中,排气管道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风箱4,所述排风箱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且所述固定座5固定安装在电箱本体1的内部顶侧,通过将排风箱4设置在远离主箱体3的一侧,便于实现电箱本体1内气体的快速均匀流动,进而便于提高电箱本体1内的除湿降温效果。
其中,排风箱4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9电性连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19的配合使用,便于实现对电箱本体1内温湿度进行快速自动调控,进而便于使用。
其中,吸风罩6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电机8固定安装在吸风罩6的锥底中心处,所述吸风罩6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滤网7,且所述滤网7为金属材质,通过滤网7,对于对电箱本体1内杂物进行有效阻隔,进而便于提高风扇的工作稳定性。
其中,主箱体3在主折流板11与出风口13之间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折流板12和下折流板14,所述上折流板12的底端向主折流板11倾斜,且倾斜角度为30°~40°,所述下折流板14竖直设置,通过上折流板12的底端向主折流板11倾斜设置,便于实现空气快速向主折流板11进行折流冲击,进而便于提高对空气的干燥效果。
其中,主箱体3在靠近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的底侧设置有集水槽15,所述集水槽15为锥形结构,并在底部的锥心处连接有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内部安装有电磁阀门17,且所述电磁阀门17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9电性连接。
其中,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均由半导体制冷片构成,且所述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表面均喷涂有防锈涂层。
工作原理:首先将防潮装置2及排风箱在电箱本体1内正确安装,然后在使用时,通过控制面板19设定电箱本体1内的温湿度参数,启动防潮装置,并关闭电箱本体1的密封门,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电箱本体1内温湿度超出设定值时,防潮装置2中的电机8、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会在控制面板19的控制下自动进入工作,将电箱内空气循环吹入到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上,并使空气中的水汽在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上凝聚成水珠,并下落至集水槽15中排出,完成电箱体除湿降温的效果,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电箱本体1内温湿度低于设定值时,防潮装置2暂停工作。该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通过防潮装置2内风扇与制冷鳍片10的配合使用,使电箱本体1内空气在制冷鳍片10及主折流板11上快速降温,并达到在制冷鳍片10及主折流板11的表面上冷凝成水珠的效果,最后随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集水槽15内并排出电箱,达到对电箱内空气快速除湿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达到对电箱进行快速降温的效果,通过控制面板19内控制器与温湿度传感器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电箱内温湿度快速自动检测并及时控制,进而有效杜绝了因箱体空气潮湿出现电线短路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并能快速有效地对电箱内温湿度进行控制,使电箱内温湿度保持恒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包括电箱本体(1)和防潮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装置(2)固定安装在电箱本体(1)的内部底侧,所述防潮装置(2)包括主箱体(3),所述主箱体(3)的一侧设有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吸风罩(6),所述吸风罩(6)内固定安装有电机(8),且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扇叶(9),所述主箱体(3)内部在靠近吸风罩(6)排风口的一侧水平固定安装有多组制冷鳍片(10),所述主箱体(3)内在靠近制冷鳍片(10)的一侧竖直固定安装主折流板(11),所述主箱体(3)在远离吸风罩(6)的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3),且所述出风口(13)与主箱体(3)的内部相互接通,所述出风口(13)的外端连接有排气管道(18),所述主箱体(3)的一侧固定镶嵌有控制面板(19),且所述控制面板(19)由控制器、数显窗口和若干控制按钮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风箱(4),所述排风箱(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且所述固定座(5)固定安装在电箱本体(1)的内部顶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箱(4)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9)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罩(6)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电机(8)固定安装在吸风罩(6)的锥底中心处,所述吸风罩(6)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滤网(7),且所述滤网(7)为金属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3)在主折流板(11)与出风口(13)之间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折流板(12)和下折流板(14),所述上折流板(12)的底端向主折流板(11)倾斜,且倾斜角度为30°~40°,所述下折流板(14)竖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3)在靠近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的底侧设置有集水槽(15),所述集水槽(15)为锥形结构,并在底部的锥心处连接有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内部安装有电磁阀门(17),且所述电磁阀门(17)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19)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箱的防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均由半导体制冷片构成,且所述制冷鳍片(10)和主折流板(11)表面均喷涂有防锈涂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