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以及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
背景技术:
工业领域中,厂房、储料库等场合中的常用设备或专用设备通常安装在高处,例如通风设备、收尘设备、物料输送设备等,这些设备需要定期维护、检修,或者根据磨损情况进行更换。检修时,这些设备一般需要拆开检修,特别是大修或需要更换时,要将设备部件拆分并运送至地面。
传统方法是采用地面起重机完成部件的输送,该方法效率低,稳定性差,对作业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经济成本较高。另一种现有方法是,通过设置移动式检修平台或设置在支撑面上的支柱式检修平台对高处的设备进行检修,移动式检修平台操作复杂,占用空间大,人力成本高;现有的支柱式作业平台中,采用支柱支撑作业平台,这种结构不仅浪费材料,成本高,而且占用空间大,影响支撑面上的其它设备的布置、人员通行及其他作业;另外,由于布置的设备较多、空间局促,通常无法完成多道钢梯折回布置,因节省空间而设置的单一爬梯一次攀爬高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
以水泥厂储料库为例,参见图1a和图2a,水泥厂储料库的物料输送设备03需要定期维护、检修;为了保持储料库正常的工况,通常在库顶平面08上方设置收尘设备04、通风设备05等,这些设备也需要定期检查、维修,同时设备之间连接的非标准件(即设备连接件06),需要根据磨损情况进行更换。
储料库的库顶平面08一般距地面30m-40m,甚至更高,为了环保及安全,库顶平面08上基本都设有围护结构100(相当于设备间),库顶的围护结构100内设备安装后布局一般比较紧凑。检修时,储料库的库顶设备一般需要拆开检修,特别是大修或需要更换时,要将设备部件拆分并运送至地面,对于重量及体积较大的设备,必须依靠起重设备来完成。参见图1a和图1b,起重设备01(例如电动葫芦、手动葫芦等)通常安装在库顶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设有的横梁上(横梁作为起重设备01的起重设备轨道02),距离库顶平面08一般为12m-14m。起重设备01将需要检修的部件通过围护结构100上设置在侧壁120上的预留门130运送到库本体以外,再运送至地面,库顶围护结构100的预留门130所在位置一般距离库顶平面10m左右。而起重设备01本身需要定期检修,包括检查电机、减速机、轴承、制动器、导绳器,以及加注润滑油,整理起吊钢丝绳等。
如图1a和1b所示,支柱式作业平台07设有两处,一处位于围护结构100的预留门130所在的位置,用于观察起重设备工作情况,以确保起吊的部件能够随起重设备01顺利通过围护结构100的预留门130,另一处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另一侧端点处,用于对起重设备本身进行检修;采用立柱支撑的检修平台,不仅浪费材料,成本高,而且占用空间大,影响库顶平面其它设备的布置、人员通行及其他作业;另外,由于库顶平面08上布置的设备较多、空间局促,通常无法完成多道钢梯折回布置,因节省空间而设置的单一爬梯一次攀爬高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设置在支撑面上,包括:梯平台模块(220)、检修平台模块(230)和爬梯模块(210),其中,梯平台模块(220)至少设有能够向上悬接的第一梯平台(221),检修平台模块(230)至少设有能够向上悬接的一检修平台,检修平台位于第一梯平台(221)的上方;爬梯模块(210)设有多段独立的爬梯,所述爬梯将梯平台模块(220)和检修平台模块(230)依次连接贯通,最底段的爬梯设置在支撑面上,并与梯平台模块(220)连接贯通;第一梯平台(221)和检修平台均由预制的悬接平台组件(4)组装而成。
上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中,所述悬接平台组件(4)包括:
悬接立柱结构(41),其由多个第二立柱(411)和设置在第二立柱(411)顶部的多个用于向上悬接的悬接构件(412)组成;和
第二钢平台结构(42),其由第二横梁框架(422)和铺设在第二横梁框架(422)上的第二平台钢板(421)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第二横梁框架(422)的上部四周横梁与第二立柱(4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第二横梁框架(422)的上部四周横梁与第二立柱(411)之间设有第二斜撑(423);第二横梁框架(422)的四周安装有第二固定栏杆(424)。
上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中,所述爬梯模块(210)的爬梯由预制的相应规格的爬梯组件(1)组装而成,所述爬梯组件(1)设有:
爬梯本体(1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槽钢形成的梯梁(111)和安装在梯梁(111)之间的若干平行设置的圆钢形成的脚踏(112);和
防护罩(12),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弧形钢条(121)以及垂直于弧形钢条(121)方式布置的多个长钢条(122),弧形钢条(121)的两端分别与爬梯本体(11)的梯梁(111)固定,多个长钢条(122)沿弧形钢条(121)周向呈间距布置,并与弧形钢条在交叉点焊接固定。
上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中,所述梯平台模块(220)还包括第二梯平台(222),第二梯平台(222)位于第一梯平台(221)与支撑面之间,其由预制的立柱平台组件(3)组装而成,立柱平台组件(3)下端固定在支撑面上,上端通过一段爬梯连接至第一梯平台(221)。
上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中,所述立柱平台组件(3)包括:
支撑立柱结构(31),其由多个第一立柱(311)和固定在第一立柱底端的固定钢板(312)组成,第一立柱(311)下端通过固定钢板(312)固定在支撑面上;和
第一钢平台结构(32),其由第一横梁框架(322)和铺设在第一横梁框架(322)上的第一平台钢板(321)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第一横梁框架(322)的下部横梁四周与第一立柱(311)的上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横梁框架(322)的底部与第一立柱之间设有第一斜撑(323);第一横梁框架(322)的四周安装有第一固定栏杆(324)。
上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中,所述立柱平台组件(3)的第一平台钢板(321)和悬接平台组件(4)的第二平台钢板(421)均为敷设花纹的钢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该水泥厂储料库用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所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布置在库顶平面(08)上设置的围护结构(100)内部,并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下方,第一梯平台(221)设置在围护结构(100)侧壁设有的预留门(130)处,检修平台的中部断开形成呈间距布置的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二者之间的间隙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正下方,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靠近间隙的第二横梁框架(422)的横梁分别通过第二斜撑(423)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立柱(411)上。
上述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中,所述第一梯平台(221)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正下方的第二固定栏杆(424)处设置用于安装活动栏杆(250)的预留口,活动栏杆(250)的规格与第二固定栏杆(424)的预留口相匹配;活动栏杆(250)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活动栏杆(250)的安全锁扣。
上述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中,第一检修平台(231)与第二检修平台(232)之间设有可转动的活动盖板(240),活动盖板240一端与第一检修平台(231)铰接,另一端可搭接在第二检修平台(232)上或叠放在第一检修平台(231)上。
上述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中,所述检修平台模块(230)上设置有安全防坠装置(20),安全防坠装置(20)安装在第一检修平台(231)的固定结构上;所述安全防坠装置(20)包括至少两个挂环(201)和连接至挂环(201)的安全带(202),挂环(201)呈间距安装在第一检修平台(231)的第二固定栏杆(424)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高处设备的维修,将传统的设置在支撑面上的立柱式检修平台改为向上悬接的悬接式检修平台,这种结构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占用空间小;通过爬梯模块的爬梯将各平台连接贯通,方便工作人员通行,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可拆卸的模块化预制件组装实现,使得该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安装方便,结构紧凑,便于维修和更换,且拆卸的预制件可重复使用,节省了成本;通过在各平台上加装平台安全防护组件,保证工作人员通行安全;通过在爬梯组件的爬梯本体上方平行设置防护罩,且各个爬梯之间设置梯平台,工作人员爬梯过程中可以在梯平台上进行短暂休息,减少疲劳爬梯导致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水泥厂储料库的库顶检修平台结构的俯视图;
图1b是传统水泥厂储料库的库顶检修平台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在水泥厂储料库中的应用示意图一(正面视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在水泥厂储料库中的应用示意图二(俯视图);
图3是爬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悬接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立柱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安全防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1-起重设备,02-起重设备轨道,03-物料输送设备,04-收尘设备,05-通风设备,06-设备连接件,07-支柱式作业平台,08-库顶平面,09-物料输送设备平台;
100-围护结构,110-顶部,120-侧壁,130-预留门;
210-爬梯模块,211-下层爬梯,212-中间爬梯,213-上层爬梯;220-梯平台模块,221-第一梯平台,222-第二梯平台;230-检修平台模块,231-第一检修平台,232-第二检修平台;240-活动盖板,250-活动栏杆;
1-爬梯组件,11-爬梯本体,111-梯梁,112-脚踏;12-防护罩,121-弧形钢条,122-长钢条;
20-安全防坠装置,201-挂环,202-安全带;
3-立柱平台组件,31-支撑立柱结构,311-第一立柱,312-固定钢板;32-第一钢平台结构,321-第一平台钢板,322-第一横梁框架,323-第一斜撑,324-第一固定栏杆;
4-悬接平台组件,41-悬接立柱结构,411-第二立柱;412-悬接构件;42-第二钢平台结构;421-第二平台钢板,422-第二横梁框架,423-第二斜撑,424-第二固定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为了解决现有设置在支撑面上的支柱式检修平台浪费材料、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参见图2a,实施例中,该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包括梯平台模块、检修平台模块和爬梯模块,其中,梯平台模块至少设有能够向上悬接的第一梯平台,检修平台模块至少设有能够向上悬接的一检修平台,检修平台位于第一梯平台的上方,爬梯模块设有多段独立的爬梯,利用爬梯将梯平台模块和检修平台模块依次连接贯通,最底段的爬梯设置在支撑面上,并与梯平台模块连接贯通。
进一步的,第一梯平台和检修平台均由预制的相应规格的悬接平台组件组装而成,实现模块化组装。参见图4,所述悬接平台组件包括悬接立柱结构,其由多个第二立柱和设置在第二立柱顶部的多个悬接构件组成;和第二钢平台结构,其由第二横梁框架和铺设在第二横梁框架上的第二平台钢板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第二横梁框架的四周安装有第二固定栏杆;第二立柱上端通过在悬接构件(412)向上吊装,下端安装在第二横梁框架上,且第二立柱与第二横梁框架的上部四周横梁之间设有第二斜撑以形成三角形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爬梯模块的各个爬梯由预制的相应规格的爬梯组件组装而成,参见图3,所述爬梯组件设有爬梯本体和防护罩,其中,爬梯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槽钢形成的梯梁和安装在梯梁之间的若干平行设置的圆钢形成的脚踏;防护罩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弧形钢条以及垂直于弧形钢条方式布置的多个长钢条,弧形钢条的两端分别与爬梯本体的梯梁固定,多个长钢条沿弧形钢条周向呈间距布置,并与弧形钢条在交叉点焊接固定。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图。该实施例中,针对第一梯平台设置较高的场合,为了减少疲劳爬梯导致的安全事故,在第一梯平台和支撑面之间加装第二梯平台,以便工作人员爬梯过程中可以在第二梯平台上进行短暂休息。第二梯平台由预制的立柱平台组件组装而成,立柱平台组件下端固定在支撑面上,上端通过爬梯连接至检修平台。
具体的,参见图5,所述立柱平台组件包括支撑立柱结构,其由多个第一立柱和固定在第一立柱底端的固定钢板组成;和第一钢平台结构,其由第一横梁框架和铺设在第一横梁框架上的第一平台钢板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第一横梁框架的四周安装有第一固定栏杆;第一立柱下端通过固定钢板固定在支撑面上,上端安装在第一横梁框架上,且第一立柱与第一横梁框架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斜撑形成三角形加强结构。
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在平台上滑倒,所述立柱平台组件的第一平台钢板和悬接平台组件的第二平台钢板均为具有防滑功能的花纹钢板。
上面结构中,每一平台连接下级爬梯的一侧均设有预留通行口,即梯平台模块和检修平台模块的各平台向下连接爬梯的一侧(第一固定栏杆或第二固定栏杆处)设置预留通行口,一般爬梯基本垂直设置,各平台向上连接爬梯的位置在固定栏杆的内侧,此处可不设置预留通行口。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可应用于各种工业场合,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特点,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的具体形式可局部调整,例如,对于设有起重设备的场合,检修平台模块需要考虑方便起重设备通过的设计。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以水泥厂储料库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及其应用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该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布置在库顶平面08(相当于支撑面)上设置的围护结构100内,维修人员通过物料输送设备03的廊道进入围护结构100内,并通过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实现对库顶平面08上方布置的各设备的检修、维护。图2c和图2d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c和图2d所示,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可由标准组件组合安装而成,包括梯平台模块220和检修平台模块230以及将各个平台依次连接的爬梯模块210,爬梯模块210设有多个独立的爬梯,其中:
梯平台模块220至少包括第一梯平台221,第一梯平台221安装在围护结构100的预留门130处,用于使工作人员在平台协调、操控检修部件的位置及方向,以顺利通过围护结构的预留门130,将检修部件运送出去,并给予地面工作人员指示,确保人员安全及检修部件安全运送至地面。同样的,当需要起吊并运送部件至库顶时,便于工作人员操作起吊及运行方位,确保部件安全运送至库顶,并顺利完成安装。第一梯平台221离库顶平面08的高度一般为9m-10m,甚至更高,受制于库顶平面08上紧凑的设备布置情况,设置折返式楼梯并不现实,但只设置从库顶平面08直达第一梯平台221的单一爬梯,对于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优选的,梯平台模块220还包括第二梯平台222,第二梯平台222位于第一梯平台221与库顶平面08之间,即库顶平面08与第二梯平台222之间通过爬梯模块210中的下层爬梯211连接,以及第二梯平台与第一梯平台221之间通过爬梯模块210中的中间爬梯21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梯平台222在梯平台模块220中并非必要部件,如果库顶平面08与第一梯平台221之间的距离适中,或者库顶平面08上设备布置空间紧张,可以去除第二梯平台222以及相应的中层爬梯212,直接由下层爬梯211连接至第一梯平台221。
该实施例中,第二梯平台222为立柱式平台结构。一般情况下,第二梯平台222离库顶平面08的距离较其离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的距离近,采用立柱式平台结构比较适合,显然,第二梯平台222可以采用现有的立柱式平台结构,优选的,第二梯平台222采用立柱平台组件3组装而成。
参见图5,立柱平台组件3包括支撑立柱结构31和第一钢平台结构32,支撑立柱结构31是由多个第一立柱311和固定(例如,焊接)在第一立柱311底端的固定钢板312组成,固定钢板312上设有安装孔,通过膨胀螺栓配合固定钢板312的安装孔将固定钢板312的底端固定在库顶平面08上,第一立柱311的顶端固定在第一钢平台结构32上;该实施例中,第一钢平台结构32为第一横梁框架322和铺设在第一横梁框架322上的第一平台钢板321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第一横梁框架322的四周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爬梯模块210和第一固定栏杆324。
第一钢平台结构32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横梁框架322四周的第一固定栏杆324和设置在第一立柱311与第一横梁框架322底部之间的第一斜撑323,第一斜撑323的两端可通过螺栓分别连接至第一立柱311和第一横梁框架322底部,从而在第一立柱311和第一横梁框架322之间形成三角形加强结构,起到加固立柱平台的作用,第一固定栏杆423起到加强立柱平台的安全防护作用。
第一钢平台结构32优选为方形结构,支撑立柱结构31设有四个第一立柱311,每个第一立柱311的下端各设置有固定钢板312,四个第一立柱311的上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横梁框架322的四个角部,下端分别通过固定钢板312固定在库顶平面08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第一钢平台结构32的形状,第一钢平台结构32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的结构。
因第一梯平台221离库顶平面08的距离较其离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的距离远,相比于立柱式平台结构,第一梯平台221采用悬接式平台结构更节省材料,优选的,第一梯平台221采用悬接平台组件2组装而成。
参见图4,悬接平台组件4包括悬接立柱结构41和第二钢平台结构42,悬接立柱结构41是由多个第二立柱411和设置在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的多个悬接构件412组成,第二立柱411的上端通过悬接构件412向上吊装,下端与第二钢平台结构42连接;第二钢平台结构42为第二横梁框架422和铺设在第二横梁框架422上的第二平台钢板421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第二横梁框架422的四周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爬梯模块210和第二固定栏杆424。
第二钢平台结构42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横梁框架422四周的第二固定栏杆424和设置在第二立柱411和第二横梁框架422上部四周边框之间的第二斜撑423,第二斜撑423的两端可通过螺栓分别连接至第二立柱411和第二横梁框架422上部的四周横梁,从而在第二立柱411和第二横梁框架422之间形成三角形加强结构,起到加固立柱平台的作用,第二固定栏杆424起到加强立柱平台的安全防护作用。
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可以是混凝土结构(水泥板)或钢架结构。一个实施例中,悬接平台组件4的悬接构件412通过连接件、螺栓固定在围护结构100的顶部水泥板上或钢架上。
第一梯平台221安装在围护结构100的预留门130处,且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正下方,为防止起重设备01吊装检修部件时与第二固定栏杆424发生干涉,第一梯平台221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下方的第二固定栏杆424处预留用于安装活动栏杆250的预留口,第二固定栏杆424的预留口与活动栏杆250的规格相匹配,活动栏杆250选用平台安全防护组件中的安全锁扣来保证活动栏杆的安全性。
检修平台模块230设置在起重设备01的起重设备轨道02下方,主要用于对起重设01的检修与维护,检修平台的中部断开形成呈间距布置的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二者之间的间隙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正下方,以便于起重设备01的吊钩和钢绳通过,优选的,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之间的间隙为600mm。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靠近间隙的第二横梁框架422横梁分别通过第二斜撑423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立柱411上。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中的任一个通过爬梯模块210中的上层爬梯213与第一梯平台221相连。
为方便工作人员在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之间安全通行,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之间还设置有一活动盖板240,活动盖板240一侧铰接在连接有上层爬梯213的第一检修平台231的边缘,活动盖板240的宽度大于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之间的间隙(例如,大于600mm),活动盖板24另一侧搭在连接在第二检修平台232上,活动盖板240可将两个检修平台连接为一体,合上活动盖板240时,工作人员可以在两个检修平台之间方便地通行,当起重设备01通过时,打开活动盖板240,使活动盖板240叠放在第一检修平台231上,起重设备01的钢绳或吊钩经由两个检修平台之间的间隙顺利通过。
检修平台模块230距离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较近,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可由上述悬接平台组件4组装实现。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梯平台模块220和检修平台模块230上加装平台安全防护组件。平台安全防护组件可以是用于锁紧活动栏杆250的安全锁扣,例如图2d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起重设备01通过后,关闭活动栏杆250上的安全锁扣,使活动栏杆250与固定栏杆424形成闭合的栏杆,保护维修人员安全;也可以是用于防止工作人员坠落的安全防坠装置42,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安全防坠装置42包括挂环421和穿设在挂环421上的安全带422,优选的,挂环421至少设有两个,其呈间距设置在固定结构上,目的是防止工作人员坠落而发生人身事故,例如,挂环421可以安装在固定栏杆324上,或者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的横梁或钢架上,只要实现其目的即可。
参见图2c,该实施例中,爬梯模块210包括下层爬梯211、中层爬梯212和上层爬梯213,本实用新型中的梯平台模块220和检修平台模块230均由爬梯模块210中的各爬梯连接起来,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爬梯方便的进入任一平台。上述爬梯可采用现有的爬梯,优选的,上述爬梯均可由爬梯组件1组装而成,爬梯组件1包括爬梯本体11和设置在爬梯本体11上的防护罩12,爬梯本体11与各平台通过连接件(例如螺栓)连接,防护罩12以平行于爬梯本体11的方式罩设在爬梯本体11的上方,两端通过连接件连接至爬梯本体11。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爬梯本体11包括梯梁111和安装在梯梁111之间的若干平行设置的脚踏112,梯梁111由平行设置的两根槽钢形成,槽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用于安装水平布置的若干圆钢作为脚踏112,圆钢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至两槽钢上。防护罩12是由若干水平布置的弧形钢条121和垂向布置的长钢条122组成,弧形钢条121的两端分别通过角钢和螺栓固定于爬梯本体11的梯梁111上,长钢条122以垂直于弧形钢条121的方式与各弧形钢条固定连接,长钢条122与弧形钢条121交叉部位焊接固定,优选的,长钢条122设置有三个,垂直于弧形钢条121呈间距布置。爬梯组件1设置防护罩12的目的是,防止工作人员在爬梯过程中,从爬梯上两侧坠落,采用圆钢作为脚踏112,目的是增加爬梯的强度和其承重能力。
上述悬接平台组件2和立柱平台组件3中的钢平台结构中平台钢板均为敷设花纹(纹路)的钢板,以增加其防滑耐磨性。
上述爬梯组件1、悬接平台组件2、立柱平台组件3和平台安全防护组件4均可作为预制标准件进行量产,为适应不同尺寸、长度、高度的检修平台的组装、安装,可设置不同规格。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通过上述预制标准件组装即可实现,具有通用性,可适用于类似工业场合,相对于现场制作、安装,节省了制作时间,简化了设计、安装程序,减小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采用可拆卸的标准预制件组装实现,便于维修和更换,且拆卸的预制件可重复使用,节省了成本;现有的检修平台中各个平台之间没有连通,工作人员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需要先下再上,工作效率低下,爬梯较长且缺少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而本实用新型中,各平台之间通过爬梯模块210连通,并在各平台上加装平台安全防护组件4,工作人员可以在各个模块之间方便通行,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工作人员通行安全;本实用新型爬梯组件1采用防护罩12罩设在爬梯本体上方,且各个爬梯之间设置梯平台,工作人员爬梯过程中可以在梯平台上进行短暂休息,减少疲劳爬梯导致的安全事故。
对于上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的工程应用,以处于中亚地带的某水泥厂熟料库为例进行说明。
该
库顶平面08上设置的物料输送设备03、物料输送设备平台09、收尘设备04、通风设备05和设备连接件06的安装位置和布置情况参见图1a和图1b。为了将需要检修更换的设备和部件输送至地面,同时实现对起重设备01进行检修,围护结构100内部设置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该实例中,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的梯平台模块220和检修平台模块230中的各平台,根据各平台离库顶平面08的高度(从经济性和空间可用性等角度)选用不同规格的立柱平台组件3或悬接平台组件4进行组装,而爬梯模块210根据平台个数以及各平台之间的距离选择不同规格的爬梯组件1进行组装,其中:
梯平台模块220的第一梯平台221紧靠围护结构100的侧壁120上设有的预留门130,与预留门130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下方,以方便观察起重设备01的运输情况;第一梯平台221距离库顶平面08距离为7.850米,距离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的距离为4.300米,距离起重设备轨道02底部的距离为3.8米,采用悬接平台的方式比立柱平台的方式节省立柱结构的长度,同时节省库顶平面08的空间,因此选用悬接平台组件4进行组装。
第一梯平台221的平台尺寸设计为2.5×1.2米,选用的悬接平台组件4的第二横梁框架和第二平台钢板的规格为2.5×1.2米,第二固定栏杆的高度为1.2米,四根第二立柱41的长度为4.5米(最接近4.3米的规格),悬接构件412为设置在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钢网架结构)上的四个螺栓球节点。第二立柱411的顶端分别通过螺栓、悬接构件412固定在螺栓球节点上,第二立柱411的底端分别通过第二固定钢板412与第二横梁框架422焊接(或螺栓)连接;第二斜撑423选用0.5米规格,第二斜撑42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至第二立柱411和第二横梁框架422顶部,从而在第二立柱411和第二横梁框架422之间形成三角形加强结构,起到加固悬接平台的作用;然后依次按照第二横梁框架422上的预留孔安装上第二平台钢板421和第二固定栏杆424,第一梯平台221的连接下级爬梯的侧面处的第二固定栏杆424均设有预留通行口,第一梯平台221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下方的第二固定栏杆424处预留用于安装活动栏杆250的预留口,活动栏杆250的规格为0.8×1.2米(宽度×高度),第二固定栏杆424的预留口与活动栏杆250的规格相匹配,活动栏杆250选用平台安全防护组件中的安全锁扣来保证活动栏杆的安全性,设置活动栏杆250的目的是防止起重设备01吊装检修部件时与第二固定栏杆424发生干涉;活动栏杆250的一侧安装有安全锁,另一侧通过铰链安装在预留通行口处的一侧第二固定栏杆424上,预留口处的另一侧第二固定栏杆424上安装上安全锁扣,与活动栏杆250上安装的安全锁配合使用,确保维修人员安全。
由于第一梯平台221离库顶平面08的距离为7.850米,工作人员直接爬上该平台易疲劳,容易发生坠落的危险,因此在第一梯平台221与库顶平面08之间增设第二梯平台222,用于工作人员爬梯过程中短暂休息以缓解爬梯的疲劳。第二梯平台222距离库顶平面08的距离为3米,距离围护结构100的顶部的距离为9.15米,适用于立柱平台组件3进行组装。第二梯平台222位于第一梯平台221的下方,平台尺寸设计为1×1米,考虑到对库顶平面08空间的占用尽量要少,以便于满足对库顶平面08的巡检安全要求,而且连接库顶平面08的下层爬梯211上端安装在第二梯平台222的侧面,第二梯平台222通过中间爬梯212连接第一梯平台221,第二梯平台222仅起到中转休息的作用,因此选择比较小的尺寸即满足中转要求。第二梯平台222选用的立柱平台组件3的四根第一立柱311的长度为3米(即3米规格),第一立柱的底端分别焊接固定钢板312,固定钢板312通过螺栓固定在库顶平面08;选用的立柱平台组件3的第一横梁框架322和第一平台钢板321的规格为1×1米,第一固定栏杆的高度为1.2米,第一斜撑323选用0.5米规格,第一斜撑32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至第一立柱311和第一横梁框架322的上端四周框架,从而在第一立柱311和第一横梁框架322之间形成三角形加强结构,起到加固立柱平台的作用。
完成立第二梯平台222和第一梯平台221的安装后,进行下层爬梯211和中层爬梯212的安装。下层爬梯211用于连接库顶平面08和第二梯平台222,中间爬梯212用于连接第二梯平台222和第一梯平台221。下层爬梯211和中间爬梯222均由爬梯组件1组装而成,其中,下层爬梯211的的爬梯本体11选用两根平行的10#槽钢作为梯梁111,两根槽钢之间的净宽为0.55米,长度为3米,选用直径25毫米的圆钢作为脚踏112,脚踏112垂直间距为0.3米,其中第一级脚踏距离库顶平面08的距离为0.45米,通过梯梁111(槽钢)上的预留孔配合螺栓将脚踏(圆钢)的两端分别安装至两根梯梁111(槽钢)上;防护罩12整体为直径0.75米的半圆形结构,弧形钢条121间距为0.45米,弧形钢条121的两端分别与长钢条122通过角钢和螺栓固定,长钢条122的自由端连接至爬梯本体11上作为梯梁111的槽钢上。完成下层爬梯211的安装后,再对中间爬梯212进行安装,以连接第二梯平台222和第一梯平台221。中间爬梯212的爬梯本体11同样选用两根平行的10#槽钢作为梯梁111,两根槽钢之间的净宽为0.55米,长度为4.85米,梯梁111的下端通过固定钢板连接件与第二梯平台222焊接固定,梯梁111的上端与第一梯平台221的侧面焊接固定;中间爬梯212的防护罩12选用与下层爬梯211一样的规格,安装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第一梯平台221离起重设备轨道02底部的距离为3.8米,不能满足对起重设备01的检修要求,因此需要设置用于对起重设备01进行检修的检修平台模块230。检修平台模块230距离设备轨道02底部的距离为2.15米,距离第一梯平台221的距离为1.6米,距离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的距离为2.65米,选用悬接平台组件4进行组装。检修平台模块230位于第一梯平台221的上方,可与第一梯平台221的共用两个第二立柱411,另两个第二立柱411的长度为2.65米,其顶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网架螺栓球节点上,安装过程同第一梯平台221,这里不再赘述。检修平台模块230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下方,为了不影响起重设备01运送部件,检修平台模块230包括呈间距的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二者处于同一高度,且二者之间的间隙大小为0.6米,该间隙正处于起重设备轨道01的正下方,以便起重设备01的吊钩或钢绳通过。第一检修平台231与第二检修平台232均采用悬接平台组件4组装而成,其中,第一检修平台231选用的第二横梁框架422和第二平台钢板421的规格为1.2×1米,第二检修平台232选用的第二横梁框架422和第二平台钢板421的规格为0.7×1米,第二斜撑423长度为0.5米,第二固定栏杆424的高度为1.2米,第一检修平台231与第二检修平台232之间设有的活动盖板240的宽度为0.7米(大于间隙0.6米)、长度为0.9米(适于人通行即可),活动盖板240一端与第一检修平台231铰接,另一端可搭接在第二检修平台232上,形成贯通的平台,方便维修人员通行;起重设备01通行时,将活动盖板240叠放在第一检修平台231上;为了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检修平台模块230上设置有安全防坠装置20,即在第一检修平台231的第二固定栏杆424上呈间距安装两个挂环201,两个挂环201分别连接安全带202的一端,安全带202的长度为2米。
第一检修平台231通过上层爬梯213与第一梯平台221连接。上层爬梯213的爬梯本体11与下层爬梯211、中层爬梯212一样选用爬梯组件1组装,不同之处在于,上层爬梯213的梯梁111长度为1.6米,其下端通过固定钢板连接件与第一梯平台221一侧焊接固定,上端与第一检修平台231的侧面焊接固定。
梯平台模块220和检修平台模块230通过爬梯模块210的各爬梯连通,构成了由库顶平面08至围护结构预留门130、至起重设备01的完整通畅的通行路径,极大地提高了检修维护效率,有效的保证了维护人员的安全性,实现了经济效益。
上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的安装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步骤:根据现场围护结构100内的空间、库顶平面08上的设备布置情况以及起重设备01的尺寸和标高情况,计算和设计爬梯模块210、检修平台模块230的数量、尺寸和安装位置,并将相应规格的爬梯组件1、悬接平台组件2、立柱平台组件3和平台安装防护组件4的部件运输到现场。
步骤二,安装第二梯平台222和下层爬梯211:通过起重设备01将第二梯平台222所用的立柱平台组件3的部件运送至其安装位置,将立柱平台组件3的部件依次组装形成第二梯平台222;将用爬梯组件1组装好的下层爬梯211的上端与第二梯平台211的第一横梁框架322连接,下层爬梯211的下端固定于库顶平面08上。
具体的,先将第一立柱311底部的固定钢板312通过膨胀螺栓与库顶平面08连接;通过起重设备01将第一横梁框架322抬至第一立柱311的顶端,并通过连接片、螺栓将第一横梁框架322固定至第一立柱311的顶端;将第一斜撑323固定在第一立柱311和第一横梁框架322的主梁上;将第一固定栏杆324与第一横梁框架322的主梁连接,再将第一平台钢板321提升至第一横梁框架322的顶部,铺设在第一横梁框架322上,完成第二梯平台222的安装。
通过梯梁111(槽钢)上的预留孔配合螺栓,将脚踏112(圆钢)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梯梁上,弧形钢条121的两端分别通过角钢和螺栓固定于爬梯本体11的梯梁111上,长钢条122以垂直于弧形钢条121的方式与各弧形钢条固定连接,长钢条122与弧形钢条121交叉部位焊接固定,长钢条122设置有三个,垂直于弧形钢条121呈间距布置。将组装完成后的下层爬梯211的下端固定在库顶平面08上,上端与第二梯平台222的第一横梁框架322连接固定。
步骤三,安装第一梯平台221和中间爬梯212:通过起重设备01将第一梯平台221所用的悬接平台组件4的部件运送至其安装位置,将悬接平台组件4的部件依次组装形成第一梯平台221,并在第一梯平台221连接其他平台的侧面安装活动栏杆250;将由爬梯组件1组装好的中间爬梯212的上端与第一梯平台221的第二横梁框架422连接,中间爬梯212的下端固定于第二梯平台222的第一横梁框架322上。
具体的,先将第二立柱411的顶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围护结构100的顶部110网架螺栓球节点上,第二立柱411的底端分别通过固定钢板与第一梯平台221的第二横梁框架422焊接(或螺栓)连接;将第二斜撑423固定在第二立柱411和第二横梁框架422的四周框架上;将第二固定栏杆424与第二横梁框架422连接,同时,将第二固定栏杆的预留位置处安装活动栏杆250,活动栏杆250一端与一侧第二固定栏杆424铰接,另一端通过安全锁扣连接在另一侧的第二固定栏杆424上;再将第二平台钢板421提升至第二横梁框架422的顶部,并铺设在第二横梁框架422上,完成第一梯平台221的安装。中间爬梯212的组装方式参考下层爬梯211的组装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四,安装检修平台模块230的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通过起重设备01将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所用的悬接平台组件4的部件运送至其安装位置,将选用的悬接平台组件4的部件依次组装形成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在第一检修平台231上铰接一活动盖板240,活动盖板240可搭接在第二检修平台232上;同时在第一检修平台231的固定结构(例如固定栏杆、第二立柱411等)上安装安全防坠装置20。
检修平台模块230的安装过程与第一梯平台22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检修平台231与第二检修平台232之间预留预定大小的间隙,该间隙处的第一检修平台231上铰接一活动盖板240,活动盖板240另一端可搭接至第二检修平台232上,活动盖板240可叠放在第一检修平台231上;第一检修平台231的第二固定栏杆424安装时,将平台安全防护组件的安全防坠装置20安装在第二固定栏杆上或其他固定结构上,即至少两个挂环201呈间距设置在固定结构上,安全带20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挂环201上,其他组装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五,安装上层爬梯213:将选用的爬梯组件1组装的上层爬梯213的上端与第一检修平台231的第二横梁框架422连接,下端与第一梯平台221的第二横梁框架422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的上述安装顺序只是一种优选的选择,并不限于上述安装顺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各种等价变型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
1.一种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设置在支撑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梯平台模块(220),至少设有能够向上悬接的第一梯平台(221);
检修平台模块(230),至少设有能够向上悬接的一检修平台,检修平台位于第一梯平台(221)的上方;和
爬梯模块(210),设有多段独立的爬梯,所述爬梯将梯平台模块(220)和检修平台模块(230)依次连接贯通,最底段的爬梯设置在支撑面上,并与梯平台模块(220)连接贯通;
第一梯平台(221)和检修平台均由预制的悬接平台组件(4)组装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接平台组件(4)包括:
悬接立柱结构(41),其由多个第二立柱(411)和设置在第二立柱(411)顶部的多个用于向上悬接的悬接构件(412)组成;和
第二钢平台结构(42),其由第二横梁框架(422)和铺设在第二横梁框架(422)上的第二平台钢板(421)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第二横梁框架(422)的上部四周横梁与第二立柱(411)的下端固定连接,且第二横梁框架(422)的上部四周横梁与第二立柱(411)之间设有第二斜撑(423);第二横梁框架(422)的四周安装有第二固定栏杆(4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模块(210)的爬梯由预制的相应规格的爬梯组件(1)组装而成,所述爬梯组件(1)设有:
爬梯本体(1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槽钢形成的梯梁(111)和安装在梯梁(111)之间的若干平行设置的圆钢形成的脚踏(112);和
防护罩(12),包括多个平行布置的弧形钢条(121)以及垂直于弧形钢条(121)方式布置的多个长钢条(122),弧形钢条(121)的两端分别与爬梯本体(11)的梯梁(111)固定,多个长钢条(122)沿弧形钢条(121)周向呈间距布置,并与弧形钢条在交叉点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平台模块(220)还包括第二梯平台(222),第二梯平台(222)位于第一梯平台(221)与支撑面之间,其由预制的立柱平台组件(3)组装而成,立柱平台组件(3)下端固定在支撑面上,上端通过一段爬梯连接至第一梯平台(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平台组件(3)包括:
支撑立柱结构(31),其由多个第一立柱(311)和固定在第一立柱底端的固定钢板(312)组成,第一立柱(311)下端通过固定钢板(312)固定在支撑面上;和
第一钢平台结构(32),其由第一横梁框架(322)和铺设在第一横梁框架(322)上的第一平台钢板(321)形成的一体式结构,第一横梁框架(322)的下部横梁四周与第一立柱(311)的上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横梁框架(322)的底部与第一立柱之间设有第一斜撑(323);第一横梁框架(322)的四周安装有第一固定栏杆(3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平台组件(3)的第一平台钢板(321)和悬接平台组件(4)的第二平台钢板(421)均为敷设花纹的钢板。
7.一种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所述模块化检修平台结构布置在库顶平面(08)上设置的围护结构(100)内部,并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下方,第一梯平台(221)设置在围护结构(100)侧壁设有的预留门(130)处,检修平台的中部断开形成呈间距布置的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二者之间的间隙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的正下方,第一检修平台(231)和第二检修平台(232)靠近间隙的第二横梁框架(422)的横梁分别通过第二斜撑(423)连接至对应的第二立柱(4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平台(221)位于起重设备轨道(02)正下方的第二固定栏杆(424)处设置用于安装活动栏杆(250)的预留口,活动栏杆(250)的规格与第二固定栏杆(424)的预留口相匹配;活动栏杆(250)上安装有用于固定活动栏杆(250)的安全锁扣。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一检修平台(231)与第二检修平台(232)之间设有可转动的活动盖板(240),活动盖板(240)一端与第一检修平台(231)铰接,另一端可搭接在第二检修平台(232)上或叠放在第一检修平台(2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水泥厂储料库用检修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模块(230)上设置有安全防坠装置(20),安全防坠装置(20)安装在第一检修平台(231)的固定结构上;所述安全防坠装置(20)包括至少两个挂环(201)和连接至挂环(201)的安全带(202),挂环(201)呈间距安装在第一检修平台(231)的第二固定栏杆(424)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