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1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



背景技术:

亭子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在我国各地区运用广泛,多建于园林、佛寺、庙宇。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避雨,乘凉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亭子也是用来点缀园林景观的一种园林小品。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亭子都只有遮阳避雨的功能,如果能在避雨的同时增加收集雨水的功能,将雨水收集为绿化、景观水体及地下水源补给,就可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包括雨水灌流管和套设在雨水灌流管内的中空支撑管以及内侧一端与雨水灌流管顶部铰接的集雨瓣,所述中空支撑管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与雨水灌流管的底端内壁连接,固定基座落地与花坛连接,雨水灌流管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排水孔,所述固定基座内设置有电机和蓄电池,所述中空支撑管的顶端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中空支撑管通过在顶端侧壁上设置的固定板转动连接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上绕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集雨瓣顶部的外侧边缘,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和中空支撑管顶部侧壁设置的通孔后与电机的输出轴绕设,雨水灌流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太阳能板和控制按钮均通过导线与固定基座内的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为电机供电,所述雨水灌流管的下端管壁上套设有植物槽,雨水灌流管的外壁与植物槽的内壁的接触端开设有若干贯穿孔,贯穿孔向植物槽方向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瓣包括由外向内内径逐渐变小的扇形板和竖直固定连接在扇形板两侧端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高度大于扇形板的厚度,两侧端的弧形板靠近雨水灌流管的一端之间为流入至雨水灌流管内的流水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雨瓣、定滑轮、固定板和钢丝绳均配套设置为4个,4个定滑轮分别通过固定板等距离固定在中空支撑管的周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滑轮与太阳能板之间横向设置有雨水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植物槽设置为2个,沿着雨水灌流管的管身分层设置,所述植物槽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靠近雨水灌流管的端头延伸至雨水灌流管内且该端头的管口呈斜切,且延伸的长度小于雨水灌流管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延伸至雨水灌流管内的一端的管口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基座设置为圆台形,中空支撑管的底端与固定基座的圆台顶端连接,雨水灌流管与固定基座的底端侧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调节钢丝绳的长度来改变集雨瓣的开合角度,将集雨瓣收集的雨水经过雨水灌流管提供给植物槽内的植物,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结构简单,建造方便,且通过太阳能板为电机供电,节能环保,对于现代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滑轮与中空支撑管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植物槽与雨水灌流管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集雨瓣与雨水灌流管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基座与雨水灌流管、中空支撑管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1、雨水灌流管;2、中空支撑管;3、集雨瓣;4、固定基座;5、太阳能板;6、固定板;7、定滑轮;8、钢丝绳;9、通孔;10、控制按钮;11、植物槽;12、贯穿孔;13、出水管;14、雨水挡板;15、排水孔;16、花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雨水灌流管1和套设在雨水灌流管1内的中空支撑管2以及内侧一端与雨水灌流管1顶部铰接的集雨瓣3,所述中空支撑管2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基座4,所述固定基座4与雨水灌流管1的底端内壁连接,固定基座4落地与花坛16连接,雨水灌流管1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排水孔15,所述固定基座4内设置有电机和蓄电池,所述中空支撑管2的顶端连接有太阳能板5,所述中空支撑管2通过在顶端侧壁上设置的固定板6转动连接有定滑轮7,所述定滑轮7上绕设有钢丝绳8,所述钢丝绳8的一端连接集雨瓣3顶部的外侧边缘,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7和中空支撑管2顶部侧壁设置的通孔9后与电机的输出轴绕设,雨水灌流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按钮10,所述太阳能板5和控制按钮10均通过导线与固定基座4内的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为电机供电,所述雨水灌流管1的下端管壁上套设有植物槽11,雨水灌流管1的外壁与植物槽11的内壁的接触端开设有若干贯穿孔12,贯穿孔12向植物槽11方向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出水管13。集雨瓣3用来收集雨水,集雨瓣3与雨水灌流管1顶部的连接方式采用铰链连接,以保证集雨瓣3在与雨水灌流管1牢固连接的同时也能灵活开合。植物槽11位于集雨瓣3的下方,通过调节钢丝绳8的长度来改变集雨瓣3的开合角度,将集雨瓣3收集的雨水经过雨水灌流管1提供给植物槽11内的植物。

如图4所示,所述集雨瓣3包括由外向内内径逐渐变小的扇形板30和竖直固定连接在扇形板两侧端的弧形板31,所述弧形板31的高度大于扇形板30的厚度,两侧端的弧形板31靠近雨水灌流管1的一端之间为流入至雨水灌流管1内的流水通道。集雨瓣3由一块扇形板30和两块弧形板31构成一个上端开口的集水容器,两块弧形板31靠近雨水灌流管1一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口,作为流水通道。

如图1、图4所示,所述集雨瓣3、定滑轮7、固定板6和钢丝绳8均配套设置为4个,4个定滑轮7分别通过固定板6等距离固定在中空支撑管2的周壁上。4个集雨瓣3沿着雨水灌流管1的顶端围成一圈,构成4个相独立的集水容器。

如图1所示,所述定滑轮7与太阳能板5之间横向设置有雨水挡板14。雨水挡板14的设置可以为定滑轮7遮挡雨水。

如图1、图3所示,所述植物槽11设置为2个,沿着雨水灌流管1的管身分层设置,所述植物槽11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

具体的,所述出水管13靠近雨水灌流管1的端头延伸至雨水灌流管1内且该端头的管口呈斜切,且延伸的长度小于雨水灌流管1的内径,使更多的雨引流到植物槽11内。

具体的,所述出水管13延伸至雨水灌流管1内的一端的管口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设置可以避免掉落的树叶等杂物流到植物槽内。

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基座4设置为圆台形,中空支撑管2的底端与固定基座4的圆台顶端连接,雨水灌流管1与固定基座4的底端侧壁连接。使雨水顺着圆台形固定基座4的斜面流淌至排水孔15排出,灌溉底端花坛16。

具体实施流程:通过启动控制按钮10,带动固定基座4内的电机的转动,从而带动与电机的输出轴缠绕的钢丝绳8的一端绕设在输出轴上,进而钢丝绳8的另一端向上拉动集雨瓣3的顶部边缘,使集雨瓣3顶部边缘向上运动,从而使集雨瓣3顶部聚集的雨水可以沿着集雨瓣3上两块弧形板31之间的流水通道流入到雨水灌流管1内,经过出水管13时,部分水流被引流到植物槽11内,剩余的雨水通过雨水灌流管1的底端内壁设置的排水孔15排出,再流入到花坛16中。当灌溉完毕之后,再通过控制按钮10控制电机反转,使集雨瓣3处于水平状态来收集雨水,从而通过集雨瓣3、定滑轮7、钢丝绳8和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集雨瓣3的开合角度,来实现给下方植物槽11内的植物供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建造方便,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有重要意义,绿色环保,外型美观,也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可广泛用于公园,广场等区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灌流管(1)和套设在雨水灌流管(1)内的中空支撑管(2)以及内侧一端与雨水灌流管(1)顶部铰接的集雨瓣(3),所述中空支撑管(2)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基座(4),所述固定基座(4)与雨水灌流管(1)的底端内壁连接,固定基座(4)落地与花坛(16)连接,雨水灌流管(1)的底端内壁设置有排水孔(15),所述固定基座(4)内设置有电机和蓄电池,所述中空支撑管(2)的顶端连接有太阳能板(5),所述中空支撑管(2)通过在顶端侧壁上设置的固定板(6)转动连接有定滑轮(7),所述定滑轮(7)上绕设有钢丝绳(8),所述钢丝绳(8)的一端连接集雨瓣(3)顶部的外侧边缘,另一端依次穿过定滑轮(7)和中空支撑管(2)顶部侧壁设置的通孔(9)后与电机的输出轴绕设,雨水灌流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按钮(10),所述太阳能板(5)和控制按钮(10)均通过导线与固定基座(4)内的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为电机供电,所述雨水灌流管(1)的下端管壁上套设有植物槽(11),雨水灌流管(1)的外壁与植物槽(11)的内壁的接触端开设有若干贯穿孔(12),贯穿孔(12)向植物槽(11)方向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出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瓣(3)包括由外向内内径逐渐变小的扇形板(30)和竖直固定连接在扇形板两侧端的弧形板(31),所述弧形板(31)的高度大于扇形板(30)的厚度,两侧端的弧形板(31)靠近雨水灌流管(1)的一端之间为流入至雨水灌流管(1)内的流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瓣(3)、定滑轮(7)、固定板(6)和钢丝绳(8)均配套设置为4个,4个定滑轮(7)分别通过固定板(6)等距离固定在中空支撑管(2)的周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7)与太阳能板(5)之间横向设置有雨水挡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槽(11)设置为2个,沿着雨水灌流管(1)的管身分层设置,所述植物槽(11)的底部设置有漏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3)靠近雨水灌流管(1)的端头延伸至雨水灌流管(1)内且该端头的管口呈斜切,且延伸的长度小于雨水灌流管(1)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3)延伸至雨水灌流管(1)内的一端的管口设置有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4)设置为圆台形,中空支撑管(2)的底端与固定基座(4)的圆台顶端连接,雨水灌流管(1)与固定基座(4)的底端侧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集雨水再利用的亭子,包括雨水灌流管和套设在雨水灌流管内的中空支撑管以及一端与雨水灌流管顶部铰接的集雨瓣,中空支撑管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基座,固定基座内设置有电机和蓄电池,中空支撑管的顶端连接有太阳能板,中空支撑管通过在顶端侧壁上设置的固定板转动连接有定滑轮,定滑轮上绕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连接集雨瓣顶部,另一端穿过中空支撑管顶部侧壁的通孔后与电机的输出轴绕设,雨水灌流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按钮,雨水灌流管的下端管壁上套设有植物槽。通过调节钢丝绳的长度来改变集雨瓣的开合角度,将集雨瓣收集的雨水经过雨水灌流管提供给植物槽内的植物,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结构简单,建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齐筠倩;祝遵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