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住宅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卧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和设计越来越精益求精。对于整栋式的建筑内部,通常在上下两层设计有多间卧室,当需要快速从上层卧室到达下层卧室时,上下两层卧室之间仅能通过卧室外面的楼梯实现走动,灵活度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快速从上层卧室到达下层卧室,提高建筑的灵活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层卧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卧和下卧,所述上卧和下卧之间设置有隔层墙体,所述隔层墙体开设有连通上卧和下卧的走动孔,所述走动孔穿设有下滑杆,所述下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上卧和下卧相互远离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走动孔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闭合走动孔的闭合板,两个所述闭合板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与下滑杆相互配合卡接的半圆口,两个所述闭合板通过锁定组件相互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卧的人员可以在走动孔位置借助下滑杆滑到下卧,从而不需要走出卧室借助楼梯来实现走动,提高灵活性,可以快速从上卧抵达下卧,当上卧或下卧的人员需要私密空间时,可以利用两个闭合板对走动孔进行关闭,两个闭合板闭合时半圆口与下滑杆配合卡接,两个闭合板通过锁定组件实现固定闭合。
优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卡块、插条和弹簧,所述卡块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闭合板靠近半圆口的侧壁,另外一所述闭合板靠近半圆口的侧壁开设有与卡块相互卡接的对准槽,所述对准槽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内置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内置槽的槽底和插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块远离相连接闭合板的一端呈尖头设置,所述卡块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与插条远离弹簧的一端相互插接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闭合板相互靠近闭合时,卡块插入对准槽内部,卡块的尖端将插条导引入内置槽内部,当固定槽与内置槽对准时,弹簧支撑插条卡入固定槽的内部,从而将两个闭合板固定连接,实现对走动孔的封闭操作。
优选的,开设有所述对准槽的闭合板朝向上卧一面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槽底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内置槽相连通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内穿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插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插条的一端位于操作槽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手部拉动连接杆在腰形孔内部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插条在内置槽内部滑动,使插条可以插入或脱离固定槽,便于调节两个闭合板的固定或解离状态。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远离插条的一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驱动杆,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杆同一侧的两个驱动杆远离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有同一圆块,所述驱动杆和圆块均位于操作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手指掰动两个圆块相互靠近,驱动杆推动连接杆在腰形孔内部滑动,插条可以从固定槽内脱离出来,实现快速解除两个闭合板的固定状态。
优选的,两个所述闭合板相向一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卡接的嵌合槽和插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闭合板相互闭合时,嵌合槽与插接块相互插接,可以对两个闭合板的连接位置进行预定位,使两个闭合板连接位置准确。
优选的,所述闭合板朝向上卧的一面转动设置有握板,所述隔层墙体朝向上卧一面且位于走动孔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走动孔和收纳槽相连通,所述避让槽用于闭合板收纳在收纳槽内部时供握板进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板可以拉动闭合板在走动孔和收纳槽内部移动,当闭合板收纳在收纳槽内部时,握板可以卡入避让槽内部,使两个闭合板相互靠近一侧均位于收纳槽的内部,闭合板不会在走动孔内对经过的人员造成阻碍。
优选的,所述隔层墙板朝向上卧的一面且位于两个避让槽相背一侧均开设有搭槽,所述握板的截面呈l形设置,所述握板远离闭合板的一侧与搭槽配合搭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闭合板收纳在收纳槽内部时,握板卡入避让槽的内部,握板远离闭合板的一端可以与搭槽相互搭接,使闭合板固定收纳在收纳槽内部,避免闭合板由于振动滑出收纳槽,从而阻碍人员的通过。
优选的,所述握板与闭合板相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握板与搭槽固定搭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对握板提供作用力,使握板搭紧在搭槽的内部,从而加强握板与搭槽的连接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上卧的人员可以在走动孔位置借助下滑杆滑到下卧,从而不需要走出卧室借助楼梯来实现走动,提高灵活性,可以快速从上卧抵达下卧,当上卧或下卧的人员需要私密空间时,可以利用两个闭合板对走动孔进行关闭,两个闭合板闭合时半圆口与下滑杆配合卡接,两个闭合板通过锁定组件实现固定闭合;
2.两个闭合板相互靠近闭合时,卡块插入对准槽内部,卡块的尖端将插条导引入内置槽内部,当固定槽与内置槽对准时,弹簧支撑插条卡入固定槽的内部,从而将两个闭合板固定连接,实现对走动孔的封闭操作;
3.利用两个手指掰动两个圆块相互靠近,驱动杆推动连接杆在腰形孔内部滑动,插条可以从固定槽内脱离出来,实现快速解除两个闭合板的固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的局部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的局部竖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卧;11、下滑杆;2、下卧;3、隔层墙体;31、收纳槽;32、避让槽;33、搭槽;34、走动孔;4、闭合板;41、嵌合槽;42、插接块;43、卡块;431、固定槽;44、对准槽;45、内置槽;451、弹簧;452、插条;46、操作槽;47、腰形孔;471、连接杆;472、驱动杆;473、圆块;48、握板;481、扭簧;49、半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参照图1和图2,双层卧室结构包括上卧1和下卧2,上卧1和下卧2上下设置,上卧1和下卧2之间浇筑有隔层墙体3,隔层墙体3上开设有连通上卧1和下卧2的走动孔34。走动孔34穿设有下滑杆11,下滑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上卧1和下卧2相互远离的内壁固定连接,走动孔34呈圆形设置,下滑杆11位于走动孔34的圆心位置。下滑杆11供上卧1的人员从走动孔34滑落到下卧2,从而快速抵达下卧2,灵活性提高。
参照图2和图3,隔层墙体3位于走动孔34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收纳槽31,两个收纳槽31相对设置,两个收纳槽31内均配合滑动连接有对走动孔34进行封闭的闭合板4,闭合板4的面积大于收纳槽31面积的一半。两个闭合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半圆口49,两个闭合板4相互抵接时,半圆口49与下滑杆11相互配合卡接,两个闭合板4对走动孔34进行封闭。
参照图4,两个闭合板4相互靠近一面分别设置有嵌合槽41和插接块42,嵌合槽41与插接块42相互配合卡接,对两个闭合板4的连接位置进行预定位,使两者连接准确,提高密闭性。
参照图2和图3,两个闭合板4通过两组锁定组件相互固定闭合,两组锁定组件分别位于下滑杆11的相对两侧,锁定组件包括卡块43、插条452和弹簧451。开设有嵌合槽41的闭合板4朝向插接块42一面开设有对准槽44,卡块43固定于设置有插接块42的闭合板4朝向嵌合槽41一面,卡块43配合插接于对准槽44内部。闭合板4位于对准槽44的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内置槽45,弹簧451的一端与内置槽45的槽底相连接,弹簧451的另一端与插条452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451支撑插条452的一端伸出内置槽45。卡块43靠近内置槽45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固定槽431,固定槽431与内置槽45相互对齐,弹簧451支撑插条452插入固定槽431内部,从而将两个闭合板4相互固定。
当卡块43伸入对准槽44内部时,卡块43远离插接块42的一端呈尖头设置,可以对插条452提供导向作用,将插条452导入内置槽45内部,此时弹簧451处于压缩状态,使卡块43可以顺便卡入对准槽44内部。
开设有对准槽44的闭合板4朝向上卧1一面开设有两个操作槽46,两个操作槽46分别与两个对准槽44相互对应,操作槽46的槽底开设有两个腰形孔47,两个腰形孔47分别与两个内置槽45相互对应,腰形孔47连通操作槽46和相对应的内置槽45,腰形孔47内滑动穿设有连接杆471,连接杆471的一端与相对应的插条452固定连接,插条452在内置槽45内部滑动时,可以带动连接杆471在腰形孔47内滑动,从而便于解除两个闭合板4的固定。
连接杆471远离插条452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有驱动杆472,位于两个连接杆471同一侧的两个驱动杆472远离连接杆471一端转动连接有同一圆块473,通过推动两个圆块473相互靠近或远离,可以驱动插条452插入或脱离固定槽431,实现对两个闭合板4的固定和解除操作。
驱动杆472、连接杆471和半圆块473均位于固定槽431内部,避免闭合板4在收纳槽31内部滑动的过程中受到阻碍。
朝向上卧1一面的隔层墙体3位于走动孔34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避让槽32,避让槽32位于两个闭合板4相背一侧的中部,避让槽32连通走动孔34和收纳槽31。朝向上卧1且靠近半圆口49边缘的闭合板4转动安装有截面呈l形设置的握板48,握板48便于操作两个闭合板4闭合或分开。
朝向上卧1一面且位于两个避让槽32相背一侧的隔层墙体3开设有搭槽33,当闭合板4收纳于收纳槽31内部时,搭槽33与握板48远离闭合板4的一侧相互搭接,握板48与闭合板4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扭簧481,扭簧481可以驱动握板48固定搭接在搭槽33内部,从而加强闭合板4在收纳槽31内部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双层卧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上卧1的人员想快速到达下卧2时,可以在走动孔34位置借助下滑杆11滑落到下卧2,而不需走出卧室借助楼梯抵达下卧2,灵活性提高。当上卧1或下卧2的人员需要私密空间时,利用手部拉动两个闭合板4相互靠近抵接,从而实现对走动孔34进行闭合。同时卡块43插入对准槽44内部,弹簧451支撑插条452插入固定槽431内部,从而将两个闭合板4相互固定。需要解除两个闭合板4时,掰动两个圆块473相互靠近,驱动杆472推动连接杆471在腰形孔47内部滑动,同时带动插条452脱离固定槽431,两个闭合板4可以相互远离收纳在收纳槽31内部,握板48卡入避让槽32内部,握板48的一侧与搭槽33搭接,使闭合板4固定收纳在收纳槽31内部,闭合板4不会阻碍走动孔34通过的人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卧(1)和下卧(2),所述上卧(1)和下卧(2)之间设置有隔层墙体(3),所述隔层墙体(3)开设有连通上卧(1)和下卧(2)的走动孔(34),所述走动孔(34)穿设有下滑杆(11),所述下滑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上卧(1)和下卧(2)相互远离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走动孔(34)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收纳槽(31),所述收纳槽(31)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闭合走动孔(34)的闭合板(4),两个所述闭合板(4)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与下滑杆(11)相互配合卡接的半圆口(49),两个所述闭合板(4)通过锁定组件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卡块(43)、插条(452)和弹簧(451),所述卡块(43)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闭合板(4)靠近半圆口(49)的侧壁,另外一所述闭合板(4)靠近半圆口(49)的侧壁开设有与卡块(43)相互卡接的对准槽(44),所述对准槽(44)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内置槽(45),所述弹簧(451)的两端分别与内置槽(45)的槽底和插条(45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块(43)远离相连接闭合板(4)的一端呈尖头设置,所述卡块(43)的相对两侧开设有与插条(452)远离弹簧(451)的一端相互插接的固定槽(4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开设有所述对准槽(44)的闭合板(4)朝向上卧(1)一面开设有操作槽(46),所述操作槽(46)的槽底开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内置槽(45)相连通的腰形孔(47),所述腰形孔(47)内穿设有连接杆(471),所述连接杆(471)的一端与插条(45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71)远离插条(452)的一端位于操作槽(46)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71)远离插条(452)的一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驱动杆(472),位于两个所述连接杆(471)同一侧的两个驱动杆(472)远离连接杆(471)一端转动连接有同一圆块(473),所述驱动杆(472)和圆块(473)均位于操作槽(4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闭合板(4)相向一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卡接的嵌合槽(41)和插接块(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板(4)朝向上卧(1)的一面转动设置有握板(48),所述隔层墙体(3)朝向上卧(1)一面且位于走动孔(34)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避让槽(32),所述避让槽(32)与走动孔(34)和收纳槽(31)相连通,所述避让槽(32)用于闭合板(4)收纳在收纳槽(31)内部时供握板(48)进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墙体(3)朝向上卧(1)的一面且位于两个避让槽(32)相背一侧均开设有搭槽(33),所述握板(48)的截面呈l形设置,所述握板(48)远离闭合板(4)的一侧与搭槽(33)配合搭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板(48)与闭合板(4)相互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扭簧(481),所述扭簧(481)用于驱动握板(48)与搭槽(33)固定搭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