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拨叉夹具。
背景技术:
拨叉是汽车变速箱上的部件,与变速手柄相连,位于手柄下端,拨动中间变速轮,使输入/输出转速比改变,由于拨叉呈叉状,在对拨叉的叉杆部进行钻孔加工时,需要对叉杆部进行完全固定,现有的技术中,采用的是螺杆螺孔的连接方式,将夹具的压紧部和夹具体固定,操作复杂,对拨叉进行批量加工时,该连接方式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具有拨叉安装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包括底板、沿所述底板的中线对称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呈勺状,两个固定块的围成的缺口与拔叉的外轮廓相匹配,所述固定块的勺杆上设置有伸向缺口的压紧装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两个所述勺杆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叉的叉柄部对准定位孔,使叉柄部的叉头插入定位孔中,再将拨叉的叉部嵌入缺口内,最后用压紧装置将拨叉压紧,此时拨叉被完全固定在拨叉夹具上,具有定位准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杆,所述压紧杆呈t型,所述压紧杆的短边与所述底板的顶部表面平行,所述勺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压紧杆的长边滑动于所述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叉放置在底板上后,拨叉的两侧被固定块抵住,然后将压紧杆压进凹槽内,使得压紧杆的短边与拨叉的叉杆顶部贴合,此时拨叉被压紧杆压紧,具有放置钻孔时拨叉翘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杆的长边远离所述短边的一端固定有扇形阻隔块,所述扇形阻隔块的弧度角为90°,所述扇形阻隔块的直角边与所述压紧杆的长边垂直,所述扇形阻隔块的弧边朝向所述压紧杆的底部,所述勺杆的侧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底板的顶部表面平行,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顶块,所述扇形阻隔块与所述顶块位于所述压紧杆的同一侧所述顶块与所述扇形阻隔块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块从通孔内抽出,然后将压紧杆向下按下,再将顶块插入通孔内,使得顶块的一侧和扇形阻隔块的直角变贴合,扇形阻隔块被限制,在加工时,扇形阻隔块会被工件一起带动产生朝上的作用力,此时扇形阻隔块被顶块抵住,使得扇形阻隔块不会移动,工件则被完全固定,具有将扇形阻隔块完全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块上沿轴向设置有环状嵌入槽,所述嵌入槽的一端为开口,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和所述嵌入槽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顶块靠近所述挡环的一端伸出所述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时,顶块和扇形阻隔块相互配合,当加工完成后,将顶块远离扇形阻隔块抽动,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将压紧杆从凹槽内抽出时,将抽离顶块的力撤离,此时弹簧从压缩状态变成正常伸长状态,顶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当将压紧块向下压紧时,顶块的一端与扇形阻隔块的弧面接触,顶块随着在弧面上的移动逐渐压缩弹簧,当顶块从弧面上脱离时,顶块与扇形阻隔块的直角面接触,此时弹簧伸长,将顶块朝向压紧杆移动,最终使得顶块的一端与压紧杆的长边相抵,压紧杆被固定,具有快速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块伸出所述挡环的一端同轴心固定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拉环将顶块抽出,具有方便抽出顶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侧边固定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完成后,可以通过手柄将整个夹具从工作台上拖动从而拆卸,具有方便更换夹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压紧杆对拨叉进行压紧,不需要拧紧螺丝,该过程简单,同时在夹具损坏后,能够仅通过更换压紧杆便能完成维修,提高了加工效率;底板上的定位孔,能够直接对拨叉完成定位,简化了对刀过程。
2.用顶块对压紧杆进行限制,防止压紧杆随拨叉一起产生向上的运动,提高了加工精度;压紧杆上的扇形阻隔块,能够在压紧杆向下移动时,扇形阻隔块的弧面将顶块抵开,使压紧杆的向下移动变得更加顺滑和方便;当顶块的一端脱离弧面后,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重新和扇形阻隔块的直角面贴合,同时顶块抵在压紧杆的侧面,该过程能够实现联动,达到简化操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拨叉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钻床;2、拨叉;3、夹具;4、底板;5、固定块;6、压紧装置;7、定位孔;8、压紧杆;9、凹槽;10、扇形阻隔块;11、通孔;12、顶块;13、嵌入槽;14、挡环;15、弹簧;16、拉环;17、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包括底板4、沿所述底板4的中线对称固定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呈勺状,两个固定块5的围成的缺口与拔叉的外轮廓相匹配,所述固定块5的勺杆上设置有伸向缺口的压紧装置6,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7位于两个所述勺杆之间,所述夹具3上固定有手柄17。
将拨叉2的叉柄部对准定位孔7,使叉柄部的叉头插入定位孔7中,再将拨叉2的叉部嵌入半圆形缺口内,最后用压紧装置6将拨叉2压紧,此时拨叉2被完全固定在拨叉夹具上,具有定位准确的效果。
参考图3~5,所述压紧装置6包括压紧杆8,所述压紧杆8呈t型,所述压紧杆8的短边与所述底板4的顶部表面平行,所述勺杆上设置有凹槽9,所述压紧杆8的长边滑动于所述凹槽9内,所述压紧杆8的长边远离所述短边的一端固定有扇形阻隔块10,所述扇形阻隔块10的弧度角为90°,所述扇形阻隔块10的直角边与所述压紧杆8的长边垂直,所述扇形阻隔块10的弧边朝向所述压紧杆8的底部,所述勺杆的侧边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底板4的顶部表面平行,所述通孔11内设置有顶块12,所述扇形阻隔块10与所述顶块12位于所述压紧杆8的同一侧所述顶块12与所述扇形阻隔块10配合,所述顶块12上沿轴向设置有环状嵌入槽13,所述嵌入槽13的一端为开口,所述通孔11上设置有挡环14,所述挡环14和所述嵌入槽13之间通过弹簧15连接,所述顶块12靠近所述挡环14的一端伸出所述挡环14,所述顶块12伸出所述挡环14的一端同轴心固定有拉环16。
安装时,操作人员将拨叉2装在夹具3内,然后将压紧杆8压进凹槽9内,此时扇形阻隔块10的弧边和顶块12接触,顶块12沿着弧面移动,弹簧15被逐渐压缩,当顶块12的一端脱离弧面后,弹簧15恢复伸长状态,将顶块12的一端抵在压紧杆8上;加工完成后,通过拉环16将顶块12抽出,此时弹簧15被压缩,然后拉出压紧杆8,松开拉环16后顶块12的一度抵在扇形阻隔块10的弧面上,当压紧杆8拉出后,更换已加工拨叉2,安装未加工过的拨叉2。
1.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4)、沿所述底板(4)的中线对称固定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呈勺状,两个固定块(5)的围成的缺口与拔叉的外轮廓相匹配,所述固定块(5)的勺杆上设置有伸向缺口的压紧装置(6),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7)位于两个所述勺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6)包括压紧杆(8),所述压紧杆(8)呈t型,所述压紧杆(8)的短边与所述底板(4)的顶部表面平行,所述勺杆上设置有凹槽(9),所述压紧杆(8)的长边滑动于所述凹槽(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杆(8)的长边远离所述短边的一端固定有扇形阻隔块(10),所述扇形阻隔块(10)的弧度角为90°,所述扇形阻隔块(10)的直角边与所述压紧杆(8)的长边垂直,所述扇形阻隔块(10)的弧边朝向所述压紧杆(8)的底部,所述勺杆的侧边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底板(4)的顶部表面平行,所述通孔(11)内设置有顶块(12),所述扇形阻隔块(10)与所述顶块(12)位于所述压紧杆(8)的同一侧所述顶块(12)与所述扇形阻隔块(10)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12)上沿轴向设置有环状嵌入槽(13),所述嵌入槽(13)的一端为开口,所述通孔(11)上设置有挡环(14),所述挡环(14)和所述嵌入槽(13)之间通过弹簧(15)连接,所述顶块(12)靠近所述挡环(14)的一端伸出所述挡环(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12)伸出所述挡环(14)的一端同轴心固定有拉环(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拨叉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侧边固定有手柄(17)。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