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剪力墙加固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在台风多发区或地震多发区设置剪力墙时,需要在墙底加装加固结构来增强剪力墙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水平载荷和竖向载荷剪切效果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加固结构在布设时通常采用测量剪力墙底长度后根据测量尺寸一体加工的设计方式,造成加固结构的整体尺寸过长,施工起来不易操作且运输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各个加固组件采用分段式的方式对称拉紧在剪力墙体的墙底两侧,且每个相邻的加固组件均通过连结组件连结在一起组成一整体,以此来实现对剪力墙体墙底加固结构的分段式设计,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包括剪力墙体和地板本体,所述剪力墙体和所述地板本体呈t型分布,所述剪力墙体的底部沿自身走向均布的水平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
所述剪力墙体的墙底两侧沿自身走向均布的固定有多个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限位通孔一一对应且均穿过对应的所述限位通孔拉紧在所述剪力墙体的墙底两侧,相邻的所述加固组件均通过连结组件连结在一起。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限位通孔的距离为30cm。
作为优选,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加强板和拉紧螺杆,所述加强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均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加强板分别贴附设置在所述剪力墙体的墙底两侧且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加强板水平部分的底面均与所述地板本体的顶面接触,两个所述加强板的竖直部分均开设有若干个配合通孔,且所述配合通孔与所述限位通孔一一同轴对照,每组同轴对照的所述配合通孔之间滑动配合有所述拉紧螺杆,且所述拉紧螺杆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所述限位通孔,所述拉紧螺杆的两端均啮合连接有压紧螺母,且所述压紧螺母均压紧在所述加强板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的水平部分均竖直开设有若干个安装通孔,每个所述安装通孔均通过加装地脚螺栓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本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为冷轧钢板。
作为优选,所述连结组件包括座耳和连结螺杆,所述座耳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同侧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板的表面,两个所述座耳同轴开设有连结通孔,且两个所述连结通孔之间滑动配合有所述连结螺杆,所述连结螺杆的两端均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母,且所述锁紧螺母压紧在所述座耳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座耳焊接固定在所述加强板的水平部分表面,且所述连结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剪力墙体的走向平行。
采用上述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布设时,将多个所述加固组件的两个所述加强板通过关于所述剪力墙体对称的方式置于所述剪力墙体的两侧,每个所述加固组件的所述加强板放好后应使自身的所述配合通孔均与所述限位通孔一一同轴对照,后在每组对称的所述配合通孔之间均穿过所述拉紧螺杆,所述拉紧螺杆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所述限位通孔,后将每根所述拉紧螺杆的两端均拧上所述压紧螺母并直至将所述压紧螺母拧紧在所述加强板表面,以此来完成所述加强板竖直部分与所述剪力墙体的连接,后将所述加强板水平部分的所述安装通孔均加装所述地脚螺栓攻入所述地板本体内,以此来完成所述加强板水平部分与所述地板本体的固定,按照上述操作方式在所述剪力墙体的墙底两侧均布的装上多个所述加固组件,以此来实现对所述剪力墙体的稳固加固且所述加固组件简单易制作,多个所述加固组件布设完成后将每两个同侧相邻的所述加强板的所述座耳之间均穿插所述连结螺杆,所述连结螺杆随即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所述连结通孔,后在每根所述连结螺杆的两端均拧上所述锁紧螺母并直至所述锁紧螺母被拧紧在所述座耳表面,以此使每个相邻的所述加固组件均通过所述连结组件连结在一起组成一整体,继而实现对所述剪力墙体的墙底加固结构进行分段式设计,代替了加固结构在布设时通常采用测量剪力墙底长度后根据测量尺寸一体加工的设计方式,防止了加固结构的整体尺寸过长,方便了运输且施工布设易操作。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加固组件采用分段式的方式对称拉紧在剪力墙体的墙底两侧,且每个相邻的加固组件均通过连结组件连结在一起组成一整体,以此来实现对剪力墙体墙底加固结构的分段式设计,代替了加固结构在布设时通常采用测量剪力墙底长度后根据测量尺寸一体加工的设计方式,防止了加固结构的整体尺寸过长,方便了运输且施工布设易操作;
2、通过在剪力墙体的墙底两侧对称的设置加强板,并通过拉紧组件穿过剪力墙体的限位通孔后将对称设置的加强板拉紧的方式来实现对剪力墙体墙底处的稳固加固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外部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示意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示意外部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剪力墙体;101、限位通孔;2、加固组件;201、加强板;202、地脚螺栓;203、压紧螺母;204、拉紧螺杆;205、配合通孔;206、安装通孔;3、地板本体;4、连结组件;401、座耳;402、连结螺杆;403、锁紧螺母;404、连结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包括剪力墙体1和地板本体3,剪力墙体1和地板本体3呈t型分布,剪力墙体1的底部沿自身走向均布的水平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101。剪力墙体1的墙底两侧沿自身走向均布的固定有多个加固组件2,加固组件2与限位通孔101一一对应且均穿过对应的限位通孔101拉紧在剪力墙体1的墙底两侧,相邻的加固组件2均通过连结组件4连结在一起。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相邻限位通孔101的距离为30cm,如此设置,便于在布设加固组件2时相邻的两个加固组件2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大,加固组件2包括加强板201和拉紧螺杆204,加强板201的数量为两个且均为l型结构,两个加强板201分别贴附设置在剪力墙体1的墙底两侧且对称分布,两个加强板201水平部分的底面均与地板本体3的顶面接触,两个加强板201的竖直部分均开设有若干个配合通孔205,且配合通孔205与限位通孔101一一同轴对照,每组同轴对照的配合通孔205之间滑动配合有拉紧螺杆204,且拉紧螺杆204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限位通孔101,拉紧螺杆204的两端均啮合连接有压紧螺母203,且压紧螺母203均压紧在加强板201表面,以便通过加固组件2的两个加强板201拉紧在剪力墙体1两侧的方式来实现对剪力墙体1墙底的稳定加固。
加强板201的水平部分均竖直开设有若干个安装通孔206,每个安装通孔206均通过加装地脚螺栓202的方式与地板本体3固定,以便通过透过地脚螺栓202向地板本体3攻入地脚螺栓202的方式来实现加固组件2与地板本体3的连接,加强板201为冷轧钢板,以便加强板201自身具有良好的使用强度和寿命。
连结组件4包括座耳401和连结螺杆402,座耳40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同侧相邻两个加强板201的表面,两个座耳401同轴开设有连结通孔404,且两个连结通孔404之间滑动配合有连结螺杆402,连结螺杆402的两端均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母403,且锁紧螺母403压紧在座耳401表面,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连结组件4来将相邻的加固组件2均连接在一起组成一整体,继而提升对剪力墙体1的加强效果,座耳401焊接固定在加强板201的水平部分表面,如此设置,便于座耳401稳固的固定在加强板201顶面,且连结通孔404的轴线与剪力墙体1的走向平行,以便确保连结螺杆402能够穿过相邻的两个连结通孔404。
采用上述结构,布设时,将多个加固组件2的两个加强板201通过关于剪力墙体1对称的方式置于剪力墙体1的两侧,每个加固组件2的加强板201放好后应使自身的配合通孔205均与限位通孔101一一同轴对照,后在每组对称的配合通孔205之间均穿过拉紧螺杆204,拉紧螺杆204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限位通孔101,后将每根拉紧螺杆204的两端均拧上压紧螺母203并直至将压紧螺母203拧紧在加强板201表面,以此来完成加强板201竖直部分与剪力墙体1的连接,后将加强板201水平部分的安装通孔206均加装地脚螺栓202攻入地板本体3内,以此来完成加强板201水平部分与地板本体3的固定,按照上述操作方式在剪力墙体1的墙底两侧均布的装上多个加固组件2,以此来实现对剪力墙体1的稳固加固且加固组件2简单易制作,多个加固组件2布设完成后将每两个同侧相邻的加强板201的座耳401之间均穿插连结螺杆402,连结螺杆402随即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连结通孔404,后在每根连结螺杆402的两端均拧上锁紧螺母403并直至锁紧螺母403被拧紧在座耳401表面,以此使每个相邻的加固组件2均通过连结组件4连结在一起组成一整体,继而实现对剪力墙体1的墙底加固结构进行分段式设计,代替了加固结构在布设时通常采用测量剪力墙底长度后根据测量尺寸一体加工的设计方式,防止了加固结构的整体尺寸过长,方便了运输且施工布设易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包括剪力墙体(1)和地板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体(1)和所述地板本体(3)呈t型分布,所述剪力墙体(1)的底部沿自身走向均布的水平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101);
所述剪力墙体(1)的墙底两侧沿自身走向均布的固定有多个加固组件(2),所述加固组件(2)与所述限位通孔(101)一一对应且均穿过对应的所述限位通孔(101)拉紧在所述剪力墙体(1)的墙底两侧,相邻的所述加固组件(2)均通过连结组件(4)连结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限位通孔(101)的距离为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2)包括加强板(201)和拉紧螺杆(204),所述加强板(201)的数量为两个且均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加强板(201)分别贴附设置在所述剪力墙体(1)的墙底两侧且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加强板(201)水平部分的底面均与所述地板本体(3)的顶面接触,两个所述加强板(201)的竖直部分均开设有若干个配合通孔(205),且所述配合通孔(205)与所述限位通孔(101)一一同轴对照,每组同轴对照的所述配合通孔(205)之间滑动配合有所述拉紧螺杆(204),且所述拉紧螺杆(204)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所述限位通孔(101),所述拉紧螺杆(204)的两端均啮合连接有压紧螺母(203),且所述压紧螺母(203)均压紧在所述加强板(201)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01)的水平部分均竖直开设有若干个安装通孔(206),每个所述安装通孔(206)均通过加装地脚螺栓(202)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本体(3)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01)为冷轧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组件(4)包括座耳(401)和连结螺杆(402),所述座耳(40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同侧相邻两个所述加强板(201)的表面,两个所述座耳(401)同轴开设有连结通孔(404),且两个所述连结通孔(404)之间滑动配合有所述连结螺杆(402),所述连结螺杆(402)的两端均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母(403),且所述锁紧螺母(403)压紧在所述座耳(401)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装配化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耳(401)焊接固定在所述加强板(201)的水平部分表面,且所述连结通孔(404)的轴线与所述剪力墙体(1)的走向平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