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张拉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3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张拉锚固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通常地下室顶板、底板采用有粘结预应力,以利于控制结构的挠度和减少裂缝的开展,降低梁高以获得最大的建筑净空,更好的利用地下和地上空间。考虑到预应力张拉端的波纹管完整性保护以及预应力张拉的稳固,采用此张拉锚固装置。传统做法中,预应力张拉端位置钢筋直接暴露在混凝土上,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物资的运输,工人的施工作业流动,极易造成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界面处混凝土及波纹管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张法有粘结张拉锚固装置,可以根据现场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实际尺寸,采用现场制作的挤塑板组成四边,由胶带绑住定型,解决现场施工难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张法有粘结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两块设置于波纹管上下侧通长的上下挤塑板,两块设置于左右侧用于补足四边的左右挤塑板,以及由防水布基胶带缠绕于由挤塑板组成的半空心长方体上。其中,挤塑板均为30mm厚,上下挤塑板宽度应为波纹管宽度+60mm,左右挤塑板宽度应同波纹管高度,长度均为300mm,防水布基胶带应全部包裹,缠绕5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水布基胶带绑住挤塑板包裹的预应力钢筋,解决了预应力钢筋张拉端张拉前,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及端口混凝土往往有磨损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锚固装置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工人操作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各构件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挤塑板,2-下挤塑板,3-左挤塑板,4-右挤塑板,5-防水布基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某项目裙楼地下室顶板,负一层层高为4.9m,裙楼顶板建筑做法为种植屋面,覆土高度超过600mm,顶板荷载较大,裙楼部分大面积采用预应力进行施工。由于地下室施工结束后,预应力张拉端长期暴露在混凝土外,施工过程中易受到损伤。为了保护预应力张拉端,并保证在张拉过程中的锚固,采用了此锚固装置。总体施工顺序为,先将上挤塑板1和下挤塑板2放置在波纹管的上下方,再将左挤塑板3和右挤塑板4安装至波纹管左右两侧及上下挤塑板之间,确定4块挤塑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半空心长方体后,将防水布基胶带5在挤塑板的四面包裹缠绕五层。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设置于波纹管上下侧通长的上挤塑板(1)和下挤塑板(2),两块设置于左右侧用于补足四边的左挤塑板(3)和右挤塑板(4),并由防水布基胶带(5)缠绕于由挤塑板组成的半空心长方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张拉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塑板均为30mm厚,上挤塑板(1)和下挤塑板(2)宽度为波纹管宽度+60mm,左挤塑板(3)和右挤塑板(4)宽度同波纹管高度,长度均为300mm,防水布基胶带(5)全部包裹,缠绕5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张拉锚固装置,包括两块设置于波纹管上下侧通长的上下挤塑板,两块设置于左右侧用于补足四边的左右挤塑板,以及由防水布基胶带缠绕于由挤塑板组成的半空心长方体上。其中,挤塑板均为30mm厚,上下挤塑板宽度应为波纹管宽度+60mm,左右挤塑板宽度应同波纹管高度,长度均为300mm,防水布基胶带应全部包裹,缠绕5层。本实用新型采用防水布基胶带绑住挤塑板包裹的预应力钢筋,解决了预应力钢筋张拉端张拉前,预应力钢绞线波纹管及端口混凝土往往有磨损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锚固装置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工人操作方便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付樱姿;李志权;苏国活;李光灿;邓文杰;王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