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矿用钻机转接头。
背景技术:
钻机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十分复杂恶劣,对钻机上各个零部件和结构均要以简单、实用、可靠为设计原则;钻机钻杆等部分由于消耗较多,要求安装及拆卸方便,容易维修;同时钻杆需根据施工要求而长短不一,钻杆需要根据需求进行频繁更换,以满足施工需要,施工时更换钻杆费时费力;钻杆工作时转接头必须承受巨大的震动,转接头缓冲量较小,减震效果差,易造成钻杆的转接头频繁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长,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减震效果好的矿用钻机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矿用钻机转接头,包括壳体,壳体为圆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转接头和设置在第一转接头下方的第二转接头,所述壳体上下两端设置有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第一转接头的顶端贴合,所述下压板与在壳体内的第二转接头相贴合,所述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上压板和下压板均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头顶部呈梯状且裸露在壳体外,所述第一转接头顶部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与所述第一转接头连接的钻机钻臂上对应外螺纹设置有内螺纹,所谓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转接头底端与第二转接头的顶端相接触且固定安装有一圈凸环,所述第二转接头顶端配合凸环开设有凹环槽,所述凸环和凹环槽上均设有耐磨层,所述第二转接头的下部裸露在壳体外,所述第二转接头的底端开设有转接插孔,所述转接插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钻杆的压紧装置;所述第一转接头靠近第二转接头一端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突出齿块,所述壳体内侧壁设置有对应突出齿块的轴向滑动槽,所述第二转接头靠近第一转接头一端设置有环形卡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对应环形卡块的轴向槽体,第一转接头上的突出齿块嵌在壳体上端的轴向滑动槽内,使第一转接头与壳体之间形成连接;第二转接头上的环形卡块嵌在壳体内侧壁下部的轴向槽体内,使第二转接头和壳体形成连接,进而实现第一转接头、壳体和第二转接头之间的扭矩传递;在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之间、下压板和环形卡块之间均设置有减震胶垫,所述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之间的减震胶垫设置为多层,它们均为套在凸环外侧壁的环形胶垫且夹在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之间;在裸露在壳体外的第二转接头上设置有外衬壳,所述外衬壳顶面的半径大于第二转接头底面的半径,所述外衬壳内开设有空腔、穿孔和设置在空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所述弹性件一端与空腔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的下部伸至穿孔内。
优选为:还包括设于壳体内且用于固定减震胶垫的压紧单元;其中,所述压紧单元包括上保护板、中保护板和下保护板,上保护板位于第一转接头和减震胶垫之间,中保护板位于减震胶垫和第二转接头之间,下保护板位于第二转接头和下压板之间。
优选为:所述耐磨层包括内保护套、外保护套和密封垫,所述内保护套活动连接在凹槽环内,所述外保护套活动连接在凸环外,所述第一转接头和上保护板相接触的部位安装有密封垫,所述第二转接头和中保护板相接触的部位安装有密封垫;经过长时间作业磨损后可及时更换,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为:所述外衬壳的空腔与穿孔之间设有台阶面;第二转接头上设有卡套,所述卡套伸入外衬壳的空腔中,并且卡套上还设有环形卡沿,外衬壳外侧壁上设于环形台阶壁;所述外衬壳的穿孔设置为广口状,广口状穿孔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容纳第二转接头;下压第二转接头时最终会被环形卡沿阻挡,防止其完全压入,外衬壳台阶面的设置也能有效阻挡卡套的下压距离。
优选为: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容纳孔和球珠,所述容纳孔开设在转接插孔的侧壁上,所述球珠活动卡装在容纳孔中,当第二转接头的下部位于外衬壳内部时,球珠会受到外衬壳内壁的挤压抵顶,从而球珠会伸出一部分在转接插孔内部,从而将位于转接插孔中的钻杆紧紧卡住。
转接头工作原理:在没有装接钻杆时,第二转接头下部的转接插孔完全位于外衬壳内,在需要钻杆连接时,先将第一转接头上的外螺纹与钻机钻臂的内螺纹旋接,再将外衬壳向上压,外衬壳和第二转接头之间可以相对发生位移的,使得转接插孔部分裸露在外衬壳的穿孔外部将钻杆插入转接插孔内,该钻杆将转接插孔的球珠顶进容纳孔内,然后松开外衬壳,外衬壳与第二转接头之间受到弹性件的回复力自动回位,此时,第二转接头裸露在穿孔外的部分缩回至外衬壳内,所述球珠被外衬壳内壁顶住,使球珠往转接插孔内伸出,从而稳稳地顶住钻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之间和下压板和环形卡块之间均设置有减震胶垫,形成两个减震区,缓解钻杆工作时转接头承受震动的压力,减震效果明显,使转接头使用寿命变长;利用第二转接头和外衬壳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减少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实现对钻杆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接头a-a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转接头b-b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壳套1、上压板2、第一转接头3、第二转接头4、下压板5、凸环6、凹环槽7、耐磨层8、转接插孔9、压紧单元11、上保护板101、中保护板102、下保护板103、减震胶垫21、外衬壳22、空腔23、穿孔24、弹性件25、台阶面26、环形台阶壁27、突出齿块31、轴向滑动槽301、螺栓32、环形卡块41、轴向槽体401、卡套42,环形卡沿43、内保护套81、外保护套82、压紧装置91、球珠901、容纳孔902、密封垫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钻机转接头,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转接头3和设置在第一转接头3下方的第二转接头4,所述壳体1上下两端设置有上压板2和下压板5,所述上压板2与第一转接头3的顶端相贴合,所述下压板5与在壳体内的第二转接头4相贴合,所述第一转接头3、第二转接头4、上压板2和下压板5均通过螺栓32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头顶部呈梯状且裸露在壳体外,所述第一转接头顶部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与所述第一转接头3连接的钻机钻臂上对应外螺纹设置有内螺纹,所谓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转接头3底端与第二转接头4的顶端相接触且固定安装有一圈凸环6,所述第二转接头顶端配合凸环开设有凹环槽7,所述凸环6和凹环槽7上均设有耐磨层8,所述第二转接头4的下部裸露在壳体1外,所述第二转接头4的底端开设有转接插孔9,所述转接插孔9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钻杆的压紧装置91;所述第一转接头3靠近第二转接头4一端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突出齿块31,所述壳体1内侧壁设置有对应突出齿块31的轴向滑动槽301,所述第二转接头4靠近第一转接头3一端设置有环形卡块4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对应环形卡块41的轴向槽体401,第一转接头3上的突出齿块31嵌在壳体1上端的轴向滑动槽301内,使第一转接头3与壳体1之间形成连接;第二转接头4上的环形卡块41嵌在壳体1内侧壁下部的轴向槽体401内,使第二转接头4和壳体1形成连接,进而实现第一转接头3、壳体1和第二转接头4之间的扭矩传递;所述上压板2和下压板5分别位于壳体1两端,所述上压板2与第一转接头3的顶端贴合,所述下压板5与在壳体内的第二转接头4相贴合,在第一转接头3和第二转接头4之间、下压板5和环形卡块41之间均设置有减震胶垫21,所述第一转接头3和第二转接头4之间的减震胶垫设置为多层,它们均为套在凸环6外侧壁的环形胶垫且夹在第一转接头3和第二转接头4之间;在裸露在壳体外的第二转接头4上设置有外衬壳22,所述外衬壳1顶面的半径大于第二转接头4底面的半径,所述外衬壳22内开设有空腔23、穿孔24和设置在空腔内的弹性件25,所述弹性件25设置为弹簧,所述弹性件25一端与外衬壳22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接头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4的下部伸至穿孔24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压板和下压板主要起对整体结构的固定作用,在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之间和下压板和环形卡块之间均设置有减震胶垫,形成两个减震区,缓解钻杆工作时转接头承受震动的压力,减震效果明显,使转接头使用寿命变长。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且用于固定减震胶垫的压紧单元11;其中,所述压紧单元11包括上保护板101、中保护板102和下保护板103,上保护板101位于第一转接头3和减震胶垫21之间,中保护板102位于减震胶垫21和第二转接头4之间,下保护板103位于第二转接头4和下压板5之间;所述耐磨层8包括内保护套81、外保护套82和密封垫83,所述内保护套81活动连接在凹槽环内,所述外保护套82活动连接在凸环外,所述第一转接头3和上保护板101相接触的部位安装有密封垫83,所述第二转接头4和中保护板102相接触的部位安装有密封垫8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单元压紧固定了减震胶垫,避免了减震胶垫与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的直接接触,减少连接时相互的磨损,且使磨损作用力更均匀防止两边磨损出现高低不等的情况;经过长时间作业磨损后内保护套和外保护套也可直接更换,维修十分方便;密封垫使结合处的密封性增强,延长了主要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衬壳22的空腔23与穿孔24之间设有台阶面26;第二转接头4上设有卡套42,所述卡套42伸入外衬壳22的空腔23中,并且卡套42上还设有环形卡沿43,外衬壳22外侧壁上设于环形台阶壁27;所述外衬壳22的穿孔24设置为广口状,广口朝向下方,广口状穿孔24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容纳第二转接头4;下压第二转接头4时最终会被环形卡沿43阻挡,防止其完全压入,外衬壳台阶面26的设置也能有效阻挡卡套42的下压距离;所述压紧装置91包括容纳孔902和球珠901,所述容纳孔902开设在转接插孔9的侧壁上,所述球珠901活动卡装在容纳孔902中,当第二转接头4的下部位于外衬壳22内部时,球珠901会受到外衬壳22内壁的挤压抵顶,从而球珠901会伸出一部分在转接插孔9内部,从而将位于转接插孔9中的钻杆紧紧卡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压第二转接头时最终会被环形卡沿阻挡,防止其完全压入,外衬壳台阶面的设置也能有效阻挡卡套的下压距离,利用第二转接头和外衬壳之间的相对位移,实现对钻杆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矿用钻机转接头,包括壳体,壳体为圆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转接头和设置在第一转接头下方的第二转接头,所述壳体上下两端设置有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与第一转接头的顶端贴合,所述下压板与在壳体内的第二转接头相贴合,所述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上压板和下压板均通过螺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头顶部呈梯状且裸露在壳体外,所述第一转接头顶部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转接头底端与第二转接头的顶端相接触且固定安装有圈凸环,所述第二转接头顶端配合凸环开设有凹环槽,所述凸环和凹环槽上均设有耐磨层,所述第二转接头的下部裸露在壳体外,所述第二转接头的底端开设有转接插孔,所述转接插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钻杆的压紧装置;所述第一转接头靠近第二转接头一端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突出齿块,所述壳体内侧壁设置有对应突出齿块的轴向滑动槽,所述第二转接头靠近第一转接头一端设置有环形卡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对应环形卡块的轴向槽体;在所述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之间、下压板和环形卡块之间均设置有减震胶垫;在裸露在壳体外的第二转接头上设置有外衬壳,所述外衬壳顶面的半径大于第二转接头底面的半径,所述外衬壳内开设有空腔、穿孔和设置在空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空腔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的下部伸至穿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钻机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壳体内且用于固定减震胶垫的压紧单元;其中,所述压紧单元包括上保护板、中保护板和下保护板,上保护板位于第一转接头和减震胶垫之间,中保护板位于减震胶垫和第二转接头之间,下保护板位于第二转接头和下压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矿用钻机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包括内保护套、外保护套和密封垫,所述内保护套设置在凹槽环内,所述外保护套设置在凸环外,所述第一转接头和上保护板相接触的部位安装有密封垫,所述第二转接头和中保护板相接触的部位安装有密封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矿用钻机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壳的空腔与穿孔之间设有台阶面;第二转接头上设有卡套,所述卡套伸入外衬壳的空腔中,并且卡套上还设有环形卡沿,外衬壳外侧壁上设于环形台阶壁,所述穿孔设置为广口状,广口朝向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矿用钻机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容纳孔和球珠,所述容纳孔开设在转接插孔的侧壁上,所述球珠活动卡装在容纳孔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