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绑扎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8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绑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绑扎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施工现场钢筋绑扎主要采用手动钢筋摇钩,工人操作时需要持续摇动手腕,极易疲惫,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作业质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筋绑扎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内滑设有传动板,所述筒体的一端固设有与所述传动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的上盖板,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固设有与所述传动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的下盖板;

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板连接,所述下盖板上设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螺旋通道并连接有挂钩。

可选地,所述螺旋杆和所述传动板之间通过传力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挂钩包括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的一端与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钩体远离所述第一钩体的一端向所述螺旋杆的一侧倾斜。

可选地,所述第二钩体远离所述第一钩体的一端呈尖锐状。

可选地,所述筒体长度为10cm-35cm。

可选地,所述筒体的外径为3cm-10cm。

可选地,所述上盖板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筒体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筒体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将挂钩勾设于扎丝节点处,通过拉动筒体便可使得螺旋杆在螺旋通道内移动并转动,从而带动挂钩转动使扎丝进行旋转缠绕,从而达到绑扎作用,且在绑扎完成后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螺旋杆以及挂钩反向旋转并回到原位,从而进行下一次绑扎。且使用本工具绑扎的扎丝旋转匝数相同,使得绑扎效果更加美观标准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钢筋绑扎工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绑扎工具,包括:筒体1,筒体1内滑设有传动板5,筒体1的一端固设有与传动板5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的上盖板2,筒体1的另一端固设有与传动板5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的下盖板3;位于第一腔体内的弹簧4,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2和传动板5固定连接;位于第二腔体内的螺旋杆7,螺旋杆7的一端与传动板5连接,下盖板3上设有螺旋通道9,螺旋杆7的另一端穿出螺旋通道9并连接有挂钩8。

使用时,先将钢筋扎丝绕过钢筋绑扎点,并将扎丝两端交叉,将本工具中的挂钩8勾设于交叉点和钢筋之间空隙处,手持筒体1将筒体1向远离绑扎点处拉动,拉动过程中螺旋杆7在向筒体1外侧移动,同时在螺旋通道9的作用下使得螺旋杆7移动的同时还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挂钩8转动,进而实现绑扎作用,与此同时,螺旋杆7移动带动传动板5移动,从而使得弹簧4拉伸,当螺旋杆7的末端移动至螺旋通道9内时,停止拉动筒体1,此时绑扎完成,取出挂钩8,由于此时弹簧4处于拉伸状态具有拉力,从而拉动传动板5、螺旋杆7和挂钩8恢复原位,即可进行下一次钢筋绑扎工作。

传动板5之间通过传力杆6连接,传力杆6的一端与传动板5焊接,另一端与螺旋杆7的端部焊接,当传力杆6的末端移动至螺旋通道9内时,此时传力杆6与螺旋杆7的一端抵接于下盖板3,从而筒体1便难以再拉动。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板5与传力杆6以及弹簧4固定连接,当拉动筒体1使得螺旋杆7移动并转动时,带动传力杆6和传动板5移动并转动,此时弹簧4得到拉伸的同时还发生拧动,使得弹簧4具备双重形变力,从而在拉动螺旋杆7恢复原位时拉力更大。

挂钩8包括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第一钩体的一端与螺旋杆7固定连接,第二钩体远离第一钩体的一端向螺旋杆7的一侧倾斜,向螺旋杆7一侧倾斜的第二钩体使得挂钩8勾设于扎丝时更加稳固,在拉扯转动时不易从扎丝处脱离,从而影响绑扎效率。第二钩体远离第一钩体的一端呈尖锐状,尖锐状更易钩如扎丝和钢筋之间的间隙处。

筒体1长度为10cm-35cm,筒体1的外径为3cm-10cm,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长度为30cm,外径为6cm,且筒体1的壁厚为1cm。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扎丝的软硬程度匹配不同尺寸的本钢筋绑扎工具。

上盖板2为可拆卸地安装于筒体1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板2与筒体1之间可为螺纹连接,或通过螺栓等部件实现连接,上盖板2可拆除使得弹簧4可从第一腔体内取出进行更换,由于本工具在使用时,弹簧4需反复拉扯,容易造成弹簧4损坏,从而影响回弹效果,因此常需要进行更换,且弹簧4的两端分别为焊接在上盖板2和传动板5上,连接方便,在实际使用中,筒体1侧壁可预留开槽,方便更换弹簧4时弹簧4与传动板5的焊接,同时也可从卡槽中观察筒体1内的部件状态。

可选的,筒体1外表面设有防滑纹,通过防滑纹使得在拉动筒体1时摩擦力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内滑设有传动板,所述筒体的一端固设有与所述传动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的上盖板,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固设有与所述传动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的下盖板;

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板连接,所述下盖板上设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螺旋通道并连接有挂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和所述传动板之间通过传力杆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包括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的一端与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钩体远离所述第一钩体的一端向所述螺旋杆的一侧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体远离所述第一钩体的一端呈尖锐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长度为10cm-35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径为3cm-10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筒体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绑扎工具,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滑设有传动板,所述筒体的一端固设有与所述传动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的上盖板,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固设有与所述传动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的下盖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传动板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板连接,所述下盖板上设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螺旋通道并连接有挂钩。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挂钩勾设于扎丝节点处,通过拉动筒体便可使得螺旋杆在螺旋通道内移动并转动,从而带动挂钩转动使扎丝进行旋转缠绕,从而达到绑扎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严修发;徐劲子;马文博;于德双;滕家飞;周忠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