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7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民用、市政等建筑领域蓬勃发展,新时代的装配式建筑领域作为建筑业现代化技术的代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早期的大板建筑时代,预制构件的设计、制作、安装等关键技术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新时代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以智能工厂化、标准化、高质量、节能环保为要求,努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预制柱作为建筑竖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对建筑结构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往我们再安装预制柱时,在落位连接上往往耗时长久,主要因下层预留至上层的钢筋因各种因素发生弯折、扭曲等变形,导致安装上层预制柱时,底部套筒与下部预留钢筋无法准确对正,需要人工持镜子和施工锤逐一检查和敲击对位,且预制柱的下端无支撑,会造成预制柱发生晃动,从而造成预制柱与底柱对位效果差,安装工作耗时长久,落位精度难以保障,增加人工和设备成本。同时预制柱在无固定做措施的情况先,易发生晃动,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定威胁。

中国专利cn201911366941.6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定位导向架,可以用于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但是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使用过程可靠性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环保、快捷有效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包括底板和固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垂直设置且均设置有用于凝土预制柱向下导向的导向面,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能同时与预留钢筋卡接定位的u形槽和l形槽,所述u形槽设置在第一立板的下方,所述l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位于导向面的另一侧固接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同时与所述底板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板上设置减重孔。

进一步的,所述u形槽的端部设置为喇叭状扩大开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l形槽包括与所述u形槽垂直的第一槽和与所述u形槽平行的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预留钢筋的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使预制柱安装变得简单、方便,主要用于解决预制柱安装时套筒与下层柱预留钢筋对准难,晃动大的问题,不用使用过多人工和辅助设备即可达到目的,提高劳动率的同时节约成本。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的底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的轴测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底板;2、第一立板;3、第二立板;4、凝土预制柱;5、导向面;6、u形槽;7、l形槽;8、加强筋板;9、减重孔;10、第一槽;11、第二槽;12、预留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包括底板1和固接在底板1上的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均采用q235a为原材料进行线切割/激光切割加工成形,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垂直设置且均设置有用于凝土预制柱4向下导向的导向面5,底板1上设置有能同时与预留钢筋12卡接定位的u形槽6和l形槽7,u形槽6设置在第一立板2的下方,l形槽7设置在第二立板3的下方,具体的,l形槽7包括与u形槽6垂直的第一槽10和与u形槽6平行的第二槽11,第一槽10的宽度大于预留钢筋12的外径,使用时,先从一侧将第一槽10对齐预留钢筋12,然后竖向移动卡入第一槽10的底部,此时,横向列的预留钢筋12卡入第一槽10,且竖向列的预留钢筋12也会与u形槽6对齐,然后再横向移动到根部,实现引导工装定位,然后混凝土预制柱在落位时,只需要将相邻的面贴合导向面5下落,即可实现预留钢筋12的准确插入,进而达到快速落位引导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位于导向面5的另一侧固接有加强筋板8,加强筋板8同时与底板1固接,从而提升引导工装的整体强度,进一步,加强筋板8上设置减重孔9,从而再提升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便于搬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u形槽6与预留钢筋卡入顺畅,u形槽6的端部设置为喇叭状扩大开口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固接在所述底板(1)上的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所述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垂直设置且均设置有用于凝土预制柱(4)向下导向的导向面(5),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能同时与预留钢筋(12)卡接定位的u形槽(6)和l形槽(7),所述u形槽(6)设置在第一立板(2)的下方,所述l形槽(7)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2)和第二立板(3)位于导向面(5)的另一侧固接有加强筋板(8),所述加强筋板(8)同时与所述底板(1)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8)上设置减重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6)的端部设置为喇叭状扩大开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槽(7)包括与所述u形槽(6)垂直的第一槽(10)和与所述u形槽(6)平行的第二槽(11),所述第一槽(10)的宽度大于所述预留钢筋(12)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柱的落位引导工装,包括底板和固接在底板上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垂直设置且均设置有用于凝土预制柱向下导向的导向面,底板上设置有能同时与预留钢筋卡接定位的U形槽和L形槽,U形槽设置在第一立板的下方,L形槽设置在第二立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使预制柱安装变得简单、方便,主要用于解决预制柱安装时套筒与下层柱预留钢筋对准难,晃动大的问题,不用使用过多人工和辅助设备即可达到目的,提高劳动率的同时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泊言;鲁滔;陈友;陈日棒;杨雪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建工五建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