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3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所有采用装配式pc内墙的建筑,结构墙体转换层的钢筋定位。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装配式结构形式普遍应用,装配式墙体使用量逐年增加。但装配式pc墙体施工时,对于转换层钢筋预埋准确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预埋插筋偏位将直接导致墙体无法安装,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均会造成较大影响。但传统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墙体钢筋定位装置存在定位精准度低、安装不方便、需要施焊、无法周转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位板、穿设在定位板下部的支腿以及螺接在支腿上的定位螺母和紧固用蝶形螺母;所述定位板设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在所述定位板的长度方向上顺次交替设置预埋插筋定位孔和振捣孔;所述支腿包括水平穿过定位板的横杆以及固接在横杆两端的竖杆,所述定位螺母以及蝶形螺母在两个竖杆上均有设置;所述竖杆上且位于定位螺母上方还套设有套管,所述竖杆下端旋拧有调节螺钉;所述定位板设为若干个,并通过等边角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的端部以及角钢上均设有螺栓穿设孔,通过固定螺栓穿设在定位板以及角钢的穿设孔内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分别对称设于定位板下部靠近两端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上端位于楼板砼浇筑作业面的上方。

在利用上述系统进行施工插筋时候,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在模板或预制叠合板上部进行弹线、定位打孔;

2)在模板或预制叠合板上穿入定位支腿并固定;

3)将所述定位支腿通过定位螺母进行定位紧固;

4)安装所述定位板,并通过角钢以及螺栓进行固定,并安装在定位支腿上部;

5)将预埋插筋穿入预埋插筋定位孔中,而后检查验收;

6)浇注混凝土,并用振捣器进行振动;

7)待混凝土初凝后拆除定位系统;

8)将拆除后形成的孔洞利用微膨胀砂浆填充密实。

其中,在步骤1)中,根据装配式pc剪力墙预埋插筋定位图纸将剪力墙外侧“30cm控制线”、“暗柱控制线”进行弹线,并对预埋插筋位置进行定位,在控制线中进行标注;在模板或叠合板上部钻孔用于安装定位支腿后,在支腿下部拧入定位螺栓后,对支腿进行调节;在套设套管时,其长度大于现浇层板厚度。

在步骤5)中,在将预埋插筋插入到定位板之后,将插筋与墙体下部的钢筋进行绑扎固定。

在步骤7)中,在进行拆除的过程中,先拆除定位板,而后松动下部的蝶形螺母,最后整体拉出定位支腿和定位螺母。

在步骤8)中,对预留的孔洞,采用吊模的方式统一对填充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砂浆,并进行养护。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系统采用模块化拼装,无需现场焊接作业,避免了传统钢筋定位系统由于现场焊接造成的不确定性,可有效进行预制pc内墙钢筋的定位,提高定位精确度,且避免焊接的优点使得本实用新型环保效益更加明显;

2)采用蝶形螺母进行紧固,可以适应不同板厚及不同形式的组合楼板,提高了现场的装配效率,不需要进行任何焊接,实施过程便于操作,应用范围广;

3)该实用新型与常规定位装置相比可实现100%周转使用,不需要增加任何措施钢筋,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4)该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组装,可以根据pc墙体的不同参数现场拼装,提高了定位系统周转率的同时,提高了该定位系统的适用性;

5)该实用新型对楼板形式无要求,可适用于现浇木模板、预制叠合板及墙体左右不同施工形式的组合型楼板,适用范围广,可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剪力墙中转换层的插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板与角钢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板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腿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浇注混凝土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对于有装配式内墙的建筑在现浇墙体和装配式墙体连接区域,需要在现浇层进行墙体预埋钢筋,即为图中的转换层插筋,现有技术中对于插筋的预埋技术存在精度低、施工产生误差大的问题,且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焊接,造成了安装不便、无法周转等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埋用系统以及利用此系统实现的插筋方法,从而解决了传统施工预埋的缺点,精准度明显提升,可操作性强,并能够实现100%可周转使用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以及较强的可推广性。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插筋定位的定位系统。

一种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位板1、穿设在定位板1下部的支腿2以及螺接在支腿2上的定位螺母3和紧固用蝶形螺母4;定位板1设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在定位板1的长度方向上顺次交替设置预埋插筋定位孔5和振捣孔6;支腿2包括水平穿过定位板1的横杆201以及固接在横杆201两端的竖杆202,定位螺母3以及蝶形螺母4在两个竖杆202上均有设置;竖杆202上且位于定位螺母3上方还套设有套管7,竖杆202下端旋拧有调节螺钉;定位板1设为若干个,并通过等边角钢8连接。

定位板1的端部以及角钢8上均设有螺栓穿设孔9,通过固定螺栓穿设在定位板1以及角钢8的穿设孔9内实现连接。

支腿2分别对称设于定位板1下部靠近两端位置。

套管7上端位于楼板砼浇筑作业面的上方。

从附图2中可知,支腿2位于定位板1的下部,且支腿2的上端垂直穿过定位板1,具体为,支腿2上的横杆201垂直穿过定位板1,且横杆201的两端超出定位板1,横杆201与竖杆202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进行端部固定;定位板1上的预埋插筋定位孔5与预埋插筋数量对应,振捣孔6设为方形。

根据附图3所示,为预埋插筋后的装配式墙体预埋节点剖视图。图中,10为预埋插筋,其穿过定位板1上的预埋插筋定位孔5后向下延伸并经过楼板砼浇筑作业面11进入到剪力墙12中,套管7套设在竖杆202在楼板砼浇筑作业面部分内,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楼板砼浇筑作业面11所在现浇墙以及剪力墙13通过木质模板或叠合板14规范定位;其中定位螺母3以及紧固用的蝶形螺母4分别位于模板或叠合板14的上下两表面上,起到定位以及紧固的作用,竖杆202的下端穿过模板或叠合板14。

根据附图1-3公布的结构以及安装结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可周转预制pc内墙钢筋定位系统对该转换层插筋进行固定。施工时先在模板或预制叠合板14上进行放线打孔,孔径为并穿入定位用支腿2,同时根据图纸要求板厚调节支腿2高度,采用配套螺栓对支腿2进行上端固定,固定前支腿外侧需套上的pvc套管7,之后在模板或叠合板14下侧使用蝶形螺栓4对支腿2的下侧进行固定(见图3)。支腿2安装完毕后安装定位板1,本工法定位板1及连接装置均采用模块化定型拼装型式,主要由8mm定位钢板+l30*30*3.5mm角钢8+配套连接螺栓组成(见图4)。定位钢板在图纸规定位置开穿设孔9后,采用螺栓对角钢8与钢板进行连接,模块化的角钢8与角钢8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做到整个钢筋定位系统无焊接,避免了因现场焊接人员状态及工艺造成的钢筋定位偏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实施例一中的系统进行预埋插筋的施工方法。

本方法针对有装配式内墙的建筑在现浇墙体和装配式墙体连接区域,并需要在现浇层进行墙体预埋插筋的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模板或预制叠合板14上部进行弹线、定位打孔;

2)在模板或预制叠合板14上穿入定位支腿2并固定;

3)将定位支腿2通过定位螺母3进行定位紧固;

4)安装定位板1,并通过角钢8以及螺栓进行固定,并安装在定位支腿2上部;

5)将预埋插筋10穿入预埋插筋定位孔5中,而后检查验收;

6)浇注混凝土,并用振捣器进行振动;

7)待混凝土初凝后拆除定位系统;

8)将拆除后形成的孔洞利用微膨胀砂浆填充密实。

在步骤1)中,根据装配式pc剪力墙预埋插筋定位图纸将剪力墙外侧“30cm控制线”、“暗柱控制线”进行弹线,并对预埋插筋10位置进行定位,在控制线中进行标注;在模板或叠合板14上部钻孔用于安装定位支腿2后,根据楼板厚度对支腿2进行调节;在套设套管7时,其长度大于现浇层板厚度。

在步骤5)中,在将预埋插筋10插入到定位板1之后,将插筋10与墙体下部的钢筋进行绑扎固定。

在步骤7)中,在进行拆除的过程中,先拆除定位板1,而后松动下部的蝶形螺母4,最后整体拉出定位支腿2和定位螺母3。

在步骤8)中,对预留的孔洞,采用吊模的方式统一对填充高一标号的微膨胀砂浆,并进行养护。

结合图5所示,在步骤2)中安装定位用支腿2的过程中,先在在模板或叠合板14上部对应的定位用支腿2位置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在支腿2下部拧入m14定位螺栓,螺栓旋入深度(底部距离支腿横杆距离)应根据楼板厚度进行调节,一般为楼板厚度加5cm。调节完定位螺栓后,在定位支腿2上套入pvc套管7,同时在钻孔位置插入定位支腿2,在支腿2的横杆201中间位置设置支腿头203。要求pvc套管7长度应大于现浇层板厚,确保支腿2可以顺利拆除(见附图6)。

结合附图7,在步骤3)中定位固定的过程中,在支腿2穿过模板14下部位置后,在作业层模板14下部拧入紧固用蝶形螺母4,考虑到施工操作方便和下部方木布置位置等因素,紧固螺母选用与钢筋配套的蝶形螺母4。

在步骤4)中,根据不同墙体对定位板1进行模块化拼装,本实用新型中本工程模块化定位板1采用厚度8mm、长度模数为l=1200mm、l=400mm、l=150mm的三个模数(可以根据墙体的模数不同进行调整并组合匹配)。定位板1与定位板1之间采用角钢8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角钢8与定位板1之间采用角钢8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可以保证拼装后定位板1整体平整稳定。具体为,将待拼接的每两个定位板1相拼接的端部均设置角钢8,从而利用螺栓将两个角钢8连接,保证定位板1上端面的平整。

在步骤5)中,对预埋插筋10进行型号、数量、位置以及预留长度的验收,对定位板1位置、稳定性等内容进行检查,全部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在步骤6)进行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看筋,且定位板1上禁止站人、堆物,如浇筑过程中人员或振捣棒对定位系统进行碰撞后,造成钢筋定位板1移动,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其位置、标高重新进行校核,及时进行调整。在拆除所用系统的过程中,严禁砸、撬等做法。在拆除后,应对浇注过程中粘黏的混凝土进行清理,并分类放整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采用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一提供的技术进行效果的验证。

(1)工程概况

沈阳首开·如院一标段、二标段项目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正良一路28号,总占地面积7.6万m2,其中c-1#、c-2#、c-3#、c-4#高层均为装配式pc预制内墙,质量标准为符合国家施工验收规范优良标准及工程规范要求,争创辽宁省“世纪杯”。开工日期为2019年5月30日;其中一标段竣工日期为2021年10月31日,二标段竣工日期为2024年10月31日。

(2)工程应用

本工程c系列高层住宅楼,4层以上区域为装配式pc预制内墙,为提高定位精度和安装速度,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技术,有效节约了工期,并实现了各楼之间定位系统的100%周转使用,提高了质量,节约了成本,同时积累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经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位板、穿设在定位板下部的支腿以及螺接在支腿上的定位螺母和紧固用蝶形螺母;所述定位板设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在所述定位板的长度方向上顺次交替设置预埋插筋定位孔和振捣孔;所述支腿包括水平穿过定位板的横杆以及固接在横杆两端的竖杆,所述定位螺母以及蝶形螺母在两个竖杆上均有设置;所述竖杆上且位于定位螺母上方还套设有套管,所述竖杆下端旋拧有调节螺钉;所述定位板设为若干个,并通过等边角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的端部以及角钢上均设有螺栓穿设孔,通过固定螺栓穿设在定位板以及角钢的穿设孔内实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分别对称设于定位板下部靠近两端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端位于楼板砼浇筑作业面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可周转预制内墙插筋定位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位板、穿设在定位板下部的支腿以及螺接在支腿上的定位螺母和紧固用蝶形螺母;定位板设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在定位板的长度方向上顺次交替设置预埋插筋定位孔和振捣孔;支腿包括水平穿过定位板的横杆以及固接在横杆两端的竖杆,定位螺母以及蝶形螺母在两个竖杆上均有设置;竖杆上且位于定位螺母上方还套设有套管,竖杆下端旋拧有调节螺钉;定位板设为若干个,并通过等边角钢连接。本实用新型功能性强,使用范围广,能够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龙;李志朋;王春阳;王小兵;赵海岩;夏海雁;王文超;刘岩;王晓哲;王伟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