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后桥壳是汽车后桥的关键件,在加工的尺寸要求上比较的严格,也是汽车的常见零部件,需求量很大。现有的后桥壳壳体加工时,没有专用夹具,只有简易的夹具。加工不同的工序需要不同的简易夹具,装夹方式繁琐,多次装夹对定位基准的不同导致加工尺寸经常的超差,加工质量不能满足产品的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汽车后桥壳可以加工定位不准、装夹方式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

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包括基座、支撑座、支撑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

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支撑板,所述底座安装在支撑板底部;所述支撑板中心设置有缺口;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边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面设置有第一夹持块;所述支撑板的右侧边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上面设置有第二夹持块;

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表面;所述支撑座的本体左侧设置有第一空槽,支撑座的本体右侧设置有第二空槽;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紧固块;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气缸和固定连接件,所述支撑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支撑连接件,所述支撑连接件的两侧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条a和第一连接条b;所述第一连接条a的另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条c;所述第一连接条b的另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条d;所述第一连接条c和第一连接条d分别铰接连接在固定连接件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条c与第一连接条a连接处还一体设置有第一托起块;所述第一连接条d和第一连接条b连接处还一体设置有第二托起块;所述固定连接件固定在紧固块上;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一夹持支撑板,所述第一夹持支撑板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支撑块;所述第一夹持气缸固定安装在第一夹持支撑板的底部,第一夹持气缸输出端穿过第一夹持支撑板并安装有第一夹持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压臂;所述第一压臂中部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一夹持支撑块上;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支撑板,所述第二夹持支撑板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二夹持支撑块;所述第二夹持气缸固定安装在第二夹持支撑板的底部,第二夹持气缸输出端穿过第二夹持支撑板并安装有第二夹持连接件;所述第二夹持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压臂;所述第二压臂中部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二夹持支撑块上;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位于第一空槽中,其中所述第一压臂位于第一夹持块上方;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位于第二空槽中,其中所述第二压臂位于第二夹持块上方;

所述第一夹持支撑板和第二夹持支撑板安装在支撑板上,位于缺口的两侧上方;所述支撑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撑板底部,支撑气缸的输出端从缺口穿出。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设置为圆柱形,整体仿形于汽车桥壳壳体中部通孔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本体的四角处还设置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底部设置有加强块。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四角处设置有固定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定位机构紧凑精巧,可以对桥壳中部的壳体内侧进行精确定位,克服了以前不能定位内侧的缺点。

2.通过使用夹持机构,布置在空间狭小的桥壳内,可以对桥壳底部进行气动固定。

3.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可以实现对壳体的自动升降,方便投件取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定位机构整体机构示意图;

图2为定位机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支撑座,3-支撑机构,4-第一夹持机构,5-第二夹持机构,1101-第一支撑块,1102-第一夹持块,1201-第二支撑块,1202-第二夹持块,13-底座,14-支撑板,1401-缺口,15-固定支撑块,21-第一空槽,22-第二空槽,23-辅助槽,24-加强块,25-紧固块,31-支撑气缸,32-支撑连接件,33-第一连接条a,34-第一连接条b,35-第一托起块,36-第二托起块,37-第一连接条c,38-第一连接条d,39-固定连接件,41-第一夹持气缸,42-第一夹持支撑板,43-第一夹持支撑块,44-第一夹持连接件,45-第一压臂,51-第二夹持气缸,52-第二夹持支撑板,53-第二夹持支撑块,54-第二夹持连接件,55-第二压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包括基座1、支撑座2、支撑机构3、第一夹持机构4和第二夹持机构5,所述支撑座2位于基座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机构3位于支撑座2内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和第二夹持机构5分别位于支撑机构3的两侧。

所述基座1包括底座13和支撑板14,所述底座13安装在支撑板14底部;用于将整个定位机构固定在机床上。所述支撑板14中心设置有缺口1401;所述缺口1401横向开设在支撑板14上表面;缺口1401的两个长边处设置有若干螺栓孔,用于固定第一夹持机构4和第二夹持机构5,即第一夹持支撑板42和第二夹持支撑板52通过螺栓固定在1401的的两个长边处,整体位于在支撑板14上,位于缺口1401的两侧上方;

所述支撑座2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4上表面;所述支撑座2的本体左侧设置有第一空槽21,支撑座2的本体右侧设置有第二空槽2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设置有紧固块25;

所述支撑板14的左侧边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块1101,所述第一支撑块1101上面设置有第一夹持块1102;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位于第一空槽21中,其中所述第一压臂45位于第一夹持块1102上方;在第一夹持气缸41作用下,第一夹持块1102和第一压臂45配合,实现夹持功能。

所述支撑板14的右侧边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201,所述第二支撑块1201上面设置有第二夹持块1202;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位于第二空槽22中,其中所述第二压臂55位于第二夹持块1202上方;在第二夹持气缸51的作用下,第二夹持块1202和第二压臂55配合,实现夹持功能。

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气缸31和固定连接件39,所述支撑气缸31的输出端安装支撑连接件32,所述支撑连接件32的两侧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条a33和第一连接条b34;所述第一连接条a3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条c37;所述第一连接条b34的另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条d38;所述第一连接条c37和第一连接条d38分别铰接连接在固定连接件39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条c37与第一连接条a33连接处还一体设置有第一托起块35;所述第一连接条d38和第一连接条b34连接处还一体设置有第二托起块36;所述固定连接件39固定在紧固块25上;

由于述固定连接件39固定在紧固块25上;在支撑气缸31的作用下,第一托起块35和第二托起块36实现上升或下降的功能,进一步实现对壳体的自动升降,方便投件取件。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第一夹持气缸41和第一夹持支撑板42,所述第一夹持支撑板42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支撑块43;所述第一夹持气缸41固定安装在第一夹持支撑板42的底部,第一夹持气缸41输出端穿过第一夹持支撑板42并安装有第一夹持连接件44;所述第一夹持连接件44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压臂45;所述第一压臂45中部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一夹持支撑块43上;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包括第二夹持气缸51和第二夹持支撑板52,所述第二夹持支撑板52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二夹持支撑块53;所述第二夹持气缸51固定安装在第二夹持支撑板52的底部,第二夹持气缸51输出端穿过第二夹持支撑板52并安装有第二夹持连接件54;所述第二夹持连接件54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压臂55;所述第二压臂55中部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二夹持支撑块53上;通过第一夹持机构4和第二夹持机构5相配合,布置在空间狭小的桥壳内,可以对桥壳底部进行气动固定。

所述支撑气缸31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4底部,支撑气缸31的输出端从缺口1401穿出。

所述支撑座2设置为圆柱形,整体仿形于汽车桥壳壳体中部通孔处。通过仿形设计,可以对桥壳中部的壳体内侧进行精确定位,克服了以前不能定位内侧的缺点。

所述支撑座2本体的四角处还设置有辅助槽23,所述辅助槽23底部设置有加强块24。所述支撑板14的表面四角处设置有固定支撑块15。所述加强块24用于保证支撑座2的结构强度。所述固定支撑块15用于进一步增加桥壳中部的壳体内侧和支撑座2之间的精密度,防止产生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首先,支撑气缸31向下收缩控制第一托起块35和第二托起块36向支撑座2内侧收缩;第一夹持气缸41向下收缩,第一压臂45向上翻折;第二夹持气缸51向下收缩,第二压臂55向上翻折。

将汽车桥壳中部的通孔对准支撑座2放置在支撑板14;此时桥壳中部的底边板与第一夹持块1102和第二夹持块1202上,控制第一夹持气缸41向上推动,第一压臂45向下翻折,实现左端夹紧;第二夹持气缸51向上推动,第二压臂55向下翻折,实现右端夹紧。当第一夹持机构4和第二夹持机构5将壳体中部底部板夹紧后,支撑气缸31向上推动,使得第一托起块36和第二托起块36将壳体中部的顶板托起,最终实现汽车桥壳壳体的定位目的。通过本定位机构,可以实现对汽车桥壳壳体的精准定位,便于后期的加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支撑座(2)、支撑机构(3)、第一夹持机构(4)和第二夹持机构(5),

所述基座(1)包括底座(13)和支撑板(14),所述底座(13)安装在支撑板(14)底部;所述支撑板(14)中心设置有缺口(1401);所述支撑板(14)的左侧边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块(1101),所述第一支撑块(1101)上面设置有第一夹持块(1102);所述支撑板(14)的右侧边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201),所述第二支撑块(1201)上面设置有第二夹持块(1202);

所述支撑座(2)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4)上表面;所述支撑座(2)的本体左侧设置有第一空槽(21),支撑座(2)的本体右侧设置有第二空槽(22);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设置有紧固块(25);

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气缸(31)和固定连接件(39),所述支撑气缸(31)的输出端安装支撑连接件(32),所述支撑连接件(32)的两侧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接条a(33)和第一连接条b(34);所述第一连接条a(3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条c(37);所述第一连接条b(34)的另一端铰接连接第一连接条d(38);所述第一连接条c(37)和第一连接条d(38)分别铰接连接在固定连接件(39)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条c(37)与第一连接条a(33)连接处还一体设置有第一托起块(35);所述第一连接条d(38)和第一连接条b(34)连接处还一体设置有第二托起块(36);所述固定连接件(39)固定在紧固块(25)上;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第一夹持气缸(41)和第一夹持支撑板(42),所述第一夹持支撑板(42)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一夹持支撑块(43);所述第一夹持气缸(41)固定安装在第一夹持支撑板(42)的底部,第一夹持气缸(41)输出端穿过第一夹持支撑板(42)并安装有第一夹持连接件(44);所述第一夹持连接件(44)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压臂(45);所述第一压臂(45)中部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一夹持支撑块(43)上;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包括第二夹持气缸(51)和第二夹持支撑板(52),所述第二夹持支撑板(52)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第二夹持支撑块(53);所述第二夹持气缸(51)固定安装在第二夹持支撑板(52)的底部,第二夹持气缸(51)输出端穿过第二夹持支撑板(52)并安装有第二夹持连接件(54);所述第二夹持连接件(54)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压臂(55);所述第二压臂(55)中部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二夹持支撑块(53)上;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4)位于第一空槽(21)中,其中所述第一压臂(45)位于第一夹持块(1102)上方;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位于第二空槽(22)中,其中所述第二压臂(55)位于第二夹持块(1202)上方;

所述第一夹持支撑板(42)和第二夹持支撑板(52)安装在支撑板(14)上,位于缺口(1401)的两侧上方;所述支撑气缸(31)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4)底部,支撑气缸(31)的输出端从缺口(1401)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设置为圆柱形,整体仿形于汽车桥壳壳体中部通孔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本体的四角处还设置有辅助槽(23),所述辅助槽(23)底部设置有加强块(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的表面四角处设置有固定支撑块(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后桥桥壳壳体定位机构,包括基座、支撑座、支撑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所述支撑座位于基座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支撑座内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分别位于支撑机构的两侧。本定位机构紧凑精巧,可以对桥壳中部的壳体内侧进行精确定位,克服了以前不能定位内侧的缺点。通过使用夹持机构,布置在空间狭小的桥壳内,可以对桥壳底部进行气动固定。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可以实现对壳体的自动升降,方便投件取件。

技术研发人员:汤永松;钟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佳本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