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线束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进行生产与电源直接连接的线束时,其端子与线束之间需要保证端子与线束之间的导通率和抗拉拔能力,线束端子为两组轴线垂直的套筒固定连接,且两组套筒的侧壁均设置开口,其中与电源电极连接的套筒,表面设置用于装配锁紧螺栓的装配孔,而与线束连接的套筒并没有该孔,因此需要将该套筒进行挤压,并在开口处浇注焊锡,以保证端子与线束之间的导通率和抗拉拔能力,但是现有技术中,直接进行浇筑,会造成焊锡逸出,浇筑表面质量低下,且在固定过程中,存在固定不牢靠,易烫伤操作者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能够快速固定线束与端子,保证注锡腔体稳定,避免焊锡逸出,保证表面浇注质量,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包括第一组块和第二组块,所述第一组块和第二组块的竖直接触表面分别设置半圆形的弧形通槽,所述第一组块和第二组块的弧形通槽围成圆形的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上端对应的弧形通槽内壁侧壁设置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为分别与第一组块和第二组块固定连接的半圆形环,所述第一组块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弧形夹持板,所述弧形夹持板的开口方向与第一组块的弧形通槽开口一致,所述第二组块的上表面垂直设置限位销孔,所述限位销孔内配合安装限位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通槽上端的第二组块表面固定设置弧形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弧形开口与第二组块弧形通槽的开口方向一致;
通过设置限位凸起,对端子进行水平位置的限定,当第一组块在合模时,对端子进行水平方向的支撑,从而减少限位销的受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环下方的弧形通槽内壁固定设置第一隔热板,所述第二限位环下方的弧形通槽内壁固定设置第二隔热板;
通过设置隔热板,阻隔注锡过程中的高温烧坏线束表面的绝缘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组块与第一组块的接触表面垂直固定设置定位销,所述第一组块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的前端为锥型结构,所述定位销孔的开口处为锥型扩孔;
通过设置定位销和定位销孔的插接设计,实现第一组块和第二组块的快速合模,且保证第一组块和第二组块的弧形通槽在合模后轴线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组块与第二组块的接触表面垂直固定设置定位销,所述第二组块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的前端为锥型结构,所述定位销孔的开口处为锥型扩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采用两组分离式的第一组块和第二组块,两组组块的弧形通槽围成圆形通孔,其中限位环上端的弧形夹持板能够在两组组块合并时,对扩张状态的套筒进行夹紧,从而缩小该套筒侧壁的开口,使套筒与内部线束紧密结合,同时弧形夹持板的内壁与开口的侧壁围成稳定的注锡腔体,避免焊锡外溢造成的烫伤,同时限位环下方的弧形通槽能够对线束夹紧,保证注锡过程中线束与端子的轴线位置关系稳定,同时在第二组块上设置限位销,通过限位销与端子另外一个套筒开口的装配孔配合,使端子与第二组块具有稳定的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端子和线束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组块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组块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组块、101第一限位环、102弧形夹持板、103第一隔热板、104定位销孔、2第二组块、201第二限位环、202限位凸起、203限位销孔、204定位销、3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包括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的竖直接触表面分别设置半圆形的弧形通槽,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的弧形通槽围成圆形的通孔,圆形通孔上端对应的弧形通槽内壁侧壁设置第一限位环101和第二限位环201,第一限位环101和第二限位环201为分别与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固定连接的半圆形环,第一组块1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弧形夹持板102,弧形夹持板10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组块1的弧形通槽开口一致,第二组块2的上表面垂直设置限位销孔203,限位销孔203内配合安装限位销3。
弧形通槽上端的第二组块2表面固定设置弧形的限位凸起202,限位凸起202的弧形开口与第二组块2弧形通槽的开口方向一致;
通过设置限位凸起202,对端子进行水平位置的限定,当第一组块1在合模时,对端子进行水平方向的支撑,从而减少限位销3的受力。
第一限位环101下方的弧形通槽内壁固定设置第一隔热板103,第二限位环201下方的弧形通槽内壁固定设置第二隔热板;
通过设置隔热板,阻隔注锡过程中的高温烧坏线束表面的绝缘皮。
第二组块2与第一组块1的接触表面垂直固定设置定位销204,第一组块1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销孔104,定位销204的前端为锥型结构,定位销孔104的开口处为锥型扩孔;
通过设置定位销204和定位销孔104的插接设计,实现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的快速合模,且保证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的弧形通槽在合模后轴线重合。
第一组块1与第二组块2的接触表面垂直固定设置定位销204,第二组块2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销孔104,定位销204的前端为锥型结构,定位销孔104的开口处为锥型扩孔。
在使用时: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在合模后,第一限位环(101)和第二限位环201围成的圆形内径与线束的金属部分直径相同,弧形夹持板102的内径与套筒夹紧后的外径相同,防火板围成的圆形内径与线束外绝缘层的外径相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包括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的竖直接触表面分别设置半圆形的弧形通槽,所述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的弧形通槽围成圆形的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上端对应的弧形通槽内壁侧壁设置第一限位环(101)和第二限位环(201),所述第一限位环(101)和第二限位环(201)为分别与第一组块(1)和第二组块(2)固定连接的半圆形环,所述第一组块(1)的上表面垂直设置弧形夹持板(102),所述弧形夹持板(10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组块(1)的弧形通槽开口一致,所述第二组块(2)的上表面垂直设置限位销孔(203),所述限位销孔(203)内配合安装限位销(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通槽上端的第二组块(2)表面固定设置弧形的限位凸起(202),所述限位凸起(202)的弧形开口与第二组块(2)弧形通槽的开口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环(101)下方的弧形通槽内壁固定设置第一隔热板(103),所述第二限位环(201)下方的弧形通槽内壁固定设置第二隔热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块(2)与第一组块(1)的接触表面垂直固定设置定位销(204),所述第一组块(1)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销孔(104),所述定位销(204)的前端为锥型结构,所述定位销孔(104)的开口处为锥型扩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用注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块(1)与第二组块(2)的接触表面垂直固定设置定位销(204),所述第二组块(2)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销孔(104),所述定位销(204)的前端为锥型结构,所述定位销孔(104)的开口处为锥型扩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