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圆柱模板的加固方式为采用短钢管在原模四周形成井字架抱箍,短钢管和模板之间垫一根木方,通过反复吊线锤来逐步调整圆柱模垂直度。垂直度调整到位后,短钢管与四周架体设横向拉结杆来进行定位固定,防止浇筑过程中的扰动变形,定位过程中反复吊线锤极大的浪费了时间,且在圆柱模板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高度均需要吊线锤,重复操作费时费力,原有加固方式存在以下缺点:调整垂直度时,需要上下端同时安排人员实时通过线锤测量垂直度,操作人员需不断调整柱箍及加固拉结杆的位置,操作不便,费工费时。垂直度调整过程中,线锤需一直使用,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影响精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法对圆柱垂直度进行实时控制,并且拉结杆与四周架体固定连接且对于圆柱模板出现垂直度偏差时,无法及时有效的调节支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施工方式,采用钢管抱箍木方的方式并且使用卡接件和套筒伸缩调节支撑木方,同时在套筒上设置线锤实时监测圆柱模板的垂直度,更加方便的解决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圆柱模板垂直度的监测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影响精度,调整垂直度时,需要上下端同时安排人员实时通过线锤测量垂直度,操作人员需不断调整柱箍及加固拉结杆的位置,操作不便,费工费时,并且拉结杆与四周架体固定连接且对于圆柱模板出现垂直度偏差时,无法及时有效的调节支撑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
竖直方向贴设于所述圆柱模板的木方,所述木方沿所述圆柱模板间隔布设;
设于所述木方外侧的框架,所述框架箍紧所述木方;
立设于所述框架外侧的支撑架体;
一端卡接于所述木方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长度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长度使得所述支撑件顶撑于所述木方与所述支撑架体之间;以及
挂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线锤,位于所述圆柱模板同侧的线锤上下对应设置,在调节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长度时,让上下对应的线锤位于同一铅垂线上从而实现圆柱模板垂直度的修正。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u型顶托、螺纹杆和套筒,所述u型顶托对应卡套于所述木方的表面,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于所述u型顶托的另一侧,所述套筒插设于所述支撑架体内且可转动,所述套筒内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螺纹杆螺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垂直连接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并挡接于所述支撑架体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螺纹杆表面设有刻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转动件和操作把手,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圆柱模板的端部,所述操作把手固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且垂直于所述转动件。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固设有吊环。
可选地,同一所述木方上设有多个对应的所述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框架包括四个钢管并垂直连接,所述钢管的连接处设有扣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一体化结构将支撑圆柱模板的加固和修正垂直度集中在一起,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随着圆柱模板施工设有多组框架和支撑件,对各个高度的圆柱模板进行加固和修正。2、加固结构与架体安装更加方便,且当垂直度出现偏差,加固结构的支撑件可伸缩调整,现场施工操作简单,对于加固的圆柱模板的调整支撑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3、在施工过程中对圆柱模板垂直度的监测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影响精度,设置支撑件进行加固时,线锤已经装在支撑件上,自上而下观察并调整垂直度时,无需上下端同时安排人员实时通过线锤测量垂直度,操作人员无需不断调整柱箍及加固拉结杆的位置。4、加固结构与原有的架体架构相连接,与常规尺寸的钢管、扣件搭配使用,不影响原有的模架体系,适用性强,所使用的材料、施工工艺均为常见材料和工艺且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的钢管抱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的卡接件与套筒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的转动件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的工作状态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圆柱模板;21、木方;22、框架;23、支撑件;24、u型顶托;25、螺纹杆;26、转动件;27、操作把手;28、吊环;29、套筒;30、限位件;31、支撑架体;32、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竖直方向贴设于所述圆柱模板20的木方21,所述木方21沿所述圆柱模板20间隔布设;设于所述木方21外侧的框架22,所述框架22箍紧所述木方21;立设于所述框架22外侧的支撑架体31;一端卡接于所述木方21的支撑件23,所述支撑件2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31,所述支撑件23的支撑长度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支撑件23的支撑长度使得所述支撑件23顶撑于所述木方21与所述支撑架体31之间;以及挂设于所述支撑件23上的线锤,位于所述圆柱模板20同侧的线锤上下对应设置,在调节所述支撑件23的支撑长度时,让上下对应的线锤位于同一铅垂线上从而实现圆柱模板20垂直度的修正。
本实用新型的加固结构设有抱箍于圆柱模板周部的框架,框架与圆柱模板之间设有竖直且间隔布置的木方,框架箍紧木方并进一步通过木方扶正圆柱模板,加固结构还设有卡接于木方上的支撑件,支撑件的另一端插入支撑架体内,通过调节支撑件的支撑长度使得所述支撑件顶撑于所述木方与所述支撑架体之间,实现对木方的进一步顶托,同时在对圆柱模板顶推支撑的同时,支撑件上挂设有线锤,调整支撑长度让上下对应的同侧线处于同一铅垂线上,以实现修正圆柱模板的垂直度,本实用新型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圆柱模板的垂直度调整,简便圆柱模板的加固步骤,提高加固质量,省去了爬上爬下多次测量圆柱模板垂直度的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更加实用。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所述支撑件23包括u型顶托24、螺纹杆25和套筒29,所述u型顶托24对应卡套于所述木方21的表面,所述螺纹杆25固定连接于所述u型顶托24的另一侧,所述套筒29插设于所述支撑架体31内且可转动,所述套筒29内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螺纹杆25螺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套筒29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卡接件23与所述套筒29螺合连接,所述u型顶托24与所述螺纹杆25焊接固定,所述螺纹杆25垂直于所述u型顶托24的另一侧,所述螺纹杆25的另一端螺合连接于所述套筒29,通过调整所述螺纹杆25螺入所述套筒29内的距离进而调整所述木方21与所述支撑架体31之间的距离,并顶撑所述圆柱模板20进行垂直度调节。
如图2、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所述套筒29的外表面还设有限位件30,所述限位件30垂直连接于所述套筒29的外表面并挡接于所述支撑架体31的端部。
具体地,所述限位件30垂直设于所述套筒29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架体31为多根长钢管相互拼接连接形成,多根长钢管的连接处通过扣件32进行固定,形成位于所述圆柱模板20外侧的所述支撑架体31,所述套筒29伸入同一标高的所述长钢管,并通过所述限位件30挡接于所述长钢管的端部并自身可转动,进而形成对所述圆柱模板20的支撑,所述木方21贴于所述圆柱模板20表面且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架体31设有多层,与之对应的所述支撑件23与所述框架22设有多组,并随着所述圆柱模板20的逐步施工依次支撑于所述圆柱模板20不同标高的表面,当需要调节所述支撑架体31与所述圆柱模板20之间的距离时,转动调节所述支撑件23的支撑距离即可调节所述支撑架体31与所述圆柱模板20之间的距离,更加方便实用。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中,所述螺纹杆表面设有刻度。
具体地,所述螺纹杆25的表面设有刻度,旋拧调节时,记录调整尺寸,并与所述圆柱模板20底部初始部分的数值进行比对,对于修正所述圆柱模板20的垂直度更加方便具体,随着所述圆柱模板20的标高不断增加,始终保持所述支撑件23伸出所述套筒29的尺寸与初始部分的数值相同,进而修正所述圆柱模板的垂直度。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所述支撑件23还包括转动件26和操作把手27,所述转动件26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29靠近所述圆柱模板20的端部,所述操作把手27固设于所述转动件26的外表面且垂直于所述转动件26。
具体地,所述转动件26与所述套筒29焊接固定,所述螺纹杆25伸入所述转动件26进而对螺进所述套筒29内,所述螺纹杆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u型顶托24,所述u型顶托24卡套于所述木方21,所述转动件26的表面设有所述操作把手27,转动所述操作把手27,带动所述转动件26与所述套筒29转动,并控制所述螺纹杆25伸入所述套筒29内的距离,所述套筒29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支撑架体31并通过所述限位件30限位固定进而对所述木方21形成支撑,并通过所述木方21对所述圆柱模板20进行支撑,通过所述初始刻度对所述螺纹杆25伸出所述套筒29的支撑距离进行调整,以保持所述圆柱模板20不同标高的垂直度。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所述转动件26的外表面固设有吊环28。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同一所述木方21上设有多个对应的所述支撑件23。
具体地,所述吊环28焊接固定于所述转动件26的表面,所述吊环28与所述转动把手27相对于所述转动件26的外表面相互垂直,即所述转动把手27转动到水平方向上时,所述吊环28呈竖直方向,所述吊环28上挂设有所述线锤,当所述转动把手27调节完成并呈水平方向静止时,挂设所述线锤于所述吊环28上,此时所述线锤竖直向下并显示垂直度,根据所述木方21的不同标高设有多组所述框架22和所述支撑件23,所述线锤同样设有多个,即呈竖直方向上下相邻的同侧两所述线锤处于同一铅垂线,当处于同一铅垂线时,所述圆柱模板垂直,或者出现偏差,对于出现偏差的情况,适当调节所述操作把手27进行修正,并且根据所述螺纹杆25伸出所述套筒29的刻度,进行精确比对,以保证所述圆柱模板从最初始阶段的垂直度一直到所述圆柱模板的顶部的垂直度。
在整个施工阶段,所述线锤始终挂设于所述吊环28上,持续监测所述圆柱模板20的垂直度,当所述圆柱模板20施工高度进一步增高,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木方21,且同一所述木方21上设有多个所述支撑件23进行支撑,进而设有多组所述吊环28和所述线锤,以解决调整垂直度时,需要上下端同时安排人员实时通过所述线锤测量垂直度,避免了施工人员爬上爬下的风险。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所述框架22包括四个钢管并垂直连接,所述钢管的连接处设有扣件32。
具体地,所述圆柱模板20周部的所述框架22为短钢管拼接连接形成,所述短钢管在同一水平面上设有四个,相互拼接并包围所述圆柱模板20,各个所述短钢管上垫有竖直方向的所述木方21,随着所述圆柱模板20的逐步施工,所述圆柱模板20的标高增加,所述短钢管形成的所述框架22同样设有多组,对应不同标高的所述圆柱模板20进行抱箍固定。采用所述短钢管设置更加方便,拼接速度快,取材较为简单,有效的对所述圆柱模板20施工的初期进行固定,之后再通过所述卡接件23与所述套筒29和所述架体31的配合对所述圆柱模板20做进一步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首先在圆柱模板底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木方,木方的外侧设有框架,并箍紧木方,多个短钢管形成的框架通过扣件连接并设有多组,然后,在圆柱模板外侧,采用多个长钢管相互拼接搭设支撑架体,支撑架体设有多层,多个长钢管同样通过扣件连接,最后,在木方与支撑架体之间卡接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u型顶托、螺纹杆和套筒,套筒的螺合端焊接固定有转动件,转动件的周部设有操作把手和吊环,操作把手和吊环相对竖直方向垂直设置,套筒内设有对应的内螺纹,u型顶托卡套于木方上,u型顶托的另一侧焊接固定螺纹杆,螺纹杆表面设有刻度并螺进套筒内,套筒表面设有限位件,套筒伸入支撑架体的长钢管内并通过限位件限位固定且可自身转动,安装时,转动操作把手,使得卡接件螺合进套筒内,并顶撑于木方,转动过后的转动件上的吊环挂接线锤,根据螺纹杆螺进套筒内的距离和上下多组线锤是否位于同一铅垂线对应观察,形成对垂直度的检测,并根据线锤的实际情况做修正,此时,套筒的位置相对固定,套筒距圆柱模板的距离通过转动操作把手做进一步调节,修正时,螺纹杆上的刻度也可作为依据,并记录修成的幅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圆柱模板安装后的垂直度调整、圆柱定位固定问题。同时可用于圆柱混凝土浇筑前、浇筑过程中及浇筑后的柱垂直度监控、检查,方便了现场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对于垂直度的检测存在整个施工阶段且施工人员不必爬上爬下多次设置并测量,较为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
竖直方向贴设于所述圆柱模板的木方,所述木方沿所述圆柱模板间隔布设;
设于所述木方外侧的框架,所述框架箍紧所述木方;
立设于所述框架外侧的支撑架体;
一端卡接于所述木方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长度可调节,通过调节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长度使得所述支撑件顶撑于所述木方与所述支撑架体之间;以及
挂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线锤,位于所述圆柱模板同侧的线锤上下对应设置,在调节所述支撑件的支撑长度时,让上下对应的线锤位于同一铅垂线上从而实现圆柱模板垂直度的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u型顶托、螺纹杆和套筒,所述u型顶托对应卡套于所述木方的表面,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于所述u型顶托的另一侧,所述套筒插设于所述支撑架体内且可转动,所述套筒内设有内螺纹并与所述螺纹杆螺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还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垂直连接于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并挡接于所述支撑架体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表面设有刻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转动件和操作把手,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圆柱模板的端部,所述操作把手固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且垂直于所述转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外表面固设有吊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木方上设有多个对应的所述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圆柱模板垂直度修正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四个钢管并垂直连接,所述钢管的连接处设有扣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