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加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模板对拉螺杆加固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过程中,对拉螺杆的螺母会随着振动过程逐渐松动,而螺母松动后会造成涨模或爆模现象,使得混凝土截面变大,导致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质量存在缺陷。并且,即使操作人员在螺母松动后再拧紧螺母,也无法使得截面变大后的混凝土恢复原样,最终会造成混凝土的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对拉螺杆的螺母松脱的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因对拉螺杆的紧固件松脱而造成涨模或爆模现象,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进行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包括:对拉螺杆、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对拉螺杆的支撑件、用于锁紧所述对拉螺杆的紧固件以及用于防止所述紧固件松脱的锚固装置,所述紧固件设于所述支撑件的顶部,所述锚固装置位于所述支撑件内、且与所述紧固件的底部配合设置,所述支撑件、所述紧固件和所述锚固装置对应设有便于所述对拉螺杆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底部设有波浪形的第一凹凸槽的螺母,所述锚固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凹凸槽配合设置的锚固件和用于支撑所述锚固件的锚固底座,所述锚固件包括垫片和弹性件,所述垫片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凹凸槽相配合的波浪形的第二凹凸槽,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方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垫片底部和所述锚固底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凸槽和所述第二凹凸槽的波浪形均为弧形或梯形。
优选的,所述锚固底座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的第一部和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运动方向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的底部与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部设于所述第一部的顸部,所述弹性件可沿着所述第二部的外周部上下运动,所述弹性件的压缩量最大时所述第二部与所述垫片相抵。
优选的,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二部的所述通孔均为六边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锚固装置和所述支撑件为一体式结构。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时,首先,可以将两个支撑件的底端分别贴合两侧模板,模板内用于浇筑混凝土,再将对拉螺杆穿过其中一个支撑件和锚固装置的通孔、模板等,最后插入另一个支撑件和锚固装置的通孔内,而后,分别在两个支撑件的顶部都放置紧固件,使得紧固件的通孔对准套入对拉螺杆,之后,操作人员可利用扳手等工具拧紧紧固件,使得紧固件有效锁紧对拉螺杆,与此同时,与紧固件底部配合设置的锚固装置可有效防止紧固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现象,也即锚固装置可保证紧固件持续有效的锁紧对拉螺杆,使得支撑件有效压紧模板,以避免出现涨模或爆模现象,最终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成型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因对拉螺杆的紧固件松脱而造成涨模或爆模现象,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件、紧固件以及锚固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锚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9中:
1为对拉螺杆、2为支撑件、3为紧固件、4为锚固装置、5为通孔、6为第一凹凸槽、7为第二凹凸槽、8为垫片、9为弹性件、10为锚固底座、11为底座下部、12为底座上部、13为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因对拉螺杆的紧固件松脱而造成涨模或爆模现象,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进行推广使用。
请参考图1至图9,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撑件、紧固件以及锚固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锚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包括:对拉螺杆1、用于支撑固定对拉螺杆1的支撑件2、用于锁紧对拉螺杆1的紧固件3以及用于防止紧固件3松脱的锚固装置4,紧固件3设于支撑件2的顶部,锚固装置4位于支撑件2内、且与紧固件3的底部配合设置,支撑件2、紧固件3和锚固装置4对应设有便于对拉螺杆1穿过的通孔5。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锚固装置4用于放置紧固件3松脱是指当紧固件3拧紧固定后,锚固装置4可以有效限制紧固件3继续转动,也即可避免紧固件3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而出现松脱现象,继而可避免对拉螺杆1和支撑件2等与模板13松脱而出现的涨模或爆模现象。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支撑件2、对拉螺杆1、紧固件3以及锚固装置4的形状、结构、尺寸、材质等进行确定。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时,首先,可以将两个支撑件2的底端分别贴合两侧的模板13,模板13内用于浇筑混凝土,再将对拉螺杆1穿过其中一个支撑件2和锚固装置4的通孔5、模板13等,最后插入另一个支撑件2和锚固装置4的通孔5内,而后,分别在两个支撑件2的顶部都放置紧固件3,使得紧固件3的通孔5对准套入对拉螺杆1,之后,操作人员可利用扳手等工具拧紧紧固件3,使得紧固件3有效锁紧对拉螺杆1,与此同时,与紧固件3底部配合设置的锚固装置4可有效防止紧固件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现象,也即锚固装置4可保证紧固件3持续有效的锁紧对拉螺杆1,使得支撑件2有效压紧模板13,以避免出现涨模或爆模现象,最终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成型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可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因对拉螺杆1的紧固件3松脱而造成涨模或爆模现象,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进行推广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紧固件3为底部设有波浪形的第一凹凸槽6的螺母,锚固装置4包括用于与第一凹凸槽6配合设置的锚固件和用于支撑锚固件的锚固底座10,锚固件包括垫片8和弹性件9,垫片8顶部设有与第一凹凸槽6相配合的波浪形的第二凹凸槽7,弹性件9的弹性方向两端分别与垫片8底部和锚固底座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拧紧紧固件3时,第一凹凸槽6与第二凹凸槽7相接触,拧紧过程中第一凹凸槽6周向转动,使得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相接触的位置发生改变,且紧固件3会向下挤压垫片8和弹性件9,使得弹性件9向下压缩,第二凹凸槽7向下移,该过程也会使得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相接触的位置发生改变。
当第一凹凸槽6的外凸位与第二凹凸槽7的内凹位卡接、第一凹凸槽6的内凹位与第二凹凸槽7的外凸位卡接时,则可以有效限制第一凹凸槽6继续转动,可以有效防止紧固件3松脱,也即此时锚固件的第二凹凸槽7在弹性件9的弹力作用下会顶紧紧固件3的第一凹凸槽6,形成一个顶紧契合的效果,确保紧固件3即使在振动情况下也不会松动,此时为紧固件3最终的锁紧状态。
而当拧紧螺母时,第一凹凸槽6会转动,可能导致第一凹凸槽6的外凸位沿着第二凹凸槽7的波峰和波谷区间移动,也即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相接触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当第一凹凸槽6的外凸和第二凹凸槽7的内凹相接触时,为最终锁紧状态,紧固件3在振动作用下不会松弛。而在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的其它相互接触状态下,紧固件3可能会在振动作用下有轻微的松弛,其松弛幅度最大为波浪形凹槽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当第一凹凸槽6的外凸位与第二凹凸槽7的内凹位、第一凹凸槽6的内凹位与第二凹凸槽7的外凸位都再次卡接时,第二凹凸槽7可再次有效限制第一凹凸槽6转动,继而防止紧固件3松脱。除非对紧固件3额外施加一个较大扭矩力,使得第一凹凸槽6再次转动而破坏该顶紧契合效果,此时的紧固件3才会松动。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的深度和大小等尺寸的设置需要确保振动时螺母不会松动。并且,弹性件9和设有第二凹凸槽7的垫片8可以通过粘结或焊接等形式进行连接。而锚固底座10需要满足锚固件受力后能够自由伸缩变形,以使得垫片8和弹性件9受力后可在紧固件3底部和锚固底座10之间上下伸缩变形,锚固底座10可有效支撑弹性件9。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螺母、第一凹凸槽6、第二凹凸槽7、垫片8、弹性件9以及锚固底座10的形状、结构、尺寸、位置、材质等进行确定。
优选的,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的波浪形均为弧形或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将波浪形设置为弧形或梯形,设置可以设置为三角形,都是为了方便紧固件3的第一凹凸槽6和垫片8的第二凹凸槽7进行契合,以减小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的相对摩擦力,避免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发生严重磨损,继而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的波浪形进行选择,但需要确保二者形状相匹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锚固底座10包括用于支撑弹性件9的底座下部11和用于限制弹性件9运动方向的底座上部12,底座下部11的底部与支撑件2的底部连接,底座上部12设于底座下部11的顶部,弹性件9可沿着底座上部12的外周部上下运动,弹性件9的压缩量最大时底座上部12与垫片8相抵。
本实施例中,当拧紧紧固件3或拧松紧固件3时,垫片8会受到紧固件3的挤压力,并可将该挤压力传递至弹性件9,使得弹性件9被压缩而沿着底座上部12外周部向下运动,当弹性件9不再受到较大的挤压力时,弹性件9会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沿着底座上部12向上运动,弹性件9上下移动过程可带动垫片8同步移动,垫片8移动过程以及紧固件3的拧紧拧松过程,均会造成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相接触位置的改变。可以使得底座下部11的半径尺寸大于底座上部12的半径尺寸,以便于将弹性件9绕设于底座上部12的外周部。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底座下部11和底座上部12的形状、结构、尺寸等进行确定。
优选的,垫片8和底座上部12的通孔5均为六边形通孔,以使垫片8只能进行上下移动,而无法进行左右移动和转动,也即垫片8的第二凹凸槽7有效卡接固定螺母的第一凹凸槽6后其不会转动,从而有效保持卡接固定第一凹凸槽6的状态,以确保螺母不会在振动状态松脱。
优选的,锚固装置4和支撑件2为一体式结构,以便于简化装置的安装步骤和缩短装置的装配时间,有利于提高装置的装配效率。因此,可以先将弹性件9的一端与锚固底座10焊接,弹性件9的另一端与垫片8底部焊接,最后再将锚固底座10焊接在支撑件2内,以使锚固装置4和支撑件2形成一体式结构。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进行混凝土模板13加固时,当混凝土成型时,锚固件的第二凹凸槽7在弹性件9的弹力作用下会顶紧紧固件3的第一凹凸槽6,形成一个顶紧契合的效果,使得紧固件3在振动作用下也不会松动,从而确保紧固件3可以持续锁紧对拉螺杆1,使得支撑件2持续夹紧模板13,以避免出现涨模或爆模现象,最终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成型效果。
而当混凝土成型后,需要拆除模板13时,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扳手等工具拧松紧固件3,紧固件3的第一凹凸槽6在扭矩力作用下会对锚固件的第二凹凸槽7形成一个内压力,使得锚固件的弹性件9受压向内收缩,同时带动锚固件的第二凹凸槽7也向内收缩,继续扭动紧固件3的螺母使得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相互脱离,此时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之间的顶紧契合效果消失,紧固件3也随之拧出,而后陆续拆除支撑件2和对拉螺杆1即可。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凹凸槽6和第二凹凸槽7,其中,第一和第二只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顶”、“底”、“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和便于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螺杆(1)、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对拉螺杆(1)的支撑件(2)、用于锁紧所述对拉螺杆(1)的紧固件(3)以及用于防止所述紧固件(3)松脱的锚固装置(4),所述紧固件(3)设于所述支撑件(2)的顶部,所述锚固装置(4)位于所述支撑件(2)内、且与所述紧固件(3)的底部配合设置,所述支撑件(2)、所述紧固件(3)和所述锚固装置(4)对应设有便于所述对拉螺杆(1)穿过的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3)为底部设有波浪形的第一凹凸槽(6)的螺母,所述锚固装置(4)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凹凸槽(6)配合设置的锚固件和用于支撑所述锚固件的锚固底座(10),所述锚固件包括垫片(8)和弹性件(9),所述垫片(8)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凹凸槽(6)相配合的波浪形的第二凹凸槽(7),所述弹性件(9)的弹性方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垫片(8)底部和所述锚固底座(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槽(6)和所述第二凹凸槽(7)的波浪形均为弧形或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底座(10)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9)的底座下部(11)和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9)运动方向的底座上部(12),所述底座下部(11)的底部与所述支撑件(2)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上部(12)设于所述底座下部(11)的顶部,所述弹性件(9)可沿着所述底座上部(12)的外周部上下运动,所述弹性件(9)的压缩量最大时所述底座上部(12)与所述垫片(8)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8)和所述底座上部(12)的所述通孔(5)均为六边形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模板加固对拉螺栓防松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4)和所述支撑件(2)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