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机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
背景技术:
在对铁片进行加工时,需要对铁片的不同地方进行加工,通常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旋转、移动铁片对不同的部位进行加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提高精度,通常将铁片固定在回转台上,通过回转台的转动从而转动铁片。该方法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精度上还有待提高,在转动回转台时,可能会转动过头或未转动够指定的角度。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回转工作台[专利申请号:cn201320272913.x],它包括工作台面、涡轮构件、涡杆构件、离合盘与底座;所述工作台面、涡轮构件、涡杆构件均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涡杆构件上设有离合盘用于控制涡轮构件和涡杆构件的离合。该实用新型增加了产品的使用性和寿命;该实用新型涡杆和涡轮的离合调整方便;该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靠,该实用新型的锁紧构件在工作台面停止工作时,能够有效锁紧固定工作台面。但是该实用新型并没有设有用于确定旋转角度的设置,在转动回转台时,可能会转动过头或未转动够指定的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包括机座,所述的机座内设有回转式气动电机,所述的回转式气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位于机座上方的回转盘,所述的回转盘上设有回转台,所述的回转台上设有若干个永磁体,所述的回转盘延伸出回转台,且回转盘的外圈设有刻度圈,所述的刻度圈对应有指针,所述的指针与机座之间通过转动机构相连,所述的转动机构带动指针以回转盘的中心线为中心转动。
在上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中,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指针转盘,所述的指针转盘位于回转盘的下侧,且指针转盘与机座转动连接,所述的指针转盘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回转盘的直径,所述的指针转盘的外圈上设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的连接杆的顶端与指针相连,所述的指针位于刻度圈的正上方。
在上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中,所述的指针转盘的内圈上设有若干个活动卡块,所述的活动卡块能沿着指针转盘径向移动,所述的机座的顶端设有一圈与若干个活动卡块相抵的抵圈,所述的抵圈具有若干个凸面和凹面,且若干个凸面和凹面依次相互交错设置。
在上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中,所述的指针转盘的内圈内设有若干个与活动卡块一一对应的活动腔,所述的活动卡块延伸入活动腔内,且活动卡块延伸入活动腔的端部与该活动腔之间具有弹簧。
在上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中,所述的凸面呈圆弧状,所述的凹面位于两个相邻的凸面的交叉连接处,且所述的活动卡块与抵圈相抵的端面呈圆弧状。
在上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中,所述的指针转盘的外圈设有若干个手握杆。
在上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中,所述的指针转盘外圈设有若干个第一细齿条,所述的指针转盘外圈相抵有一块直向移动板,所述的直向移动板与指针转盘相抵的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细齿条,所述的指针转盘和直向移动板通过第一细齿条与第二细齿条啮合相连。
在上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中,所述的指针转盘的侧面具有设置在机座上的相连块,所述的相连块内设有开口朝向机座的相连腔,所述的指针转盘延伸入相连腔内,所述的直向移动板贯穿相连腔且能沿着相连腔往复移动,所述的直向移动板未与指针转盘相连的侧面均与相连腔内壁相抵。
在上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中,所述的相连腔内壁上设有一条与直向移动板活动连接的且呈工字状的限移条。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回转盘的外圈设有刻度圈,所述的刻度圈对应有指针,指针与机座之间通过转动机构相连。刻度圈指针发生相对移动,从而通过刻度圈上的刻度数精确控制回转盘旋转的角度。当旋转盘转动完成后,转动机构带动指针以回转盘的中心线为中心转动,使指针重新复位至刻度圈的“0”刻度位置,以便对下一次转动回转盘的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示意图;
图3图2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4图实施例二的整体示意图;
图5图4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机座10、回转式气动电机11、回转盘12、回转台13、永磁体14、刻度圈15、指针16、转动机构17、指针转盘18、连接杆19、活动卡块20、抵圈21、凸面22、凹面23、活动腔24、弹簧25、手握杆26、第一细齿条27、直向移动板28、第二细齿条29、相连块30、相连腔31、限移条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3所示,一种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包括机座10,所述的机座10内设有回转式气动电机11,所述的回转式气动电机11的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位于机座10上方的回转盘12,所述的回转盘12上设有回转台13,所述的回转台13上设有若干个永磁体14,所述的回转盘12延伸出回转台13,且回转盘12的外圈设有刻度圈15,所述的刻度圈15对应有指针16,所述的指针16与机座10之间通过转动机构17相连,所述的转动机构17带动指针16以回转盘12的中心线为中心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永磁体14具有磁性,能够将待加工铁片吸附在永磁体14上,从而固定铁片并对铁片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转动回转台13,从而旋转铁片,从不同的角度对铁片进行加工,为了提高加工精度,在旋转回转台13的过程中,转动机构17不工作使指针16保持不动的状态,回转式气动电机11工作使回转盘12带着回转台13转动,使刻度圈15指针16发生相对移动,从而通过刻度圈15上的刻度数精确控制回转盘12旋转的角度。当旋转盘12转动完成后,转动机构17带动指针16以回转盘12的中心线为中心转动,使指针16重新复位至刻度圈15的“0”刻度位置,以便对下一次转动回转盘12的精确控制。
所述的转动机构17包括指针转盘18,所述的指针转盘18位于回转盘12的下侧,且指针转盘18与机座10转动连接,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回转盘12的直径,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外圈上设有连接杆19,所述的连接杆19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的连接杆19的顶端与指针16相连,所述的指针位于刻度圈15的正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观测刻度数时,只需要工作人员俯视指针16即可。指针转盘18与机座10之间通过滚珠轴承相连,滚珠轴承的内圈与机座10固定连接,滚动轴承的外圈与指针转盘18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内圈上设有若干个活动卡块20,所述的活动卡块20能沿着指针转盘18径向移动,所述的机座10的顶端设有一圈与若干个活动卡块20相抵的抵圈21,所述的抵圈21具有若干个凸面22和凹面23,且若干个凸面22和凹面23依次相互交错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调整指针16的位置时,转动指针转盘18,使活动卡块20在抵圈21上滑动,当活动卡块20与凹面23相抵时,指针16正好位于刻度圈15上某一刻度的正上方,且每相邻的两个凹面23对应两个相邻的刻度。
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内圈内设有若干个与活动卡块20一一对应的活动腔24,所述的活动卡块20延伸入活动腔24内,且活动卡块20延伸入活动腔24的端部与该活动腔24之间具有弹簧25。
在本实施例中,在弹簧25的作用下,活动卡块20挤压在抵圈21上,当活动卡块20与凹面23相抵时,在弹簧25的作用下使活动卡块20卡与两个相邻的凸面22之间,且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使活动卡块20克服弹簧25的作用力在抵圈21上滑动并滑动至下一个凹面23上。防止指针16晃动,提高加工精度。
所述的凸面22呈圆弧状,所述的凹面23位于两个相邻的凸面22的交叉连接处,且所述的活动卡块20与抵圈21相抵的端面呈圆弧状。
在本实施例中,防止活动卡块20在抵圈20上造成卡死或卡顿的现象,提高流畅程度。
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外圈设有若干个手握杆26。
在本实施例中,在调整指针16的位置时,转动手握杆26使指针转盘18转动,不用将手伸至回转盘12下侧直接转动指针转盘18,比较方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指针转盘18外圈设有若干个第一细齿条27,所述的指针转盘18外圈相抵有一块直向移动板28,所述的直向移动板28与指针转盘18相抵的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细齿条29,所述的指针转盘18和直向移动板28通过第一细齿条27与第二细齿条29啮合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在调整指针16的位置时,沿着直向移动板28两端的延伸方向向前或向后移动直向移动板28,通过第一细齿条27与第二细齿条29的啮合,从而使指针转盘18转动一定的角度,在不移动直向移动板28的情况下,指针转盘18是不会发生转动的,防止指针16晃动,提高加工精度。
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侧面具有设置在机座10上的相连块30,所述的相连块30内设有开口朝向机座10的相连腔31,所述的指针转盘18延伸入相连腔31内,所述的直向移动板28贯穿相连腔31且能沿着相连腔31往复移动,所述的直向移动板28未与指针转盘18相连的侧面均与相连腔31内壁相抵。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限制直向移动板28的移动,防止直向移动板28远离指针转盘18导致的直向移动板28与指针转盘18脱离啮合连接。
所述的相连腔31内壁上设有一条与直向移动板28活动连接的且呈工字状的限移条32。进一步限制直向移动板28的移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转动回转台13,从而旋转铁片,从不同的角度对铁片进行加工,为了提高加工精度,在旋转回转台13的过程中,转动机构17不工作使指针16保持不动的状态,回转式气动电机11工作使回转盘12带着回转台13转动,使刻度圈15指针16发生相对移动,从而通过刻度圈15上的刻度数精确控制回转盘12旋转的角度。当旋转盘12转动完成后,指针转盘18转动带动指针16以回转盘12的中心线为中心转动,使指针16重新复位至刻度圈15的“0”刻度位置,以便对下一次转动回转盘12的精确控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座10、回转式气动电机11、回转盘12、回转台13、永磁体14、刻度圈15、指针16、转动机构17、指针转盘18、连接杆19、活动卡块20、抵圈21、凸面22、凹面23、活动腔24、弹簧25、手握杆26、第一细齿条27、直向移动板28、第二细齿条29、相连块30、相连腔31、限移条32等,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包括机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10)内设有回转式气动电机(11),所述的回转式气动电机(11)的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位于机座(10)上方的回转盘(12),所述的回转盘(12)上设有回转台(13),所述的回转台(13)上设有若干个永磁体(14),所述的回转盘(12)延伸出回转台(13),且回转盘(12)的外圈设有刻度圈(15),所述的刻度圈(15)对应有指针(16),所述的指针(16)与机座(10)之间通过转动机构(17)相连,所述的转动机构(17)带动指针(16)以回转盘(12)的中心线为中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机构(17)包括指针转盘(18),所述的指针转盘(18)位于回转盘(12)的下侧,且指针转盘(18)与机座(10)转动连接,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回转盘(12)的直径,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外圈上设有连接杆(19),所述的连接杆(19)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的连接杆(19)的顶端与指针(16)相连,所述的指针位于刻度圈(15)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内圈上设有若干个活动卡块(20),所述的活动卡块(20)能沿着指针转盘(18)径向移动,所述的机座(10)的顶端设有一圈与若干个活动卡块(20)相抵的抵圈(21),所述的抵圈(21)具有若干个凸面(22)和凹面(23),且若干个凸面(22)和凹面(23)依次相互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内圈内设有若干个与活动卡块(20)一一对应的活动腔(24),所述的活动卡块(20)延伸入活动腔(24)内,且活动卡块(20)延伸入活动腔(24)的端部与该活动腔(24)之间具有弹簧(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面(22)呈圆弧状,所述的凹面(23)位于两个相邻的凸面(22)的交叉连接处,且所述的活动卡块(20)与抵圈(21)相抵的端面呈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外圈设有若干个手握杆(2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针转盘(18)外圈设有若干个第一细齿条(27),所述的指针转盘(18)外圈相抵有一块直向移动板(28),所述的直向移动板(28)与指针转盘(18)相抵的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细齿条(29),所述的指针转盘(18)和直向移动板(28)通过第一细齿条(27)与第二细齿条(29)啮合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针转盘(18)的侧面具有设置在机座(10)上的相连块(30),所述的相连块(30)内设有开口朝向机座(10)的相连腔(31),所述的指针转盘(18)延伸入相连腔(31)内,所述的直向移动板(28)贯穿相连腔(31)且能沿着相连腔(31)往复移动,所述的直向移动板(28)未与指针转盘(18)相连的侧面均与相连腔(31)内壁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永磁体快速定位法的数控加工中心气动回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连腔(31)内壁上设有一条与直向移动板(28)活动连接的且呈工字状的限移条(3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