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
背景技术:
支模架是一种用于辅助工作人员对大型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架构。现有的支模架一般包括立柱、横梁、顶托,横梁连接在相邻立柱之间,通过横梁使立柱固定,顶托连接在立柱的一端,目前常见的顶托与立柱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旋转顶托即可调整顶托的高度。在大型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需要搭建多个支模架,以使其整体符合所需要求,但现有技术的支模架立柱和横梁之间连接不便,工人工作量大,工期较长,另外支模时容易存在偏差,常常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调整时需要重新拆卸安装,较为麻烦,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包括立柱和连接于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立柱上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顶部设有通孔,连接槽内设有连接组件一,所述连接组件一包括螺纹杆、连接块,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槽内,螺纹杆上对称设有两段相反的外螺纹一,螺纹杆的顶部贯穿通孔并延伸至连接环上方,所述连接块设有两个,两个连接块相对设置且对应开设有v型槽,连接块连接有螺母,两个螺母对称连接于螺纹杆的两段外螺纹一上,螺母与连接槽内壁沿螺纹杆轴向滑动配合;所述横梁包括外套筒、伸缩杆,所述外套筒一端插入立柱的连接槽内并通过连接组件一与该立柱连接,所述伸缩杆一端插入另一立柱的连接槽内并通过连接组件一与该立柱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插入外套筒另一端且与外套筒滑动配合,伸缩杆与外套连接块筒通过连接组件二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二包括连接套筒一、连接圆台、连接套筒二,所述连接套筒一套设于外套筒的端部,连接套筒一的内径与外套筒的外径相匹配,连接套筒一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二,所述连接圆台连接于连接套筒一靠近伸缩杆的端部,连接圆台的外圆面从与连接套筒一连接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逐渐收缩,连接圆台上设有用于伸缩杆贯穿且与伸缩杆滑动配合的贯穿孔,连接圆台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与贯穿孔连通并将连接圆台分割成若干个夹块,所述连接套筒二套设于连接套筒一和连接圆台外,连接套筒二上设有与外螺纹二连接的内螺纹孔和与内螺纹孔连通的圆台孔,所述圆台孔内壁与夹块相匹配且抵接。
优选地,所述切槽设有六个。
优选地,所述切槽的一端部延伸至连接套筒一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筒一远离连接圆台的端部连接有环形挡沿。
优选地,所述连接槽内壁上设有滑槽,所述螺母上连接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能减小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横梁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意调节,灵活性强,能适应建筑工程复杂的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连接环的c-c向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连接套筒一和连接圆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外套筒、3连接环、4连接槽、5通孔、6螺纹杆、7连接块、8v型槽、9螺母、10伸缩杆、11连接套筒一、12连接圆台、13连接套筒二、14贯穿孔、15切槽、16夹块、17滑块、18环形挡沿、1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5,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包括立柱1和连接于立柱1之间的横梁,所述立柱1上连接有连接环3,所述连接环3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连接槽4,所述连接槽4顶部设有通孔5,连接槽4内设有连接组件一。所述连接组件一包括螺纹杆6、连接块7,所述螺纹杆6转动连接于连接槽4内,螺纹杆6上对称设有两段相反的外螺纹一,螺纹杆6的顶部贯穿通孔5并延伸至连接环3上方,所述连接块7设有两个,两个连接块7相对设置且对应开设有v型槽8,连接块7连接有螺母9,两个螺母9对称连接于螺纹杆6的两段外螺纹一上,螺母9与连接槽4内壁沿螺纹杆6轴向滑动配合。所述横梁包括外套筒2、伸缩杆10,所述外套筒2一端插入立柱1的连接槽4内并通过连接组件一与该立柱1连接,所述伸缩杆10一端插入另一立柱1的连接槽4内并通过连接组件一与该立柱1连接,伸缩杆10的另一端插入外套筒2另一端且与外套筒2滑动配合,伸缩杆10与外套筒2通过连接组件二连接。
所述连接组件二包括连接套筒一11、连接圆台12、连接套筒二13,所述连接套筒一11套设于外套筒2的端部,连接套筒一11的内径与外套筒2的外径相匹配,连接套筒一11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二,所述连接圆台12连接于连接套筒一11靠近伸缩杆10的端部,连接圆台12的外圆面从与连接套筒一11连接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逐渐收缩,连接圆台12上设有用于伸缩杆10贯穿且与伸缩杆10滑动配合的贯穿孔14,连接圆台12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开设有六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切槽15,所述切槽15与贯穿孔14连通并将连接圆台12分割成六个夹块16,所述连接套筒二13套设于连接套筒一11和连接圆台12外,连接套筒二11上设有与外螺纹二连接的内螺纹孔和与内螺纹孔连通的圆台孔,所述圆台孔内壁与夹块16相匹配且抵接。
所述切槽15的一端部延伸至连接套筒一11上。
所述连接套筒一11远离连接圆台12的端部连接有环形挡沿18。
所述连接槽4内壁上设有滑槽19,所述螺母9上连接有与滑槽19滑动配合的滑块17。
安装支模架时,将外套筒2的端部和伸缩杆10的端部分别插入相邻立柱1相对的两个连接槽4内,旋转连接槽4内的螺纹杆6,两个螺母9相对移动,两个连接块7将外套筒2或伸缩杆10夹紧在v型槽8内,实现立柱1和横梁的连接。
连接块7上v型槽8的设置一方面能保持外套筒2和伸缩杆10处于同轴状态,保证横梁的直线度,从而保证支模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对直径不同的外套筒2和伸缩杆10进行固定,使连接组件一不受外套筒2和伸缩杆10外径的限制,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这种连接结构操作方便,能减小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
立柱1的前后左右均设有连接槽4和连接组件一,能根据施工要求选取立柱1上的适合位置安装横梁,使用方便。
外套筒2和伸缩杆10连接时,连接套筒二13与连接套筒一11螺纹连接,连接套筒二13上的圆台孔内壁与各个夹块16接触并对夹块16产生压力,使各个夹块16向内聚拢并将伸缩杆10夹紧,实现伸缩杆10和外套筒2的连接。支模架安装后,横梁的长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具体操作如下:旋转连接套筒二13,使连接套筒二13向伸缩杆10方向移动,此时,连接套筒二13上圆台孔内壁与各个夹块16不接触,夹块16回至初始位置并松开伸缩杆10,将伸缩杆10拉长或收缩至所需长度,然后再反向旋转连接套筒二13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意调节,并且操作方便,灵活性强,能适应建筑工程复杂的施工要求。
环形挡沿18的设置可以对连接套筒二13进行限位,避免其过度压迫夹块16而导致夹块16从连接套筒一11上断裂脱落。
滑槽19、滑块17的设置能对连接块7的运动进行导向,使其运动更加平稳。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1.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包括立柱和连接于立柱之间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连接槽,所述连接槽顶部设有通孔,连接槽内设有连接组件一,所述连接组件一包括螺纹杆、连接块,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槽内,螺纹杆上对称设有两段相反的外螺纹一,螺纹杆的顶部贯穿通孔并延伸至连接环上方,所述连接块设有两个,两个连接块相对设置且对应开设有v型槽,连接块连接有螺母,两个螺母对称连接于螺纹杆的两段外螺纹一上,螺母与连接槽内壁沿螺纹杆轴向滑动配合;所述横梁包括外套筒、伸缩杆,所述外套筒一端插入立柱的连接槽内并通过连接组件一与该立柱连接,所述伸缩杆一端插入另一立柱的连接槽内并通过连接组件一与该立柱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插入外套筒另一端且与外套筒滑动配合,伸缩杆与外套连接块筒通过连接组件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二包括连接套筒一、连接圆台、连接套筒二,所述连接套筒一套设于外套筒的端部,连接套筒一的内径与外套筒的外径相匹配,连接套筒一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二,所述连接圆台连接于连接套筒一靠近伸缩杆的端部,连接圆台的外圆面从与连接套筒一连接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逐渐收缩,连接圆台上设有用于伸缩杆贯穿且与伸缩杆滑动配合的贯穿孔,连接圆台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沿其轴向延伸的切槽,所述切槽与贯穿孔连通并将连接圆台分割成若干个夹块,所述连接套筒二套设于连接套筒一和连接圆台外,连接套筒二上设有与外螺纹二连接的内螺纹孔和与内螺纹孔连通的圆台孔,所述圆台孔内壁与夹块相匹配且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槽设有六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槽的一端部延伸至连接套筒一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一远离连接圆台的端部连接有环形挡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内壁上设有滑槽,所述螺母上连接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