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式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20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结构紧凑式转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多个导线的导接,现有技术中多个导线常常经由转接器电性导接,现有技术中转接器的构造复杂,导致转接器的体积较大,转接器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不便使用。此外,转接器常常需要固定在外界的构件上,现有技术中转接器容易发生安装位置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式转接器,简化转接器的构造设计,缩小安装空间,方便使用;基准平板安装在外界的物件上,实现转接器的准确安装,避免转接器安装错误而使用不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一电连接器导通的第二电连接器、将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限位在一起的绝缘壳体,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均显露出绝缘壳体并用于分别导接两个对接电连接器;绝缘壳体包覆在第一电连接器的外侧及第二电连接器的外侧,绝缘壳体包括基准平板及设置于基准平板的凸柱部,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凹孔,第一凹孔自基准平板远离凸柱部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第一电连接器位于第一凹孔内。

其中,凸柱部位于基准平板的中部,基准平板具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第一凹孔的两侧,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凸柱部的两侧,外界的固定件穿经固定孔并用于将基准平板安装在外界的物件上。

其中,第一电连接器没入第一凹孔内。

其中,绝缘本体设有用于容设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二凹孔,第二凹孔自凸柱部远离基准平板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

其中,第二电连接器没入第二凹孔内。

其中,第二电连接器突伸出凸柱部远离基准平板一端的端面。

其中,绝缘本体设有用于容设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三凹孔,凸柱部具有围绕凸柱部的中心轴线的环形外侧面,第三凹孔自凸柱部的环形外侧面凹设而成。

其中,还包括屏蔽壳,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公用一个绝缘本体及一组导电端子,屏蔽壳包括两个壳筒部及连接两个壳筒部的连接条,两个壳筒部分别套设在绝缘本体的两端,绝缘本体的中部具有容设连接条的卡槽。

其中,还包括两个防护套,两个防护套分别套设在第一电连接器的外侧及第二电连接器的外侧,防护套夹持在电连接器与绝缘壳体之间。

其中,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第一本体,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具有承载基板,承载基板具有容设第二本体的定位槽,第二本体具有用于卡扣第一本体的两个弹性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简化转接器的构造设计,缩小安装空间,方便使用;基准平板安装在外界的物件上,实现转接器的准确安装,避免转接器安装错误而使用不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电连接器2—第二电连接器3—绝缘壳体

4—基准平板5—凸柱部6—第一凹孔

7—固定孔8—屏蔽壳9—绝缘本体

11—壳筒部12—连接条13—防护套

14—第一本体15—第二本体16—承载基板

17—弹性扣51—第二凹孔52—第三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与第一电连接器1导通的第二电连接器2、将第一电连接器1与第二电连接器2限位在一起的绝缘壳体3,第一电连接器1、第二电连接器2均显露出绝缘壳体3并用于分别导接外界的两个对接电连接器。

绝缘壳体3包覆在第一电连接器1的外侧及第二电连接器2的外侧,绝缘壳体3包括基准平板4及设置在基准平板4上的凸柱部5,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3为一体式构造,绝缘本体9上设有第一凹孔6,第一凹孔6自基准平板4远离凸柱部5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第一电连接器1位于第一凹孔6内。

简化转接器的构造设计,缩小安装空间,方便使用;基准平板4安装在外界的物件上,实现转接器的准确安装,避免转接器安装错误而使用不良。优选地,第一电连接器1没入第一凹孔6内,即第一电连接器1未突伸出基准平板4远离凸柱部5一端的端面。

凸柱部5位于基准平板4的中部,凸柱部5的外径小于基准平板4的外径,本实施例中,基准平板4为矩形平板,凸柱部5为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基准平板4具有两个固定孔7,固定孔7贯穿基准平板4,两个固定孔7分别位于第一凹孔6的左右两侧,两个固定孔7分别位于凸柱部5的左右两侧,外界的固定件穿经固定孔7并用于将基准平板4安装在外界的物件上。

根据实际需要,电连接器可以为usb连接器、hdmi连接器、rj45连接器或rj11连接器。当然,电连接器还可以其它构造的连接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绝缘本体9上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二电连接器2的第二凹孔51,第二凹孔51自凸柱部5远离基准平板4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第二电连接器2经由第二凹孔51显露出凸柱部5。

第二电连接器2突伸出凸柱部5远离基准平板4一端的端面,便于第二电连接器2与外界的对接电连接器的插接配合。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二电连接器2亦可没入第二凹孔51内,即第二电连接器2未突伸出凸柱部5远离基准平板4一端的端面,避免外界的物件碰触第二电连接器2而导致其损坏。

还包括屏蔽壳8,第一电连接器1、第二电连接器2公用一个绝缘本体9及一组导电端子,进一步简化转接器的构造设计,屏蔽壳8包括两个壳筒部11及连接两个壳筒部11的连接条12,两个壳筒部11分别套设在绝缘本体9的两端,绝缘本体9的中部具有容设连接条12的卡槽。

优选地,连接条12的数量两个,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槽分别自绝缘本体9彼此远离的两侧凹设而成,两个连接条12分别容设在两个卡槽内,借助卡槽的内槽面挡止抵触连接条12。

还包括两个防护套13,两个防护套13分别套设在第一电连接器1的外侧及第二电连接器2的外侧,防护套13夹持在电连接器与绝缘壳体3之间。根据实际需要,防护套13可以采用软性材料制成,此时利用防护套13密封电连接器与绝缘壳体3之间的间隙。防护套13还可以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此时防护套13提升转接器的强度,降低转接器受到挤压碰撞而变形的几率,提升转接器的抗压性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器1具有第一本体14,第二电连接器2具有第二本体15,第一本体14具有承载基板16,承载基板16具有容设第二本体15的定位槽,第二本体15具有用于卡扣第一本体14的两个弹性扣17。

绝缘本体9上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二电连接器2的第三凹孔52,凸柱部5具有围绕凸柱部5的中心轴线的环形外侧面,第三凹孔52自凸柱部5的环形外侧面凹设而成。本实施例中,环形外侧面为矩形环。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一电连接器导通的第二电连接器、将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限位在一起的绝缘壳体,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均显露出绝缘壳体并用于分别导接两个对接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包覆在第一电连接器的外侧及第二电连接器的外侧,绝缘壳体包括基准平板及设置于基准平板的凸柱部,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凹孔,第一凹孔自基准平板远离凸柱部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第一电连接器位于第一凹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凸柱部位于基准平板的中部,基准平板具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第一凹孔的两侧,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凸柱部的两侧,外界的固定件穿经固定孔并用于将基准平板安装在外界的物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连接器没入第一凹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设有用于容设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二凹孔,第二凹孔自凸柱部远离基准平板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连接器没入第二凹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连接器突伸出凸柱部远离基准平板一端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设有用于容设第二电连接器的第三凹孔,凸柱部具有围绕凸柱部的中心轴线的环形外侧面,第三凹孔自凸柱部的环形外侧面凹设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壳,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公用一个绝缘本体及一组导电端子,屏蔽壳包括两个壳筒部及连接两个壳筒部的连接条,两个壳筒部分别套设在绝缘本体的两端,绝缘本体的中部具有容设连接条的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防护套,两个防护套分别套设在第一电连接器的外侧及第二电连接器的外侧,防护套夹持在电连接器与绝缘壳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连接器具有第一本体,第二电连接器具有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具有承载基板,承载基板具有容设第二本体的定位槽,第二本体具有用于卡扣第一本体的两个弹性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结构紧凑式转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一电连接器导通的第二电连接器、将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限位在一起的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包覆在第一电连接器的外侧及第二电连接器的外侧,绝缘壳体包括基准平板及设置于基准平板的凸柱部,基准平板设有第一凹孔,第一电连接器位于第一凹孔内,第二连接器显露出凸柱部;简化转接器的构造设计,缩小安装空间,方便使用;基准平板安装在外界的物件上,实现转接器的准确安装,避免转接器安装错误而使用不良。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顺;张旺新;张代威;程孝龙;赵理;郑建军;邹家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天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