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13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具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现有的建筑工具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建筑模板在进行混凝土工程时,由于模板不能无缝拼接,所以混凝土中水泥会从两块板缝隙处流出,这样不仅会造成材料损失,还会伤害模板,并且模板在进行固定时需要用水平仪进行水平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模板不能无缝拼接和不方便水平调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和l型连接板,所述模板上端中间位置处和右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模板后端上方位置处和后端右侧位置处设置有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包括内螺纹孔、板体和水准测平装置,所述板体朝内侧位置处和朝外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以矩形方阵结构分别分布在板体上下两方位置处,所述板体后端上方中间位置处与后端右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水准测平装置,所述模板下端中间位置处和左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凸块。

优选的,所述模板的形状结构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模板长度设置为一百八十三厘米,所述模板宽度设置为九十一点五厘米,所述模板厚度设置为一点五厘米,所述模板与l型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模板前端外壁位置处涂有脱模漆。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深设置为零点六厘米,所述凹槽宽度设置为零点八厘米。

优选的,所述板体横向长度设置为九十一点五厘米,所述板体纵向长度设置为一百八十三厘米,所述板体宽度设置为十厘米,所述板体厚度设置为一厘米,所述板体通过螺丝与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孔设置为十个,十个所述内螺纹孔直径设置为零点八厘米,所述水准测平装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水准测平装置分别是以横向方式位于板体后端上方中间位置处和纵向方式位于板体后端右侧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所述凸块与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凸块厚度设置为零点六厘米,所述凸块宽度设置为零点八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安装有l型连接板,在模板用于新浇筑混凝土成形时,当模板与模板连接时,通过螺丝就可以将相邻两块模板分别与l型连接板固定连接,这样模板在扩大时不仅不会产生缝隙,还可以固定,固定之后可以通过观看水准测平装置来观察模板是否水平。

2、本实用新型安装有l型连接板,在模板用于新浇筑混凝土成形时,一块模板的凸块边与另一块模板的凹槽边进行对接,对接结束后,由于l型连接板位于两块模板的连接处,所以通过螺丝就可以将两块模板分别与l型固定板固定连接,模板中凹槽与凸块分别有两个,并且凹槽与凹槽相连,凸块与凸块相连,这样模板不仅可以进行横向拼接,还可以进行纵向拼接,拼接时也不会产生缝隙,拼接结束后,通过观察水准测平装置来对模板进行调节,使模板处于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模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模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l型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板;2、l型连接板;21、内螺纹孔;22、板体;23、水准测平装置;3、凹槽;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1和l型连接板2,模板1的形状结构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模板1长度设置为一百八十三厘米,模板1宽度设置为九十一点五厘米,模板1厚度设置为一点五厘米,模板1与l型连接板2固定连接,模板1前端外壁位置处涂有脱模漆,在进行混凝土工程时,模板1中涂有脱模漆的一侧为朝内侧,模板1上端中间位置处和右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3,凹槽3的槽深设置为零点六厘米,凹槽3宽度设置为零点八厘米,在模板1进行拼接时,凸块4要插入到凹槽3内,这样使得模板1更加稳固,模板1后端上方位置处和后端右侧位置处设置有l型连接板2,l型连接板2包括内螺纹孔21、板体22和水准测平装置23,板体22朝内侧位置处和朝外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螺纹孔21,内螺纹孔21以矩形方阵结构分别分布在板体22上下两方位置处,板体22后端上方中间位置处与后端右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水准测平装置23,板体22横向长度设置为九十一点五厘米,板体22纵向长度设置为一百八十三厘米,板体22宽度设置为十厘米,板体22厚度设置为一厘米,板体22通过螺丝与模板1固定连接,内螺纹孔21设置为十个,十个内螺纹孔21直径设置为零点八厘米,水准测平装置23设置为两个,两个水准测平装置23分别是以横向方式位于板体22后端上方中间位置处和纵向方式位于板体22后端右侧位置处,l型连接板2在模板1上方凸出的尺寸正好是l型连接板2在模板1下方所减少的尺寸,这样模板1与模板1拼接结束后,两个l型连接板2也会紧密贴合,然后就通过螺丝分别将相邻两块模板1分别与l型连接板2固定,模板1固定后,通过观察l型连接板2上的水准测平装置23就可以知道模板1是否处于水平状态,模板1下端中间位置处和左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凸块4,凸块4与模板1固定连接,凸块4厚度设置为零点六厘米,凸块4宽度设置为零点八厘米,模板1与模板1拼接时,凸块4要插到凹槽3里,这样模板1与模板1之间会比较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将模板1进行固定,在模板1进行拼接时,每块模板1具有凸块4的一端对接另一块模板1具有凹槽3的一端,这样模板1与模板1拼接结束后,两块模板1之间的缝隙就几乎没有了,并且此时l型连接板2就会覆盖模板1的两侧,再通过螺丝就可以将l型连接板2分别与相邻的两块模板1固定连接,这样模板1无论是横向拼接,还是纵向拼接都可以进行,使得模板1能够更好的用于浇筑混凝土成型和养护,在模板1固定结束后,观察l型连接板2上的水准测平装置23就可以知道模板1摆放的是否水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1)和l型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上端中间位置处和右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3),所述模板(1)后端上方位置处和后端右侧位置处设置有l型连接板(2),所述l型连接板(2)包括内螺纹孔(21)、板体(22)和水准测平装置(23),所述板体(22)朝内侧位置处和朝外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螺纹孔(21),所述内螺纹孔(21)以矩形方阵结构分别分布在板体(22)上下两方位置处,所述板体(22)后端上方中间位置处与后端右侧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水准测平装置(23),所述模板(1)下端中间位置处和左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凸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1)的形状结构设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模板(1)长度设置为一百八十三厘米,所述模板(1)宽度设置为九十一点五厘米,所述模板(1)厚度设置为一点五厘米,所述模板(1)与l型连接板(2)固定连接,所述模板(1)前端外壁位置处涂有脱模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槽深设置为零点六厘米,所述凹槽(3)宽度设置为零点八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2)横向长度设置为九十一点五厘米,所述板体(22)纵向长度设置为一百八十三厘米,所述板体(22)宽度设置为十厘米,所述板体(22)厚度设置为一厘米,所述板体(22)通过螺丝与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孔(21)设置为十个,十个所述内螺纹孔(21)直径设置为零点八厘米,所述水准测平装置(23)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水准测平装置(23)分别是以横向方式位于板体(22)后端上方中间位置处和纵向方式位于板体(22)后端右侧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4)与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凸块(4)厚度设置为零点六厘米,所述凸块(4)宽度设置为零点八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拼装式建筑模板,包括模板和L型连接板,所述模板上端中间位置处和右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模板后端上方位置处和后端右侧位置处设置有L型连接板,在模板用于新浇筑混凝土成形时,一块模板的凸块边与另一块模板的凹槽边进行对接,对接结束后,由于L型连接板位于两块模板的连接处,所以通过螺丝就可以将两块模板分别与L型固定板固定连接,模板中凹槽与凸块分别有两个,并且凹槽与凹槽相连,凸块与凸块相连,这样模板不仅可以进行横向拼接,还可以进行纵向拼接,拼接时也不会产生缝隙,拼接结束后,通过观察水准测平装置来对模板进行调节,使模板处于水平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涛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