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2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多个导线的导接,现有技术中多个导线常常经由转接数据线电性导接,现有技术中转接数据线的构造设计不合理,一方面转接连接器较少,使用不便,另一方面导线与连接器的焊脚连接复杂,连接效率低下,导致转接数据线的制造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第一连接器分别电性配合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提升数据线的扩充转接兼容性;线缆单元、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电性导通电路板,简化连接复杂性,提升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包括线缆单元、设置于线缆单元一端的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线缆单元的绝缘壳体,设置于绝缘壳体内的电路板、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经由线缆单元分别与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电性连接,绝缘壳体包覆在第二连接器的外侧及第三连接器的外侧,绝缘壳体设有分别容设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二连接器的端子、第三连接器的端子焊接在电路板的同一侧,线缆单元电性导通电路板。

其中,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与第一壳体卡扣连接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围设形成用于容设电路板、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的容置腔;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包括绝缘体,端子设置于绝缘体,端子的焊脚突伸出绝缘体并焊接至电路板,电路板夹持在第一壳体与绝缘体之间,绝缘体夹持在电路板与第二壳体之间。

其中,第一壳体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两个扣孔,两个扣孔分别位于第一壳体彼此远离的两端,第二壳体配置有位于容置腔内的两个弹性扣,弹性扣具有伸入扣孔内的扣头。

其中,扣孔贯穿第一壳体的侧壁;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共面设置,第二壳体具有位于容置腔内的内环部,弹性扣设置于内环部。

其中,第二壳体具有用于抵触压持电路板的隔离部,隔离部位于第二连接器的绝缘体、第三连接器的绝缘体之间,隔离部彼此远离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二连接器的绝缘体、第三连接器的绝缘体。

其中,电路板具有定位孔,第二壳体设置有伸入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其中,第一壳体的外侧设有导向凸板,第二壳体具有用于容设导向凸板的导向凹槽,导向凸板远离第一壳体一端的宽度小于导向凸板靠近第一壳体一端的宽度。

其中,第二连接器没入第一容腔,第三连接器没入第二容腔。

其中,第一连接器的插头件,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为插座件。

其中,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为rj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第一连接器分别电性配合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提升数据线的扩充转接兼容性;线缆单元、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电性导通电路板,简化连接复杂性,提升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电路板、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电路板、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线缆单元2—第一连接器3—绝缘壳体

4—电路板5—第二连接器6—第三连接器

7—第一壳体8—第二壳体9—绝缘体

11—扣孔12—弹性扣13—扣头

14—内环部15—隔离部16—定位孔

17—定位柱18—导向凸板19—导向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包括线缆单元1、设置在线缆单元1一端上的第一连接器2;还包括设置在线缆单元1另一端上的绝缘壳体3,设置在绝缘壳体3内的电路板4、第二连接器5及第三连接器6,第一连接器2经由线缆单元1分别与第二连接器5及第三连接器6电性连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绝缘壳体3内设置第四连接器、第五连接器等,当然,此时,第一连接器2经由线缆单元1分别与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第四连接器、第五连接器。

绝缘壳体3包覆在第二连接器5的外侧及第三连接器6的外侧,绝缘壳体3设有分别容设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容腔的内表面挡止抵触连接器的外侧面。第二连接器5的端子、第三连接器6的端子焊接在电路板4的同一侧,线缆单元1电性导通电路板4,优选地,线缆单元1焊接在电路板4上,线缆单元1经由电路板4的导电基线与焊接在电路板4上的端子导通,无需线缆单元1与多个端子逐个焊接,提升焊接效率及焊接良率。

第一连接器2分别电性配合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提升数据线的扩充转接兼容性;线缆单元1、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均电性导通电路板4,简化连接复杂性,提升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绝缘壳体3包括第一壳体7及与第一壳体7卡扣连接的第二壳体8,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围设形成用于容设电路板4、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的容置腔。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均包括绝缘体9,端子固定设置在绝缘体9上,端子的焊脚突伸出绝缘体9并焊接在电路板4上,电路板4夹持在第一壳体7与绝缘体9之间,绝缘体9夹持在电路板4与第二壳体8之间。

优选地,电路板4具有容设端子的焊脚的穿孔,借助穿孔同时对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定位,确保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稳固定位在电路板4上。借助第二壳体8与第一壳体7的配合,将绝缘体9与电路板4稳固限位在绝缘壳体3的容置腔内,确保电路板4稳固装设在绝缘壳体3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7上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两个扣孔11,两个扣孔11分别位于第一壳体7彼此远离的两端,第二壳体8配置有位于容置腔内的两个弹性扣12,弹性扣12具有伸入扣孔11内的扣头13。

当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卡扣在一起之后,扣头13伸入扣孔11内,借助扣孔11的内侧面挡止抵触扣头13,避免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彼此脱开而使用不良,同时,确保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快速地安装在一起,不需借助螺钉等安装固定,提升组装效率。

扣孔11贯穿第一壳体7的侧壁,当扣头13位于扣孔11内之后,借助扣孔11的贯穿式设置,使用者即可直接目测观看到扣孔11内的扣头13,避免扣头13没有安装到位而导致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扣持不良。

第一壳体7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8的外表面共面设置,第二壳体8具有位于容置腔内的内环部14,弹性扣12设置在内环部14上。利用容置腔的内侧面挡止抵触内环部14的外侧面,确保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快速准确对位在一起,提升两个壳体的组装准确率。

第二壳体8具有用于抵触压持在电路板4上的隔离部15,隔离部15位于第二连接器5的绝缘体9、第三连接器6的绝缘体9之间,隔离部15彼此远离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二连接器5的绝缘体9、第三连接器6的绝缘体9。借助隔离部15隔离限位第二连接器5及第三连接器6,避免两个连接器在容置腔内移动而使用不良。借助隔离部15压住电路板4,使得电路板4稳固夹持在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之间。

电路板4具有定位孔16,第二壳体8设置有伸入定位孔16内的定位柱17。借助定位孔16的内孔面挡止抵触定位柱17,避免电路板4在容置腔内移动而使用不良,确保电路板4稳固定位在绝缘壳体3内。优选地,定位孔16的数量、定位柱17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定位柱17分别伸入两个定位孔16内。

第一壳体7的外侧设置有导向凸板18,第二壳体8具有用于容设导向凸板18的导向凹槽19,导向凸板18远离第一壳体7一端的宽度小于导向凸板18靠近第一壳体7一端的宽度。

在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8组装的过程中,导向凸板18与导向凹槽19配合设置,使得导向凸板18插入到导向凹槽19内,确保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快速准确地安装在一起,提升两者的安装效率及安装良率。

第二连接器5没入第一容腔,即第二连接器5未突伸出绝缘壳体3的外表面。第三连接器6没入第二容腔,即第三连接器6未突伸出绝缘壳体3的外表面。相较于连接器突伸出绝缘壳体3的外表面,降低因连接器突伸出绝缘壳体3的外表面的一端受到碰撞而损坏的几率,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第一连接器2的插头件,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均为插座件,即第一连接器2为公头,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为母座。三个连接器的传输协议相同,例如,三个连接器均为usb连接器、hdmi连接器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2、第二连接器5、第三连接器6均为rj连接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器可以为rj11连接器、rj45连接器,也就是说,连接器的端子可以为四个、六个或八个。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包括线缆单元、设置于线缆单元一端的第一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线缆单元另一端的绝缘壳体,设置于绝缘壳体内的电路板、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经由线缆单元分别与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电性连接,绝缘壳体包覆在第二连接器的外侧及第三连接器的外侧,绝缘壳体设有分别容设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二连接器的端子、第三连接器的端子焊接在电路板的同一侧,线缆单元电性导通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与第一壳体卡扣连接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围设形成用于容设电路板、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的容置腔;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包括绝缘体,端子设置于绝缘体,端子的焊脚突伸出绝缘体并焊接至电路板,电路板夹持在第一壳体与绝缘体之间,绝缘体夹持在电路板与第二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两个扣孔,两个扣孔分别位于第一壳体彼此远离的两端,第二壳体配置有位于容置腔内的两个弹性扣,弹性扣具有伸入扣孔内的扣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扣孔贯穿第一壳体的侧壁;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共面设置,第二壳体具有位于容置腔内的内环部,弹性扣设置于内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具有用于抵触压持电路板的隔离部,隔离部位于第二连接器的绝缘体、第三连接器的绝缘体之间,隔离部彼此远离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二连接器的绝缘体、第三连接器的绝缘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电路板具有定位孔,第二壳体设置有伸入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的外侧设有导向凸板,第二壳体具有用于容设导向凸板的导向凹槽,导向凸板远离第一壳体一端的宽度小于导向凸板靠近第一壳体一端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没入第一容腔,第三连接器没入第二容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的插头件,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为插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为rj连接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包括线缆单元、设置于线缆单元一端的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设置于线缆单元的绝缘壳体,设置于绝缘壳体内的电路板、第二连接器及第三连接器,绝缘壳体包覆在第二连接器的外侧及第三连接器的外侧,绝缘壳体设有分别容设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二连接器的端子、第三连接器的端子焊接在电路板的同一侧,线缆单元电性导通电路板;第一连接器分别电性配合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提升数据线的扩充转接兼容性;线缆单元、第二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均电性导通电路板,简化连接复杂性,提升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顺;张旺新;张代威;程孝龙;赵理;郑建军;邹家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天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