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板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及其模板组件。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物或构筑物主要的结构形式,其中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模板来对所要建造的墙面或部位进行塑形定位,而模板的使用又需要大量的背楞来进行加固,目前在建筑工程中,相对的背楞之间通常通过对拉杆进行连接固定,但对相邻两个背楞的端部,却没有进行的有效的加固连接,在浇筑水泥时各墙面均会受到较大的瞬间压力,所以各位置均要做好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及其模板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包括平直连接件和直角连接件;
所述平直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背楞的内腔,实现两个平直相邻背楞的连接;
所述直角连接件连接件由水平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垂直相邻背楞的内腔,实现两个垂直相邻背楞的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中部焊接有分隔件,以防止第一连接管跑偏。
再进一步,所述分隔件为5mm*50mm*50mm的镀锌钢板。
更进一步,在所述分隔件的中部开设有直径为15mm的圆孔,以方便平直连接件的拆卸。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均为空心管。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均为30mm*30mm*3mm的方管,以增强连接管的承受载荷。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为300mm,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长度为150mm,所述第三连接管的长度为200mm。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管垂直连接在距第三连接管一端50mm处,形成长度为50mm的卡块,以在用于阴角连接时通过卡块对直角连接件进行限位。
模板组件,包括所述的背楞连接组件。
进一步,所述模板组件还包括模板、位于所述模板一侧的多个方木以及位于所述方木远离所述模板一侧的多个所述背楞;
多个所述方木沿x轴方向彼此间隔布设,且每个所述方木垂直于所述x轴方向;多个所述背楞沿与所述x轴方向相垂直的y轴方向彼此间隔布设,且每个所述背楞垂直于所述y轴方向,所述相对的背楞之间通过对拉杆实现紧固;
所述背楞连接组件包括多个平直连接件和直角连接件,所述平直连接件和直角连接件分别将平直相邻的背楞和垂直相邻的背楞连接在一起,且直角连接件使用时,连接同一组上下不同两层背楞的不同直角连接件相互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平直连接件通过将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平直相邻背楞的内腔,实现背楞和连接管的连接,最终实现两个平直相邻背楞的连接,对两个平直相邻背楞的端部实现了加固,本实用新型中的直角连接件通过将呈直角连接的两个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垂直相邻背楞的内腔,实现背楞和连接管的连接,最终实现两个垂直相邻背楞的连接,对两个垂直相邻背楞的端部实现了加固,平直连接件和直角连接件结合使用,对各个部位的相邻背楞进行加固连接,增加了其所能承受的载荷,避免了因瞬时压力大于原来的背楞承受载荷所导致的模板变形或损坏,提高了浇筑质量;
2、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直连接件的实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角连接件的实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圈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平直连接件—1、直角连接件—2、背楞—3、模板—4、方木—5、第一连接管—101、分隔件—102、第二连接管—201、第三连接管—202、卡块—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包括平直连接件1和直角连接件2;
所述平直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管101,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背楞3的内腔,实现两个平直相邻背楞3的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的中部焊接有分隔件102,以防止第一连接管101跑偏。所述分隔件102为5mm*50mm*50mm的镀锌钢板。在所述分隔件102的中部开设有直径为15mm的圆孔。
所述直角连接件2连接件由水平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管201和第三连接管202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管201和第三连接管202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垂直相邻背楞3的内腔,实现两个垂直相邻背楞3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201垂直连接在距第三连接管202一端50mm处,形成长度为50mm的卡块203,以在用于阴角连接时通过卡块203对直角连接件2进行限位。
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第二连接管201和第三连接管202均为30mm*30mm*3mm的方管,以增强连接管的承受载荷。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的长度为300mm,所述第二连接管201的长度为150mm,所述第三连接管202的长度为200mm。
模板组件,包括所述的背楞连接组件、模板4、位于所述模板4一侧的多个方木5以及位于所述方木5远离所述模板4一侧的多个所述背楞3;
多个所述方木5沿x轴方向彼此间隔布设,且每个所述方木5垂直于所述x轴方向;多个所述背楞3沿与所述x轴方向相垂直的y轴方向彼此间隔布设,且每个所述背楞3垂直于所述y轴方向,所述相对的背楞3之间通过对拉杆实现紧固;
所述背楞3连接组件包括多个平直连接件1和直角连接件2,所述平直连接件1和直角连接件2分别将平直相邻的背楞3和垂直相邻的背楞3连接在一起,且直角连接件2使用时,连接同一组上下不同两层背楞3的不同直角连接件2相互交错设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直连接件(1)和直角连接件(2);
所述平直连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管(101),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背楞(3)的内腔,实现两个平直相邻背楞(3)的连接;
所述直角连接件(2)连接件由水平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管(201)和第三连接管(202)组成,所述第二连接管(201)和第三连接管(202)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垂直相邻背楞(3)的内腔,实现两个垂直相邻背楞(3)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的中部焊接有分隔件(102),以防止第一连接管(101)跑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102)为5mm*50mm*50mm的镀锌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件(102)的中部开设有直径为15mm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第二连接管(201)和第三连接管(202)均为空心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第二连接管(201)和第三连接管(202)均为30mm*30mm*3mm的方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01)的长度为300mm,所述第二连接管(201)的长度为150mm,所述第三连接管(202)的长度为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背楞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201)垂直连接在距第三连接管(202)一端50mm处,形成长度为50mm的卡块(203),以在用于阴角连接时通过卡块(203)对直角连接件(2)进行限位。
9.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楞连接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件还包括模板(4)、位于所述模板(4)一侧的多个方木(5)以及位于所述方木(5)远离所述模板(4)一侧的多个所述背楞(3);
多个所述方木(5)沿x轴方向彼此间隔布设,且每个所述方木(5)垂直于所述x轴方向;多个所述背楞(3)沿与所述x轴方向相垂直的y轴方向彼此间隔布设,且每个所述背楞(3)垂直于所述y轴方向,所述相对的背楞(3)之间通过对拉杆实现紧固;
所述背楞(3)连接组件包括多个平直连接件(1)和直角连接件(2),所述平直连接件(1)和直角连接件(2)分别将平直相邻的背楞(3)和垂直相邻的背楞(3)连接在一起,且直角连接件(2)使用时,连接同一组上下不同两层背楞(3)的不同直角连接件(2)相互交错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