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敞车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敞车检修线。
背景技术:
原有重车检修线流程为车体调修、开工挖补、转胎焊接、二次调修、铆接、交车,主要问题一是上两次龙门调修胎,造成搬运浪费,降低了效率;二是各工序时间差异较大,无法实现流水化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敞车检修线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敞车检修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敞车检修线,包括第一检修区和第二检修区,所述第一检修区中部设置有人行道一,人行道一底部设置有用于电瓶车运转的四跨进车线,人行道一左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车体调修区一、车体调修区二、车体调修区三和车体调修区四,车体调修区一和车体调修区二之间设置有剪冲机,车体调修区二和车体调修区三之间设置有地板料区,人行道一右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三板对装区一、三板对装区二、三板对装区三、车体调修区五、车体调修区六和水平检修区一,第二检修区中部设置有人行道二,人行道二左侧设置有矮台位焊接区一、矮台位焊接区二、矮台位焊接区三、矮台位焊接区四、矮台位焊接区五、交车交检区一和交车交检区二,人行道二右侧设置有转胎焊接区一、转胎焊接区二、铆接台位区一、铆接台位区二、交车交检区三和交车交检区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第一检修区和第二检修区之间设置有横跨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车体调修区二和人行道一之间设置有周转料区和型钢料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车体调修区三和人行道一之间设置有端墙板料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车体调修区四上设置有矮台位焊接区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三板对装区一、三板对装区二、三板对装区三、车体调修区五和车体调修区六侧边皆设置有料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矮台位焊接区一上设置有车体调修区七,交车交检区三上设置有铆接台位区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矮台位焊接区五、交车交检区一和交车交检区二的两侧以及铆接台位区二、交车交检区三和交车交检区四的两侧均设置有挂门小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矮台位焊接区四和人行道二之间设置有不合格品区、配件存放平台和料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人行道二顶部设置有带有出车线的落车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一次车体调修,避免了车体重复吊运;通过调整各工序作业内容,平衡了个工序作业时间,实现了流水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检修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检修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检修区,2、第二检修区,3、人行道一,4、电瓶车,5、四跨进车线,6、车体调修区一,7、车体调修区二,8、车体调修区三,9、车体调修区四,10、剪冲机,11、地板料区,12、三板对装区一,13、三板对装区二,14、三板对装区三,15、车体调修区五,16、车体调修区六,17、水平检修区一,18、人行道二,19、矮台位焊接区一,20、矮台位焊接区二,21、矮台位焊接区三,22、矮台位焊接区四,23、矮台位焊接区五,24、交车交检区一,25、交车交检区二,26、转胎焊接区一,27、转胎焊接区二,28、铆接台位区一,29、铆接台位区二,30、交车交检区三,31、交车交检区四,32、横跨道,33、周转料区,34、型钢料区,35、端墙板料区,36、矮台位焊接区六,37、料箱,38、车体调修区七,39、铆接台位区三,40、挂门小车,41、不合格品区,42、配件存放平台,43、料区,44、落车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敞车检修线,包括第一检修区1和第二检修区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检修区1中部设置有人行道一3,人行道一3底部设置有用于电瓶车4运转的四跨进车线5,人行道一3左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车体调修区一6、车体调修区二7、车体调修区三8和车体调修区四9,车体调修区一6和车体调修区二7之间设置有剪冲机10,车体调修区二7和车体调修区三8之间设置有地板料区11,人行道一3右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三板对装区一12、三板对装区二13、三板对装区三14、车体调修区五15、车体调修区六16和水平检修区一17,如图3所示,第二检修区2中部设置有人行道二18,人行道二18左侧设置有矮台位焊接区一19、矮台位焊接区二20、矮台位焊接区三21、矮台位焊接区四22、矮台位焊接区五23、交车交检区一24和交车交检区二25,人行道二18右侧设置有转胎焊接区一26、转胎焊接区二27、铆接台位区一28、铆接台位区二29、交车交检区三30和交车交检区四31。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一次车体调修,避免了车体重复吊运;通过调整各工序作业内容,平衡了个工序作业时间,实现了流水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第一检修区1和第二检修区2之间设置有横跨道32。
所述车体调修区二7和人行道一3之间设置有周转料区33和型钢料区34。
所述车体调修区三8和人行道一3之间设置有端墙板料区35。
所述车体调修区四9上设置有矮台位焊接区六36。
所述三板对装区一12、三板对装区二13、三板对装区三14、车体调修区五15和车体调修区六16侧边皆设置有料箱37。
所述矮台位焊接区一19上设置有车体调修区七38,交车交检区三30上设置有铆接台位区三39。
所述矮台位焊接区五23、交车交检区一24和交车交检区二25的两侧以及铆接台位区二29、交车交检区三30和交车交检区四31的两侧均设置有挂门小车40。
所述矮台位焊接区四22和人行道二18之间设置有不合格品区41、配件存放平台42和料区43,配件存放平台42用于存放侧开门和下侧门,料区43用于存放圆销和垫圈。
所述人行道二18顶部设置有带有出车线的落车区44。
实施例:变更后的工艺流程为三板对装(加强板、上侧板、端板、侧柱连铁、车外和底架配件组装)、车体检修(车内电焊,侧柱内补强座、绳座组焊),车体调修(各梁、柱、墙板、配件调修、端墙与横带组装、端墙配件组装)、转胎焊接、铆接、交车。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检修区(1)和第二检修区(2),所述第一检修区(1)中部设置有人行道一(3),人行道一(3)底部设置有用于电瓶车(4)运转的四跨进车线(5),人行道一(3)左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车体调修区一(6)、车体调修区二(7)、车体调修区三(8)和车体调修区四(9),车体调修区一(6)和车体调修区二(7)之间设置有剪冲机(10),车体调修区二(7)和车体调修区三(8)之间设置有地板料区(11),人行道一(3)右侧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三板对装区一(12)、三板对装区二(13)、三板对装区三(14)、车体调修区五(15)、车体调修区六(16)和水平检修区一(17),第二检修区(2)中部设置有人行道二(18),人行道二(18)左侧设置有矮台位焊接区一(19)、矮台位焊接区二(20)、矮台位焊接区三(21)、矮台位焊接区四(22)、矮台位焊接区五(23)、交车交检区一(24)和交车交检区二(25),人行道二(18)右侧设置有转胎焊接区一(26)、转胎焊接区二(27)、铆接台位区一(28)、铆接台位区二(29)、交车交检区三(30)和交车交检区四(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检修区(1)和第二检修区(2)之间设置有横跨道(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车体调修区二(7)和人行道一(3)之间设置有周转料区(33)和型钢料区(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车体调修区三(8)和人行道一(3)之间设置有端墙板料区(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车体调修区四(9)上设置有矮台位焊接区六(3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三板对装区一(12)、三板对装区二(13)、三板对装区三(14)、车体调修区五(15)和车体调修区六(16)侧边皆设置有料箱(3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矮台位焊接区一(19)上设置有车体调修区七(38),交车交检区三(30)上设置有铆接台位区三(3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矮台位焊接区五(23)、交车交检区一(24)和交车交检区二(25)的两侧以及铆接台位区二(29)、交车交检区三(30)和交车交检区四(31)的两侧均设置有挂门小车(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矮台位焊接区四(22)和人行道二(18)之间设置有不合格品区(41)、配件存放平台(42)和料区(4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敞车检修线,其特征是,所述人行道二(18)顶部设置有带有出车线的落车区(4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