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6  1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电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



背景技术:

汽车配电盒是一种与汽车电池连接并输出不同电压的装置,从而便于汽车电池对汽车内的不同电器进行供电。

现有汽车配电盒一般为电路板式,通过将继电器和保险片集成在电路板上,从而对不同电器进行供电。但是,这种形式的配电盒在更改线路时需要重新制版,且元器件的装配和焊接均依靠人工的形式,从而导致耗费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旨在解决汽车配电盒在更改线路耗费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该供电电路板包括连接条以及多个纵横交错布置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同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条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端,且所述第二导电条至少其中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相交点设置有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还包括围绕所述相交点布置的导电环,且所述导电环分别与构成该相交点的所述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环的外径为7mm,所述导电环的内径为5mm。

优选地,横向相邻的两所述安装孔的圆心距为7.8mm,纵向相邻的两所述安装孔的圆心距为8.1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两端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条为二十个,所述第二导电条为十二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端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条连接的第一过渡条和与所述第一过渡条连接的第一导针;若干相邻所述第一导电条构成第一导电组,且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组中的所述第一导针均平行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出端包括与所述第二导电条连接的第二过渡条和与所述第二过渡条连接的第二导针;若干相邻所述第二导电条构成第二导电组,且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组中的所述第二导针均平行布置。

优选地,所述输入端为与所述连接条连接的导电片,且所述导电片上设置有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为1.6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并将多个第一导电条的同一端与连接条连接,从而即可根据实际输出端的位置对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进行裁剪,以形成不同的输出回路,从而在需要更改供电线路时只需对新的供电电路板进行重新裁剪即可,以此有利于降低更改配电盒内部线路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配电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如图1所示,该供电电路板包括连接条10以及多个纵横交错布置的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所述连接条10上设置有输入端11;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20的同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条10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端21,且所述第二导电条30至少其中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输出端31,所述第一导电条20与所述第二导电条30的相交点设置有安装孔40。

本实施例中,连接条10、第一导电条20以及第二导电条30均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其中,连接条1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以同时可与多个第一导电条20连接即可,而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纵横交错布置的形式优选位于一个平面内,即通过冲床对金属板体进行冲压,从而得到纵横排列的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当然,连接条10也可以是直接冲压形成。此时,优选第一导电条20与第二导电条30垂直布置,至于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的数量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同时,连接条10上具有输入端11,以方便与外部电源(即汽车电池)进行电性连接,而第一导电条20上远离连接条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端21,且第二导电条30上至少其中一端具有第二输出端31,从而方便将电能输出给不同的电器。此时,为了方便安装继电器和保险片,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的相交点均设置有安装孔40,从而方便直接将继电器和保险片的引脚直接固定在安装孔40内或通过铆接端子3固定在安装孔40内。本实施例中,通过纵横交错布置的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并将多个第一导电条20的同一端与连接条10连接,从而即可根据实际输出端的位置对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进行裁剪,以形成不同的输出回路,从而在需要更改供电线路时只需对新的供电电路板进行重新裁剪即可,以此有利于降低更改配电盒内部线路的时间。其中,具体利用供电电路板形成实际供电电路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在设计软件上输入输出点以及需要避位的区域,从而即可利用软件对相应的区域进行裁剪设计,然后利用冲压设备对需要裁剪的区域进行冲裁即可得到需要的供电电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围绕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的相交点均布置有导电环50,且导电环50与形成该相交点的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连接。其中,优选导电环50与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即导电环50也与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同步冲压形成。此时,如图2所示,各个相交点可裁剪的点位包括第一导电条20上位于导电环50外部区域以及导电环50与安装孔40之间的区域构成的第一裁剪部24,第二导电条30上位于导电环50外部区域以及导电环50与安装孔40之间的区域构成的第二裁剪部34,导电环50上位于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夹角的区域构成的第三裁剪部51,通过对各个相交点处第一裁剪部24、第二裁剪部34以及第三裁剪部51适当的裁剪,依次形成多条由输入端11至第一输出端21或第二输出端31的供电电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增加配电盒内供电电路的多样性,优选可将多个裁剪后的供电电路板组合使用,即利用铆接销依次插装在叠层布置的多个裁剪后的供电电路板上的安装孔40内,且相邻两供电电路板之间优选设置有隔板4,从而有利于避免相邻两供电电路板之间的供电电路接触而导致短路。此时,铆接销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呈部分区域导电和全部区域导电,至于铆接端子3则与铆接销的其中一端连接即可,且铆接销的该端具备导电性能。同时,供电电路板的裁剪方式即可为由其中一供电电路板的输入端11向另一个或多个供电电路板的输出端供电,即由输入端11→相交点(其中一个供电电路板)→铆接销→相交点(另一个供电电路板)→输出端供电。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适配配电盒,导电环50的外径7mm,导电环50的内径为5mm。此时,优选横向相邻的两安装孔40的圆心距为7.8mm,纵向相邻的两安装孔40的圆心距为8.1mm,从而方便在安装孔40上设置铆接端子3后与保险片或继电器连接,即可适配一般规格的保险片和继电器,以任意排布继电器和保险片的数量。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优选第二导电条3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输出端31,从而便于增加输出端的数量,以此方便对更多的电器供电。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实际配电盒的使用中,优选第一导电条20为二十个,第二导电条30为十二个,以此适应两脚保险片以及四脚或六脚继电器的安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通过第一输出端21向电器输出电能,优选第一输出端21包括第一过渡条22和第一导针23。其中,第一过渡条22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导电条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针23连接。同时,若干第一导电条20构成第一导电组1,且每个第一导电组1中的第一导针23平行布置,从而便于将每个第一导电组1中的第一导针23集成在一个插接端子5内,以方便电器的电路连接。具体的,当第一导电条20为二十个时,优选五个第一导电条20构成一个第一导电组1。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通过第二输出端31向电器输出电能,优选第二输出端31包括第二过渡条32和第二导针33。其中,第二过渡条32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导电条3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针33连接。同时,若干第二导电条30构成第二导电组2,且每个第二导电组2中的第二导针33平行布置,从而便于将每个第二导电组2中的第二导针33集成在一个插接端子5内,以方便电器的电路连接。具体的,当第二导电条30为十二个时,优选六个第二导电条30构成一个第二导电组2。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入端11为与连接条10连接的导电片,且导电片上设置有固定孔12,通过螺钉将穿过固定孔12将导线的一端固定在导电片上。此时,固定孔12的内壁上可设置与螺钉配合的螺纹,以此无需接触外物即可将导线的一端固定在导电片上。在多个供电电路板组合时,优选各个供电电路板上的导电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第一导电条20与第二导电条30的相交点设置安装孔40,优选该相交点为直径为3mm的圆点,而安装孔40为在该圆点的中心设置的通孔。其中,优选安装孔40的直径为1.6mm。同时,第一导电条20和第二导电条30的宽度均为1.6mm。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条以及多个纵横交错布置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同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条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端,且所述第二导电条至少其中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相交点设置有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所述相交点布置的导电环,且所述导电环分别与构成该相交点的所述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环的外径为7mm,所述导电环的内径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两所述安装孔的圆心距为7.8mm,纵向相邻的两所述安装孔的圆心距为8.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两端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条为二十个,所述第二导电条为十二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条连接的第一过渡条和与所述第一过渡条连接的第一导针;若干相邻所述第一导电条构成第一导电组,且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组中的所述第一导针均平行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包括与所述第二导电条连接的第二过渡条和与所述第二过渡条连接的第二导针;若干相邻所述第二导电条构成第二导电组,且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组中的所述第二导针均平行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为与所述连接条连接的导电片,且所述导电片上设置有固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为1.6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配电盒的供电电路板,该供电电路板包括连接条以及多个纵横交错布置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同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条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输出端,且所述第二导电条至少其中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导电条的相交点设置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降低更改配电盒内部换线路的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曾广彬;彭旭;毛志明;郭玉平;王成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5752.html